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道教属不属于宗教?

回答


道教是否属于宗教是一个涉及文化、哲学和历史的复杂问题,不同视角下的答案可能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从“宗教”的定义出发:
宗教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包含信仰体系、仪式实践、道德规范和社会组织的集体精神活动,其核心特征包括:
对超越性力量的崇拜或信仰(如神灵、宇宙法则等);
系统的教义和经典(如《道德经》《南华经》等);
修行实践与仪式(如炼丹、符箓、内丹术等);
社会组织形式(如道教宫观、道派组织)。

从这一标准看,道教显然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
1. 信仰体系:以“道”为核心概念,既包含宇宙本体论(如《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融合了民间信仰中的神仙崇拜(如八仙、太上老君等)。
2. 经典与教义:道教有大量经典文献,如《正统道藏》收录的数百部经书,涵盖哲学、医学、修炼理论等内容。
3. 仪式实践:包括斋醮、符咒、内丹修炼、法术等,许多活动直接服务于“得道成仙”的终极目标。
4. 社会组织:历史上道教有明确的教派(如全真道、正一派)和修行团体,至今仍存在道士、宫观等组织。

因此,在传统宗教定义下,道教可以被归类为一种宗教。



二、不同语境下的争议点
尽管道教具备宗教特征,但其是否属于“宗教”这一问题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存在分歧:

1. 哲学与宗教的边界模糊性
道教起源于先秦道家思想(如老子《道德经》),早期更接近一种哲学或政治思想体系。例如,“无为而治”的理念在汉初被统治者采纳,而非严格意义上的信仰实践。
东汉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时,道教才逐步发展出宗教组织形态(如设立“天师”职位、划分教区)。这一过程融合了民间巫术、方仙术和儒家礼制。

2. 西方学术语境的争议
在西方研究中,“宗教”常指有明确神启、救赎观念的体系(如基督教、伊斯兰教),而道教的“道”更接近哲学本体论,而非人格化的神。这种差异导致部分学者质疑其宗教属性。
但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可道教作为宗教的存在,例如美国学者史景迁在《前朝梦忆》中将道教视为中国本土的宗教传统。

3. 现代中国的特殊语境
在当代中国,“道教”常被官方定义为宗教信仰之一(如道教协会属于五大宗教团体),但部分知识分子可能更强调其哲学或文化遗产属性。
道教与民间信仰、巫术、风水等混杂,导致“宗教性”的界定更为复杂。



三、道教的“非传统宗教”特征
尽管道教具备宗教要素,但其独特性使其难以完全归入西方传统宗教框架:

1. 无中心神启与教义多元性
道教没有像基督教《圣经》或伊斯兰教《古兰经》那样统一的核心经典,不同道派(如全真道、正一派)的教义差异较大。
“道”本身是抽象概念,既非人格神,也无明确救赎逻辑,更强调“顺应自然”的修炼。

2. 与民间信仰的深度交融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民间信仰元素(如对土地神、城隍的崇拜),甚至与佛教、儒家思想融合。
这种“泛宗教性”使道教难以被简单归类为单一宗教体系。

3. 修行目标的独特性
基督教追求“救赎”,佛教追求“涅槃”,而道教的核心是“得道成仙”。这种“肉身飞升”的修行目标,与西方宗教的终极关怀(如灵魂拯救)存在根本差异。



四、结论:道教是宗教,但具有特殊性
综合来看:
从定义和实践看:道教符合宗教的基本要素,应被认定为一种宗教。
从文化视角看:其哲学性、民间性和多元性可能使其在某些语境中被视为“非传统宗教”或“精神体系”。
从历史发展看:道教是本土化宗教的典型代表,既融合了先秦道家思想,又吸收了民间信仰与儒家礼制。

