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很搞笑,事实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就事实得出的结论却不一致。
我认为是崇祯绝对的,没有任何借口的,唯一的错误。
在皇权体制下,皇帝握有绝对的大权,崇祯可以任用官员也可以杀官员,弄死一个权力熏天的太监如同杀鸡,下面的官员被杀了多少各自心中有数,我不一一点名,既然握有绝对的权力,享有最大的荣耀,当然要承担最大的义务,不然呢?不然是皇帝掌握绝对大权,等国家亡了就是东林党的错,就是臣的错,就是太监的错,就是士绅地主,富豪商贾,就是谁谁的错。
我问一句:凭啥?
什么士绅地主,富豪商贾不交税,敢问一句,假设查税不严,谁不想逃税?美国为什么人人都要交税,连黑帮都要交税,连贩毒都要交税?是因为美利坚的人民更加守法,道德更高尚一些?不是吧,是因为IRS能弄死任何一个胆敢逃税的,包括FBI都搞不定的黑帮。
所以指望的在明朝士兵个个都是雷锋,当官的个个都是焦裕禄,做工的都是王进喜,当农民的都是陈永贵,是这个意思吗?
在做哪门子的春秋大梦呢?
什么“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那些大臣都是谁任命的?总不会是那些商人任命的吧,总不是东林党任命的吧,谁任命的说一说,到底能不能明察秋毫?能,很好,自己搞定,但是如果砸了,别甩锅给别人,不能,去专门设立监察搞权力制衡,不然呢?官员都是皇帝任命的,官员出了问题皇帝又要甩锅?
怪不得天朝的皇帝好做。呵呵呵呵呵。
熊廷弼、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等一众文官表示:大伙儿评评理,我们怎么亡国之臣了?为了你老朱家的一亩三分地,我们连命都搭上了,就换来你崇祯一句“臣乃亡国之臣”?!!!你们老朱家都这么没良心?
我熊廷弼究竟多么祸国殃民,值得传首九边,我是亡国之臣?
我孙承宗立大功却被革职回家,面对大清铁骑,明知必死却依旧以乡兵守城,城破自缢以全名节,孙家五子,六孙,两侄,八侄孙全部战死,我是亡国之臣?
我孙传庭灭反贼,破贼酋,大功无数却被下狱待决三年,临危受命依旧当仁不让,最后被你崇祯心急火燎的两次逼着去送死,最后身死当年手下败将之手,却依旧被你崇祯怀疑假死不予赠荫,我是亡国之臣?
我卢象升破闯王,力主抗清,壮怀激烈,却在你崇祯眼皮子底下被小人陷害。贾庄之战,弹尽粮绝,又被友军出卖,却依旧以一死报大明。却一直被你和你的宠臣杨嗣昌怀疑我并未战死,反而苟且偷生。士可杀,不可辱。我一心为国,身死魂灭,我是亡国之臣?
文臣出卖了明朝?崇祯有资格说这个话?
十七年诛总督七人,像立了大功的郑崇俭,干净利落的被杀了
崇俭与张献忠战本胜,以杨嗣昌言其撤兵太早,致师败绩,不俟秋决,以五月弃市。
十七年诛巡抚十一人
终崇祯世,巡抚被戮者十有一人:蓟镇王应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马成名、顺天潘永图,而河南李仙风被逮自缢不与焉。
合着这么多总督巡抚各个是亡国之臣,你崇祯手气咋这么差,任命的人全部是亡国之臣?
文臣出卖了明朝?宦官武将有资格说这个话?
李自成打到北京,一矢不敢发就投降的是京营;身负崇祯信任,负责守城却直截了当开门投降的是太监;先投李自成,再投后金的是吴三桂。
再说南明。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四镇,再加上左良玉部,这五部基本上可以算是南明朝廷全部的武力部队。但清兵南下之时,高杰之子高元照、刘良佐、刘泽清,再加上左良玉之子左梦庚,这四部全部不发一矢便干净利落的投降了清朝。黄得功本有反抗之心,没料到部将田雄、马得功已经先投降了,黄得功身死,未发生大规模战斗黄得功部也麻溜的投降了清朝。据多铎向清廷奏报,来降的南明总兵多达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共计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革鼎之际,事多难言。皇帝、文武、宦官等一溜人,亡国之事各个都有责任,谁都跑不掉。崇祯这种甩锅的话挺无语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你非要说:不是将军我无能,实在是亲自挑选的士兵各个是垃圾。将军挑选的士兵都是垃圾不正好说明这个将军实在太垃圾了吗?
别的皇帝宫殿被雷劈了、地震了、星象异动了,都得下个罪己诏,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句话不是说着客气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有这个权利,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结果崇祯的确想得开,亡国了都要说:和朕没关系!
