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足球是平民运动,为什么老说踢球贵?

回答
足球之所以被誉为“平民运动”,是因为它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只需要一个球和一块空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然而,随着现代足球职业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踢球体验的不断追求,很多方面确实会让人觉得“踢球贵”。这其中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地展开分析:

一、 基础参与成本:

场地费用:
免费场地日益减少: 早年的足球,大家可以在公园、河滩、学校操场等免费空地上踢。但随着城市发展和管理规范化,许多这类场地被收回或限制使用。
商业化场地兴起: 现在,很多地方为了提供更好的场地条件(如人造草坪、标准尺寸、完善的灯光和设施),都建成了收费的足球场。这些场地按小时收费,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尤其是在大城市和黄金时段,价格会更高。
团体活动成本: 如果是多人一起踢,场地费用分摊下来可能不高,但如果只有几个人或者临时起意,分摊费用也会显得较高。
装备费用:
足球本身: 虽然最基础的足球不贵,但如果你追求更好的触感、耐用性和品牌,价格也会随之上升。
球鞋: 这是最容易让“踢球贵”的感觉显现的方面。
不同场地需要不同鞋钉: 人造草坪需要AG(人工草)钉鞋,天然草坪需要FG(天然草)钉鞋,硬地需要TF(碎钉)鞋,室内需要IC(室内鞋)。为了适应不同场地或追求更好的抓地力和舒适度,很多人会准备多双鞋。
品牌和技术: 知名品牌的专业足球鞋,尤其是那些运用了最新科技(如轻量化、缓震、包裹性等)的款式,价格往往不菲,从几百元到上千元甚至更高都有。
磨损和更新: 足球运动对球鞋的损耗很大,频繁的启动、急停、射门会加速鞋钉和鞋面的磨损。所以需要定期更换。
服装: 足球服(球衣、短裤、袜子)也是一笔开销。虽然普通运动服也可以,但很多人喜欢穿着球队的队服或专业品牌的足球装备,这同样会增加成本。高质量的速干排汗面料和人体工学设计,价格也相对较高。
护具: 腿部保护(护腿板)是足球比赛中必需的装备,虽然价格不高,但也是一项额外的支出。一些人还会选择佩戴护腕、护膝等。
守门员装备: 守门员还需要专门的手套,高质量的手套价格同样不菲,并且需要经常更换。

二、 参与方式的升级:

业余联赛和杯赛:
报名费: 许多城市都有组织的业余足球联赛和杯赛,参与这些比赛通常需要缴纳报名费,用于场地、裁判、奖品等开销。
差旅费用: 如果比赛地点较远,还需要考虑交通和住宿费用。
装备统一: 有些联赛会要求球队穿着统一的队服,这就增加了队服的采购成本。
足球培训和青训营:
学费: 对于想要提高技术、接受系统训练的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参加专业的足球培训班或青训营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课程的学费往往不低,动辄几千上万甚至更高。
装备升级: 参加培训班通常对装备有一定要求,例如需要品牌统一的训练服、专业的球鞋等。
教练费和场地费: 一对一或小范围的私人教练课程费用更是高昂。
观看比赛和周边消费:
球票: 观看高水平职业足球比赛的球票价格不菲,尤其是热门比赛和黄金座位。
周边产品: 购买球队的球衣、围巾、帽子等周边产品也是一种经济支出。
转播订阅: 观看国内外的职业足球联赛,可能需要订阅付费的体育频道或流媒体服务。

三、 消费升级和个人追求:

对场地和体验的要求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踢球”,而是追求更好的场地条件(如全天候场地、草质优良的场地)、更专业的装备、更舒适的比赛环境。
社交和圈子成本: 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社交方式。加入一个球队或足球俱乐部,可能意味着需要与队友一起分摊活动费用、聚餐、团建等,这些都会产生额外的社交成本。
“为热爱买单”的心态: 很多足球爱好者愿意为自己的爱好投入金钱,他们认为这是值得的,是“为热爱买单”。这种心态使得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在足球上,这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的需求和价格。
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影响: 职业足球的高度商业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对足球消费的认知。人们看到职业球员的高收入、高曝光度,也可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足球相关的较高消费。

总结来说,“踢球贵”并非指足球本身不能玩,而是指:

参与门槛的提高: 从免费的草地转移到收费的商业场地。
装备的专业化和品牌化: 对性能、舒适度和品牌的需求导致装备价格上涨。
对更高层次参与的需求: 参加联赛、培训等都会增加额外的费用。
个人消费升级和对体验的追求: 愿意为更好的条件和感受投入更多。
社交和文化成本: 作为一种社交活动,也伴随着一定的社交开销。

尽管如此,足球仍然是一项相对而言门槛较低的运动。你仍然可以找到免费场地,用基础装备和朋友一起踢。但是,如果想要获得更舒适、更专业、更系统的足球体验,或者参与到更广泛的足球社群中,那么“踢球贵”的感受就会愈发明显。这反映了从单纯的娱乐活动到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现代社会消费观念和市场运作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场地也不少。价格对于正常上班族来说也还好,装备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玩意之所以觉得贵其实都是衍生成本。时间和精力成本才是最大的问题,而这玩意是无价的。

你在场上跑的动的时候,正是你最适合赚钱和泡妞的年纪,你大部分的精力和休闲时间都给了足球,合着你准备等到你踢不动了,到了跳广场舞的年纪再去勾搭老阿姨?

