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iPhone 13 Pro 的 DXO 相机评分为 137 分,仅排名第四?

回答
iPhone 13 Pro 在 DxOMark 相机排行榜上以 137 分位列第四,这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考虑到苹果在手机影像领域的长期耕耘以及 iPhone 13 Pro 在实际使用中的出色表现。要理解这个排名,咱们得深入分析几个方面。

首先,得说清楚 DxOMark 的评测体系 是怎么回事。DxOMark 的评分不是一个单纯的“哪个手机拍照最好”的绝对结论,而是一个量化了的、基于一系列严谨科学测试的标准化评估。他们的测试涵盖了非常多的项目,比如:

曝光和对比度: 画面亮不亮、暗不暗,反差是不是够适中。
色彩: 颜色是否准确、生动,有没有偏色。
对焦: 自动对焦的速度和准确性,尤其是对运动物体。
细节和纹理: 照片里有多少细节被保留下来,边缘是否清晰。
噪点: 在低光环境下或者高 ISO 下,画面里有多少“雪花点”。
伪影: 比如镜头光晕、紫边、摩尔纹这些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夜间拍摄: 在弱光下的表现,包括亮度、色彩和噪点控制。
变焦能力: 长焦镜头的解析力,放大后细节的保持程度。
背景虚化(散景): 人像模式下背景虚化的自然程度和过渡。
视频拍摄: 动态范围、噪点、色彩、防抖等。

DxOMark 会为每一个项目打分,然后通过一个复杂的算法将这些分数加权计算,最终得出一个总分。关键在于这个算法的权重分配,以及测试环境的控制。 他们的测试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使用标准化的光源、测试图卡等,力求排除人为因素,得到一个客观的数据。

那么,为什么 iPhone 13 Pro 拿到 137 分,只排第四呢?这说明在 DxOMark 的量化标准下,它在某些环节虽然做得很好,但可能在一些细分项目上,被其他手机超越了。

咱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的原因:

1. 对焦速度和精度(尤其在极端情况下): 虽然 iPhone 的对焦一向很快很准,但在某些 DxOMark 设计的极端快速移动物体测试或者弱光对焦的刁钻场景下,可能某些竞争对手的算法表现更优异,或者硬件支持更强悍,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
2. 细节保留与锐度(在特定场景下): 苹果一直以来都倾向于保留更自然的细节,而不是过度锐化。在 DxOMark 的某些锐度测试中,如果手机过度锐化,反而可能在客观测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因为看起来“更清晰”。iPhone 13 Pro 可能在这种追求“自然”的取向上,在纯粹的客观锐度测试中吃了一些亏。
3. 变焦能力(长焦): 尽管 iPhone 13 Pro 有了长焦镜头,但相比一些拥有更长光学变焦倍数(比如 5x、10x 甚至潜望式长焦)的手机,它的变焦极限确实不如后者。DxOMark 的变焦测试会包含远距离物体的拍摄,在这种情况下,拥有更强变焦能力的手机自然会占优。
4. 某些细节的算法优化: 比如在处理高光溢出、暗部细节层次感等方面,不同厂商的算法侧重点不同。如果 DxOMark 的评测模型更倾向于某一种算法风格,那么其他风格的手机可能就难以获得最高分。
5. 视频拍摄的某些评分项: 尽管 iPhone 的视频录制一直是标杆,但 DxOMark 的视频评分也是多维度进行的。可能在某些特定的视频稳定性、动态范围在极高动态场景下的表现、或者某些特定的视频编码格式的优化上,其他手机可能刚好在这些评分项上表现出彩。
6. DxOMark 评分的“天花板”效应: 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领先手机的评分差距越来越小,常常只有一两分的细微差别。这意味着,即使是顶尖的手机,在某个细分项目上稍微弱一点点,就会被排名超越。

需要强调的是,DxOMark 的评分只是评价手机相机性能的众多维度之一,而且它的评测方法和侧重点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

用户体验和实际使用场景的差异: 很多用户在日常拍照时,更看重的是随手一拍的色彩还原、肤色表现、易用性、以及在各种光线下的稳定性。iPhone 13 Pro 在这些方面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可靠”和“均衡”,拍出来的照片往往不需要太多后期,观感就很舒服。例如,很多人喜欢 iPhone 在人像模式下那种自然的虚化和肤色处理,以及在复杂光线下的色彩还原能力。
色彩科学和“苹果味”: 苹果的色彩科学一直有其独特的风格,偏向于真实还原,但又不失生动。这种“苹果味”是否“讨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喜好。而 DxOMark 的评分标准可能更侧重于某种“标准”的色彩准确度,这可能与苹果的调校风格有细微的差别。
动态范围的呈现方式: 苹果在处理高光和阴影时,通常会尽可能保留细节,避免画面过曝或欠曝,但有时为了保持整体的亮度均衡,可能会牺牲一些极致的动态范围表现。有些手机可能在某些极限场景下,通过更激进的算法,在 DxOMark 的测试中获得更高的动态范围分数。

