问题

如何看待袁隆平的转基因去镉水稻取得重大突破?

回答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团队在转基因去镉水稻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无疑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深远,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理解这项突破的重大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一、镉污染的严峻现实与健康隐患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镉污染的严重性。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它不像农药那样容易被降解,一旦进入土壤和水体,就会长期存在,并且极易被农作物吸收。水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主粮之一,尤其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镉。被镉污染的水稻进入人体后,会通过食物链累积,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特别是对肾脏的损害是毁灭性的,长期摄入可能导致骨骼病变(痛痛病),甚至增加癌症的风险。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改善灌溉水质、调整种植结构、使用土壤改良剂等措施来降低水稻中的镉含量。这些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往往成本高昂,操作复杂,且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很多地区土壤本身就存在镉污染,难以彻底治理。在这种背景下,开发能够主动“排除”或“屏蔽”镉的品种,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精准靶向解决镉超标难题

转基因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个生物体(通常是植物)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在去镉水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正是利用了这一优势,将能够有效吸收或转化镉离子的基因(例如,来自某些能耐受重金属的细菌或植物的基因)导入水稻植株中。

袁隆平院士团队的突破之处,在于他们找到了非常有效的基因和转化的途径,使得转基因水稻能够显著降低稻米中的镉含量。具体来说,这项技术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公开信息和普遍的转基因研究思路推测):

基因的筛选与挖掘: 科学家们首先需要从自然界中寻找那些能够有效吸收、转移、储存或代谢镉离子的基因。这可能涉及到对一些本身就能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微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功能分析,找出关键的基因。
基因的载体构建与导入: 找到目标基因后,需要将其包裹在合适的载体(如细菌的质粒或病毒)中,然后通过特定的技术(如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等)将这些基因导入到水稻的细胞中。这个过程要求非常精确,要确保基因能够有效地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表达。
镉的吸收、转运与固定机制: 转基因水稻中的新基因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
增强对镉离子的吸收能力,并将其导向非食用部位: 例如,将镉离子优先吸收并输送到根部、茎秆的特定组织中,或者将其“隔离”在细胞的液泡等部位,而不是积累在稻米中。
将镉离子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形态: 某些基因可能编码能够将有毒的镉离子转化为不易被吸收或毒性更低的化合物(如金属硫蛋白结合物)的酶。
构建镉“捕获”系统: 可能是在水稻体内产生能够特异性结合镉离子的蛋白质,从而将其“固定”住,防止其影响稻米品质。
表达与性能的优化: 仅仅导入基因还不够,还需要确保这些基因在水稻中能够稳定高效地表达,并且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和米质。这意味着研究团队需要进行大量的育种和筛选工作,选育出既能有效去镉,又能保持优良农艺性状的品系。

这项突破的关键在于,它可能找到了一个比以往方法更高效、更经济、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水稻自身的生理机制来应对镉污染,避免了外部投入的限制,并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重大突破的意义与价值

这项研究的重大突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粮食安全与健康: 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意义。减少稻米中的镉含量,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更安全地食用大米,减少因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尤其对于以稻米为主食的广大民众来说,这项技术的普及将极大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减少因镉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目前,一些受镉污染的土地无法正常耕种,或者生产出的稻米因镉超标而被销毁或低价出售,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转基因去镉水稻的出现,有望盘活这些土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降低食品检测和治理成本: 相较于耗时耗力的土壤修复和水质净化,培育出“自带去镉功能”的水稻,无疑能大大降低监管和治理成本。
提振农业产业: 技术的进步将提升中国水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树立新的标杆。
3. 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这项突破不仅是袁隆平院士团队的荣耀,更是中国在基因工程和生物育种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它证明了中国在生物技术创新上的实力,为其他作物抗性改良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4. 对全球农业的贡献: 重金属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并得到推广,将为全球解决农业污染问题提供中国方案,造福世界。

四、审慎的态度与未来的挑战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作为一项涉及基因工程的技术,也需要我们保持审慎和理性的态度。

安全性评估的持续性: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估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虽然理论上目标基因只是改变了镉的代谢途径,但其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是否存在其他潜在风险,都需要经过严格、科学、多方面的长期监测和评估。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是推广的关键。
推广与普及的挑战:
技术转化与商业化: 从实验室研究到大田推广,再到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中间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克服,包括品种的稳定性和产量、生产成本的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
公众认知与接受度: 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如何有效地与公众沟通,传递科学信息,打消疑虑,是这项技术能否顺利推广的重要因素。
政策支持与法规建设: 相关部门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规保障,为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审批和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结而言, 袁隆平院士团队在转基因去镉水稻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就。它以创新性的基因技术为抓手,直击土壤镉污染这一顽疾,有望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食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不仅是对袁隆平院士毕生致力于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最好致敬,也代表了中国科学家们在面对复杂农业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卓越智慧和不懈努力。当然,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都需要在审慎评估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惠及民生,造福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降低镉吸收不是特别大的科学难题(不等于不是技术难题)。