其实不光是足球,几乎所有不能男女混合一起参与的运动都会有面临类似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刚开始也是篮球一周3-4天,足球一周2-3场。后来玩了两年改去羽毛球网球壁球游泳远足爬山这类可以男女共同参与,且组织更庞大的,真的人会性福很多。

而且相对来说,从事后面这些运动的老大哥老大姐们更多,社交加成值会更高。

user avatar

别听那些人瞎说,足球就是平民运动,根本不贵。

说贵的,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硬生生的把足球“创造”成了一项贵的运动。

原因无非两点。

一是给孩子报培训班,或者参加青训想走职业(专业)道路。

你报培训班,请教练,哪有不贵的道理?但这跟足球本身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贵在了请人上面啊。

二是追求更好的装备、更好的体验,增加了不必要的花费。

下面我来算一下,在深圳这样一个寸土寸金、地价房价在全国都是顶级的城市,满足基本舒适度需求的情况下每月(以每月8场计)能花多少钱。

一、装备费

(一)球鞋

迪卡侬碎钉,130元,我见人实战穿过,应该还行。2年质保,就算能用2年吧,1个月5.4元。

阿迪达斯COPA 20.2,公认的高性价比实战鞋之一,329元,1个月13.7元。

上面这些鞋的性能,足以容纳绝大部分业余球员的技术上限,再往上走就是舒适度(心理和生理)的问题了。

(二)球衣

卡尔美组队服,85元,为了方便组队,可能要买3种颜色。3套两年,1个月10.5元。

(三)卡尔美球袜,30元,球袜容易磨损,算3个月1双,1个月10元。

(四)卡尔美护腿板,38元,这东西是用不坏的,1个月1.6元。

球鞋+球衣+球袜+护腿板,全套月平均成本27.5元或者35.8元,贵吗?(球衣球袜球鞋我甚至还搭了个统一的蓝白配色)

这些都还是用的球友里的知名品牌,买杂牌还能更便宜。

二、场地费

以我相对比较熟悉的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城区,CBD、市政府所在地,深圳房价排名第二的行政区,2021年12月均价91656元/平方米)为例,在繁华的闹市区踢一场(2小时)球,只要40元,还包水包裁判。

场地条件是这样的,草皮平整蓬松,MG大底的钉子可以完全插进去。

而且经常会有免费的救场名额,很容易申请到。1个月8场,基本只有7场要付费,一共280元。

这还是商业收费场地,疫情不严重的时候,中小学的场地在非教学时间还是免费开放的,在公众号上预约就可以,成功率很高。(我确定寒暑假是可以的,因为我去过好几个学校。平时放学后可以预约,但进不进得去我不确定。)


三、交通费

福田区的大部分足球场的公共交通都很方便。

福田体育公园——地铁上沙站口

下沙村足球场——地铁下沙站步行390米

皇冠体育中心——地铁下沙站步行850米

香蜜体育中心——地铁香蜜站步行580米

梅林文体中心——地铁下梅林站步行640米

中心公园足球场——地铁站稍远900米,但球场门口就是公交站,有7条以上公交线

万景花园足球场——地铁岗厦站步行400米

云顶足球场——地铁皇岗村站步行600米

车公庙足球场——地铁车公庙站步行380米。

往高了算单程5元,来回10元,1个月8场,共80元。

以上就是所有的硬性开支了

【装备费+场地费+交通费,35.8(27.5)+280+80=395.8(387.5)元。】

这贵吗?每个月8次呃,一共16个小时呃,不到400元呃!

你在深圳市中心区,有几个娱乐体育活动还能比这便宜?(我想到的有跑步、篮球)

你装备要买耐克超顶级球鞋、阿迪球员版球衣、碳纤维护腿板、职业球员同款神袜。

球场要选最贵的。

水要喝佳得乐宝矿力。

要开自己市区18个油的豪车去球场。

踢完了要和队友搓一顿海鲜。

海鲜要配菜刀干白。

搓完海鲜还要去KTV下半场。

KTV要开轩尼诗。

还要点出台的小姐姐。

最后还得代驾回家。

特么把这些都算成踢球。

那当然贵。

user avatar

足球运动本身不贵,疫情刚解封那会,我经常带我儿子下楼踢两脚,成本就是一个足球。本人初中时期,上课用废纸包成团,缠上透明胶,课间就是一场比赛,成本几乎为0。

踢球贵在哪里?贵在孩子金贵,贵在青训体系不完整,基本还没有脱离体校机制,贵在国家既不愿意投入,也没有资本愿意投入。

先说第一点,孩子在学校磕碰了,有些家长立马找老师,我因为这种类似的事被班主任找了无数次,直到有一次实在忍无可忍,我说我儿子回来经常有伤,我就当闲聊问问,男孩子疯赶打闹总会磕着碰着,只要不是欺凌就没关系,要不改天我送几十根绳子,下课都捆起来?对了,欺凌其实和疯赶打闹区别很大,别觉得很难区分。

再说第二点,没有建立自学校或者社区选拔的青训机制,孩子只有走专业或者不走专业两条路。而走不走专业,往往最迟在初中之前就决定了。再加上没有足够下沉的教练和选拔,我绝对有理由相信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并没有接受过足球训练,甚至可能没碰过足球。由于选拔方式的决定,注定小学选拔就是看身体素质,尤其是速度和敏捷,但是足球并不需要逆天的身体素质,达到平均水平就可以,踢球更需要脑子和技巧。

最后一点,前几年足球很火的时候,有些学校为了响应政策,和一些职业俱乐部梯队建立合作关系,由梯队进行技术和教练支持,学校组织社团。结果无疾而终,根据侧面了解,其中原因之一是没人开工资,出费用。。。。。。这一点又和前面一点相关。体育基础设施投入肯定不能光靠国家,也肯定不能只靠资本。这一块还需要体育相关部门真正的思考一下,修几个铁架子,充其量只能叫老头乐。

此外,我觉得国家投入的足球场可以修成塑胶场地,维护便宜,对鞋子没有任何要求,任何小朋友都能进去欢乐一下,但是必须专场专用,别弄得和某些篮球场一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