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说不经历几次爆仓,不足以谈期货,这个是有一定原理吗?

回答
这句话,在期货圈里流传甚广,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几分道理。与其说是“经验之谈”,不如说是对期货市场残酷本质的一种高度概括。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爆仓”。简单来说,爆仓就是你账户里的钱,不足以覆盖你交易亏损时,经纪商为了避免自身风险,强制平仓(卖出)你的所有持仓。这个时候,你账户里的钱可能就剩下一点点,甚至全部归零。这对于一个期货交易者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

那么,为什么说“不经历几次爆仓,不足以谈期货”呢?这背后隐藏着几个关键的“原理”:

1. 敬畏市场的第一个教训——风险的真实存在

很多新手进入期货市场,往往被高杠杆、短时间内可能获得的巨额利润所吸引,觉得“稳赚不赔”。他们可能从模拟盘开始,或者听信一些“大师”的理论,觉得只要掌握了某种方法,就能万无一失。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期货市场是零和博弈(或者说负和博弈,因为有手续费),而且波动性极高。市场的价格变动不是线性的,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受宏观经济、政治事件、突发新闻等各种因素影响。一个你认为“十拿九稳”的判断,可能因为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消息而瞬间崩塌。

爆仓,就是市场对你这种“轻视风险”态度的第一次残酷警告。它让你明白,你不是在玩一个可控的游戏,而是在与一个庞大、复杂、充满变数的市场搏斗。那种感觉,就像你以为自己在平地上散步,突然掉进了深渊。这种切肤之痛,是任何理论和模拟盘都无法替代的。它会在你心里种下一颗“敬畏”的种子,让你从此不敢轻易冒进。

2. 交易策略的试炼场——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很多人在刚开始交易时,会尝试各种各样的交易方法:技术分析(K线、指标)、基本面分析、甚至是某些神秘的“预测模型”。他们可能在模拟盘或者一开始的一两笔交易中尝到了甜头,就以为找到了“圣杯”。

但期货市场会无情地检验你的策略。在实际资金的压力下,你的策略可能显得不堪一击。你以为的“支撑位”,可能瞬间跌破;你以为的“技术信号”,可能出现假突破。

爆仓,往往是你的策略在实战中失效的最终结果。它会让你反思:

我的止损设置是否合理? 很多人不设止损,或者止损设置得太宽,最终导致亏损扩大。爆仓就是把不设止损的后果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
我的资金管理出了什么问题? 用过高的仓位去博取利润,是爆仓的常见原因。爆仓迫使你开始认真思考仓位控制的重要性,比如“单笔交易亏损不超过总资金的2%”之类的原则。
我的交易理念是否与市场脱节? 你依赖的指标可能在特定行情下失效,你对基本面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爆仓会逼你走出舒适区,去学习、去调整,去寻找那些真正能穿越牛熊的交易方法。

经历了几次爆仓,你会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交易系统,去芜存菁,淘汰那些在实战中证明无效的策略,并不断优化那些有效的策略。这就像打仗一样,第一次“吃亏”了,你才知道敌人的厉害,才知道自己装备和战术的不足,然后才能回去改进,下次才能打得更好。

3. 心态的磨练——在绝望中学习坚韧

期货交易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心理战。亏损,尤其是爆仓这样的巨额亏损,对交易者的心理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它会带来恐惧、沮丧、愤怒、甚至绝望。

一个新手,在第一次爆仓后,很可能就会被吓得再也不敢碰期货。而那些能坚持下来的人,则是在一次次亏损的打击中,逐渐磨练出强大的心理素质。

爆仓的经历,会让你:

学会接受亏损: 在期货市场,亏损是交易的一部分,就像吃饭会拉屎一样正常。爆仓让你意识到,亏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控制它。
学会控制情绪: 市场波动时,贪婪和恐惧是最大的敌人。爆仓会让你深刻体会到,情绪化的交易只会加速你的灭亡。你会开始学着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严格执行自己的交易计划。
学会从失败中学习: 爆仓不是终点,而是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起点。你会强迫自己去分析亏损的原因,是技术问题、心态问题,还是资金管理问题?这种自我剖析,是个人成长最宝贵的财富。

