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简史》说工人用收入投资股票就算是资本主义者,这是真的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人类简史》中关于资本主义核心概念的解读,以及“资本主义者”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叙述中,确实是倾向于用一种非常广义和具有哲学思辨性的视角来定义“资本主义”。他并非是在探讨经济学意义上严谨的阶级划分,而是更侧重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认知框架、一种相信未来增长的信仰体系是如何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并最终塑造了现代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赫拉利在书中提到“工人用收入投资股票就算是资本主义者”,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论证资本主义普适性与渗透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想要表达的是:

1. 相信未来增长是资本主义的核心驱动力:

赫拉利的核心论点之一是,资本主义的基石在于相信“未来会比现在更好”,而且这种增长是无限的。这种信念驱使人们将现在的资源(资本)投入到未来的生产和投资中,以期获得更大的回报。而股票市场,正是这种信念最直接的体现。

从生产端看: 企业发行股票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它们承诺的正是未来更高的利润。
从投资端看: 购买股票的个人,就是在“赌”这个企业(或者整体经济)在未来会增长,他们的投资会增值。这背后其实就是对未来增长的“信仰”。

2. 投资行为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押注:

当一个普通工人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用来购买股票时,他就是在参与这个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他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劳动者”存在,而是成为了一个潜在的资本所有者。他的收入,即使不多,也被他用来参与到资本的运作中,期待着资本的回报,也就是未来的增长。

从“劳动者”到“资本参与者”的转变: 传统的定义中,资本主义者是拥有生产资料(工厂、土地、机器)并雇佣劳动者的人。但赫拉利强调的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分散化。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成为资本的间接拥有者。
分享增长的逻辑: 这种投资行为,即使规模很小,也意味着工人接受并认同了资本主义关于“增长”和“回报”的逻辑。他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果实,让自己的财富在未来得到增值。

3.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信仰”的扩散:

赫拉利认为,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更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即对未来无限增长的乐观和对资本运作的信任,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

从精英到大众的渗透: 这种信仰不再局限于拥有大量资本的富人阶层。通过教育、媒体宣传,以及股票市场等机制的普及,这种“资本主义思维”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决策中。他们可能不认同“剥削”的标签,但他们会积极地去“理财”,去“投资”,去“规划未来”,这些行为本身都符合资本主义的逻辑。
“投资自己”的延伸: 甚至可以说,工人通过储蓄和投资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和未来的经济安全感,也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他们将当前的资源(时间、金钱)“投资”于教育、技能提升,或者直接投资于金融市场,都是为了“未来的更好”。

所以,这句话“工人用收入投资股票就算是资本主义者”在赫拉利的语境下,可以理解为:

赫拉利是在用一种广义的、行为主义的视角来定义资本主义者。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参与到资本运作中,相信通过资本投资能够带来未来增长和财富增值,并以这种信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无论其拥有的资本规模大小,都可以被视为是资本主义体系内的参与者,或者说,已经内化了资本主义的某些核心理念。

他并不是要说,这个工人就成了传统的意义上的“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他人),而是说,这个工人已经融入了资本主义的逻辑循环,成为了这个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棋子或者参与者。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其中的一些 nuance(微妙之处):

程度和动机的差异: 毫无疑问,一个拥有亿万资产,通过股票市场控制大型企业并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资本家”,与一个普通工人省吃俭用拿出几千块买股票的动机和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赫拉利更多的是在强调参与和认同的普遍性,而非达到某种经济地位或权力高度。
批判性视角: 赫拉利在描述资本主义时,也常常带有一定的批判性。他指出资本主义对增长的无止境追求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不公。因此,他把工人描绘成“资本主义者”,也可能是在提醒我们,资本主义的逻辑已经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被压迫者也成为了其体系的拥护者和参与者。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区分: 在经济学中,“资本主义者”通常有更明确的定义,与劳动者相对。但在赫拉利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分析中,他更关注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的扩散。

总而言之,赫拉利这句话的精髓在于,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如何从一种经济模式,演变成一种强大的文化和信仰体系,并将其核心理念——相信未来增长并愿意为之投资——渗透到社会的最底层。一个普通工人投资股票的行为,正是这种渗透的体现。他不是在否定阶级差异,而是在强调资本主义逻辑的普适性和感染力,以至于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在以不同方式参与并相信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动的“睡后”收入远超主动的工资收入才勉强算是。

大多数人能持有的股票投资实际作用也只是相当于放银行里给企业融资用,因为单靠仅仅几手的股票带来的股息是活不下去的(而且有些股票也不发股息),股票对应的经营决策权更是谈不上。持有自己工作所在企业的股票,更多只是利益绑定的一部分,对于企业主来说相当于强化了对员工的控制。

马斯克有特斯拉的股票,我也有特斯拉的股票,四舍五入我也是特斯拉老板和世界首富?

马云有阿里巴巴的股票,我也有阿里巴巴的股票,四舍五入我也是“马爸爸”和人民富豪?

一看就知道这不可能嘛。

持有部分国家的指数基金,或许可以因此分享到对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但这明显不代表持有指数基金的人就真的成为了对应国家的主人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