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连理工大学社团招新每人限报两个社团?

回答
大连理工大学在社团招新时实行“每人限报两个社团”的政策,这无疑是一个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讨论的规定。要理解这个规定的初衷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

政策的“为什么”: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学校会设置这样的限制。这背后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出于一些理性的考量:

平衡社团发展与学生精力: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一个学生如果同时参与过多的社团,很可能会出现精力分散,导致无法在任何一个社团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无法真正体验社团的意义,也无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限报两个,可以促使学生更慎重地选择,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社团上,从而提高参与的深度和质量。这也有助于社团本身获得更稳定、更投入的成员,有利于社团的长远发展。

保障社团活动的有效性: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社团大部分成员都只是“挂名”,偶尔才出现一下,那么社团的活动质量必然大打折扣。限报两项,可以保证参与的学生在时间上和精力上都有一定的保障,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到社团的日常组织、活动策划和执行中来。这对于提升社团的活跃度、影响力以及为成员提供高质量的活动体验至关重要。

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如果没有限制,可能会出现一些学生为了“刷存在感”或仅仅是好奇,盲目地同时加入十几个甚至更多的社团。这不仅会挤占其他真正想加入该社团的学生的机会,也可能导致社团在人员组织、活动安排上出现混乱,甚至出现资源(如场地、设备)的重复申请和浪费。限报两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抑这种现象,让社团的招新更公平,也更有效率。

引导学生“学”与“玩”的平衡: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社团活动固然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过多的社团参与,很容易让学生沉迷于社团活动而忽略了学业。限报两项,是希望学生能在社团中获得锻炼和成长,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专业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实现学业与课外活动的良性互动。

政策的“怎么看”: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项政策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小小的遗憾”。

积极的一面:
提高选择的质量: 这促使我认真思考,我到底喜欢什么?我对什么真正有热情?我希望在哪个领域获得锻炼?这样的思考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当我只能选两个的时候,我就会反复权衡,最终选择那些我最看重、最有发展潜力的社团。
更深入的参与: 把精力放在两个社团上,我能更积极地参与讨论,更主动地承担任务,甚至可以尝试在社团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这样不仅能提升我的技能,也能让我收获更深的友谊和归属感。
避免“社团疲劳”: 以前可能就是什么都报一下,结果忙得团团转,什么都没做好,最后反而觉得社团很累赘。现在限制数量,反而让我能更从容地享受社团生活。

可能存在的小困惑或建议:
“选择困难症”的加剧: 对于很多社团都感兴趣的学生来说,限报两个确实是个甜蜜的烦恼。他们可能在报名前纠结了很久,甚至产生“错失”其他社团的遗憾。
社团“试错”机会的减少: 有些同学可能一开始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某个社团,希望通过参加几次活动来判断。现在限报数量,这种“试错”的机会就少了,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一开始报了某个社团,但进去后发现不合适,又不好意思退出,影响体验。
能否更灵活? 有人可能会想,能不能根据社团的性质来区分呢?比如学术类社团和实践类社团,是否可以有不同的限制?或者,能不能允许学生在学期初有“试听期”,过了试听期再确定是否正式加入,并计入名额?

总结起来, 大连理工大学的这项“每人限报两个社团”的政策,我认为出发点是好的,旨在引导学生更理性、更深入地参与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业和全面发展留出空间。这是一种管理上的“精细化”和“质量导向”。

当然,任何政策都难以做到完美,也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政策背后的用意,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优选择,将有限的大学时光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才是最重要的。同时,学校也可以适时收集学生反馈,并在不违背初衷的前提下,考虑是否能有一些更人性化或更灵活的补充措施,让社团招新工作做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是上头拍脑袋的决定。

大学社团不仅是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核心,也是课余时间社交的核心,社团规模也是报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往年大一新生报名社团都会多报几个看看,有趣就留下,没什么意思的没俩月就不去了。现在这么一搞,就相当于彻底没有「试试看」这个选项了。

社团招新不再「足有有趣就可以」,他们不得不和其他社团抢人,而短短的一天招新时间,远不足以让这些社团表现出自己的吸引力。

这样一来,少数几个巨无霸社团受的影响可能不大,几十上百人的中型社团勉强求生,三四十人的小型社团基本就可以宣布当场暴毙了。未来几年,文化类社团必将规模锐减,难以为继。

而各大社团为了求生存,必然会大量招收非注册人员——不报名没事,加个群跟我们一起玩又不违法吧?长此以往,小型社团为求生存,一定会逐渐脱离团委社联控制。

反正就折腾呗~


顺便说一句哈,窝工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算得上一流水平,但行政管理水平着实称得上全国倒数。

教学科研水平一流的学校不止我们一家,行政管理水平能把学生恶心到的学校那可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不怕被官僚主义恶心四年的勇士们来年欢迎报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