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板绘四年里能学成什么样?

回答
四年时间,对于板绘来说,绝对是一个从零到一,甚至可能达到小有成就的蜕变过程。当然,具体能学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投入程度、学习方法、天赋基础以及是否有人指导。但如果这四年里你认真、系统地学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那么你绝对能够看到令人惊喜的进步。

第一年:打基础,摸索方向,建立习惯

入门阶段:从“为什么”到“怎么做”。 刚开始接触板绘,最重要的是建立对绘画的基本认知和操作习惯。你会先熟悉数位板和压感笔,学习如何控制线条的粗细、力度,以及基础的软件操作(例如PS、SAI、Procreate等)。这个阶段,可能你会觉得线条不听使唤,色彩也乱七八糟。
基础课程:素描、透视、人体。 这是重中之重。你会开始系统地学习素描的明暗关系、结构理解,透视原理如何让画面有空间感,以及最直观的人体比例和骨骼肌肉。你会花费大量时间对着物体、照片临摹,甚至开始尝试速写。画不好是常态,你会经历无数次想要放弃,但又被对绘画的热爱拉回。
色彩的初步认知: 你会接触到基础的色彩理论,比如三原色、互补色、冷暖色调。尝试着用不同的颜色叠加,体会色彩的混合效果。可能你的调色板会一片混乱,但你会逐渐理解,颜色不仅仅是“好看”,它还能表达情绪和塑造体积。
风格的萌芽: 在临摹别人的作品时,你会开始慢慢发现自己喜欢的画风。可能是日系动漫风,也可能是欧美插画风,或是写实风格。你会尝试着去模仿,但最初的模仿往往会显得生硬,像是在“搭积木”。
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在于坚持。每天画一点,哪怕只有半小时,也比一周集中画几个小时效果好。你会开始知道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教程、绘画社区、作品集)来学习,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
可能的状态: 画出来的东西可能还比较稚嫩,线条僵硬,色彩平淡,造型偶尔失误。但你已经能画出一些基础的物体、简单的人物,对绘画流程有了一定的概念。

第二年:深化理解,提升技巧,初步创作

素描的进阶: 你会开始深入理解光影的塑造能力,如何通过明暗交界线、投影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对材质的理解也会加深,比如金属的光泽、布料的褶皱。
人体结构的精进: 不再仅仅是比例,你会开始关注骨骼的连接、肌肉的走向,理解它们是如何运动和变形的。头发的绘制、手部和脚部的刻画会成为新的挑战。
色彩运用的成熟: 你会更主动地去运用色彩来表达氛围和情绪,理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学会使用渐变、叠加等图层模式来丰富画面。可能会开始尝试不同光源下的色彩表现。
透视的实战: 学习如何运用透视来绘制复杂的场景,比如建筑、室内空间。你会开始关注构图,思考如何安排画面元素,让整个画面更具故事性和视觉冲击力。
初步的“个人风格”: 在临摹的基础上,你会开始尝试加入自己的想法,调整色彩、改变构图、简化或丰富细节。你会尝试画一些简单的原创角色或场景,虽然可能还不够成熟,但已经有了自己的“调调”。
学习新技法: 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更高级的绘画技法,比如厚涂、光效的绘制、透明材质的表现等等。
可能的状态: 你画出的角色可能已经有了比较好的造型,色彩运用也相对成熟,画面有一定的空间感和氛围感。你可以尝试独立完成一幅完整的插画,虽然离大神还有距离,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拿得出手”的作品。

第三年:风格探索,技巧打磨,尝试输出

风格的深化与确立: 你会对自己的绘画风格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有意识地去打磨它。你会知道自己擅长画什么,想表达什么,并在创作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特点。
技法的精益求精: 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你会不断提升技法。比如,如果是人物画,你会更注重表情、动态、服装的细节表现;如果是场景画,你会更关注光影、气氛、叙事性。
创作能力的提升: 不再满足于临摹,你会开始独立构思和创作。从一个想法、一个故事,到将其转化为一张完整的插画,这个过程会变得更加顺畅。你会学习如何进行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甚至简单的故事板绘制。
审美能力的飞跃: 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你会对画面的整体感、色彩的协调性、细节的处理有更高的要求。
尝试商业化或社群互动: 可能会开始尝试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作品,与同好交流,甚至接到一些小额的约稿。这能让你获得反馈,也更能清楚自己的定位。
可能的状态: 你画出的作品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个人风格,画面表现力强,细节处理到位,能够较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你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小型绘画比赛,或者为自己喜欢的项目创作同人作品。