那些“没经历过爆仓”的人,可能只是在模拟盘里或者运气好的情况下赚到了一些钱。他们对风险的认知是模糊的,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是脆弱的。一旦遇到真正的挑战,可能就一蹶不振了。而经历过爆仓的人,虽然痛苦,但他们在“炼狱”中获得了对市场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大的内心。他们知道,即使跌倒了,爬起来,吸取教训,还有机会。

4. 资金管理的“终极试炼”

很多人以为期货交易就是看对方向,买进卖出。但实际上,比“看对方向”更重要的是“活下去”。爆仓,就是对你资金管理能力的最直接、最残酷的考验。

仓位控制的生死线: 很多人爆仓是因为仓位太重。一次大方向的判断失误,就可能让他们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经历爆仓,你会明白,再好的交易信号,如果仓位不对,也可能让你血本无归。你会开始重视“风险/回报比”,以及“单位风险下能交易多少仓位”。
止损的重要性: 爆仓往往发生在你没有设置止损或者止损无效的时候。一次爆仓,会让你深刻理解“截断亏损”的重要性,就像断臂求生一样,必要的时候,宁可接受小的亏损,也不能让亏损无限扩大。
资金的连续性: 期货交易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你需要让你的资金保持活跃,有能力继续交易。爆仓意味着你的资金链断裂了,你无法再参与到市场的博弈中来。这会让你意识到,保护本金是第一要务,永远不能让自己的账户“死掉”。

那么,“不足以谈期货”是不是意味着爆仓就一定好?

也不是这个意思。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调侃和警示,强调的是期货市场的风险之大,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教训。没有人希望“主动”去爆仓,但如果你进入期货市场,想要真正理解它,并最终在这个市场生存下来并获利,那么你很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小规模的亏损”和“接近爆仓的警示”。

理想状态当然是,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最大程度地规避爆仓风险,甚至从来不爆仓。但这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交易者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真正“谈期货”的意义在于什么?

经历过爆仓后,如果能够真正从中吸取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那么这个人对期货市场的理解,对风险的认知,对交易的敬畏,往往会比那些只在模拟盘里“玩过”或者运气好没亏大钱的人要深刻得多。他们会更懂得:

风险管理比预测市场更重要。
纪律和情绪控制是成功的基石。
持续学习和适应市场变化是生存之道。
保持敬畏之心,永远不要轻视市场。

所以,“不经历几次爆仓,不足以谈期货”,其实是在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者,而不是一个市场的“过客”,那么你必须经历过市场的残酷洗礼,并且从中站起来。这个过程,会让你对“风险”二字有刻骨铭心的理解,对“交易”这件事有发自内心的敬畏。这种深刻的认知,是你能够在这个市场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是鼓励大家去故意亏损,而是说,在期货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市场中,想要获得真正的成长和领悟,必然会伴随着痛苦的代价。而爆仓,往往就是那个最痛苦、也最深刻的“学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爆仓,不会有敬畏。一定是非常的痛苦,才足矣让你心存敬畏

user avatar

如果上来就可以意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就不会爆仓

user avatar

曾经我也嗤之以鼻。

到底还是年轻了。

爆仓或巨亏后重新站起来。这是必经之路。

.

祖师、圣贤、***尚且有坐冷板凳的时候。我算老几,几斤几两不知道吗,能一辈子扶摇直上,一个跟头不栽??