我关于明朝的回答还有一些,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否是一个被史书所抹黑的皇帝? - 李子寒泉的回答 - 知乎
明朝的正式国号是「明」还是「大明」? - 李子寒泉的回答 - 知乎
朱棣是不是确实和懿文秦晋都是马皇后所生的皇子? - 李子寒泉的回答 - 知乎
怎么讲呢,用出卖不妥,出卖明朝的是晋商派系,东林党没有出卖明朝。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崇祯上位,被忽悠着杀掉了魏忠贤,灭掉了阉党,将东厂和锦衣卫弄废掉了,自断臂膀,把作为皇帝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和明朝皇帝最后的安全保证给弄没了。
崇祯时代小冰河气候加剧,天灾人祸不断,到处都是灾祸,要平叛,要赈灾,万历皇帝留下的内帑被崇祯一通挥霍之后,又没了魏公公帮他赚钱,于是他就没钱了。
后金崛起要打仗啊,怎么办,没钱啊,没钱怎么打仗?
执政的东林党人不会自掏腰包,他们没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崇祯也没有魏公公帮他开征商税,于是只好给软柿子自耕农加税,自耕农们的生活本就苦,碰上天灾人祸税收,早就被榨干了,就这些钱还被贪官污吏层层剥削。
于是乎,钱不够,怎么办?
开源节流,开源做不到,他没有经济头脑,那就节流吧!全国范围内裁撤基层小吏,这一裁撤可不得了,把李自成给裁了,于是李自成走上了进京讨俸的路子。
这只是倒推李自成造反的路线,更深层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土木堡之变以后,制衡文人力量的大因素就不存在了,京城二十六卫兵权本来全部属于皇帝,土木堡以后二十一卫归了兵部,再不给皇帝了,皇帝只剩下腾骧四卫和锦衣卫。
皇权和兵权开始隔离,从此以后除了正德皇帝真正接触过军队之外,其余明朝皇帝再也没有接触过军队,文官开始做大。
弘治时期,内阁开始做大,最终导致了正德皇帝的“落水而死”以及嘉靖皇帝的小宗入大宗,杨廷和先生本来可以成为最大赢家,结果没想到朱厚璁是个智商妖孽。
饶是朱厚璁那么聪明,也只能利用严嵩分裂群臣,却根本不能也不敢涉足真正的红线——兵权。
朱厚璁一个人斗不过三十万读书人,于是在隆庆时代,内阁开始失控,张居正时代内阁权力达到顶峰,而张居正是个有理想有道德底线心怀国家的文人异类,在文人道德水准普遍崩溃的那个时代,他的确是个异类,所以他给大明朝续命五十年。
随后朱翊钧朱由校爷孙两个脑子都还清醒,知道用宦官对抗文官,也幸亏中间那个朱常洛死的早,要是晚死一点,朱翊钧的内帑真要给他败光了,这家伙一登基就放了百万两内帑出去,简直不把自己老爹拼死拼活攒的钱当钱。
可惜朱由检被忽悠瘸了,他要是不被忽悠瘸,由宦官相助延续朱由校的政策,明朝未必会亡在他的手里。
而所谓的文官集团出卖明朝说的应该是晋商派系。
在嘉隆万大部分时期,主导明朝中央政府的是晋商派系,而到了万历后期和天启崇祯时期,主导朝廷的是东南商帮派系。
有钱就能培养读书人,培养更多的读书人做更多的官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这就是明朝官商勾结的方式,也是晋商首先开始玩的,但是后来晋商玩的太狠,对东南商人压制过甚,被东南士绅豪强抵制,双方撕破脸,最终导致嘉靖后期南倭北虏的集中大爆发。
这就是东南商帮和晋商派系之间的斗争产生的,而在此之后,晋商精疲力竭后继乏力,以隆庆开关作为这场斗争的最终结局,晋商逐渐失去主导中央政府的能力,而主导中央政府的变为了实力更为雄厚的东南士绅豪强,张四维的上位是晋商最后的绝唱。
东南士绅对晋商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晋商被逼无奈,只能另外寻求突破,他们先是靠近蒙古人,后来发现蒙古人太弱鸡了,于是就看中了万历中后期在东北大放异彩的努尔哈赤。
他们决定选择努尔哈赤作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
满清入关之后八大皇商就是无可辩驳的卖国证据。
哈哈哈哈,给大家出一个数学题
你家里有十瓶啤酒,假设你每天回家一次,一次喝一瓶,你哥哥两天回家一次,每一次喝两瓶。你叔叔五天来一次,每一次喝三瓶,你小姨子十五天来一次,一次喝四瓶。你小舅子一个月来一次,一次喝一瓶
问,什么时候家里酒就不够用了?