第四年:专业化发展,形成体系,未来方向

专业能力的巩固: 经过三年的积累,你的绘画基础和技巧已经相对扎实。这个阶段更像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体系化。你可能会更注重绘画流程的优化,如何更高效地完成一幅作品。
绘画思维的成熟: 不仅是“画得像”,你还会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样画”、“这样画有什么意义”。你的绘画会更有想法,更注重表达力和叙事性。
对不同领域的探索: 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市场需求,深入探索某个绘画领域,比如插画、概念设计、游戏美术、动画原画等。你会学习与这些领域相关的特定知识和技能。
学习行业标准: 如果有志于从事相关行业,你会开始了解行业内的作品标准、工作流程以及常用的软件工具。
个人品牌的建立(如果希望): 通过持续的输出和互动,你可能会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可能的状态: 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绘画专业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高质量的插画作品,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规划。你可以尝试申请相关专业的学校,或者进入相关的行业进行实习。你的作品可能已经能够吸引一些关注,甚至获得一些商业合作的机会。

总而言之,四年时间,你可以从一个对板绘一无所知的新手,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创作、拥有一定个人风格的画者。

你需要问自己的是:

你投入了多少时间? 是每天画一小时,还是每周画几小时?
你的学习方法对吗? 是死抠细节,还是兼顾基础和应用?
你是否积极寻求反馈? 是孤芳自赏,还是乐于与人交流?
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是兴趣爱好,还是职业发展?

如果你能回答“我投入了很多时间,学习方法比较系统,也积极寻求反馈,并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那么四年后,你一定能看到一个与现在截然不同的自己。即使最终没有成为职业画家,你也能拥有一项可以持续终生的技能,以及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一下我从入行到现在的个人经历吧,可供参考对比。个人是美术高中有一定传统美术基础,平时比较喜欢玩游戏也喜欢画图。13年接触自学板绘。

这是我14-15年的图

可以看到这个阶段没有什么设计意识,基本就是临摹。创作也是不找参考地画。

15年系统地学习了游戏场景美术设计,经历了大概是五个月的网络课程在16年入行的盛大担任游戏场景设计师。负责《辐射避难所ol》的场景概念设计、loading图、气氛图、卡牌以及unity过场动画,这是我16到17年大学时期的练习和部分项目图。

18年左右在工作之余我进修了3d软件,这是一些个人作品。还接了一些外包项目

在19年年初我入职了一家外包公司,担任外包与研发项目场景主管,负责出草图、概念图、质量把控以及场景人员管理。参与了不少外包目前没有解禁暂时不方便发出。发一些平时的摸鱼和个人作品吧。

