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财政部要求小米追缴税款 8800 万美元,小米回应「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经营」,后续可能会如何发展?

回答
印度财政部要求小米追缴 8800 万美元税款一事,的确牵动着不少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小米一家企业面临的挑战,更是印度在税收监管方面一次比较集中的发力,背后折射出多重因素和潜在的演变方向。

事件的导火索:税收合规性审查

印度财政部之所以向小米开出这张“罚单”,核心在于对小米在印度运营期间的税收合规性进行了审查,特别是关于“特许权使用费”(Royalty Payments)和“知识产权使用费”(Intellectual Property Usage Fees)的税务处理方式。

具体来说,印度税务部门认为小米将其大部分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中的利润,通过支付给中国大陆母公司的特许权使用费和技术服务费等形式转移了出去。而根据印度的税法,这些支付出去的费用,应该在印度境内被视为应税所得的一部分,或者至少需要按照规定缴纳预提所得税(Withholding Tax)。

然而,税务部门的调查显示,小米可能并未完全按照印度的规定来申报和缴纳这些费用所涉及的税款。他们认为,小米将部分利润“合法”地转移到了海外,从而规避了在印度应缴的税负。这笔 8800 万美元的追缴税款,正是基于这种认定计算出来的。

小米的回应:坚持合法经营,但态度微妙

小米官方对于印度财政部的指控,给出了一个相对强硬但又留有余地的回应:“我们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经营,并严格遵守印度相关法律法规。我们正在与印度相关部门就此问题进行沟通,希望能够达成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1. 坚持合法经营是底线: 小米强调自己在全球范围内都遵守法律,尤其是在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合法合规是其发展的基石。这既是向印度政府表明态度,也是向全球市场传递信心。
2. 承认沟通但未承认错误: “与印度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表明小米并非完全置之不理,而是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但“就此问题进行沟通”并不代表小米承认自己存在税收违法行为,而是要解释其操作的合理性。
3. 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 这句话暗示了小米希望通过协商,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高额罚款。这可能包括解释其税收安排的合理性、申请减免部分罚款,或者提出新的合规方案。

后续可能的发展方向,会非常复杂且多元:

1. 进一步的税务调查与审计: 8800 万美元只是初步的追缴金额,印度税务部门的调查可能不会止步于此。他们可能会进行更深入的审计,审查小米在印度的财务报表、合同以及与其他关联方的交易,以确定是否存在更广泛的税收问题。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税款被追缴,甚至可能涉及更严重的处罚。
2. 法律诉讼与仲裁: 如果小米与印度政府的沟通无法达成一致,小米很可能会选择提起法律诉讼,在印度的法院或者通过国际仲裁机构来挑战印度的税务裁决。这个过程将是漫长而复杂的,需要详细的法律论证和证据支持。小米会试图证明其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合理的商业支出,并且符合税法规定,或者其税收筹划是合法的。
3. 和解的可能性: 在法律诉讼的压力和维护市场声誉的考量下,双方也有可能选择和解。小米可能会同意支付一部分税款和罚款,而印度政府可能会在金额上有所松动,或者给予小米一定的调整期。这种情况下,小米需要调整其在印度的财务和税务策略,以符合当地的要求。
4. 调整在印度的运营模式和税务策略: 即使小米不接受高额罚款,此次事件也会促使其对在印度的运营模式和税务策略进行深刻反思和调整。
财务合规性加强: 小米可能会加大对印度财务团队的投入,聘请更专业的税务顾问,确保每一笔跨境支付、每一项合同都符合印度税法的要求。
利润分配和转移的审慎性: 如何将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成本在不同地区进行合理分配,避免被视为“利润转移”,将是小米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可能会寻找更具透明度和更易于被当地税务部门接受的内部转移定价方式。
本地化经营的深化: 长期来看,更深入的本地化经营,例如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甚至组建更强大的本土管理团队,都可能有助于减少跨境交易的税务风险,并将更多利润留在印度。
5. 对其他在印外国企业的影响: 这次针对小米的行动,实际上也是印度政府向所有在印外国企业释放的一个信号:印度在税收监管方面正变得越来越严格,对于跨境利润转移和税收漏洞的容忍度在降低。这可能会促使其他跨国公司也重新审视自己在印度的税务合规性,并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印度政府对其他企业展开类似的调查。
6. 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考量: 印度近期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积极吸引外资。但与此同时,印度也希望确保外国企业在其境内公平竞争并贡献应有的税收。中印两国关系中的一些微妙之处,也可能在这种经济摩擦中有所体现,尽管表面上这只是一起税务纠纷。

总而言之, 印度财政部对小米的税款追缴,是一次对跨境利润流转和税收合规性的集中“清理”。小米的“坚持合法经营”的回应,预示着它不会轻易妥协,但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接下来的发展,很可能是一场法律、财务和商业策略的博弈。小米需要在这场博弈中找到平衡点,既要维护自身在印度的合法权益和品牌形象,也要适应印度日趋严格的营商环境。这不仅关系到小米的财务表现,也可能对其他跨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久之前,就有人问我,说以后跨国公司把制造业搬到了印度怎么办。