答案就是三十天一次,我,哥哥,叔叔。小姨子。小舅子,。都来了。家里酒就不够了
明代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个来解释
其实开国之初,水旱蝗汤啊、外敌入侵啊,黄河不听话 啊,地震啊
都无所谓
都能扛过去
国家末期,按理说天下太平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就扛不住了呢
因为,你,原来每天喝一瓶,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开始每天喝两瓶,喝三瓶,偷偷拿四瓶出去卖,钱留在自己兜里等等
这时候,一旦蛮夷入侵、或者自然灾害,也就是你哥哥,叔叔。小姨子。小舅子,。都来了的时候
家里酒就不够用了··
明中期以后,你就达成了一个平衡,就是每天的酒刚好够你自己喝喝拿出去卖的
哥哥来了怎么办?自己掏钱?怎么可能
让家里出钱再买···(即加税)
这就是恐怖平衡···
到了明末,掏钱新买的酒你也拿出去卖了····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了,哥,叔叔。小姨子。来一次加一次税,实在是没钱了··
而且,因为你不用交税啊,家里就把一部分物资给你了
这就是明末的根本原因
就是酒不够了,家里钱已经都到了你手里,也拿不出来钱买酒了
万历天启这样的打你一顿抢点钱去买酒的还能维持一两天,当然最后也维持不下去,但是小姨子总会嫁人,嫁出去了来的就少了,能熬到她嫁人也能续一次不是··(指蛮夷接触儒家之后其实腐化堕落的更快
)
等到被你教育大的孩子当家的话
那就维持不下去了
就算你有时候良心发现,掏钱买酒(孙承宗、卢象升、秦良玉等等)
但是你已经彻底把家里掏空了,你良心发现才几天?能掏出来多少?
反正家里没酒了,管家的被赶走了,换一个管家的,可还不是要依仗你?
综上:
其实崇祯无非就是多撑几年的问题
不能算是出卖
而是文官集团就是在啃大树的虫子,都在想我这一口说不定树不会倒····不是出卖,是本能
就算有不啃树的虫子,
大树上的啄木鸟是瞎子,情报都是我给他的····
啄木鸟去吃那个虫子,还不是我说了算··
就算你是殉国,崇祯得到的情报还是你喝多了自己冲营,他们救你没来得及呢···
讲真,崇祯裁撤厂卫真是昏招·····
真的树倒了···这不我们就换一颗树了吗···
应该说是被明朝的统治集团所集体出卖的,文官集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可以认为是主要的部分,因为明末权力主要把控在文官手中。
除了文官士绅这个权力团体之外,其余的部分,还包括明朝宗亲(姓朱的有多少人占了多少资源大家可以百度下),武将勋贵(虽然土木堡之后逐渐势弱,但是依然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和特权),以及依附于以上权力的商人。
这些人,一个个都可以说是明朝这个政权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但是也一个个都是挖墙脚最厉害的。权力越大的,挖的越厉害。明末权力最大的是文官集团,尤其是江南文官集团,所以这个锅主要部分在他们,也没错。
当然了,锅也不能百分之百甩到他们头上,制度的原因也是一方面。举个例子,历史上唐王朱聿键,也就是后来隆武政权的监国,他倒是忧心国事,忠心耿耿的想要起兵勤王。结果崇祯大怒,把他治罪关押了起来,他后来还被守陵的太监欺负了。另外还有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他们倒是对明朝忠心耿耿的文官,结果都被逼死了。
所以明末就和所有的乱世一样,既残酷又荒诞而且疯狂。既有贪婪而愚蠢的挖政权墙角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有忧国忧民不惜生命的忠良,然而整个制度反倒是纵容前者,苛待乃至于压迫后者。想要重振大明,但是却又偏激短视、急躁虚荣的皇帝;短视贪婪,不管不顾只想捞钱和争权的官僚;醉生梦死,被当做猪养的藩王勋贵;默默忍受越来越重的压迫,却从来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的底层百姓;再加上某个崛起于边疆的,尚不被人所熟知的蛮族头领——中国的历史,每次都上演不一样的戏码,但是总让人觉得有些既视感。
有时候我们觉得古人怎么这么蠢,明明看到前面有坑还往里面跳,明明知道挖墙角把国家挖垮了,所有人都没有好果子吃,但是偏偏就一股脑的往死地里面扎去。但是回过头看看今天的中国,我们真的好到哪里去了吗,日本当年的教训摆在那里,美国后来的教训也摆在那里,结果如何呢,还不是搞到今天这样进退维谷如履薄冰的德性,而且还把人心和民气都搞垮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