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浇冷水的!
印度虽然有革命的土壤,但目前尚不具备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悠久、根正苗红的印共,也提到了印度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既然如此,这么长时间为何印共仍没有成功,甚至现在的印共只能叫疥肤之痛,都算不上心腹大患?
种性制度让民众从心里接受了阶级固化!印度缺少一场思想领域的变革,类似欧洲的文艺复兴或者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事实上,印共自身也存在问题,印共并没有在军队中强制推行无神论,这甚至导致印共低种性士兵因畏惧神的惩罚不敢向印度反动政府的高种性军官开枪!同志们呐,共产主义者、共产党人是这世界上革命性最强、最大无畏、最具牺牲精神的革命者,然而在印共的军队中居然能出这事,你们说还能对印度革命的未来,抱什么希望?!
从目前看来虽然印度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在提高,但没有一丝要发生文化变革的意思,甚至这几年宗教色彩浓重的人民党掌权,大有强化宗教制度,搞宗教治国的架势!
但我觉得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印度知识分子将会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与其传统思想不同的新思想、新观念,尤其是西方那套“众生平等、天赋人权”的玩意,在印度还是很有市场的,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些新思想必定会与印度的传统思想激荡出思辩的火花!
而这种思辩一旦在底层之中蔓延开来,底层人民从思想上、从内心开始认同“平等、人权”,印度真正的革命就会到来!
印度正在“革命”,但革命的形态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
温铁军的演讲:
印度土改,甘地劝大地主、大农场主放弃部分土地,分给农民,但做不到。
这里其实有两个矛盾: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印度在1991年“改开”之前,面临着与中国相似的国有体制僵化问题。
印度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
1、印度的经济体制继承建立在受英国管制的殖民地经济之上(包括铁路、邮政、银行以及多种主要经济产物),呈现出浓重的国有色彩。
2、印度独立时,国大党尼赫鲁能掌控的是英属印度,而广大的印度土邦则通过各种利益交换、非战争胁迫等方式完成统一。因此,建国之后,印度中央政府就一直在通过强化国有经济,提升中央对地方的权威。
相关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094397/answer/228621637
由上可知,这农民土地问题背后还隐含了一对矛盾就是:
1、经济现代化对于土地的市场化需求与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的矛盾
2、中央政府对于社会危机转移的需求与土地兼并恶化社会危机的矛盾
前者好理解,后者的可以这么解释(视频中第一句话):
土地完成分配,社会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结构。为什么我国在经济危机时没有并发严重的社会危机?答案在于农村这个劳动力蓄水池。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其他国家(地区):日本、韩国、越南、台湾。相反的例子就是叙利亚、埃及等一票阿拉伯国家。
所以,印度在国家政治层面,其中央核心利益集团与底层平民vs地方的土地权贵们上有这相似的立场,而印度式的民主制度又充当着三者之间矛盾的缓冲弹簧。因此某种程度上,印度式的“革命”在大多数时候呈现的是一种反地主不反朝廷、反地方不反中央的状态。所谓的“革命”也就成为印度民主政治生态的一部分。
(如果图中游击区的革命真的呈现当年民国时期革命根据地状态的话,印度就不可能是以现在的国际形象示人了。)
于是就出现了温铁军演讲中看到的:
警察局长与游击队长相安无事,默契相处的画面。
因此,可以得出这么一串逻辑:
1、非暴力统一方式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塑造了印度的民主体制。
2、为了维系统一而出现的中央集权式的民主体制缓和了农民土地问题对于政治的冲击。
3、土地问题无法解决,印度的现代化、工业化就难以推动。
4、现代化、工业化缓慢,中央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就无助于维系中央的权威,转而更依赖原有民主体制。
5、于是又回到了第1点。
印度外汇收入依靠外包、劳动力侨汇、矿产宝石出口甚至粮食出口,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其工业制品严重入超、高等人才大量输出的局面,说明印度的经济活力是外源性的,依附于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之上的而无法充当发动机的地位。
一旦全球经济倒退,那么没有危机转嫁机制的印度,其中央政府、地方地主、底层农民在民主制度上建立的平衡就非常容易打破。但幸运的是,自绿色革命以来,全球生产力的提高让印度的内部压力一直控制在危及政治体制的阈值之下,比如来自中国的廉价制品几乎支撑着印度中下层贫民的日常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一方面借助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维系国家团结,另一方面自身无法真正工业化的情况下又不得不依赖输入中国制造维系内部的平衡(除了中国没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承担起为十几亿人提供廉价工业品的重担)。
对华关系的平衡,内部阶级、势力的平衡在这里呈现出正相关,可以说印度出现真正大规模暴力革命与中印开战的几率是同样大或者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