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fl.1360-1368)在《南村辍耕录》提到一位回回医官:“邻家儿患头疼,不可忍。有回回医官,用刀割开额上,取一小蟹,坚硬如石,尚能活动,顷焉方死。疼亦遄止。当求得蟹,至今藏之……信西域多奇术哉。”
医师很可能用了一种减轻颅内压力的手术。所谓“小蟹”,是因为“癌、肿瘤”和“蟹”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均为“sartan”,中文译为“塞儿汤”,因此译为中文就变成了“蟹”。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该词不仅指“癌、肿瘤”,也指恶性溃疡或脓肿。
参考:
萧婷 | 元代中国的回回医学和回回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