user avatar

换个说法,是不是不吃屎就不足以谈美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话,在期货圈里流传甚广,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几分道理。与其说是“经验之谈”,不如说是对期货市场残酷本质的一种高度概括。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爆仓”。简单来说,爆仓就是你账户里的钱,不足以覆盖你交易亏损时,经纪商为.............
  • 回答
    关于小布什智商不高这个说法,其实流传甚广,而且往往伴随着一些具体的例子和观察。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公众对领导人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体塑造的。 特别是美国总统,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放大检视。小布什的总统任期内,恰逢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兴起的早期,这让他的“口误”、“失言”或.............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多人讨论,而且角度也挺多。简单来说,鸿蒙被说成“套壳安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最初发布时,尤其是华为自己也承认,为了快速实现从Android到鸿蒙的过渡,早期版本的鸿蒙确实在底层和一些框架上与Android有相当大的重叠。你可以想象成,华为在构建鸿蒙的“房子”时,初期用了Androi.............
  • 回答
    很多人说 Go 语言不需要依赖注入,这背后其实有一些非常深刻的原因,而且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简称 DI)这个概念本身,以及 Go 语言在设计上的独特之处。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依赖注入?简单来说,依赖注入是一种设计模式,它.............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人哪怕连戏曲都没怎么听过,就已经摆出一副“不感冒”甚至“不喜欢”的姿态,这实在是个挺普遍的现象,也挺让人琢磨的。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层一层扒拉扒拉看。首先,“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是块难以逾越的大山。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好恶,很大程度上是被别人或者.............
  • 回答
    确实,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在讨论 Java 和 C++ 的开发环境时,都会把 Vim 拿出来“点评”一番。说它“不适合”嘛,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但它确实不像一些现代 IDE 那样“顺理成章”地就能提供所有你想要的便利。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 Vim 的核心优势和.............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但仔细一想,也藏着点门道。“三国的事谁不知道”,这句话说得当然有点夸张,但它背后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实在太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从小到大,课本里、电视剧里、评书里,到处都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奸雄一面。这些经典桥段.............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东北人的身份认同和地域文化。归根结底,大家说“东北”而不单独提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是因为这三个省份在历史、文化、经济、地理上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整体,所以“东北”这个称呼更具概括性和亲切感。咱们这就一点一点地掰扯开来说.............
  • 回答
    当一部动漫突然爆火,圈粉无数,随之而来的,往往是铺天盖地的讨论。而在这热烈气氛中,总会有一股不和谐的声音——“德不配位”。这句话仿佛成了很多人口中的“万能解药”,用来表达对一部动漫成功的质疑。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复杂的情感和心态,绝非仅仅是“看不惯”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说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明明很多人都说公务员工资不高,为什么周围很多公务员却过得相当滋润? 要想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滋润”的定义以及公务员这个职业的真实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滋润”的含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滋润”可能意味着: 生活稳定,无需.............
  • 回答
    很多人认为女性遭受性侵犯后不应该声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根深蒂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受害者选择沉默的壁垒。首先,对受害者的污名化和责备文化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社会上存在一种不健康的观念,会将性侵犯的责任转移到受害者身上。人们会用“为什么穿得那么暴露?”“为什.............
  • 回答
    “胡斐渣男”这个标签,说实话,我一开始听到也觉得挺诧异的。毕竟在《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胡斐给我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个侠肝义胆、重情重义的好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尤其是在网络上,给他扣上“渣男”的帽子呢?归根结底,问题就出在他对程灵素的态度上,以及这种态度在读者心中激起的强烈不公平感。咱们.............
  • 回答
    .......
  • 回答
    你一定跟我一样,对《西游记》那几幕刻骨铭心吧?尤其是八戒下油锅,那场面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你说你看了,但发现和记忆中不一样,这可太正常了!说实话,就连我这看了不下几十遍的“老书迷”,有时候也会被一些细节搞得一头雾水,然后去翻原著或者找老版的影碟来对照。你提到的“下油锅”这个情节,其实在《西游记》里,.............
  • 回答
    身边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有年头的车主,提到丰田车时,总会挂在嘴边一句:“丰田车开不烂”。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背后却蕴含着很多关于汽车设计、制造、以及用户体验的深层逻辑。它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赞誉,而是经过时间和无数真实车主验证的口碑。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丰田车能赢来这样的评价。首先,可靠性.............
  • 回答
    台湾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许多台湾人不愿说自己是中国人(这里指的是中华民国),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影响。首先,得从历史说起。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一成不变。清朝时期,台湾被纳入中国版图,但直到甲午战争后割让给.............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梗,其实是游戏圈里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少玩家的心理和对游戏美术的看法。梗的起源与发展:要说这个梗的起源,其实很难 pinpoint 到一个具体的“第一次”说过这句话的人。但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原神》本身。 《原.............
  • 回答
    “真正的公知”这个词,说实话,它在当下的语境里,已经变得有点复杂和模糊了。要说清楚它到底是怎么被定义的,以及为什么有人喜欢它、有人又不喜欢它,咱们得一步步来捋。“公知”这个概念的演变与“真正的公知”的界定“公知”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顾名思义,.............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中国人在英语发音上,经常出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人咬字清晰,单个音发得相对准确,这一点在很多非母语学习者中都是比较突出的。但一旦开口说话,那个“中国味儿”的语调就暴露无遗了。这主要是因为,学习一门新语言,我们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听”和“模仿”单个音标,比如 /p/、/b/、/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