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入学期间听过郑强教授一次讲座,当时郑强老师每讲两三句话,下面在座的六千位同学就鼓一次掌,掌声雷动,原本计划两个小时结束的讲座被拖到了三个多小时才收官,听完讲座的各位同学也都意犹未尽。
回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公知"一词由原本的褒义,在目前的舆论语境下变为完全的贬义,甚至在近期事件的频繁爆发中愈演愈烈,任何在公众场合发声的知识分子都有可能被扣上"公知"的帽子,然后被舆论抨击,私以为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
而郑强教授究竟算不算"公知"?这一点我觉得要从两种定义分别来看——
如果从"公知"在当今语境中的贬义定义而言,我认为郑强教授肯定不是"公知",因为他并不是"貌似公正,却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己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当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
如果从"公知"的原始定义而论,郑强教授也并非完全是一位"公知",若是,确实他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同时也参与社会事物,言不是,同样也是因为他其实在公众场合的发声更多的是从教育和引导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过多的发表社会性、批判性或是要求某种改变的言论(事实也如此)。
讨论郑强教授首先要明确他作为浙大教师的身份,同时也要考虑到他的演讲是在培育下一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而这样的语言是直白的(郑强教授本人也是)、不能也不应"过度政治化"解读的。
我很赞同 @夫未 所讲的,郑强教授是一位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不论从他的哪一个视频背后你都不难发觉他话语背后的热情,这也是他的演讲能够打动当时在座六千位学子以及现在无数看到他演讲视频人的关键。
当然你可以说郑强教授有些地方比较偏执、甚至有错误,但是我觉得这都是可以讨论的,而如果从一开始就将郑强教授先入为主地打入"公知之流",那我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损失——至少如果今后我的孩子在高中、本科生阶段有类似这样的教育,我认为我会举双手同意。
最后我想谈一下这段时间突然大火的郑强教授演讲视频,当然这和现在的事件爆发和国际形势有关系,郑强教授本身讲的都是大白话,容易让听众接受,同时他又擅长表达和幽默,在当今信息接受门槛较低的视频平台风靡我并不认为是稀奇的事情,就像前段时间罗翔老师风靡全网一般。
但当我看到这些视频以后,我就预料会有类似这样的提问出现,我同样担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强教授的科研和生活会因为流量的涌入而受到影响,毕竟除了"网红校长"以外,他还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同时也是浙大的一位受浙大人尊敬的老师。
尽管现在我非常高兴全国有更多的人知道了郑强教授,也有很多人喜爱郑强教授的发言,但我更希望的是媒体、营销号和全国的同学们不要过度解析他演讲背后的所谓含义,也不应行饭圈之举,更不应将他神化,进而影响到郑教授的正常工作的开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