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山西襄汾倒塌饭店过寿老人下跪道歉」这一报道?是否有不妥之处?

回答
关于山西襄汾倒塌饭店“过寿老人下跪道歉”的报道,这事儿一出来,着实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事件本身和报道的初步印象:

首先,襄汾县的那个饭店坍塌事故,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有人在喜庆的日子里遭遇这样的不幸,这想想就让人心头一紧。而报道中提到,在事故现场,一位寿星老人,为了表达歉意和愧疚,竟然向前来救援的消防员和工作人员下跪。

这个画面,用“震撼”来形容都不为过。在那种生死攸关、情绪本该是悲伤、愤怒、无助的时刻,一位老人却能做出这样的举动,确实很容易触动人心。从报道的表述来看,这是一种极端的自责和表达感谢的方式。可能是老人觉得,自己的寿宴活动,间接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发生,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和危险,所以才会有如此“逾越常理”的表达。

不妥之处在哪里?

然而,仔细一琢磨,这里面确实存在不少让人觉得“不妥”的地方,而且是多层面的。

1. 不妥一:老人是否“应该”道歉?
从法律和道德责任上看,饭店坍塌是由于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等问题造成的,责任主体应该是饭店的经营者、管理者,甚至是相关的建筑审批和监管部门。
作为参加寿宴的普通宾客,老人一家是事故的受害者,他们并没有造成饭店坍塌的直接原因。让他们来承担“道歉”的责任,甚至是以如此卑微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虽然我们理解老人可能出于一种朴素的、传统的“连累他人”的愧疚感,但这种愧疚感落在了一个本不该承担责任的人身上,并且是以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就显得非常不合适。这等于把本应属于事故责任方的责任,悄悄地转移到了无辜的受害者身上。

2. 不妥二:报道的角度和呈现方式
我们反思一下新闻报道本身。如果报道只是客观呈现了“老人下跪道歉”这个画面,并没有过多煽情或引导性评论,那可能还可以理解为是对现场情况的记录。
但很多时候,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放大这种“牺牲精神”或“感恩戴德”的场景,将其作为一种“正能量”来宣传。这种报道方式,很容易引起争议。
如果报道着重渲染了老人的“跪谢”,而对事故的根本原因、责任追究轻描淡写,那这种报道就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引导式”的,它没有帮助公众厘清责任,反而可能模糊了焦点。
另外,这种报道还会形成一种社会示范效应。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读者可能会认为,面对意外,受害者应该以这种方式来“赎罪”或“表达感激”。这会扭曲人们对事故责任的认知。

3. 不妥三:对施救者的心理影响
消防员、救援人员是专业人士,他们执行的是自己的职责,是为了救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老人下跪致谢,从情感上来说,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感激。但从另一层面看,也可能给这些救援人员带来不适。他们是来救人的,被“跪谢”可能会让他们感到被“过度神化”,或者让他们觉得自己受之有愧,因为他们是专业执行任务,而不是在接受施舍。
更重要的是,如果老人的“下跪”被解读为“对事故发生表示歉意”,那这种歉意本就错位了。消防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他们并不需要一个事故的受害者来为自己可能遭遇的危险“道歉”。

4. 不妥四:社会价值观的误导
当受害者以如此卑微的姿态去“感谢”或“道歉”时,这传递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受害者似乎应该对给他人带来的“麻烦”负责。
这与我们应该建立的公正社会体系是相悖的。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事故发生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然后是帮助受害者,而不是让受害者去承担不属于他们的负担。
这种“受害者自责”的现象,在某些社会文化中确实存在,但媒体应该警惕并纠正这种倾向,而不是放大它。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分析:

