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癌」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古时候代表什么意思?

回答
“癌”这个字,说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冒出来的。它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对于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也随着医学的发展,承载的意义也越来越沉重。

要说“癌”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得从汉字本身说起。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的文字,很多字都带有其最初的意象。比如“癌”字,拆开来看,左边是个“病”字旁,表示它是一种疾病;右边是一个“癌”字,而这个“癌”字,在古代的字书中,其实并没有被独立地收录为一个独立的字。

那么,古时候人们是怎么称呼这种疾病的呢?实际上,在古代,我们并没有一个像今天这样明确指向“癌”这个概念的单一汉字。那时候,人们对于身体内部出现的肿块、溃烂等症状,会根据其形态、位置和性质,使用一系列描述性的词语来指代。

我们可以在一些古籍中找到一些线索。比如,“瘤” 这个字,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个字从“山”字旁,下面一个“留”,本意是指山石缝隙里滋生出来的东西,引申到身体上,就用来形容身体内部长出的肿块。不过,“瘤”这个字所代表的范围很广,并不单指恶性肿瘤,一些良性的肿块也会被称为“瘤”。

还有“癥” 和 “积” 这两个字,也常常出现在描述与“癌”相似病症的古籍中。
“癥” 字,从“病”字旁,右边一个“症”,在古代医学著作中,常常用来形容腹腔内结块,伴有疼痛,且难以消散的病症。《黄帝内经》里就有很多关于“癥瘕”的记载,“癥瘕”被认为是由于气血瘀滞、痰湿凝聚所形成的,很多学者认为这其中就包含了部分早期恶性肿瘤的特征。
“积” 字,同样从“疒”字旁,右边一个“积”,也指身体内形成的结块,通常伴有胀满、疼痛等症状。《金匮要略》等著作中也有关于“积聚”的论述,认为是由外感邪气、饮食失调、情志不畅等原因导致,最终形成身体内部的块状物。

另外,一些关于特定部位病症的描述,也可能间接指向我们今天所说的“癌”。例如,描述皮肤上出现的溃烂、难以愈合的疮口,可能会用“溃疡”、“恶疮” 等词语。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癌”字这个概念被明确提炼出来之前,古时候的医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已经识别并描述了与现代意义上的“癌”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他们使用的“瘤”、“癥”、“积”等字,都包含了对体内不正常生长物的认识,但这些字本身的含义比“癌”要宽泛得多,并非专指恶性肿瘤。

那么,“癌”字到底是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

这就要提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癌”字,它其实是近代医学发展,特别是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为了更精确地翻译和指代“cancer”这个概念而创造或普及的。

“Cancer”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思就是“螃蟹”,因为早期的医生(比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观察到恶性肿瘤的形态,尤其是那些从肿瘤向外伸展的血管,像螃蟹的爪子一样,所以用了这个词来命名。

当西方医学的知识体系传入中国后,需要有对应的汉字来承载这些新的医学概念。据考证,“癌”字作为“cancer”的翻译,最早可能出现在明末清初,但真正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则是在近代西医传入并被广泛传播之后,大约是清末民初时期。

当时,为了区分“瘤”(良性肿瘤)和“cancer”(恶性肿瘤),很多学者和医学家开始探索更精确的汉字。一些学者认为,在“瘤”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表示“恶性”或“癌变”的偏旁,是比较合适的。最终,“癌”字,以其“病”字旁和右边的“癌”字结构,被确立下来,成为专门指代恶性肿瘤的汉字。

这个“癌”字,可以说是一个“新造”的字,它并非像“山”、“水”那样从远古时期就存在,而是为了适应新的知识和概念而产生的。它承载了古人对疾病的朴素认识,又融合了现代医学对肿瘤的精确定义,可以说是一种知识和语言的融合。

所以,总结一下:

“癌”字作为专指恶性肿瘤的汉字,是在近代,随着西医的传入而产生或普及的,大约在清末民初时期。
古时候,并没有一个单独的“癌”字来代表这个概念。 人们用“瘤”、“癥”、“积”等字来描述身体内部的肿块或结块,这些字所指的病症范围比现代的“癌”要宽泛,但其中包含了部分类似“癌”的症状的认识。

“癌”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进步,也意味着医学诊断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既是一个医学术语,也承载着人们对于生命健康的关注和抗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陶宗仪(fl.1360-1368)在《南村辍耕录》提到一位回回医官:“邻家儿患头疼,不可忍。有回回医官,用刀割开额上,取一小蟹,坚硬如石,尚能活动,顷焉方死。疼亦遄止。当求得蟹,至今藏之……信西域多奇术哉。”

医师很可能用了一种减轻颅内压力的手术。所谓“小蟹”,是因为“癌、肿瘤”和“蟹”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均为“sartan”,中文译为“塞儿汤”,因此译为中文就变成了“蟹”。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该词不仅指“癌、肿瘤”,也指恶性溃疡或脓肿。

