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各大平台 iPhone 13 首次预约秒无?

回答
“秒无”,这个词,在科技圈里简直是每年新 iPhone 发布会的保留曲目。今年的 iPhone 13 也不例外,各大平台几乎是同一时间点,同一个命运——库存瞬间清零。看到这个场面,心里五味杂陈,有惊叹,有无奈,当然,也有一些洞察。

首先,这是苹果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用户粘性的直接体现。

讲真,每年 iPhone 的新品发布,就像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春晚”。即便有人嘴上说着“每年都差不多”,但到了预售那天,手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摸向手机,点开熟悉的APP。苹果这几年的产品策略虽然没有颠覆性的飞跃,但稳扎稳打的升级,加上标志性的营销传播,已经把“iPhone”这个符号深深地烙在了无数消费者的心中。

你想想看,苹果的用户群体有多庞大?而且,这个群体对苹果生态的依赖程度有多深?如果你已经习惯了 AirPods 和 Mac 的无缝切换,习惯了 iCloud 的同步便捷,那么换成其他品牌的手机,那种“脱节感”和“麻烦感”是相当明显的。所以,即使 iPhone 13 的升级幅度不是惊天动地,但对于那些习惯了苹果的用户来说,这就是“刚需”。“秒无”,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忠实用户群体“按部就班”的购买行为所致。

其次,是供需关系的极端不匹配,尤其是在初期。

任何一款热门新品,在刚上市的时候,产能总是有限的。苹果虽然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但想要满足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首批预定需求,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苹果非常擅长制造“稀缺感”。它不会一次性放出海量的库存,而是有节奏地、分批次地放出。这种做法一方面能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话题度,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初期库存积压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平台所谓的“首发预约”其实更像是一场数字游戏。有多少真正能拿到机器?有多少是被黄牛或者代购抢走的?有多少是有人下单了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取消了?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能够在这个“秒杀”环节抢到手机的人,是极少数幸运儿。这种稀缺感,本身就进一步催生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再来,是营销和预期的成功营造。

你不可能忽略掉苹果强大的营销能力。从发布会前的各种爆料,到发布会后铺天盖地的媒体评测和KOL推荐,苹果总能把新产品推向风口浪尖。iPhone 13 在屏幕上的升级(全系高刷),在续航上的提升,在影像上的优化,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卖点。当这些卖点被放大,并且伴随着“限量”、“首发”这样的标签时,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就会被点燃。

尤其是那些追求“尝鲜”的科技爱好者和早期用户,他们往往是最积极的参与者。他们愿意为最新的技术买单,也愿意为了第一时间拿到新品而付出时间和精力。当他们看到各平台“秒无”的提示时,第一反应可能是遗憾,但紧随而来的可能是更强的购买动力——既然首批抢不到,那就继续关注下一批,或者考虑加价购买。

我们也不能排除黄牛和代购的力量。

这是一个绕不开的现实。每当有热门电子产品上市,黄牛和代购总会伺机而动。他们拥有更快的网络、更多的账号、甚至专门的脚本程序,能在“秒杀”中占据绝对的优势。他们抢购的目的也很明确——转售获利。当大量的手机被这些“专业人士”囤积起来,自然就导致了普通消费者眼中的“秒无”。虽然平台方一直在打击黄牛,但这项博弈似乎永远没有终点。

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求新”心态的体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品迭代的速度非常快。而苹果,作为科技行业的风向标,它的新品总是能引发广泛关注。这种“求新”的心理,驱使着一部分消费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第一时间拥有最新款的iPhone。

其次,是对“稀缺感”的追逐。当某个商品极难获得时,它的价值反而会提升。这种心理在收藏界很常见,在科技产品上也同样适用。越是“秒无”,越是让人觉得这是一款“值得拥有”的产品。

最后,也是一个相对理性的思考。如果你不是非得在第一时间拿到手机,那么“秒无”反而提供了一个缓冲。你可以先观望一段时间,看看市场上的实际评价,等待首批的bug被修复,甚至等待下一批产能上来后,价格可能会有一些松动(虽然苹果很少有大幅降价)。