1. 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 很多经历过苦难的老一辈人,内心深处有很强的“不连累他人”的朴素情感。当因为自己的事情给别人添麻烦时,会觉得非常过意不去,甚至会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表达方式。
2. 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一些语境下,媒体或公众可能会过度强调“感恩戴德”、“牺牲精神”,导致人们在面对危机时,容易将注意力放在“感动”上,而忽略了“责任”。
3. 对责任追究的“心照不宣”: 在某些地方,人们可能对事故责任的追究并不抱太大希望,或者觉得即便追究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用情感的方式来化解矛盾或表达诉求,比如通过“感恩”来换取“谅解”。
4. 现场氛围的感染: 在一个高度紧张、充满情感爆发的现场,一个人的举动可能会感染其他人,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情绪表达。

总结来说,这篇报道和事件中,老人下跪道歉的行为,存在以下不妥之处:

责任错位: 将本不属于受害者的道歉责任强加到老人身上。
报道失偏: 可能模糊了事故责任焦点,过度渲染情感,误导公众价值观。
施救者压力: 给救援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价值观引导: 传递了“受害者自责”的错误信息。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事故的根源、责任的追究,以及如何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而不是让受害者在伤痛中,还要背负上不属于他们的道德包袱。媒体的职责是揭示真相、引导公正,而不是制造“感动”而忽略了实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是岂有此理。老人八十岁了,举办一个寿宴,何错之有?

老人并非公职人员,从视频上看,家里也谈不上富裕,邀请的也是亲友。这样的老人,举办一个一生一次的寿宴,老伴刚刚因此遇难了,我们有什么必要赶到他家里去追问他的感受,去要他对这件事情表态呢?老人固然痛苦自责下跪,我们看的人,难道就不觉得难过吗?

无罪的人不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这是这个灾难中最诡异的地方。

真正要追问的点在哪里?我觉得,不是老人,而是以下三点:

首先,最新的伤亡报告是 29 人遇难,而我不由想起,不久之前,福建泉州的酒店坍塌事故,也是 29 人遇难。为什么接连两个地方的酒店坍塌事故,相隔千里,遇难人数就都是 29 人呢?世界上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老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29 人是一个节点数字。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 3 条,规定了事故的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条例还特别强调:" 以上 " 包括本数," 以下 " 不包括本数。所以,注意到了吗?29 人,刚好就在 30 人(本数)以下。

条例第 19 条规定了程序: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所以,30 人死亡,就由国务院调查,29 人,就由省政府调查。

那么,福建泉州的酒店坍塌和山西襄汾的饭店坍塌,他们本地的调查,就不能尊重与信任吗?难道就不允许人家真的出现巧合,恰好就都是 29 人死亡吗?

当然可以尊重,可以信任,当然也可以就这么恰好。但是,媒体人,以及在现场的人,也有责任,在追问明显没有责任的老人的同时,去核对一下遇难者名单。

灾难现场,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直接从遇难者家属那里逐个搜集遇难者信息,制作成名单,然后与最后公布的名单进行核对。一旦完成这个调查,大概率会有重大发现。

真相就会逐渐浮出水面。请注意,这种时刻,记者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应当首先用在真实信息挖掘上,而不是让老人下跪。

所以,核实 29 人遇难名单,是第一步工作。

然后,同样还需要追问的是:

这个饭店的材料,比如钢材、水泥,是不是豆腐渣?材料商是谁?简单说就是:建筑过程是否有人心黑了?

这个饭店,是否曾被人注意到事故隐患?是否有报告?报告是否有人处理?简单说就是:监管方面是否有人渎职了?我们养这那么多财政供养人员,早就触达社会每个细胞了,为什么却没有发现这样的隐患?如果发现,为什么不办?如果没有发现,山西襄汾财政每年养着密密麻麻那么多人干嘛?要你有什么用?

事发之后,襄汾当地乡镇多地发出通知:一律停止摆宴席。这样莫名其妙的命令,没人提出一句质疑——另外一个地方在酒店摆宴席遭遇坍塌了,这个地方全部人不能摆宴席——一人生病,全村吃药;你明明没病你吃什么药?