因此,回答这一问题需结合具体背景:
在学术界和官方定义中,道教属于宗教;
在哲学或文化研究中,可能强调其“非宗教性”或“混合性”。



五、延伸思考:为何道教的宗教属性容易被质疑?
1. “无神论倾向”:早期道家思想(如庄子)主张“天地与我并生”,反对人格化神明,这种观念在现代仍影响部分信徒。
2. 修行实践的多样性:从内丹术到符箓法术,道教实践可能被误认为“神秘学”而非宗教。
3. 中国本土宗教的独特性:道教缺乏西方宗教中明确的“教主信徒”关系(如耶稣、穆罕默德),更强调个人修行与自然和谐。



总结
道教的本质是一种融合哲学、信仰和实践的复杂体系,其宗教属性在不同语境下可能被重新定义。若以西方传统宗教标准衡量,它或许不完全符合;但在本土文化与历史脉络中,道教无疑是重要的宗教传统之一。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承认“宗教”概念本身的多样性及其文化依赖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久没在知乎认真答题了。首先抛出结论:

道教当然属于宗教。

不管某些所谓的“大师”们怎么辩白,怎么着急跟“愚昧落后迷信”划清界限,都改变不了道教是个宗教这一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把道教划分到新中国宗教的范畴内的,并不是互联网上的各路大神们钦定,而是在1957年道教协会成立后,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上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大宗教一份子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人是谁?是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总理、国务院副主席李济深、朱德。(所以我想问问那些鼓吹道教不是宗教的“大师们”,你们哪儿来的底气否定周总理、朱老总这些开国元勋们的政治素养?)

然后我再回答一下答主心存疑虑的两个问题:

1.道教跟其他几个宗教不太一样,为什么要把道教划归到宗教;

2.为什么总有人说道教不属于宗教。

第一个问题,事实上不光是“道教跟别的宗教不太一样”,五大宗教每一个宗教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天主教是唯一一个存在圣统制的宗教;伊斯兰教是唯一一个政教具有高度捆绑性(比如说宗教领袖总是能担任世俗政权领袖)的宗教;基督教是唯一一个形成、立足于资本主义、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如此尔尔。但是道教之所以属于宗教,是因为它完全符合我国党和政府对宗教的主要认定依据:

第一,它拥有不以现实存在的具体个人为崇拜对象的神祗(废话,拥有的话,邪教无疑);

第二,它具有自己完整的教义、仪式、规范和宗教活动;

第三,它拥有自己的信徒和神职人员体系;

第四,它具备向信徒提供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它具备完整的信仰理念、信仰感情、信仰观念和信仰体验。

紧接着我来告诉题主,你所说的“中国人烧香崇拜信仰”和“道教信仰”区别在哪儿。区别很简单:前者叫做“民间信仰”,虽然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它依然是群众问题的一部分。但之所以民间信仰、甚至封建迷信总是容易让人跟道教挂钩,其实也充分证明了我党对于宗教的认定:宗教具有群众性和复杂性。为了帮各位缕清这三者的关系区别,我来大致掰扯一下宗教、民间信仰和封建迷信(包括邪教)的区别:

第一,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迷信会。(所以邪教必然属于迷信,但迷信不一定属于邪教)

第二,宗教和民间信仰都是一种文化现象,会渗透到道德、文学、哲学和艺术的领域。迷信不具备这种特征。

第三,宗教和邪教都具有组织性,区别在于宗教的组织具备官方性和合法性(这个合法不一定是政府的行政法,也是宗教本身的教法,比如伊斯兰教)。民间信仰不具备固定的组织性和官方性,其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比如财神、鲁班、关公)。迷信的组织性可有可无,但若有,必然不合法。

第四,宗教和民间信仰都具备信仰感情,都会向信徒提供一定的或者完整的世界观,但民间信仰不具备统一的教义、仪式、规范和制度。迷信统统没有,完全不具备,其从业人员的目的只有敛财和行骗两种。

第五,宗教都具有排他性(划重点,这个排他性指的是不能瞎拜别的神,比如说佛教徒是不可能拜玉皇大帝的),民间信仰则正好相反,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渗透性。

