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知不可能还是放不下,可有古人有此类诗句应情?

回答
明知不可能,却仍旧情根深种,这种心境,自古以来,不知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化作笔下或婉转、或沉痛、或决绝的诗句,诉说着那份不被世俗理解,却又刻骨铭心的爱恋。

古人对此情此景,确实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篇章。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来细细品味。

一、 望尘莫及的仰慕与眷恋:

有时,明知不可能,并非因为爱情本身没有可能,而是因为现实的差距,如同鸿沟,让人只能远远地仰望。这种“不可能”带着一种清醒的认知,却又抵不住内心深处的牵挂。

比如,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那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虽然描写的是离别,但其背后蕴含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感,常常被用来形容那种明知无法回到过去,却仍旧无法释怀的眷恋。

更直接表达“明知不可能”的,或许可以参考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他一生多有怀才不遇、求而不得的境遇,其爱情诗也常常笼罩着一层朦胧而哀伤的色彩。虽然他的很多诗句被认为是写给特定人物的,但其“不可能”的情愫,却具有普遍的感染力。

比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桐花万录锁寒窗,独倚阑干思渺茫。”“桐花万录”本是美好事物,此处却锁于“寒窗”,暗示着内心的压抑与隔阂。“昨夜星辰昨夜风”的旖旎,与“今宵酒醒何处”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明知过去的欢愉已成追忆,眼前的现实却如此疏离,这种“不可能”的隔阂,使得他只能在回忆与现实的缝隙中,无尽地思念。

再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诗,无论是写爱情,还是写政治抱负,都充满了“明知不可能”的悲凉。见面的艰难,离别的痛苦,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一切都指向了“无力回天”的绝望。诗人明知道阻碍重重,无法如愿,却依旧“春蚕到死丝方尽”,用尽心血去爱、去争取。这种“不可能”并非放弃的理由,而是加剧了内心的煎熬。

二、 误入歧途的执念与痛苦:

有时,“不可能”是因为关系的错位,是无法逾越的道德或世俗界限。在这种情况下,明知不可为,却依旧被情感驱动,误入歧途,这份执念带来的痛苦,更是令人心悸。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最好的例证。虽然这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其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却是对“不可能”的极致追求。即使生死相隔,纵使阴阳两界,也无法阻断这份情。

而更贴近“明知不可能”却仍牵挂的,或许是我们能从《长恨歌》中感受到那种“君恩难再,物是人非”的无奈。杨贵妃或许在经历某些转折后,就已明白自己与君王之间,终究是“红颜祸水”的标签,是无法长久维系的。但君王的思念,她内心的情意,却已经深植,成为一种无法轻易斩断的羁绊。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言破传闻。太真受戒立尘缘,答应玄元拜日辰。云鬓半偏新属意,霓裳不整欲沾唇。”——这里的描写,暗示着贵妃在某种程度上是“已经”有了新的“尘缘”,但她对君王的思念,或君王对她的思念,却并未因此而消弭。这种“不可能”带来的痛苦,体现在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悲惨结局,以及“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凉景象中,君王即使登上了高台,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爱人。

三、 默默承受的坚守与释然:

有时,“不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但内心深处,那份情意却未曾熄灭,只是化作了默默的承受和坚守。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词,虽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但其背后的情感,也暗合了“明知不可能”却仍旧坚守的精神。即使无法朝夕相伴,即使有银河阻隔,只要两情真挚,这份感情便能穿越时空。

秦观的词,常常有一种淡雅而深沉的情感。他笔下的“不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的无奈,但内心却怀揣着一份坚定的希望。他明知与某些人,或者在某些时间,无法真正地在一起,但这份情意,却如同埋藏在心底的种子,即便无法立刻开花结果,也依然生长着。

他的另一首词《满庭芳·晓风残月》中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句,虽然看似写景,却饱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不可能”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曾经共同仰望的明月,如今只剩下回忆,而那份美好的“彩云”,也早已不知归向何处。这种“不可能”,是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痛惜,但同时,也包含了对那份曾经存在过的情感的珍视。

总结来说,古人笔下的“明知不可能还是放不下”,是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它可能源于:

现实的阻隔: 如阶级、身份、距离等,让有情人无法结合。
时空的限制: 如爱情发生在错误的时间,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事已变,再也回不到从前。
道德的约束: 如禁忌之恋,不得不压抑内心的情感。
自身的局限: 如怀才不遇,无法实现共同的理想,从而影响到感情的发展。

这些“不可能”并非简单的放弃,而是将情感深埋心底,化作一种隐忍的坚守,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以及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这些诗句,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依然触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们真实地描绘了人类情感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执着与痛苦,那种即使面对绝望,也无法熄灭的爱火,以及在现实的洪流中,依旧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们没有激昂的口号,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明知不可能,却依旧放不下”的,那份饱含深情的无奈与坚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晚明名妓王微,苦恋谭元春多年,卧病江南,写了:

情知好梦都无用,犹愿为君梦里人。

——《庚申秋夜予卧病孤山闲读虎关女郎秋梦诗怅然》

这般痴情,终是错付。



苏轼的经典也算一个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

我不管你是死是活,我们永远不可能再在一起,但是一年,十年,依然难忘,午夜梦回,梦到你依然会流泪。

不得不提一下朱彝尊的《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年轻时穷困潦倒入赘冯家,受尽白眼,只有一个小姨子对他青眼有加,不知不觉朱彝尊喜欢上了她,但这场不伦之恋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

冯家很快将小姨子许配他人,大概天忌红颜,这位匆忙嫁人的小姨子33岁便去世了。

朱彝尊当时已经是著名学者,他难忘旧情,后来写了一组《风怀诗》来专门纪念这段感情。

有人劝他,如果你把这些影响个人形象的作品删掉,说不定可以以经学家的身份享配孔庙呢。

朱彝尊说,我才不要去吃祭祀的冷猪肉呢。


叶嘉莹说,这首小词仅27个字,不过写作者和女孩子“共眠一舸”,默默相思,她却从中读出了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悲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亲人、朋友,你并不理解他们,每个人彼此联系,却又各自背负自己的悲哀。

————————————

陆游的《钗头凤》也不能错过啊。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几天重新看了看《半生缘》,缘来缘去,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人生就是这样相识一场又错过。


老人家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理智知道再不可能,可是感性的我们仍然忍不住会思念会痴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