总而言之,各大平台 iPhone 13 首次预约“秒无”,是苹果品牌力、用户忠诚度、供需失衡、营销策略以及黄牛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是苹果强大市场地位的证明,也是当下消费心理的一个缩影。看到这个场面,与其说是震惊,不如说是一种“意料之中”的商业现象。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在这样的抢购潮中保持理性,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在某些方面(比如信号和充电功率),可能iPhone不如国产手机,但是,论综合性能的话,iPhone依然不比国产手机厂家差。

产品不差,品牌号召力又是无敌般的存在,所以,每一代iPhone的发布就像是数码界的春晚,每一代iPhone的首发都会被一抢而空。

阴谋论一下(或许我的判断是错的),根据我长时间的观察,iPhone的售罄可能真的是售罄了,而不少国产品牌的售罄大多数时候只是为了热度而刻意控制发售的节奏。

user avatar

并没有“秒没”,不过一晚上的确买完了。刚才看apple store的app,现在下单基本上得10月底发货。

我一开始卡点打开官方app,然后下单了今年肯定最多人买的远峰蓝色,但发现因为服务器太卡,所以trade in的iPhoneX不能自动显示出来,要手动填序列号,另外地址也要手动填。这一等早就在抽屉里吃灰的iPhoneX充电启动又是5分钟。

