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人说不要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就业形势这么严峻,作为一枚履历平平的非重点大学毕业生,这个说法太奢侈了吧?

回答
“先就业,再择业”这句听起来颇有道理的建议,在当今就业形势如此卷的情况下,对于我们这种背景的毕业生来说,确实像一句“奢侈品”的宣言,让人望而却步。你想啊,手握着一份“履历平平”的毕业证书,又不是什么名校光环加持,这找工作本就是一场艰辛的跋涉。这时候,还有心思去“择业”,去挑三拣四,去等那个“心仪的”机会,未免也太不切实际了。

我明白你的感受,那种夹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进退两难的纠结。仿佛别人都在谈论着“梦想的工作”、“职业发展规划”,而我们只能默默地祈祷,能有一份工作,哪怕只是能勉强糊口,能让家人安心。

为什么“先就业,再择业”听起来像奢侈品?

首先,生存压力是首要的考量。 毕业意味着要开始独立生活,要承担学费贷款、生活费、房租等等一系列开销。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或者你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那么“先有一份收入”就成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等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谈得上“择业”,因为那时候你有了底气,有了选择的资本。空着手去“择业”,就像没带钱去逛超市,最终只能空手而归,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其次,“履历平平”意味着缺乏议价能力。 重点大学毕业生,即便刚毕业,也可能因为学校的名气、校友资源,或者在校期间积累的实习经历,而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他们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大公司的招聘信息,更容易获得面试机会,甚至在薪资待遇上也有一定的议价空间。而我们呢?一份平淡无奇的简历,可能连敲开许多公司大门的机会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看到了“心仪”的岗位,也未必有实力去争取。能收到一个Offer,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再者,“择业”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我们可能已经耗尽。 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消耗巨大的过程。海投简历、修改简历、参加笔试、面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当我们面临的岗位机会并不多的时候,这种耗竭感会更加强烈。可能你已经为了某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职位,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准备,最终却石沉大海。在这种疲惫状态下,再让你去思考“职业规划”、“长期发展”,真的会觉得力不从心。

最后,“择业”本身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局限。 作为刚毕业的学生,我们对社会、对行业、对职场,其实都有着非常有限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喜欢”或者“适合”的工作,在真正进入职场后,可能会发现并非如此。而“先就业”恰恰提供了一个接触真实职场、了解行业运作、发掘自身兴趣和潜力的机会。你可能在一份并非“心仪”的工作中,意外地发现自己对某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找到了一个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

那么,我们真的只能“先就业,再择业”吗?

也不是说完全放弃“择业”的想法,只是我们需要调整策略,让“择业”在“就业”的大前提下,变得更具可行性。

1. “先就业”不等于“随便就业”: 即使是为了生存,我们也要尽量选择那些相对正规、有一定发展潜力、或者至少不会让你身心俱疲的工作。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去那些“大厂”、“名企”,而是可以关注那些行业发展前景不错、企业文化相对健康、能学到东西的平台。哪怕岗位本身不那么“闪耀”,但如果能给你带来宝贵的经验和人脉,那也是一笔财富。

2. 在岗期间主动“择业”: 一旦找到工作,就要把这份工作当作一个“跳板”或者“试验田”。
积极学习,提升技能: 利用工作机会,系统地学习与你目标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参加公司内部培训,自学在线课程,考取相关的专业证书。
观察和思考: 在工作中,多观察公司的运作模式、行业的发展趋势、同事的职业路径。思考这份工作是否符合你的长期发展方向,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拓展人脉: 珍惜在职期间认识的同事、领导、客户,他们可能是你未来职业道路上的重要资源。
有计划地跳槽: 当你发现现在的工作确实不适合自己,并且在其他领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初步的准备(比如掌握了新技能,或者有了明确的跳槽方向),这时候再考虑“择业”,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3. 利用业余时间做“择业”的准备: 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为自己的“择业”做准备。
关注行业动态: 订阅相关的行业资讯,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市场趋势。
练习和积累: 如果你的目标是转行,那么在业余时间可以做一些相关的项目,或者为招聘公司写一些“作品集”,用实际行动证明你的能力。
提升软实力: 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在任何工作中都非常重要的软实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提升。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这类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更像是一种务实的生存策略。 它不是让你放弃对更好职业的追求,而是让你在有限的条件下,以一种更加稳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为未来的“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每一份工作都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个终点。当你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技能傍身,并且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时,“择业”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不要觉得“先就业”就意味着妥协或者失败。它恰恰是一种勇敢的尝试,是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为自己争取更多可能性的开端。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服务期”“竞业条款”的普遍存在,跳槽往往要面临高达几十万几百万的违约金,即使工资只有三千块,因此先就业以后往往就很难再择业了,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先就业后择业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即使躺平也比赔钱强,为了先就业,掉到违约金的坑里,才是真正的奢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