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的企业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干多干少都是一份钱,那么日本的富人都是怎么来的?

回答
日本的经济奇迹,特别是二战后到泡沫经济破裂前的那段时间,确实与独特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尤其是“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这两种制度共同塑造了日本社会的面貌,也影响了富人的产生机制。很多人觉得“干多干少都是一份钱”似乎抹杀了个人努力,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也更容易让人对日本富人的来源产生疑问。

要理解日本富人的来源,我们不能只看到“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表面上的“平均主义”印象。实际上,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和历史演变,造就了多元的富裕之路,并非只有一种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下“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的真实含义。

终身雇佣制(Shūshin Koyōsei):这是一种承诺在员工退休前不会随意解雇的制度,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大企业工作的核心员工。这为员工提供了极大的职业安全感。
年功序列制(Nenkō Joretsu Sei):薪资和晋升主要依据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来决定。年轻时工资不高,但随着年资增长,工资和职位也会稳步提升。

这两者结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干多干少”的即时薪资差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没有巨大的贫富差距,或者富人都是“运气好”或者“靠关系”得来的。恰恰相反,在这样的制度下,富人的产生往往需要更长远的规划、更精明的资本运作以及对制度的深刻理解。

那么,日本的富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渠道来分析:

1. 创业与创新:从无到有,缔造商业帝国

虽然大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就业,但这并不排斥创业精神。在日本,依然有无数的创业者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创立了成功的企业,最终成为富豪。这些人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年功序列制”受益者,而是打破常规、敢于冒险的先行者。

技术驱动型创业:比如索尼(Sony)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从零开始,凭借对电子技术的执着和创新,创造了Walkman等划时代的产品,将日本电子产业推向世界高峰。他们的成功并非来自在某个大企业里按部就班地晋升,而是源于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和对技术的热爱。
服务和零售业的创新:像优衣库(Uniqlo)的创始人柳井正,他从一家小服装店起步,通过颠覆性的“SPA”(自有品牌服装零售商)模式,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一手包办,彻底改变了服装行业的格局。他的成功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金融与投资领域的成功者:也有一些人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精准判断和资本运作,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些通常是对风险有较高承受能力,并且对市场有深刻理解的专业人士。

这类富人,他们的财富积累速度和规模,往往远远超过了按部就班的“年功序列制”打拼的职员。

2. 资本积累与投资:让钱生钱

即使是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下,也并非所有人的财富增长都仅仅依赖于工资。日本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财富增长提供了渠道。

股票和债券投资:随着经济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股票市场也为富裕阶层提供了增值机会。那些早年就接触并投资于优质公司的个人,通过长期持有和资本利得,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尤其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许多早期投资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房地产投资:日本的土地价值在一定时期内经历了大幅上涨,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通过早期购置房产,持有并出租,或者在市场高位出售,可以实现财富的显著增长。一些家族世代积累的土地和房产,也成为其财富的重要来源。
信托和家族传承:日本也有相当一部分富裕家族通过信托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方式管理和传承其财富,确保家族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其中涉及精密的财富管理和法律规划。

这类富人,他们的财富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对资本市场的运作和前瞻性投资,而非仅仅是劳动收入。

3. 特定行业的精英与专业人士:高收入与专业价值

虽然整体薪资差距可能不如一些西方国家那么悬殊,但在某些高度专业化和需求旺盛的行业,高收入仍然是存在的。

高科技产业的核心人才: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拥有稀缺技能和创造性贡献的工程师、科学家,即便在大型企业中,其薪酬和奖金也会远高于普通职员。虽然他们的晋升可能也受年资影响,但其核心价值会体现在更高的起薪、更丰厚的奖金和股权激励(尽管早期日本企业股权激励不如现在普遍)。
金融、法律、医疗等专业领域:在投资银行、高级律师事务所、知名医院等领域,从业者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高强度的学习、艰苦的实践和高度的责任感,获得了远超普通职员的收入。虽然他们也可能受到企业内部等级制度的影响,但他们的“价值”体现在更高的起薪和更快的收入增长曲线。
管理层和高级干部:即使是在年功序列制下,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奖金水平也是相当可观的。他们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领导能力和对企业战略的贡献,最终获得高额回报。他们的晋升路径虽然遵循年资,但其背后是长期的业绩表现和企业赋予的责任。