摆宴席和坍塌并没有逻辑关系。有关系是建筑和监管。应该停止的不是宴席,而是襄汾事故地的所有相关行政班子。如果非要说聚集有危险,这些人聚在一起办公才是危险。

这个世界特别奇怪,出了事故,我们很少看到真正的责任人出来忏悔,或者表达一点自责。但是,受害人却往往下跪。这是因为,像襄汾这位老人,明显是一个良善之辈,而良善之人比较容易感觉到世间的痛苦。所以,痛苦与否,与作恶与否并不必然关联。

无罪的人不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真是够了。

所以,我希望,襄汾事件,在老人下跪之后,把重心放在对以上提的三个方面的调查追责上:29 人名单、建筑过程、监管过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山西襄汾倒塌饭店“过寿老人下跪道歉”的报道,这事儿一出来,着实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事件本身和报道的初步印象:首先,襄汾县的那个饭店坍塌事故,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有人在喜庆的日子里遭遇这样的不幸,这想想就让人心头一紧。而报道中提到,在事故现场,一位寿星老人,为了表达歉意和愧疚,竟然向前来救援的消.............
  • 回答
    山西长治市计划将裸眼视力和体重纳入中考评分指标,这一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背后反映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素质的重视,以及如何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更有效地融入教育评价体系的探索。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详细解读和多方面看法:政策背景与目标 国家层面的重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特别.............
  • 回答
    看到山西这位45岁的乡村教师坚持教留守儿童写诗,两年累计创作四百余首,我深受感动和钦佩。这是一种超越物质回报的、对教育和人性深切的关怀与投入。这位教师用他的时间和精力,为那些本应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们,点燃了心灵的火焰,这份坚持本身就极具意义。如何看待这位教师的坚持?1. 无私的奉献精神: 乡村教师.............
  • 回答
    看到这个消息,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就是这几个字:“好消息,大好事!” 吕梁临兴气田探明储量超千亿方,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对于咱们山西,乃至全国的能源格局来说,都是一个挺提气的事儿。这千亿方,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明确“千亿方”这个数字有多重。天然气,咱们都知道,是清洁能源,比煤炭要环保得多。现在国家大力倡.............
  • 回答
    山西前首富的陨落:一场高调婚姻与22亿资产的无人问津山西前首富李兆会的故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现代商战与情感大戏。他曾是外界眼中的“青年才俊”,家族企业的接班人,更因一场高调迎娶女明星的车晓而一度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他却陷入了资产“大甩卖”的窘境,22亿巨款无人问津,不禁让人深.............
  • 回答
    “小眼镜”“小胖墩”进中考:一场关于健康与公平的博弈山西长治在中考中加入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官方的回应掷地有声:“解决小眼镜和小胖墩问题,先天近视不受影响”。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它又将给我们的教育体系、孩子的成长,乃至于社会观念带来怎.............
  • 回答
    看待山西晋中市榆社县石勒主题公园的建立,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石勒是谁,为啥要在榆社建个公园纪念他。石勒这个人:说起石勒,那可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他是个胡人,更准确地说,是羯族人。身世挺坎坷的,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战乱,当过俘虏,也卖过劳力,日子过得那叫一.............
  • 回答
    看到临汾空气中二氧化硫(SO₂)浓度飙升到1152μg/m³这个数字,我心里真是堵得慌。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警示。这是什么概念?首先得知道,SO₂是一个很强的刺激性气体。它无色,但有股刺鼻的硫磺味。当它飘在空气里,浓度高到1152μg/m³的时候,那味道绝对是你能明显感觉到的,而且.............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山西吕梁小区内的恶性伤人致死事件,无疑触碰了我们内心最深的恐惧和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一名业主在自家小区里,竟然遭到如此残暴的对待,最终不幸身亡,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对社会安全感的一次重击。回想一下事情发生的场景,那该是多么令人心惊胆颤。在原本应该是安全祥和的小区里,一个本应是平静生.............
  • 回答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学生对搬宿舍提异议后,校长称“这是挑唆煽动,必须处理他”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事件的起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起因是学院学生对搬宿舍安排提出了异议。这可能源于多种原因: 学生个人意愿: 学生可能对新的宿舍楼不满意(例如设施、环境、地理位置等),或者对搬迁.............