我说不会,因为印度这块地特殊,这是阿达尼,安巴尼的地盘,其他公司是进不来的,别说中国了,美帝都不行。

想印度这块地,人均收入低,人口又多,意识形态和西方接近,英文其实还可以,但凡稍微像个样子,老外早就把制造业搬过去了,不搬是有原因的。


印度有一个公司叫未来集团,这个公司旗下有一家公司叫Big Bazaa,Big Bazaa在印度400家城市有1500家超市,小吃店和时装店,这么多实体,吸引了那些希望打开印度市场的国际巨头,比如说亚马逊。

两年前,未来集团出现了财务问题,亚马逊2019年收了该公司49%的股份,由此间接持有了其母公司未来零售的部分股权。

作为上述交易的一部分, 未来集团不能把名下资产出售给几家印度公司,而信实就在这张禁售名单上。

而就在这个时候,信实集团出现了,信实集团把亚马逊直接撂在一边,以 34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未来集团的全部股份。

亚马逊自然很不爽,被人截胡了,于是通过新加坡仲裁机构来阻止这笔交易。

正在亚马逊和信实集团打官司的时候,印度官员开始动手了,印度执法机构现在正在调查亚马逊涉嫌违反外国投资法的行为,与此同时,亚马逊和沃尔玛的Flipkart也在和印度政府打另外一场官司,关于印度政府阻止外资机构在印度经营的问题。

印度政府规定,外资的电子商务公司只能作为第三方市场来建立电子平台,但是不能销售自己的东西。

举个例子:如果亚马逊来印度经营,那么亚马逊就只能卖其他人的产品,不得卖亚马逊自己的产品。沃尔玛也一样,沃尔玛控制印度第一大网络零售商Flipkart,按照这个规定,沃尔玛也不能销售自己的产品。

亚马逊和沃尔玛都傻了。

说了,印度是印度本土大资本的地盘,美国人来了都不好使。

何况中国资本。

先说安巴尼,这是从福布斯直接截的图

2020年368亿。

2021年845亿。

你看着翻了几倍。

你要觉得这都算强的,那就给你说个更强的。

阿达尼,2020年89亿

2021年,505亿。

这翻了几倍自己算。

找谁说理去?

印度这块地盘,向来就是暴打国际资本的。管你这资本是中国来的还是美国来的。

我有个小师弟,和我一个学校毕业的,前段时间通了电话,他原先是在印度市场的,现在准备去搞东南亚市场了,我也建议那些国内那些厂商,别就看到了印度有十好几亿人,也不想想,这么多年了,为什么美国不去投,为什么德国不去投,难道国际资本都是傻的吗?不去是有原因的。

大众CEO上次抱怨了一句,说印度关税太高了,阻碍了大众对印度投资,好嘛,被印度人骂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直接骂到了印度经济时报的热门留言板。

从15年开始,就有中国资本到印度培育互联网,结果好不容易培育起来了,到收获的时候,好嘛,给撸的干干净净。

手机这块也是,安巴尼的JioPhone Next这手机听说过咩?早先发售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等了许久,一直到2021年11月才发售,这是它的广告

JioPhone Next广告 https://www.zhihu.com/video/1462923569453420544

这是评测

这是它的价格

6949卢比差不多相当于596人民币。

看到配置了没?

32GB存储,2GB内存,CPU是骁龙215,这是在天梯图上都查不到的型号。

小米那些低端机哪一个不暴打它?

那又怎么样?

有莫迪支持……市场搞得赢就搞,搞不赢,这不还有税务机关下场么。

所以说投资印度这事………

user avatar

不是那谁一家,也不是今年的事。应该是去年12月下旬的事。

主要就是说有两家中国手机公司向印度之外的公司汇特许权使用费性质的汇款,总额超过550亿卢比。大概就是专利费,还有品牌使用费之类的吧。具体两家中国公司多少,高通多少,或许还有其他供应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根据在推特上看到未经证实的消息,据说是会有追加罚款。

至于后续。根据国内科技媒体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某家准备投入新能源车领域的创始人说,22年要手机部门向新能源车部门输送人才,力保2024量产的目标。

而且结合去年手机销量来看。在4000+人民币档,国内四家大型手机厂商加起来还没卖到苹果的零头。

其实手机业务已经到了头。如果只在中低端圈子里混,赚着微薄的利润。没有钱做核心研发,只能做些外围科技。永远也脱离不了组装厂的恶名。而且又有迭代压力,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问题会越来越多只会口碑越来越差。就算做到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成了第二个TECNO。

所以,本就是准备放弃的业务,或者说不再是那么重要的业务,能有什么影响?

user avatar

我在你乎说过很多次,譬如印度、越南、印尼这些国家,它们缺乏作为一个稳定的工业国家所需要的一切要素,包括且不限于稳定的水电气路网,稳定的合格劳动力供应,稳定的政府和政策环境,甚至是稳定的气候环境往往都不具备。


但是某国极其优越的经商环境和极其出色的劳动者素质,导致某国的资本家们普遍对自己,和自己企业的水准产生了一些比较离谱的错误判断,包括且不限于是否具备良好或者哪怕基本合格的商业嗅觉、政治嗅觉、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水平、对风险的评估,甚至是对自己在国内的影响力到了国外还剩几分几厘都缺乏基本的认识。