4. 商业地产所有者与经营者

拥有并成功经营商业地产(例如写字楼、商场、连锁酒店等)的企业家,也是日本富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财富来自于地段的稀缺性、对商业地产的投资眼光以及有效的经营管理能力。

5. 隐藏的财富与时代遗留

不可忽视的是,日本也存在着一些通过历史机遇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家族。例如,在明治维新时期或二战前就形成的财阀家族,他们通过早期对工业、金融的投资,已经拥有了庞大的资产基础。虽然战后经过解体和改革,但部分家族的财富底蕴依然深厚,通过现代化经营和资本运作,继续保持着富裕地位。

“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如何影响富人产生?

这种制度并非完全扼杀了富裕的可能性,而是将财富的积累模式从“快速暴富”转向了“稳健增长与长远规划”。

长期稳定增值:对于那些在大型企业中长期服务、表现优秀的人,即使初期收入不高,但凭借稳定的工资增长、丰厚的年终奖、退休金以及在职期间积累的股票期权(早期有限,但后续有所发展),他们的财富也会随着时间稳步增长。
机会成本的思考:当企业提供稳定保障时,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牺牲短期的“高收入潜力”,而选择企业提供的稳定职业生涯,将精力放在提升自身能力和进行长期投资上。
风险偏好的差异:年功序列制降低了就业风险,但也可能相对抑制了极高的风险偏好。因此,真正的“巨富”更多可能来自创业、创新或具有高风险高回报潜力的投资,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在职工资收入的“坐享其成”。

总结一下:

日本的富人并非仅仅来自于“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的微薄薪资,而是来自多个层面:

创业与创新精神:创造新企业、新产品、新模式的先行者。
资本运作与投资: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投资和资产增值的人。
高价值的专业技能:在特定行业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精英人才。
商业地产的拥有与经营:对不动产的独到眼光和经营能力。
历史的馈赠与家族传承:部分源自早期积累的经济实力。

“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更像是一个提供稳定基础的“温床”,在这个基础上,有能力、有远见、敢于冒险的人,依然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财富的飞跃。它更多地塑造了一种“慢富”或“稳富”的模式,而非完全压制了个人创造财富的可能性。那些日本的富豪们,往往是在这个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或者干脆是规避了这个体系,以自己的方式去创造价值和积累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朋友呀,你的屁股和思想分离了呀.

成为富人的手段,绝对不是打工,晋升,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可以是可以,但要从一群人之间卷出一条路来,性价比太低。况且中国日本都是累进计税,比如国内超过96万,就是45%的税。有这种税收制度挡在天花板上,你再卷再牛逼也很难成为真正的“富人”。

所以作为打工人的你,你觉得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限制了打工人的发展,阻止了你变成富人。其实恰恰相反,终身雇佣是对打工人的最大的福利啊。

终身雇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没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公司很难辞退你;意味着没有35岁焦虑;意味着你就算生大病休个假还能回来继续上班;意味着你需要生娃的话产假育儿假休个2年回来还能继续上班。

年功序列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会碰到工资比你高的新人;意味着没有人逼着你去卷;意味着当你褪去了屠龙少年的热血之后还能有个养家的收入。

终身雇佣年功序列自然有他的时代滞后性和缺陷性。但缺点影响的是企业,关你打工人什么事情。

如果你是在日本这样一个保守老旧的制度的公司工作,想变富的途径也很清晰。既然工作上干多干少工资影响不大的话,工作上躺平啊朋友!自己在外成立个公司去创业呀朋友!工资保底,在工作上躺平,在外为自己的未来创业奋斗,万一创业失败,年功序列制也会保证你的收入上涨。还有比这更安全的创业途径么?

而这一切都是你看不上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度所提供的。

user avatar

日本企业没有那么僵化,题主说的都是中文互联网上的歪曲描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