总结来说,iPhone 13 Pro 拿到 137 分排名第四,不是因为它“不行”,而是因为在 DxOMark 那套极其细致且量化的测试体系中,在某些特定的、非常规的或者极端的测试环节中,被其他厂商的手机在那些特定项目上做得更极致,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细分分数,最终推高了总分。

这其实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当下顶级旗舰手机的相机水平都已经非常高了,它们之间的差距非常微小,主要体现在算法调校、传感器特性以及镜头组合上的不同侧重点。用户在选择手机时,除了参考 DxOMark 这样的客观评测,更应该结合自己的拍照习惯、喜好以及实际使用场景,去体验和比较不同手机的真实成像效果。 毕竟,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iPhone 13 Pro 的影像表现,在绝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中,依然是顶尖水准,这点毋庸置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苹果应该是没有主动花钱把产品去送测的。

而DXO就像一把双刃剑,你去送测,代表你的拍照测试要永远迁就DXO的标准,一旦参加了,你就得一直坚持,也就是如果你的分数被其他厂商越甩越远,带来的负面影响比不参加DXO的测试还要大。所以这也是OPPO和VIVO早年坚持没有把产品送测DXO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评分只是表面,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评分并不能代表一切,过于看重DXO评分的话,厂商们只会被“牵着鼻子走”,一味地追求高分,却忽略最重要的实际拍照体验,毕竟用户的体验才是获取市场的王道,而不是靠“评分”!

对于DxOMark评测,大家可以用作参考,但是只有自己的亲手所用、亲眼所见,才能最真实的展现出手机的拍照实力。

毕竟“拍出好看的照片比一个最终一定会被超越的高分重要多了”!

user avatar

就这个问题,把手机拍照的真相说一下。

手机拍照,在200万的时候可用,500万的时候可以,测试线对已经有1000线了。

这个水平已经可以记录生活,摄影师可以创作了。

这个时期,手机拍照大约是这个样子。

这个图可以看出来,色散都很严重,白平衡也有问题。

诺基亚N97大约能到1100线。当时算好的。

我们对比当时的相机,卡片机大约也能摸到2000线,微单还是2000线很稳的。比手机强很多。

但是手机进步很快

到了诺基亚N8和iPhone 4s,已经可以打卡片机了。2000线勉强的水平。

到了iPhone 4s以后,卡片机基本就没有优势了,但是标准也从2000线比较升级到4000线。

单反还是可以秒杀手机的。

这个时候,手机出现了一个怪兽,诺基亚808,直接灭掉了卡片机和入门残幅单反,直逼无敌兔。

808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手机拍照的天花板。

苹果几乎每一代画质都有进步,但是从4s进步到8,依然打不过诺基亚。

华为所谓莱卡,在上大底之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到了最新的13 pro max。

终于接近诺基亚808了,但是色散还有差距,808用了一片低色散的镜片。

苹果不行,其他安卓机未必不行。在华为买了诺基亚研发团队,上大底后,各个厂商终于上了大底高像素。

到了6400万,优秀的手机三星A72终于把808赶下王座。

当然色散还是不行,只是分辨率超过了。

超越了808,意味着也超过了无敌兔。全画幅单反,在若干年后,分辨率被手机秒了。

6400万目前画质是非常好的。

理论上1亿像素应该更好。但是……

由于镜头品质跟不上,大底的边角有慧差模糊问题。

小米11还算好的。

去年,大底的小米10,华为和OPPO更严重。

所以,到目前,还是6400万比较好。

未来舍得用好镜头,1亿或者2亿的会更好。

————分割线————

先看看这个网站,排名第一高分的p50对比一款6400万的老手机。

在看看这个网站排名第四的手机和千元机对比。


这个网站吃饭,已经吃到指鹿为马的程度。

媒体说好话是可以的。

不同品牌都说好话,但是不能把黑说成白。

这家网站搞主观评分也就罢了

而且能对着它拍的样张把黑说成白,这就离谱了。

手机拍照的测试并不复杂。

相机评测的东西都可以直接拿来用。

但是要求你光线可控,同样拍摄环境去对比。

现在主流手机在1200万这个像素数下,画质都足够用。

就是个算法倾向的差异。

以前大家都是颜色准点。

后来有厂商搞大红大绿,颜色搞鲜艳一些,苹果没有跟。

手机搞高像素,是正确的方向。

目前看,单位像素0.8微米下,画质是可以的。

高像素有更多的细节。


对摄影师来说,有500万,甚至200万,解析力线对过1000线的手机

他们就能给你拍出艺术品。

这是200万像素的索爱k750拍的

这是2008年一代iphone拍的。

大约在iphone4s时代,手机达到2000线。这个水平,已经是卡片相机的高水平了。早期单反也只有这个水平。手机已经可以正八经的拍作品了。

苹果的1200万完全够用。




目前的技术下。

手机拍照综合硬画质最好的是6400万的手机,三星A71和A72。

小米11系列也不错,但是镜头边缘还是有画质下降模糊慧差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