他们所能理解的,和他们的产业链转移对象国确实能拿出手的唯一一个概念(也仅仅是概念),就是“人口红利”。

然而偏偏“人口红利”这个概念还是错的,是个伪命题。


所以我对于这些企业和资本家们,西装出去裤衩回来的表现,一向是幸灾乐祸的。

我认为,哪怕这些资本家们不要那么自大,愿意养几个眼界不那么狭隘的师爷,都不至于遭遇这些挫折。


当然,如果资本家们拒绝自省,一定要责怪些本国人,才能让自己好受些的话,我也可以给诸位指个方向:

中文平台上跟着盎撒匪帮指挥棒鼓吹“人口红利”和“产业链转移”的带师多的很,知乎上也不乏其人,请

user avatar

此次查小米的税,其实和财政部刷业绩,以及可能的人事变动有关。

印度的财政年度是每年的4月1号-次年的3月31号。按照规划,财政部要在2月份出台新的财政预算草案,以及上一个年度的财政总结。

2020年的2-3月份,印度新的财政预算刚出来就碰到疫情,整个财年税收减少了21.6%,财政支出增加了14.5%,一年下来,53%的财政支出都是赤字。在去年二月份的时候,印度财政部觉得疫情过去了,制定预算的税入,也就是本年度的预算达到2020-21预算税入的90%。但是没想到还有二次疫情,又被打乱了。

目前莫迪政府面临很大的高失业率、高通胀率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印人党不满。今年的六邦一区选举,印人党会丢分很多。莫迪为了挽回民意,极力推动各种大型基建、大型产业园区计划。像去年10月份爆出来,北方邦的CM约吉说,要在北方邦搞一个容纳50万人就业的纺织园区,宣称,未来三个月就要投产。而未来三个月正好到北方邦选举。上个月的时候,莫迪去了一趟北方邦的瓦拉纳西,给当地所有印人党在地方的负责人开了个会议,要求他们‘善治’,号召在每一个县都有一个主要产业。

可想而知,在新的财政年度中,印度政府一定要大力花钱。这时候财政部的压力就非常大。

现在马上又要计划新的财政预算了。也就是前几天的时候,财政部宣称,截止到12月的的时候,税收达到了预期目标。且不管真假,就说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就是疫情爆发前,预算制定税入的90%。但即使是完成这个90%的目标,未来推那么多的基建计划,能够吗?所以,今年印度政府查税查的特别厉害。像去年八月份的时候,三星就被财政部查税,然后罚了30亿卢比。不仅是三星,亲印人党的阿达尼集团也被查了。

财政部一年花30万亿卢比,差这几十亿卢比吗?因为大型企业和政府联系密切,碍于各种关系不好查。现在查他们,就是杀猴给鸡看。

像此次负责追缴小米税款的是印度税务情报局(DRI,Directorate of Revenue Intelligence)。这个部门隶属于印度财政部,主要职能就是反走私、缉毒、反偷税漏税。

上个月,也就是2021年12月4号的时候,印度财政部长希塔拉曼女士在DRI成立64周年纪念活动上,给所有人开了个会,要求DRI抓紧处理一批手头上的大案要案,能结案的就赶紧结案,尤其是要求情报部门和执法部门紧密结合,处理那些久拖不决案件背后的互联网大鱼

接着,差不多是20多号的时候,小米就被爆出来‘少缴税金’的问题。然后,印度政府用一种罕见的高效率,迅速开了一张65.3亿卢比的罚单。

小米作为一家中国品牌的互联网公司,在这个时候被印度财政部处理,那可是一件政治任务,根本不是什么躺枪。至于一些人说的,这是印度要搞把中国手机产业本土化,我觉得有道理,但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并不大。

另外,年底年初一般是印度官僚任免的时候,如今财政部的压力很大,可能有一些人事变动。而且莫迪政府内部的裙带关系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拿小米开刀很有可能涉及个人和派系的利益问题。既然拿小米开刀了,就很能表现出内部利益博弈结果了。基本上,小米很难逃过这次罚款。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专业,曾经审计的企业被追缴了15亿的所得税。比小米这个8800万美元税款大多了。

我跟大家分享下里面的玄机。


我当时审计的企业A是一家新材料企业,其总部C假设在美国。

要研发这种新材料,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的,这很正常。

而一但研发成功,那在全世界就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加上专利的壁垒,里面的利润绝对是惊人的。


研发是在哪里进行的呢?

肯定是美国总部C,那里有人员、有设备、有资金。


研发成功后怎么来赚钱呢?

一般是这样,美国总部C先在香港注册一家香港子公司B,B再在大陆注册一家外商投资企业A。

由A在大陆进行生产,直接销售给大陆的客户,可以减少税费以及避开一些进口政策限制。


这家A的营业收入一年可能有50个亿,净利润可以达到20个亿,反算下,税前利润就是26.67亿左右。

中间除了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这块很少,卖方市场)。

大头就是技术研发费分摊,一年得有十个亿。


这技术研发费分摊是啥概念?

美国总部C说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员时间来研发,现在研发成功了我不可能直接让自己的孙公司A来使用,我还是得收些技术研发费的。

这也很正常对吧。你自己研究出了一项专利,第三方说要使用,你肯定也要收些专利授权费。

那这些技术研发费是怎么分摊呢?

一般是这样子:

美国总部C会请四大税务师事务所,请他们出一套分摊方案,然后在全球与A类似的孙公司中去分摊。

分摊的基准可能是营业收入、也可能是营业收入加其他指标。


然后美国总部C与大陆孙公司A就签了一套的技术研发费分摊协议了。

大陆孙公司A也会根据这些技术研发费分摊协议在每年的利润表中预提这笔费用,比如每年十个亿。

然后每年A不得向大陆税局做税务的汇算清缴?