  • 回答
    山西临汾男子一脚踢倒 215 根河边护栏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深入剖析这件事的背后原因、影响以及社会意义:一、 事件本身与行为的解读: 直接行为: 事件的核心是一个人,以一种极端且破坏性的方式,通过一脚的物理力量,导致了连续的、规模化的护栏倒塌。从物理层面来.............
  • 回答
    “AA制聚餐”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似乎是个再寻常不过的词汇,大家一起吃饭,各自掏钱,公平合理。可最近,山西屯留一中这场因为“AA制聚餐”引发的县纪委通报,却让这件事的性质变得扑朔迷离,甚至有些耐人寻味。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件事之所以闹大,被县纪委盯上,根本原因.............
  • 回答
    喜讯!山西发现超大金矿,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近日,一则关于山西发现超大金矿的新闻刷爆了网络,瞬间点燃了人们的热情。作为一名对历史和发展都充满兴趣的普通人,我第一时间就被这个消息吸引住了。毕竟,黄金,这个古老而又闪耀的金属,总是与财富、力量和无限可能联系在一起。那么,这次在山西的发现,究竟有多“超大”?.............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山西,一名肿瘤医院的医生被爆出向患者家属索要“红包”,而且金额还不够,嫌少,全程被录音录像。最终,这名医生受到了医院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以及停止执业半年的处罚。这件事情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大家最直接的感受肯定是愤怒和失望。毕竟,医生这个职业,在人们心中一直都是神圣的、救.............
  • 回答
    山西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自己站出来揭露医院里收受回扣的现象,并且金额高达50多万,这件事一爆出来,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它直接触及到了医疗行业的敏感神经,关系到老百姓看病就医的切身利益。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位医生。他能主动爆料,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在很多体制内,特别是医疗系统,敢于.............
  • 回答
    山西河南云台山之争,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已经掀起不小的波澜,简单来说,就是关于“云台山”这个名字到底属于山西还是河南的归属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牵扯到地方历史、文化认同,甚至是旅游资源的争夺,所以这其中的门道还是挺多的,咱们就一点一点掰扯清楚。争端的缘起:一个名字,两座名山首先要明白的是,国内重名的地.............
  • 回答
    山西吕梁发生的一起小区业主被超市装修人员殴打致死的悲剧,实在令人痛心和愤怒。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治安案件,更暴露出了基层社区管理、法律法规执行以及人际冲突处理中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事件的起因和过程(基于公开信息推测):虽然具体细节仍在调查中,但从媒体报道和各方信息来看,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个可能的事.............
  • 回答
    山西运城马戏团老虎失控咬人事件,再次将“马戏团”这一古老而又充满争议的表演形式推到了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令人心惊胆战,也激起了公众对于动物福利和公共安全的强烈担忧。那么,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该如何看待它?马戏团是否真的到了该被取缔的时候?事件回顾与冲击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这起事件。据报道,在运城某.............
  • 回答
    山西一农民遭遇假冒贷款155万,利息滚至77万,这事儿绝非小事,它牵扯出的问题可太深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农民的倒霉,更是金融监管、身份核实、信息安全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性失职。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暴露了哪些触目惊心的黑洞。1. 事情的荒谬之处:一个农民,怎么就背上了155万的巨债.............
  • 回答
    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这个名字在中国的考古界,尤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绝对是响当当的。最近,随着对这里出土的那些古老石器进行愈加精密的测年研究,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浮出了水面——243万年前!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直接挑战了我们对早期人类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活动历史的认知。要理解这个243万年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