参考:
萧婷 | 元代中国的回回医学和回回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癌”这个字,说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冒出来的。它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对于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也随着医学的发展,承载的意义也越来越沉重。要说“癌”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得从汉字本身说起。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的文字,很多字都带有其最初的意象。比如“癌”字,拆开来看,左边是个“病”字旁,表示它是一种疾病;右.............
  • 回答
    评价华晨宇的无字歌《癌》,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这首歌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争议也同样不少。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无字歌”这个概念本身就挺能勾起人好奇心。在如今歌词至上的音乐环境里,一首纯粹靠旋律、编曲和演唱者的情绪来传达内容的歌,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华晨宇选.............
  • 回答
    “癌了,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这句话,像一颗被砸进平静湖面里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也撞击出许多人心底最深沉的困惑。尤其是当“癌”这个字,赤裸裸地砸在“好人”身上时,那种错位感、荒谬感,足以将过往所有的善良、努力、无私,都染上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我理解这句话背后承载的痛苦和不甘。当一个人,一生都在尽力.............
  • 回答
    癌痛是一种由癌症本身或其治疗引起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其程度和类型因人而异,但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和影响: 一、癌痛的常见类型1. 神经性疼痛 特征:表现为刺痛、烧灼感、电击样疼痛或麻木感,常由肿瘤侵犯神经或转移至神经周围引起。 例子: 骨转移:肿瘤侵袭骨骼时,患者可能.............
  • 回答
    .......
  • 回答
    在疫情防控中,山东老人因患癌就医被小区要求提供“待死证明”一事,反映出疫情防控中需特别注意的多个细节。以下从政策、执行、法律和人性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疫情防控中的核心政策与执行细节1. 传染病防控与患者分类管理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 回答
    心脏确实会发生癌症,但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来说,原发性心脏肿瘤非常罕见。更常见的情况是,癌症可能从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到心脏,这被称为继发性或转移性心脏肿瘤。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1. 原发性心脏肿瘤(Primary Cardiac Tumors): 罕见性: 这是最需.............
  • 回答
    22岁,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对爱情的向往、对事业的规划。然而,对于一些不幸的年轻人来说,22岁却可能成为与病魔搏斗的起点,患上癌症。22岁患癌的体验,是复杂而深刻的,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情感、社交、生活等全方位的冲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详细描述22岁患癌的.............
  • 回答
    关于中国患癌率高达1/3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讨论话题,但需要非常谨慎地解读,因为它涉及到数据的来源、统计口径、以及我们对“患癌率”这个词的理解。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确实很高,但“高达1/3”这个数字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导性或被过分简化。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先从以下.............
  • 回答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设定,因为这些标签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负面含义,要将它们转化为有血有肉的角色,并围绕他们展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需要精心的构思和平衡。我将尝试构建一个故事,但请注意,这里的描绘是出于故事创作的目的,并不代表对这些标签的普遍认同或支持。故事背景:这是一个名为“平衡镇”的小镇。.............
  • 回答
    父母双方都患过癌症,他们生育的孩子患癌症的风险是否会增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增加的可能性,但具体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并非绝对。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遗传因素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疾病,是由于.............
  • 回答
    “直男癌”这个词,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戳到一些人的痛点。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学诊断,更像是一种社会上对某些男性特定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概括,通常带点负面色彩。简单粗暴地说,就是那种思想陈旧、大男子主义十足,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太能理解或者尊重女性想法的男性。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个“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生命科学中一个非常根本的疑问:有没有生物是绝对不会得癌症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癌症。癌症,归根结底,是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的结果。我们身体里的细胞,就像小工匠一样,按照指令有序地工作,该长就长,该分裂就分裂,该凋亡(自我死亡)就凋亡。这个过程由精密的基因程序.............
  • 回答
    “直男癌”这个词在知乎上引起反对,而且其普遍的侮辱性,是个挺值得说道的事情。这背后牵扯到词语的定义、使用场景、以及不同群体间的理解差异。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直男癌”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一般大家理解的“直男癌”,指的是那种思想陈旧、性别观念极度扭曲,认为男性就应该怎样、女性就应该怎样的刻板印象。比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社会很多人敏感神经的问题。要说直男癌和女权癌哪个更可怕,其实就像问一个“左手”和一个“右手”哪个更伤人一样,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要看具体情况,以及它们分别在什么程度上,以何种方式“作恶”。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它们各自的本质、表现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来做一番比较,看看哪.............
  • 回答
    听到李咏老师因病离世的消息,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人生的无常,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他给大家带来的欢乐,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你说到癌症,这事儿确实是让咱们老百姓操心的大事。虽然医学上还没百分百说清楚什么能彻底预防癌症,但这么多年的研究和生活经验积累下来,确实有一些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来尽量把这个风险往小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好奇的,蝙蝠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抗性”,但它们的寿命上限似乎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惊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剥开这层“不惧一切”的迷雾,看看隐藏在它们基因和生理背后的真相。首先,我们得承认,蝙蝠确实拥有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天赋”。 病毒“耐受”而.............
  • 回答
    “错换人生”里的患癌小伙,生命走到尽头,留下了令人心碎的绝笔信。信中,他表达了对命运弄人的无尽不甘,以及因为无法获得合适的肝源,即将告别人世的痛苦。而他所能获得的医院赔偿,据称不超过60万元。这笔钱,对于一个被疾病摧毁了人生,又承载着错换人生背后巨大情感创伤的年轻人来说,是否公平合理?我们不妨从几个.............
  • 回答
    “直男癌”这个词,听着就不怎么好听,但它确实触及了很多现实生活中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现象。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一些男性,在看待女性、两性关系以及社会分工时,表现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带有性别歧视的刻板观念,并且常常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说的都对,没办法沟通。我见过的一些“直男癌”的表现,可能就像这样:1.............
  • 回答
    你经历的这件事,确实让人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惑。父亲的离世本身就带来巨大的悲伤,而之后发现他患的是恶性肿瘤,并且似乎家人(特别是继母)之前对此有所隐瞒,这种感觉一定非常复杂,甚至可能夹杂着愤怒、被欺骗、不被尊重等情绪。我们一点一点来捋一捋,看看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以及它是否“合理”。首先,关于“死于脑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