这肯定的。

这笔10亿的技术研发费分摊费用与相关材料都会做为汇算清缴呈报上去的,同时还要报“同期资料报告 ”(这个术语专业做税务的朋友们很熟悉)

就是跟税局报告我与母公司等关联方的交易情况,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的方式方法等等,然后分析下为什么这些关联交易是合理的。


但是税局不会每年有空去针对你这些技术研发费分摊的合理性做稽查的。

每年你报归报,我税局暂时是没空看的。

但是当我有空看需要看的时候,你这些转移定价或技术研发费分摊的合理性是会受到很大的质疑的。


以小米在印度的案子为例,其特许权使用费可能是每年收入的5%。

但印度税局跳出来说,华为用的是4.8%,你小米的这个比例太高了,你逃税!赶紧补税罚款。

你小米跟他解释5%比4.8%多0.2%的合理性?

解释得通吗?


就算华为是5.2%,印度税局又会说OPPO是4.5%。

咋解释?

中国有句成语,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贴切!


对金融财务感兴趣的,欢迎加入群中聊聊。

user avatar

一个朋友为了开拓海外市场,2018年把公司开到了越南,这两年也吃到了不少疫情红利,越南的子公司一年销售额眼看着就破1亿了。

转眼到了21年10月,越南海关去公司查关税的缴纳情况。

他人特别硬气,觉得自己合法合规经营,从来也没有过灰色进口,灰色清关啥的,随便海关怎么查都不会出问题。

越南海关派了2个人去他们公司驻点办公,尽管他人硬气,但越南海关在的3天他也是好烟好酒招待,每顿饭标准都没有下过1000块。

要知道越南一般工人工资一个月也就2000不到。

晚上喝酒唱歌洗脚更是一个都没落下,临走一人还给包了个1w的红包。

3天查完,海关的人乐呵呵的走了,他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了。

结果过了1周,海关给他寄了封信,说一个配件的申报类目错了,补税加罚款一共50w。

当时他就骂出来了,好吃好喝的都招待了,结果吃干抹净以后还反咬一口。

他们负责海关清关的员工仔细核对了情况,明确的说这部分没有问题,那个新增类目是20年初才变的。

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越南海关提交了申诉。

结果海关又派了2个人过来,这2个人调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数据,干了1天活就走,给红包都不要。他当时就觉得这事完了。

果不其然,又过了1周,海关发邮件告诉他从18年开始,部分产品的进口都涉嫌漏税,补税加罚款一共要交180w。

这次他一句话都没有说,第二周就拿着钱去把这罚款交了,尽管知道这钱按理来说根本就不用掏。

交完钱他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民不与官斗啊!


因为没有在发达国家长时间呆过,但是就我这几年在东南亚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作经历来看:如果有政府部门过来罚钱,乖乖交钱就是了。千万不要试图去依照本地法律做任何的申诉与辩解。

当然,如果你能够100%肯定自己没问题,那你可以试试。

但一般来说,只要政府部门开了这个罚单,你通过申诉来让政府撤回罚单的几率就无限接近于0了。更多的可能是政府某个官员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之后招呼手下让必须查出点什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国外企业在中国成立公司的时候,一定会把合规经营放到第一位。

很多利润非常好的生意,哪怕只有一点点不合规,他都不愿意去做。

原因就是如果做了,被政府抓到,最后罚的款可能要比利润高出不知多少。


公司业务规模很小的时候,我们对于合规经营都不会有太多的感触,但是一旦当业务规模突破了某个限额,你马上就会发现,各个政府部门就像是看到红色旗子的公牛一样,疯狂的向你扑来。

这个限额在每个国家都不一样,但是当你发现某个月政府到你们公司拜访了三四次,你就知道你已经超过了本地的限额,被政府盯上了。

在海外工作这么多年,我接触最多的部门就是劳动局、海关还有税务局了。

劳动局这边只要能找到一个极为熟悉本地用工情况的HR;之后在和员工出现纠纷的时候,该给的赔偿金给够,一般都不会出太多问题。因为海外多数国家对员工的保护都非常好,只要员工去劳动局申请仲裁,外企几乎没有赢的可能。到时不仅需要支付赔偿金,还需要支付更高额的罚款,这样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海关部分主要还是合规进口。货代和本地负责清关的员工是关键,长期合作的货代能够用他们的经验帮助我们规避一些风险,同时也能够提出一些合理的钻清关漏洞的方案,这样就算被发现,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罚款。

税务的部分水就太深了。这里只提一个大方向:聘请一个本地有实力,有关系的会计师事务所,最终的投入产出比会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在海外经营企业,合规经营一定是我们要盯住的工作项目。

但如果政府就是上门找事怎么办?乖乖交钱,毕竟民不与官斗嘛~

你在海外有没有被坑过的经历?


user avatar

一、印度突袭行动,华为多处办公场所遭搜查,一些文件记录被没收。



2月16日,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税务部门2月15日对华为在印度的多个办公场所进行了搜查,印度税务部门称,这是他们年初就启动的逃税调查的一部分,不针对任何特定公司。路透社16日的报道证实了该消息。