第六,也就是包括题主在内最疑惑的问题——宗教活动的出发点都基于本教的世界观和哲学逻辑,但民间信仰具有功利性和实用性,多从信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其哲学思维往往不求甚解,信仰对象具有渗透性,强调“信则有,不信则无”,甚至拿来主义。(说到这里题主明白了吧?因为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本身难免被民间信仰所渗透。佛教由于传入时间太长,本土化程度极高,因此也不能例外。所以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许多群众,不具备严格的剃度、受戒,但依然见庙烧香、见佛拜佛、见仙求仙。但是这种情形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的特殊现象,因此也不要去批判什么。)

最后一点,其实也是废话了: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出发点是满足信众的信仰感情、信仰体验和信仰需求。邪教和迷信只有谋取非法利益(包括骗财、骗色、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颠覆政治,比如李大湿的轮子)。

然后说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人说道教不属于宗教。

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某些话题是不方便说的太明白,所以为了保护我自己的账号,我仅仅做简单的概括:鼓吹“道教不属于宗教”的,很少是真正拜了师、出家或在俗修行的道教教职人员(相反,真正的道长们是不会介意自己的宗教界人士的身份的),绝大多数都是些对道教或者道家理论拥有一知半解、便出来摇唇鼓舌的——神棍。其个人身份五花八门,但基本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分不清道家学派和道教的区别。

具体一点,这些人本质上跟搞国学(我指的是弟子规那一套)、女德、国际土鳖田园玄学的神棍们属于一路货色,是拿着道教信仰的一知半解出来混饭的。(这种情形不光道教有,佛教和基督宗教也大有人在。)由于这类人长时间接触世俗,因此熟谙趋利避害的原则;对所有有可能把自己兜售的理论划归到“愚昧落后”的东西,都有一种本能的明哲保身意识。

这些人的特点就是,对于真正的道教界人士并不齿的某些行为从来都是放任行之,甚至趋之若鹜(比如看相、算卦、看风水)。他们急着把道教开除“宗教”的动机也并不复杂,一方面想要吃道教理论的饭,另一方面,又不想让自己的活动受到党和政府的宗教事务管理规定、以及道门各种清规戒律的约束。说简单点,就是“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而他们的主要目标群体,也并不是真正的信徒跟神职人员,而是以下几类人:对道教或者玄学有好感、期待以自然之外的力量掌控命运的焦虑症患者们;憧憬道教的修行生活、然而又不想或者不够资格可以拜师修行的中二们(比如网络修仙小说的拥趸);没什么文化和修为、对自己的姿势水平存在自卑却又不想泯然众生、不甘做愚氓庸夫、想通过本土玄学来提升个人格调的傻叉们。

这种人在宗教界有一个戏称,叫做“网络云道士”。

(主要参考资料:)