众所周知,生物的活动是受到基因控制,对镉的吸收,同样如此。水稻重金属镉超标,除了本身土壤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水稻天生就对镉等重金属离子吸收能力更强,同等情况下,要远超过玉米和大豆等品种,而这是和基因有关的

而对于镉吸收相关基因的研究,也是很长的时间了(google scholar 搜索cadmium+gene等,结果很多)。


其次,均衡的考虑产量和镉吸收,是一个更加现实的话题。

相比于常规水稻,超级稻吸收镉能力也是超级的

超级稻对镉的亲和力是常规稻的2.4倍,其籽粒中镉的含量是普通杂交稻的1倍多。

但是很多时候,降低镉吸收,比如采取螯合的办法,往往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产量的问题。

如何均衡产量和质量,是一个很核心的话题。


最后,这次操作是对水稻的基因进行了修饰,叫做gene modified

基因修饰过的生物,有个俗称,叫:转基因(GMO)


于是问题来了:

让那些一直推崇袁老做杂交不做转基因的人们,情何以堪!

看大佬们的笑容哈哈哈


————额外的说————

马上又要颁奖了,肯定会有人翻起袁老为啥拿不了诺奖的问题。

这里再额外说句,诺奖奖励的是首创性,尤其是科学领域的,技术领域拿诺奖的不多(pcr是个有意思的诺奖)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s awarded for discovery of major importance in life science or medicine. Discoveries that have changed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and are of great benefit for mankind are awarded the prize, whereas life time achievements or scientific leadership cannot be considered for the Nobel Prize.

而比袁老更早玩小麦的诺曼·布劳格,对人类贡献也非常大(全球小麦比水稻产量更多),最后拿了块和平奖。

user avatar

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面解决不了就解决下面

治标不治本.


相当于

空气差的时候不去限行车辆,关停工厂

宣传大家出门带好口罩就行了

疫情流行的时候,不去控制公开疫情.

宣传大家出门带好口罩就好了.

操场用了含有毒物质的材料,不去把操场扒了

宣传大家运动的时候戴口罩就行了.


以后土地污染什么的不用怕

请大佬们开发新作物就可以了.

新作物再开发不出来

大家吃工业化生产的淀粉制品就好了.