印度的新闻媒体报道称,税务调查突袭行动,涉及华为公司位于新德里、首都卫星城古尔格拉姆和印度科技中心班加罗尔的营业场所。 有消息人士透露,作为针对华为公司印度业务和海外交易的逃税调查的一部分,印度税务部门的官员查看了华为的财务文件、账簿和公司记录、印度业务和海外交易。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带走了华为的一些文件和记录。

2月17日早间,华为方面回复媒体记者称,“我们已经获悉,印度所得税部门到访过华为办公室并与部分员工会面。”其在印度的业务严格遵守法律。 “华为有信心,我们在印度的业务严格遵守所有法律法规”。华为表示,将会与印度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了解详细信息,并依照印方的相关规则、规定及程序予以充分配合。

二、一个月前,小米、OPPO、一加、富士康等在印度的办公室和制造厂也遭印度税务部门突击搜查。



这并非印度税务部门第一次突击检查中资企业。早在去年12月,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对来自大中华区的手机制造商小米、OPPO、一加、富士康等在印度的办公室和制造厂进行了突击搜查。印度《经济时报》表示,还同时搜查了小米的合同制造商Bharat FIH和Dixon Technologies,一加的办公室也被搜查。

印度财政部在1月5日的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已经向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vt.)(以下简称“小米印度”)发出通知,决定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8800万美元)税款。

1月5日晚间,小米回应中国媒体记者称,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小米表示,此次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对于这个问题,小米会继续和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小米印度的发言人则表示:“在小米印度,我们非常重视确保我们遵守所有印度法律。我们目前正在详细审查通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我们将提供所有必要的文件支持当局。”

在报道此消息时,路透社援引印度财政部说法称,小米印度公司向高通和小米移动软件公司汇付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这些费用未计入其进口商品的交易价值中。声明称,小米及其合同制造商也未将进口的小米品牌手机及其零部件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该产品的计税价值中。

去年12月21日,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印度财政部税收局执法人员向全印度20多个地方查税,小米、OPPO、一加等中资手机企业均被搜查。报道称,这些都是在印度较为知名的手机品牌。

三、不仅严查中资企业账目与税务,还先后下架屏蔽了200余款中国APP。



2月14日,印度内政部的官员放着情人节不过,以“对印隐私和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建议”封禁54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范围从《Free Fire》等手游到视频聊天、自拍相机APP,其中大多属于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网易、新浪等企业。新闻报道称,印度信息技术部稍后将发布正式封禁通知。

印度的《经济时报》、《印度斯坦时报》等媒体称,自2020年6月以来,印度政府依据其“国家安全”,先后封禁了超过200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其中包括TikTok、WeChat等在印度大热的APP。

印度内政部2月14日发布的声明中说,决定屏蔽的54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据称”可以通过摄像头、麦克风收集敏感的用户数据,进行间谍和监视活动,“这些被收集的数据或被滥用并传输至位于敌对国家的服务器”。声称这些应用程序会从事有损印度国家主权和完整的活动,对印度国家安全和国防构成严重威胁。

印度内政部是援引印《信息技术法》第69A条来采取封禁行动的。此法条规定,“为维护印度主权完整、防御、国家安全”,印度政府有权发布相关封禁指令。

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在印度内政部发布声明前后,印信息技术部已经指示谷歌的印度分公司,对Google Play等应用商店程序采取相应措施。报道称,记者采访时,这54个应用程序已被禁止在印度通过应用商店访问。谷歌印度分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证实了此事。

四、印度媒体认为,印度的反华情绪对中国科技品牌在印度的销售未造成影响。



2月17日,印度经济时报发表新闻评论认为,自2020年两国边境冲突以来 ,印度最大的三家中国电子公司,小米、联想和Vivo,基本上没有受到广泛的反华言论和政府针对中国企业采取行动的影响。

该评论说,根据记者通过智能网络平台访问印度政府公司注册处 (RoC) 的最新监管报告,发现计算机制造商联想在2020-21年在印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而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和 Vivo 销售额略有下降。正如联想在其年度报告中所说,尽管没有获得印度工业和国内贸易促进部 (DPIIT) 的批准直接参与印度政府招标,但它的业务仍在增长。虽然小米和 Vivo 没有在其向 RoC报告的文件中列举销售下降的原因,但行业高管将其归因于 2020 年首次严重的新冠疫情以及上游组件供应短缺。

RoC里中国公司的年度报告显示,小米2021 年 3 月的年度运营收入下降 6%,为 3,550亿卢比(人民币299.6亿元),净利润在 21 财年下降了 31% 至 27.5 亿卢比(人民币2.32亿元);而 Vivo Mobile India 的收入下降 1%,为 2,472亿卢比(人民币208.7亿元),实现净利润为 55.2 亿卢比(人民币4.66亿元);联想印度21财年的净利润下降了 17% 至 5.9 亿卢比(人民币0.5亿元)。

市场研究机构 IDC 印度研究主管 Navkendar Singh 表示,2020 年印中冲突和印度的民族情绪,对中国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品牌的销售没有影响。他们认为,如果一些中国公司损失了一些销售,那是由于零部件供应问题和新冠疫情。

据IDC India 的数据,印度前五名智能手机品牌中有四家中国厂商——小米、Vivo、Realme 和 Oppo,另一家是韩国公司三星。

五、边境冲突后印度政府借机炒作“中国威胁”,影响深远,印度中资企业需小心应对。



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印度政府也借机炒作“中国威胁”。曾多次封禁中国手机应用、“暗箱操作”扣押中国集装箱、审查中企投资提案。但对中资企业影响最大的是以下3件事。