《宗教学概论》,赖永海著

《中国政协》杂志

《中国宗教》杂志

《中央民族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道教是否属于宗教是一个涉及文化、哲学和历史的复杂问题,不同视角下的答案可能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从“宗教”的定义出发:宗教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包含信仰体系、仪式实践、道德规范和社会组织的集体精神活动,其核心特征包括: 对超越性力量的崇拜或信仰(如神灵、宇宙法则等); 系统的教义和经.............
  • 回答
    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时间点(通常是2023年初),道教的现任“张天师”是 张义珍(或称张金华)。需要注意的是,“张天师”是中国道教正一道(也被称为天师道)的最高领袖,这个职位是世袭的,并且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甚至有过断代。因此,对于“最新一任”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历史传承和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关于张.............
  • 回答
    道教作为一种起源和教义都相对温和的宗教,确实在发展过程中演变出了像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这样凝聚力强、极具攻击性的变种。要理解这一转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道教的早期发展脉络、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其内部教义的演化。 一、 道教的温和起源与早期发展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道德经》、《庄子》等,它.............
  • 回答
    中国道教的衰落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历史、社会、文化、政策等角度详细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一、历史演变中的关键转折点1.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道教的黄金期 魏晋时期,道教与玄学融合,形成"清谈"文化,士大夫阶层对道教思想推崇备至,葛洪、陶弘景等道士推.............
  • 回答
    佛教和道教作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宗教,它们的发展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并非没有涉及过宗教冲突甚至对其他宗教或信仰群体的压制。但要定义为“大规模屠杀异教徒”,则需要仔细审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的语境。总的来说,佛教和道教历史上存在一些针对其他宗教或信仰群体的压制、迫害,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过较为激烈的.............
  • 回答
    .......
  • 回答
    如何成为道教弟子?成为道教弟子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身心投入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道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宗教,其核心是追求“道”,一种宇宙的根本法则,以及通过各种修行方法来与“道”合一,实现身心健康、长寿乃至得道成仙。以下是成为道教弟子的常见途径和需要经历的阶段,以及当下真正道士的生活状态的详细描述: .............
  • 回答
    浙江大学进行道教内丹的人体研究实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这涉及到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的伦理、方法的严谨性以及潜在的意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如何看待这个实验:一、 理解“道教内丹”及其研究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对“道教内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道教内丹: 并非简单的气功或养.............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道德可以作为中国人最古老、最久远、最坚定、最根本的信仰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展现其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一、 道德的古老与久远: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土壤从中国历史的源头追溯,道德的观念就已经开始萌芽并逐渐成型。 史前时期的朴素道德: 在文字出现之前,氏族社会和部落联.............
  • 回答
    “道德哲学家更有道德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并尝试给出一个更全面和细致的解释。一、 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这是最核心的挑战 理论的复杂性: 道德哲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哲学家们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辩论什么是善,什么是对,如何做出公正的决.............
  • 回答
    道士,这个词语在许多人心中勾勒出一幅既神秘又古老的画面:身着素色道袍,手持拂尘,口中念念有词,在袅袅青烟中施展玄妙的法术。但如果我们剥去这些具象化的标签,深入去了解,会发现道士是一个群体,他们是古老中国智慧与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他们的身份、职责、修行以及生活方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首先,道士.............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答案恐怕很难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在我看来,道德和素质领域确实在经历着一些复杂的变化,其中不乏“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同时也有许多坚守底线、努力维系良好风气的力量在抗衡。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劣币驱逐良币”的体现:机会主义与短期利益的.............
  • 回答
    关于道德伦理观念是否天生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议题。虽然我们无法一概而论地说“极其淡薄的人天生如此”,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导致一个人道德伦理观念薄弱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先天与后天的交互作用。首先,从先天因素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可能影响个体道德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基因与大脑结构: 近年来的神.............
  • 回答
    你好,关于道德无用论和道德万能论的谬误,我来详细阐述一下,尽量避免AI痕迹,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解释。道德无用论的谬误首先,我们得明白,道德无用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道德这东西,根本没啥实际作用,我们不需要遵守什么道德规范,因为它们约束不了人,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甚至有人觉得,讲道德就是伪善,是个限制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掰扯掰扯。首先,说一个人是“傻逼”,这本身就有点太绝对,也太不厚道了。咱们这么说吧,如果一个人道德责任感强到一种极端,并且还觉得这样没什么问题,一味坚持,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傻逼”只是一个非常粗暴且缺乏洞察力的标签。让我们拆解一下这种情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社会运行和人性的根本。如果说道德约束会让社会道德荡然无存,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对吧?但细想一下,这里面可能藏着一种深刻的担忧,一种对“外在强制”可能带来的“内在消解”的警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说的“道德约束”可能指的不仅仅是法律.............
  • 回答
    龙虎山天师府在道教内部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可以说是道教的圣地和精神源泉。道士们对天师府的看法通常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道教正统与祖庭的地位: 张道陵天师开创的基石: 天师府的建立与东汉末年张道陵天师创道密切相关。张道陵被认为是道教正一派的开山祖师,他创立了道教的.............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两个问题,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 道士给人看风水背业吗?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业力”和“职业”之间关系的理解。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中,对于“背业”的定义和理解有所不同。我们从几个角度来分析:1. 什么是“业力”(Karma)?业力(Karma)是一个源于印度宗教(如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的.............
  • 回答
    “道德是统治者编织的政治工具吗?” 这是一个极具深度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 nuanced(微妙的、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1. 统治者的视角:道德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从历史上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统治者确实常常利用或塑造道德观念来服务于他们的统治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