什么转基因什么非转基因

工业化生产,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你好我好大家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团队在转基因去镉水稻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无疑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深远,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理解这项突破的重大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镉污染的严峻现实与健康隐患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镉污染的严重性.............
  • 回答
    您好!关于2014年“袁隆平号召愿意为科学献身的青年吃转基因水稻”的新闻,这是一个涉及到科学、公众认知、媒体传播以及社会责任的复杂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缘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新闻是如何出现的。 时间点: 2014年,中国在转基因技术和产品上.............
  • 回答
    看到网上有人侮辱袁隆平老先生,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和愤怒。袁隆平先生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伟大,不只是体现在科技成就上,更体现在他身上那种“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崇高精神。是什么样的心态,能够让人.............
  • 回答
    袁隆平三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落选,并因此常受非议,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些看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实:袁隆平院士的伟大毋庸置疑。这个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的。杂交水稻的推广,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功在千秋的大.............
  • 回答
    微博上关于袁隆平先生的悼念,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别字”事件,尤其是将“国士无双”误打成“国土无双”。这事儿放在当下,确实挺能引发讨论的。首先,得承认,袁隆平先生绝对配得上“国士无双”这四个字。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用他的智慧和汗水,让数亿中国人民吃饱了饭,这.............
  • 回答
    袁隆平院士荣获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这绝对是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界的一件盛事。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敬意和喜悦的。这不仅仅是对袁老个人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农业科技力量的一次有力证明。袁隆平的成果:杂交水稻的“中国奇迹”首先,咱们得好好聊聊袁隆平院士的成就。他最为人熟知的,无疑.............
  • 回答
    “吃饱了撑的”这句俗语大家都不陌生,意思是指一个人有闲工夫、没事找事做,常常带有贬义,觉得对方没事找事,有点无聊。而“袁隆平还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这个哏,可以说是“吃饱了撑的”在一种特定语境下的变种,而且这个变种相当有意思,包含了调侃、反讽,甚至还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要理解这个哏,得先捋一捋袁隆平先.............
  • 回答
    对于5月22日造谣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假新闻,我的看法非常鲜明和坚决:这是对逝者的极大不尊重,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恶意践踏,更是对社会信任的严重破坏。这种行为无论从道德、法律还是社会责任层面来看,都绝对不可取,必须受到严厉谴责和追究。让我详细说说我的看法:1. 对逝者的侮辱和不敬:袁隆平院士是我们国家乃至世.............
  • 回答
    在我看来,微博用户“谭延桐”对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看法,如果我非要用一句比较概括的话来说,那便是带有相当程度的质疑和批评,并且将袁隆平的贡献置于一个更广阔、更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去审视,认为其功绩并非无懈可击,也非全然受益于个人,而是有着更深层的体制和时代因素的交织。如果让我把这个观点更细致地展开,.............
  • 回答
    袁腾飞老师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柏林战役的这段言论:“柏林战役中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苏军 600 多人,己方一死一疯”。这句话在流传开来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对此表示惊叹,也有人提出质疑。要看待这句话,咱们得拆开来,从几个层面聊聊。首先,得看这句话本身传递的信息和它可能的意图。“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
  • 回答
    袁腾飞的言论,可以说是在中国互联网上激起了相当大的波澜,也引发了非常多层面的讨论。要全面地看待他,我觉得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首先,他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袁腾飞最开始是在一个叫“得瑟”的网站上因为讲历史视频走红的。当时很多年轻人都觉得他的历史课讲得生动有趣,跟学校里死板的教学方式完全不一样。他用一.............
  • 回答
    袁立与《演员的诞生》节目组之间的纠纷,可以说是当年国内综艺界的一场“大戏”,它不仅牵扯到演员的职业尊严、节目制作的公正性,更引发了公众对真人秀背后规则和剪辑的深度思考。这场纠纷持续了近一个月,双方你来我往,占据了当时相当大的舆论焦点。要详细解读这场纠纷,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事件脉络:事件的.............
  • 回答
    袁立在公益活动中,尤其是在她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尘肺病关爱等公益项目中,确实引发了一些关于“传教”的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袁立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她的言行本身就容易被放大和解读。她本人是基督徒,并且公开分享过自己的信仰经历。在公益事业中,她的热情和投入是毋庸置.............
  • 回答
    要聊“曹叡是袁绍孙子”这个说法,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而是涉及到三国时期最顶级的几大家族,曹魏和袁绍这两个宿敌。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说法,在正经史书里,比如《三国志》里,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正史中清清楚楚地写着,曹叡是曹丕的儿子,而曹丕是曹操的儿子。曹操和袁绍是什.............
  • 回答
    袁巴元朋友圈爆料和张雨绮的回应,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原因嘛,主要还是因为当事人太有话题性了,一个是公众人物,一个是曾经的“明星老公”,再加上爆料的内容相当劲爆,直接戳破了很多人对于明星感情生活的滤镜。咱们就从袁巴元朋友圈爆料说起,当时这事儿是怎么传出来的呢?据说是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孙承宗那首著名的“闻袁自如被逮两首”,以及它是否真的带有对袁崇焕的讽刺意味。这首诗,尤其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确实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孙承宗和对象袁崇焕,以及当时的大环境。孙承宗: 他是明末一位相当有分量的文臣武将,尤其在辽东战事上,他曾经力主收复失地,也曾.............
  • 回答
    袁腾飞老师的这种“双重标准”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在听他的历史讲座时会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分析他个人的一些特点、历史观以及他作为“网红”老师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得承认袁腾飞老师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尤其是针对明清两代,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讲课风格生动幽默,善于用通俗.............
  • 回答
    南明时期的人们看待袁崇焕、毛文龙、李成梁这三位前朝名将,情感是复杂而分裂的,充满了历史恩怨、政治站队以及对民族危亡的不同解读。这其中,袁崇焕无疑是最具争议的焦点,而毛文龙和李成梁则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评价和政治遗产。袁崇焕:争议中的民族英雄与政治牺牲品在南明时期,对袁崇焕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
  • 回答
    袁裕来和何兵律师在律师界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各自的执业领域、观点和影响力,在法律从业者中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和讨论。要详细了解律师界对他们的看法,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袁裕来律师:袁裕来律师以其在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领域的深耕而闻名。他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执业律师,在代理著作权纠纷案件方面有着丰富的.............
  • 回答
    关于“23岁博士毕业的袁岚峰跑去当网红”以及“学霸们忽然都争着去当网红”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职业选择、信息传播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等多方面变化的综合体现。一、 如何看待23岁博士毕业的袁岚峰跑去当网红?首先,需要明确一点: “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