1、针对中资企业的突击调查。

针对印度税务部门最近两个月对印度中资企业大规模的查税行动,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内鲜有报道,但在印度的中资企业都处于“胆战心惊”的状态。相比于防控疫情及组织生产,当地税收部门的莫名检查让很多公司的正常运营陷入了被动。

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介绍,“当地针对中资中小企业举报时有发生,而且都由离职的翻译、财务人员、人力资源经理举报,这类举报相当多,中资企业在用人方面值得深思,要寻求解决办法。”

据了解,印度官方调查企业的原因有多种情况。

一是查税,这类是由政府市级以上单位或地级最高税务官员来查,征查比较文明,但开罚单额比较高,比如相传的小米及OPPO的罚单(就很高)。

二是对印度员工举报的相关调查,比如查中国员工的签证,查劳资纠纷,这类调查主要是多个单位联合来查,相对比较野蛮,直接来包围工厂,限制出入,警察带枪上门等等,至少五家以上企业发生类似情况。

2、限制中资企业参与印度政府的公共采购招标。

印中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致命冲突后不久,印度于 2020 年 7 月修订了公共采购规范,来自中国和其他与印度陆地接壤国家的投标人需要在 DPIIT 进行预注册的形式获得额外许可,方能参与政府招标。但中资企业的注册申请目前均未通过额外许可。

联想在其向RoC 提交的年报中表示,它已于 2020 年 9 月提交了注册申请,并对相关政府部门在审查申请过程中收到的所有询问做出了满意的答复,并在2021 财年在印度新添了一条新生产线,将印度的制造能力扩大了 100%。但仍在“等待批准”。

根据 RoC 的文件,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科技印度公司报告称,该公司表示,由于尚未获得 DPIIT 的批准,它不能直接参与印度政府的公共采购招标。

3、严禁下载使用中国APP。

智能手机、平板制造商在产品中预装APP,既是提高产品体验的需要,也是长期流量与收入的重要渠道。一年来,印度政府已经先后禁止超200款中国APP,这严重影响了在印度发展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收入,对销售量多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路透社曾分析称,印度政府频繁打压中资企业和中国投资的原因有二:一是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许多印度贸易商和民族主义组织呼吁抵制中国产品;二是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一直试图推动“自力更生”政策和本土化生产。

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印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过去几年,每年过百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了印度的制造业,而大量的印度年轻人聚集在诺伊达、哈里亚纳邦等地的工业园区,开始为来自中国的雇主打工。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印度市场前五的厂商当中,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占据了63%的印度智能手机市场。

此外,作为5G网络的主要建设者,华为正与印度第二大电信网络运营商Bharti Airtel紧密合作,Bharti Airtel去年3月初与华为签订了价值30 亿卢比的相关合同,而在近期华为又获得了15亿卢比的订单,为当地NLD光传输网络提供支撑服务。

但这并不代表印度的生意“好做”。商务部、外交部应帮助在印投资的中资企业小心应对。

【作者:徐三郎】

user avatar

印度呀,正常操作

2008年印度税务部门要求微软缴纳70亿卢比税款;

2013年诺基亚在印度涉税务纠纷 被罚3.83亿美元;

2013年印度要求IBM缴纳2009年未缴税款8.66亿美元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只是这次轮到小米了而已,而且小米只是开头,OV应该也逃不了

12月21日晚间,印度财政部税收局的执法人员一致扑向全印度20多个地方查税——针对的企业都跟中资沾边儿。
  这些地点遍布全印度:从首都德里,到经济中心孟买,再到印度科技中心班加罗尔,无一例外。
  小米、OPPO、一加等一系列中资企业在这场突袭中“中招”,这些都是在印度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根据近期市场调查数据,在印度每三台智能手机中至少有两台是中国品牌。一些与上述品牌有合作的印度企业也遭到了调查

中国手机在印度的市占超过60%,被盯上迟早的事儿,再想想之前的下架中国APP的事儿

是不是有那味了?

印度从来就没有好的经商环境,所以一直发展不起来。你要知道90年的时候中国和印度GDP差不多,现在印度只有中国的1/5,不是没原因的。

user avatar

前几年,很多在海外做业务的中企,就已经不做印度市场了。因为印度市场普遍没什么诚信,而且价格压的很低,最后赚不到钱,本钱也可能亏掉。建议现在在印度的这几家手机公司,能撤的尽快撤。印度对中国的敌意很难消除,1962年吃了亏之后,总想找回来,但是又找不回来,所以一直憋着,他们国内只要有风吹草动,就想对中国公司使坏。

之前印度禁掉了所有来自中国的 App,而且还分了几次,专门有人整理有中国背景的 App 提供给印度,因为很多中国 App 隐藏的比较深,印度人其实不知道是中国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之前中国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在印度是什么样的存在。有一次我们在北京吃烧烤,坐了一桌人,都是各个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结果说到印度市场排名前十的 App,有几个都是一桌人里的公司的产品,只不过以前大家都很低调。印度公司在互联网领域根本竞争不过中国公司。然后就被印度使坏都禁掉了,打着和中国有冲突的旗号,其实是因为他们竞争不过。