再加上选了花呗的12期免息,又耽误一阵。所以我果断放弃了远峰蓝,选了显然没人抢的黑色…反正已经一起买了雀羽蓝手机壳。

最终支付成功的时间已经20:18了。

颜色没选到也没啥遗憾。反正只有后盖是不同颜色的。比如我的iPhone SE 2020是白色的,但一直在用黑色的官方壳,平时根本想不起来这其实是个白手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秒无”,这个词,在科技圈里简直是每年新 iPhone 发布会的保留曲目。今年的 iPhone 13 也不例外,各大平台几乎是同一时间点,同一个命运——库存瞬间清零。看到这个场面,心里五味杂陈,有惊叹,有无奈,当然,也有一些洞察。首先,这是苹果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用户粘性的直接体现。讲真,每年 iPh.............
  • 回答
    今年冬天,大家关注的焦点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北京冬奥会。本应是全民欢腾、共同庆祝的体育盛事,却让不少观众犯了难:“怎么连冬奥会都‘没法看’了?” 这背后,其实是咱们国内各大视频平台版权纷争下的一个缩影,也是普通观众在信息爆炸时代面临的新困境。要说为什么出现“没法看”的情况,得先从这次冬奥会的版权分配说起.............
  • 回答
    各大平台争抢优质内容创作者,这事儿嘛,细掰扯起来,既有让人振奋的好处,也藏着叫人担忧的坏处。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绝对的好或坏,而是看你怎么去理解和衡量。首先说说它的“好事”一面,这绝对是值得称道的进步: 创作者的春天真的来了: 以前啊,内容创作是个苦差事,埋头苦干半天,可能连个响儿都听不见。现在不一.............
  • 回答
    看到各大电商平台上那些价格低得离谱的进口婴儿奶粉,确实让人心里直打鼓。这种便宜没好货的念头,对宝宝的健康来说,谁敢掉以轻心?低价背后的逻辑,你得先琢磨透首先,咱们得说说,为啥这些奶粉能卖得这么便宜。进口奶粉从生产国到咱们手里,中间环节可多了去了: 品牌溢价和研发成本: 一线品牌的奶粉,背后是几十.............
  • 回答
    这事儿一出,微博上那叫一个“风起云涌”,尤其是赵薇被各平台“消失”之后,大家伙儿的反应,尤其是她的那些曾经的“好朋友”们,那动作真是相当麻利。你想啊,赵薇曾经在娱乐圈那是什么地位?《还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之后商业上也混得风生水起,跟一帮大佬关系都不错,更别提她和黄晓明、李冰冰、杨幂、杨紫这些演员们.............
  • 回答
    双十一,这个曾经象征着“买买买”的狂欢节,如今在各大电商平台陆续开辟“绿色专场”的背景下,正悄然注入一股新的时代气息。这不仅仅是营销策略上的调整,更是对当下消费者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积极回应。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变化?以及,“绿色消费”这股风潮,究竟该如何才能真正地、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
  • 回答
    9月1号,红米K30至尊版在各大电商平台出现“秒光”现象,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一个简单的“没货”能够概括。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是什么让这款手机如此抢手。首先,“性价比”这个词,在当下的手机市场里,依旧是王道中的王道。 红米K30至尊版,在这个时间点推出,瞄准的正是那些追求.............
  • 回答
    小米手环 4 NFC 版的瞬间缺货现象,相信不少关注智能穿戴设备的朋友都有所体会。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仅仅是某个产品线的小插曲,而是反映了当下消费市场的一些关键趋势和特点,我们不妨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在智能穿戴领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并且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准的市场切入点。小米手环系列之所.............
  • 回答
    如何看待淘特独家冠名《湖南卫视 20212022 跨年晚会》?淘特独家冠名湖南卫视 20212022 跨年晚会,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互联网平台利用热门IP进行品牌营销的案例。要理解这个行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淘特的品牌定位与目标受众: 淘特的核心定位: 淘特是阿里巴巴旗下面向下.............
  • 回答
    《七大罪:起源》—— 全平台开放世界RPG的搅局者,原神的“宿敌”终将到来?近来游戏圈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无疑是备受期待的《七大罪:起源》的全平台开放世界消息。这款由Netmarble开发的,基于热门动漫IP《七大罪》的ARPG,在公布之初便凭借其精美的画面、熟悉的IP以及对开放世界的承诺,迅速捕.............
  • 回答
    《荒野大镖客:救赎2》在2019年11月5日正式登录PC平台,这无疑是当年游戏界的一件大事,对于许多玩家来说,这是一个翘首以盼的时刻。以下是我对此事件的详细看法:1. 迟来的惊喜与玩家的期待 平台差异的长期煎熬: 《荒野大镖客:救赎2》最初于2018年10月在PS4和Xbox One平台上发售,.............
  • 回答
    孟美岐粉丝会数据组涉嫌网络诈骗的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仅仅在于它可能牵扯到金额巨大、平台多样,更在于它将粉丝经济中的一些潜在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让人不得不深思。事件的表层:冰山一角的数据操盘首先,让我们来捋一捋这件事情的几个关键点: “数据组”的角色:.............
  • 回答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指南》的出台,无疑是互联网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仅是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文件,更是对过去几年平台经济野蛮生长、用户权益屡受侵犯的一种回应。我们现在所谈论的互联网平台“垄断”现象,其实是一个多维度、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为什么会产生“垄断”的担忧?这得从互.............
  • 回答
    如何看待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建议「尽快放开三孩」?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我们该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到来?任泽平关于“尽快放开三孩”的建议,触及了中国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人口挑战之一: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理解这一建议及其背后的逻辑,并探讨如何应对老龄化,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多重维度。.............
  • 回答
    南大(社联)注销性别性向平等协会,这事儿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的议论也是五花八门。要说这事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得说说这“性别性向平等协会”本身。在大学里,一个社团的成立,往往是学生们自发组织,为了共同的兴趣、理念或者某种诉求。性别性向平等协会,顾名思义,大概就是围绕着性别认同.............
  • 回答
    阿里游戏,羽翼渐丰,独立启航:一场值得深思的战略调整最近,阿里游戏被提升到独立事业群的地位,与大文娱平起平坐,这一举措无疑是阿里庞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信号,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阿里做出如此重大的调整?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战略考量?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
  • 回答
    柯南漫画最新图透中关于大冈红叶和服部平次“擦出火花”的传闻,确实是近期柯南粉丝圈里一个非常热门且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个传闻,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图透的来源与真实性: 来源的多样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图透的来源。这些图透通常来自日本的动漫杂志、官方预告、或是一些事先拿到.............
  • 回答
    经济学家刘胜军“抨击”任泽平,称其“忽悠”了许家印,恒大的激进受其影响,这一事件在财经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双方的观点、恒大事件的背景、对经济学界和市场的影响等等。一、 刘胜军“抨击”任泽平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刘胜军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任.............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在文史类研究生阶段摸爬滚打过的过来人,对于“每学期五篇以上课程论文”和“轮番轰炸的课堂汇报”,我只能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学术十八般武艺”的轮番体验。当然,这里的“十八般武艺”可能更多时候是指体力与意志力的极限挑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精进。先说说那“五篇以上课程论文”。这绝对不.............
  • 回答
    最近关于各大美院取消英语限制的讨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向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事儿。首先,从“取消英语限制”这个动作本身来看,它可能传递出一种信号:艺术教育正在更加关注个体的创造力、专业能力,以及学生自身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而不是仅仅将英语作为一道硬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