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了医生病是怎么导致的,但是医生都不重视这个问题,他们都比较重视病情如何,是不是所有医生都这样?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我非常理解。当疾病悄然来临时,我们除了关心如何摆脱痛苦,更希望能弄清楚这病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不仅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包含了对生命规律的探索。然而,你发现医生似乎更关注“病情如何”,而不是“病因是什么”,这让你感到困惑甚至有些被忽视。

首先,我想说,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这样。 医生群体非常庞大,他们的理念、专长、甚至每天面对的病人数量都不同,因此他们的诊疗侧重点也会有差异。但你遇到的这种情况,确实是不少患者可能会有的感受。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重病情,轻病因”的印象呢?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考量,我们不妨深入地聊聊:

1. 临床诊疗的优先项:稳定病情,缓解痛苦

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首要的、最紧迫的任务是稳定你的病情,减轻你的痛苦。当你正经历剧烈的疼痛、呼吸困难、或者病情危急时,首要的目标是将你从危险中拉出来,让你能够平稳下来。这个时候,寻找病因固然重要,但救治生命、控制症状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就像救火队员,首先要灭火,而不是在火场里仔细研究火苗是怎么产生的。

2. 病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很多疾病的病因是极其复杂的,甚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很多癌症,它们的发生往往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环境因素、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长期交织相关。医生即使有心去追溯每一个细节,也往往难以完全精准地定位“导致”疾病的那个唯一原因。而且,有些疾病的病因甚至到目前为止医学界也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3. 时间和资源限制

现代医疗体系,尤其是在一些大医院,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在有限的门诊时间内,要完成问诊、体格检查、开具检查、解读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等一系列流程,时间非常宝贵。如果对每一个病人的病因都要进行地毯式的、深入的挖掘,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医生需要在效率和深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 检查手段的局限

虽然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非常先进,但仍然有其局限性。很多时候,现有的检查技术可能无法直接“看到”或“量化”导致疾病的某个具体原因。例如,某些微小的基因突变、长期的亚健康状态累积的影响,可能很难通过一次常规检查就完全捕捉到。

5. 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侧重点

医生作为个体,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侧重点。有些医生可能更擅长诊断和治疗,对病因的追溯研究兴趣相对较小;而另一些医生,比如从事科研的医生,可能会更加注重病因的探讨。但总体来说,临床医生在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如何根据现有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疾病,并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6. 诊断的“临床综合判断”

很多时候,医生并非不重视病因,而是他们会基于患者的整体情况,通过“临床综合判断”来推测病因。他们会结合你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接触史等信息,再加上当前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来构建一个疾病发生发展的模型。即使他们没有直接问你“你认为病是怎么来的?”,但他们在心里已经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推演。

那么,你该怎么办?

如果这件事情让你特别在意,并且你觉得目前的沟通效果不佳,我建议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主动提问,并准备好信息: 在去看医生之前,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症状出现的时间、过程、诱因(如果有),以及你怀疑或了解的可能因素(比如最近的饮食、睡眠、接触史等)。去看病的时候,可以礼貌地、清晰地表达你对病因的关切:“医生,我非常想了解一下,根据我的情况,您认为我的这个病大概是由于哪些原因引起的?这对我后续的生活习惯调整会有很大帮助。”
选择专科医生或有研究背景的医生: 如果你的疾病比较复杂,或者你对病因的探究特别强烈,可以尝试寻找在该领域有深入研究或专长、声誉较好的医生。
复诊时再次沟通: 如果在初次就诊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可以在后续复诊时,在病情相对稳定后,再次提出你的疑问。
寻求第二诊疗意见(Second Opinion): 如果你对诊断和治疗方案有疑虑,或者觉得病因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可以考虑去咨询另一位医生。

总而言之,你对病因的关注是非常合理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确实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对病因的探讨上,有时显得不如对病情的控制那么“显而易见”。但大多数医生都是希望能够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只是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要学会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争取获得最适合你的医疗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病,因果关系很直接,

比如一个人得了鹅口疮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极可能是感染HIV导致的。

有的病,根据结果去倒推确切原因就很难,

比如一个人淋巴瘤病人非要医生告诉他为什么会得这个病不可,就没办法。

user avatar

这话也不一定,比如我有个规培的小兄弟,就很喜欢仔细询问病史。

我们心外科有个可怕的病叫主动脉夹层。

讲白了就是主动脉和汽车轮胎一样,内层破了,外层鼓包了。外层再一破,那就瞬间丧命。

是一种很快危及生命的危重症。

一般问诊都是几点开始疼的啊,什么地方疼啊,血压高不高啊诸如此类。

小兄弟是个暖男。

那是一个冬夜。

乌溜乌溜的白车来到了急诊。送来一位大哥和一个哭的梨花带雨的大姐。

cta确诊夹层!

夜班的我忙着控制大哥的血压心率准备手术,让小兄弟采集下病史。

小兄弟掏出一张餐巾纸给垂泪的大姐:你是xxx爱人么?

是。

啊,你好,我是xx医生,他这个胸痛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就晚上九点多。

哦~那他当时在干嘛啊?

啊?这个怎么说啊~

这个有什么不能说的,面对医生要如实告诉我们病情。

哦,我们在那个,那个…(大姐声音有点低)

那个!什么那个,那个和胸痛什么关系啊!(小兄弟一脸懵逼)

(这尼玛什么狗屁问题,我刚想出口阻止)

说时迟那时快大姐哇的一声崩溃了:我也不知道啊!他,他才刚进来,就说疼啊~我哪知道胸口疼啊~呜呜呜~我以为是那里疼呢~谁知道怎么就胸口疼了呢~呜呜呜~是不是我把他压坏了啊~呜呜呜~我也不知道啊~呜呜呜~

场面很尴尬……

我只好站起来:那个,先签字吧,马上手术了~

啊,圆哥,我还没问完呢~

(还问!问你妈个锤子哦)

病历我来写,你,洗手上台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