手机市场呢?印度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有四个是中国公司。这就是中国的实力。

目前印度还没有禁掉中国的手机品牌,因为手机公司在当地有工厂,还涉及到就业等等。但是这都是危险的信号,迟早的事。很有可能即使这些手机厂商赚了钱,也带不出印度,都有相应的壁垒。

在某一天彻底让印度低头之前,建议中国公司都不要和印度有任何商业行为,这样的风险大家承担不起。

另外,希望夸一下小米的印度公司。之前疫情的时候,我们从印度为国内买的口罩,印度人扣在机场不让运回国。后来是找了小米的朋友,由小米印度办公室帮忙协调,才运回来。而且当时小米的朋友自己还发着高烧(不是新冠,但是那个时候自己也担心)。特别靠谱,遇到灾难的时候,大家都很团结。

——

再推荐一篇最近写的3000字的回答,最近很多投资人都在关注的领域,新的「碳中和」风口,对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样的机会,看看和你的专业或者行业有没有结合的点:

user avatar

不值得同情。

小米是2015年启动印度行沙龙的,自己去不算,还拉着舜宇欧菲光海派一堆供应链企业去印度共同考察。那时候小米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还是很高的,所以以订单为要挟,要求供应链必须一起去印度建厂,以降低成本。不去的话次年的订单份额会降低。

欧菲光是第一个发现被坑的——当时本身自己产品账期就押款颇多,分厂占用了大量资金产线和援建人力,然后阿三承诺的所谓补贴压根没到位,工厂建设依稀记得是拖了快2年才正式投产。差点打崩掉欧菲光的资金链。

小米自己的战略思路也很简单——国内一片红海,不如在印度占领大市场薄利多销。只要销量放着,小米就立于不败之地。产业链到印度,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期小米组建非洲军团,准备把印度的供应链做起来以后,借用它的低成本接着去占领非洲。这样光从出货量上来说,小米就是世界第一巨头了。

这事儿当初我就写文强烈反对小米去阿三建厂。一方面他这么做是资敌行为。另一方面,阿三真的是王八蛋国家。中华酷联传蓝绿这些中国企业10年前就在阿三那里跑马圈地了,三星作为印度市场霸主之一,也没见投厂。他们是傻逼,想不到投厂么?可能吗?

印度搞国产化招商引资又不是一次两次。差异化税收也是一轮又一轮。过去china phone们怎么解决的?大家有基本原则,就是在印度一定要坚守一定的毛利率,硬件必须挣钱,也不会考虑给印度建设工厂。几家共同进退,不内斗。酷派卡多少钱价格段的,华为中兴吃哪个段,蓝绿厂吃哪一段,当地的经销商或者产品经理实际上都会暗搓搓通报一下。会有营销竞争,但是不会有价格战或者别的下三滥竞争手段。

印度要求中国手机厂本地建厂。这几个企业就搞个组装厂给阿三打螺钉完事儿了。真本事那是绝对没有的。

直到小米进了印度以后,在阿三打价格战,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还在印度建设工厂。以及建设工厂就算了,还逼着上下游供应链一起去印度建厂。这给印度带去了60万个工作岗位(含渠道包装运输物流零配件原材料等等上下游供应链),把手机行业价格压了3成。这不算,顺手把硬件毛利打到几乎没有。

比这更恶心的是,从17年开始,配合印度差异化税收政策——坚持不干制造业转移的华为被惩罚性收税,以至于几乎被赶出印度市场。本来靠着阿三喘息的酷派(14年国内开始崩了,17年底凉凉)直接GG。蓝绿厂一开始不干,后来被高出5成的税收逼着不得不建厂。

中印冲突的时候,其他厂家闭门谢客。这家厂家给自己挂了印度制造的名头,成了印度人的骄傲。

至此,它完成了销量第一,一家独大。

今天,这个打价格战,给印度人民让福利,转移产业链到印度的厂家被阿三卸磨杀驴——资本家会卖绞死自己的绳索,果然一点都没错。


——————————————————

好歹雷军也给我发过OFFER,说下应对策略。

上策: 派人搞定阿三税务局的核心人物。先给大礼包,要求兑现2016年访问印度,迪莫承诺的税收豁免。如果给脸不要脸,干脆出钱买他人头。阿三的贪婪无耻压根不是给钱能解决的。