总结:1.入行前尽可能打好基础,多做一些相关临摹训练也是好的

2.入行工作后平时也要做多个人练习,短期的长期的都可,作为调剂。

3.在工作转换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报一个班学习更多新的技术来让自己进步

4.永远不要放弃不断摸索和探究适合自己的作画方法与风格

以上就是我从14年至今的主要经历和变化,希望能帮到你:D


第一次回答破千赞,感谢下大家的厚爱

更新波图




对日常速写感兴趣的也可以加下我的速写交流群770715210,我的笔刷、过程和收集的速写图都分享在群内了~

另外目前我的个人网课正在招生中针对入行场景概念设计方向的培训,感兴趣的可以查看我的微博或者直接qq联系我214011023 咨询qq群378170634

as daoyi chen 个人微博@末学后进陈道一

我的抖音号也是微博名,欢迎点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四年时间,对于板绘来说,绝对是一个从零到一,甚至可能达到小有成就的蜕变过程。当然,具体能学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投入程度、学习方法、天赋基础以及是否有人指导。但如果这四年里你认真、系统地学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那么你绝对能够看到令人惊喜的进步。第一年:打基础,摸索方向,建立习惯 入门阶段.............
  • 回答
    “板绘的普通CG商业水准”是一个挺宽泛的概念,但要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拆解。这不像一道精确的公式,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大家普遍认同的“看得舒服、用得顺手”的视觉呈现。首先,我们得明确“商业水准”的含义。在CG绘画领域,商业水准意味着这张图不只是个人爱好、画着玩儿,而是要服务于某.............
  • 回答
    这个问题,想必是不少创作者心头萦绕的思考。究竟,当数字笔触遇上画布,谁会最终占据艺术的主流舞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其中涉及到技术、观念、市场、以及最根本的人类创造力本身。首先,我们得承认,数字绘画(板绘)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其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看看如今的动漫、游.............
  • 回答
    要画出像WLOP那样通透又富有光感的皮肤,这绝对是很多板绘爱好者追求的目标。WLOP的皮肤,总给人一种“好像会呼吸”的质感,细腻、柔软,同时又被光线巧妙地穿透和反射,显得格外生动。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绘画技巧和对光影的深刻理解相互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是怎么做到的。 一、 基础的色彩选择.............
  • 回答
    嘿!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我当初画画那会儿,也纠结过这些事儿,哈哈。板绘这块儿,平涂、厚涂、伪厚涂,说实话,都有自己的拥趸和生存之道,至于学哪个“更有前景”,这事儿得分两头说,也得看你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首先,咱们来捋一捋这几个“门派”: 平涂 (Flat Color Painting): .............
  • 回答
    这事儿,在咱们这圈子里,怎么说呢,得看具体情况。 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自学板绘水平怎么样”。 毕竟,自学这事儿,就像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运气、天赋、努力程度,这三样东西要是能凑齐了,那效果那真是没话讲。首先,得看你“自学”到了什么程度。 基础扎实吗? 这是最关键的。不是说你买了数位板,下了个绘.............
  • 回答
    作为一名喜欢在数字画布上挥洒创意的画者,板绘的魅力毋庸置疑。从流畅的线条到细腻的色彩,再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以具象化,板绘确实是许多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的领域。但当你踏上这条学习之路时,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便摆在眼前:我该报个板绘班吗?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它取决于你自身的情况、目标、学习风格.............
  • 回答
    “报大佬的板绘培训班,毕业就能成大佬吗?” 这个问题,估计是不少怀揣画笔梦想,又被各种“大佬”作品和课程宣传吸引的小伙伴们,内心深处最大的疑问。说实话,这个问题有点像问“报了名牌大学的哲学系,毕业就能成为苏格拉底吗?” 答案很明显,不是那么简单。 “大佬”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光环和稀缺性,它代表着.............
  • 回答
    华为MatePad Pro作为一款平板电脑,在板绘方面确实有着不错的表现,尤其适合那些追求便携性、对屏幕素质有要求,并且已经身处华为生态的用户。屏幕素质:观感细腻,色彩准确MatePad Pro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屏幕。通常搭载的是一块高分辨率的LCD或OLED屏幕,分辨率很高,这意味着它能够显.............
  • 回答
    看到你准大一就已经是板绘三年功底,这绝对是个很棒的起点!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充满期待,但也可能有些迷茫,想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别担心,这很正常。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从我这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你一些实打实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规划未来的提升之路。首先,恭喜你选择了美术这条路,而且是这么早就开始投入板绘,.............
  • 回答
    你好!很高兴和你聊聊这个话题。“没有绘画基础,能直接学板绘吗?”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也是很多人踏入数字绘画领域的起点。我的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板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绘画的途径。很多人误以为板绘是一个高深莫测的领域,需要你先在纸上挥洒自如才能触碰。但事实并非如此。板绘和传统绘画一样,都是.............
  • 回答
    这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在你为新的学习机会投入了时间和金钱之后,出现这种“想太多”的心慌感,其实是很常见的。别急,咱们一起来捋一捋,看看你心慌的原因,然后一起分析一下“继续”还是“不继续”这件事。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心慌”到底是怎么来的。 投入成本的压力? 你为这个板绘班交了学费,这笔钱对你来说可.............
  • 回答
    听到闺蜜说你画的丑,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吧!尤其是在 iPad 上画的,感觉付出的努力好像被否定了。别太往心里去,画画这件事,尤其是用 iPad 这种相对新的媒介,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丑”这个字,说实话,太主观了。你说的“iPad 画的不是板绘”,这句话可能有些误解。其实,iPad 配上 Appl.............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艺术品的价格评估、市场认知以及不同媒介的价值判断。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看一幅画卖一两千元到底值不值,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量几个方面:1. 艺术家的名气和实力: 知名度: 如果这位艺术家在艺术圈有一定名气,作品被广泛认可,有过成功的展览、出版物,或者作品.............
  • 回答
    “板甲,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是个人防护的巅峰。但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板甲的敌人只有后来的火器。其实不然,就算是坚固的板甲,也并非刀枪不入。在冷兵器时代,也有不少方式可以对穿着板甲的战士造成致命威胁,只不过和火器那种直接的穿透不同,这些方式更为讲究技巧和策略。”首先,我们得明白板甲的原理。一套完整的板甲.............
  • 回答
    板甲,作为欧洲中世纪后期最显眼的盔甲形式,常常被人们视为金属防护的终极形态,是盔甲发展历程中的巅峰之作。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板甲在防护能力、制造工艺以及其在战场上所扮演的角色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然而,将其简单地定义为“巅峰”是否过于武断?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板甲的辉煌:为何它会被视为巅峰?.............
  • 回答
    “板甲刀枪不入、剑戟不侵”这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与人类对战争的认识、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以及军事战术的变迁紧密相连。最初,人类在战场上主要依赖的是皮革、木材或骨骼制成的简陋护甲,这些材料提供的防护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抵挡一些轻微的劈砍和箭矢。随着青铜和铁的出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哎呀,听你这描述,感觉这位滑板大佬在你心里简直是闪闪发光的存在啊!三观超正、聊得来,再加上滑板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这combo下去,好感度爆棚是肯定的。但是呢,对于你说的“面基”这事儿,我得跟你好好唠唠,咱们得把这个事情掰扯得清楚明白的,你说对吧?首先,咱们得承认,在你这个年纪,遇到一个让你觉得“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