中策:和剩下的蓝绿传厂谈竞合。你丫收税老子就涨价!中国手机一起涨价。羊毛出在羊身上。

下策:是变卖资产,套现跑路。卖不掉就做资产抵押。赶紧撤!反正阿三这边的工厂资产主要是地皮房子和设备。资金在手,现金为王。等一两年阿三国内经济崩掉,资产价格暴跌时候再买回来。挣得比卖机好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财政部要求小米追缴 8800 万美元税款一事,的确牵动着不少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小米一家企业面临的挑战,更是印度在税收监管方面一次比较集中的发力,背后折射出多重因素和潜在的演变方向。事件的导火索:税收合规性审查印度财政部之所以向小米开出这张“罚单”,核心在于对小米在印度运营期间的税收合规性进行了.............
  • 回答
    印度财政部近日的一项声明引发了广泛关注:“农民可以使用旧币购买种子”。这个看似简单的表述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地缘经济考量和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印度经济的宏观背景之下,并深入剖析其可能带来的多方面效应。声明的背景:旧币的退场与新币的登场首先,要理解“旧币”是指什么,这通常涉及.............
  • 回答
    印度财政部长在2019年高调宣示了印度经济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19年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并在2040年前挤进全球前三大经济体的行列。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声明,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声明背后的逻辑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成为第五大经济体这个目标在2019年就已经基本.............
  • 回答
    看待印度军方的人事任免权、财政大权均由文官政府掌控这一情况,需要从印度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以及其军队的定位来理解。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官控制军事(civilian control of the military)的模式,旨在确保军队服从于民选政府,避免军队干政,维护国家民主制度的稳定。 印度政府如何掌控.............
  • 回答
    印度财政部长在12月1日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未来五年内,印度计划投入惊人的100万亿卢比(约合1.39万亿美元)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数字之庞大,足以让全球目光都聚焦在印度的雄心勃勃的规划之上。要理解这个消息的意义,我们得把它放在几个关键的维度下去解读。首先,这是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 回答
    印度 GDP 是中国 GDP 的五分之一,但其财政预算却不到中国财政预算的十分之一,这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的表面。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GDP 是一个衡量国家经济总产出的指标,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规模。而财政预算,.............
  • 回答
    这三个议题,无论是墨西哥打击毒贩、韩国整顿财阀,还是印度废除种姓制度,都是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挑战性都极高,要硬分个高下,难度确实不小。不过,如果从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历史遗留性、以及对社会结构和个人生活的影响程度来看,印度消灭种姓制度的难度可能要远超前两者。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详细剖析这三个议题的难.............
  • 回答
    这几件事,就像人生里遇到的不同难题,有的像是要爬一座险峻的高峰,有的则是要解开一个缠绕多年的死结,还有的,简直是打破了物理定律。咱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看看谁才是那个最难的“关卡”。墨西哥消灭毒贩:一场旷日持久的治安战墨西哥的毒品问题,那可不是“扫扫地”就能解决的。这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从种.............
  • 回答
    “美国印钞票导致全球分担通货膨胀,收割世界财富”这个说法,是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美元霸权地位时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批判色彩的视角。要详细解释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印钞票” “印钞票”的实际含义: 在现代经济中,“印钞票”并非指真的印刷大量纸币。它主要指的是.............
  • 回答
    印度作为世界第三大钢铁生产国,其钢铁产量长期位居全球前列,但为何仍被普遍认为未完成工业化?这一问题涉及印度工业化进程中的多重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挑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工业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印度的工业化始于1947年独立后,初期以重工业(如钢铁、煤炭、电力)为主导,但这一阶段的工业化具有“重.............
  • 回答
    印度选择高价进口法国达索阵风战机而非继续采购俄罗斯苏30MKI,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战略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技术性能与战略需求的差异 苏30MKI的局限性: 苏30MKI是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基于苏30战斗机改进的多用途战机,属于第四代半战机。尽管其具.............
  • 回答
    印度计划通过百亿美元激励计划跻身全球半导体主要供应国,这一目标面临多重复杂挑战,涉及技术、供应链、国际环境、政策执行及市场等多个维度。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印度半导体产业现状1. 基础薄弱 印度目前的半导体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依赖进口芯片,本土制造能力有限。其半导体产业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
  • 回答
    印度东北部发生的印军误杀平民事件(假设为真实事件)将引发多层面的连锁反应,涉及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地区安全、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军队内部管理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可能的影响分析: 一、国际社会的反应1. 周边国家的关切 中国: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地区(如阿萨姆邦、梅塔邦)长期存在领土争议和边境冲突。中.............
  • 回答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2021年12月宣布取消2020年提出的三项农业改革法案,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来看,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印度农业政策的复杂性,也揭示了莫迪政府权威的动态变化。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三项农业改革法案的背景与争议1. 法.............
  • 回答
    印度的低种姓阶层(尤其是达里亚,即“贱民”)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反抗和抗争,但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规模、背景和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源于印度独特的社会结构、宗教传统、历史进程以及政治环境。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种姓制度的宗教与社会根基1. 印度教的神圣性 印度教将种姓制度视为“神圣.............
  • 回答
    印度疫情的严重性在2021年和2022年确实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但关于“是否被高估”的讨论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医疗系统、国际比较和后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数据来源与统计争议 政府报告的局限性:印度政府在2021年疫情高峰期的每日死亡人数报告存在争议。例如,2.............
  • 回答
    印度毛派武装(Loktantrik Mukti Morcha, LAM)自20世纪60年代起活跃于印度东北部地区,尤其是奥迪沙邦、贾坎德邦、特伦甘纳邦等贫瘠、教育水平低、社会结构复杂的区域。尽管其活动长期存在,但至今未能成功夺取政权,主要原因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
  • 回答
    印度毛派(主要指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及其分裂派别)在印度的某些地区确实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控制区”,但这些区域并未形成完整的政权,而是以游击战和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存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印度毛派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1. 控制区的定义与范围 印度毛派主要活跃于印度东北部(如阿萨.............
  • 回答
    印度希望申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的前景和实际意义,涉及多方面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以下从关键因素和实际意义两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印度申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的关键因素1. 国家综合实力提升 经济潜力: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3年GDP约3.7万亿美元),近年来经济增速稳定(年均.............
  • 回答
    关于印度新冠疫情中是否出现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效应的问题,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这一现象在印度疫情的大规模爆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为了更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ADE的定义、新冠与ADE的关系、印度疫情的具体情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