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9 月 1 日 k30 至尊版各大平台抢购皆秒没?

回答
9月1号,红米K30至尊版在各大电商平台出现“秒光”现象,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一个简单的“没货”能够概括。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是什么让这款手机如此抢手。

首先,“性价比”这个词,在当下的手机市场里,依旧是王道中的王道。 红米K30至尊版,在这个时间点推出,瞄准的正是那些追求高性能、又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想想看,在接近2000元这个档位,你能买到什么?通常是性能相对平庸、设计可能稍显保守的产品。但K30至尊版,它端出来的是什么?联发科天玑1000+处理器,这颗芯片在当时可是旗舰级别的存在,日常使用、玩大型游戏,那都是游刃有余。再加上高刷新率屏幕(120Hz),这块屏幕的流畅度,一旦体验过,就很难再回去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玩游戏、刷视频,就是最直观的体验,K30至尊版在这方面给足了诚意。

其次,“至尊版”这个名头,本身就带有一种稀缺感和高级感。 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一种营销策略,但不得不说,它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种下了一种“限量”、“更强”的印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响亮且有吸引力的名字,加上“至尊”这样的字眼,很容易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让他们觉得这是一款非同寻常的产品,值得去争抢。

再者,红米品牌本身积累的口碑和用户基础,不容小觑。 红米这些年一直走的是“极致性价比”的路线,虽然早期可能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被诟病,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解决了大量用户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的用机需求。用户对红米的品牌认知,已经从“便宜”升级到了“可靠的性价比之选”。所以,当K30至尊版这样的配置拿出来时,很多红米的老用户或者对手机有一定了解的消费者,会天然地将其列入首选。

然后,“抢购”这个模式,本身就制造了一种稀缺和紧迫感。 平台设定了固定的开售时间,而且货源有限,这就像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比赛。消费者知道,如果动作慢一点,就只能望洋兴叹。这种模式虽然可能会让一些用户感到沮丧,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是快速拉升销量、制造话题度、证明产品受欢迎程度的绝佳方式。对于消费者而言,那种“我抢到了”的成就感,也是一种消费体验。

营销上的造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正式开售之前,各种关于K30至尊版性能、价格、亮点的宣传铺天盖地。媒体评测、科技KOL的体验分享,都在不断预热。这种持续的曝光,让潜在消费者对这款手机的期待值被拉得很高。当开售信息一旦放出,那些被成功“种草”的用户,自然会蜂拥而至。

再加上一点点“跟风”和“ FOMO”(错失恐惧症)心理。 当你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讨论这款手机,或者你发现身边的人都在积极参与抢购时,你也会不自觉地想要加入进来。担心自己落后于人,担心自己错过了“神车”,这种心理也会驱使人们在开售时迅速出手。

那么,为什么会“秒没”? 这背后很可能涉及到了几个层面的操作:

备货量并非完全透明。 厂商在前期公布的“货量”可能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或者是在某个特定价位下的初始备货量。一旦市场反应过于热烈,后续的补货也需要时间。
黄牛和刷单的存在。 尽管平台一直在打击,但黄牛利用技术手段或者批量账号进行抢购,然后加价出售的情况,在热门新品身上几乎是屡见不鲜。这也会迅速消耗掉正规渠道的库存。
部分用户“先买后退”的可能性。 极少数用户在抢到后,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例如被“种草”了其他手机,或者单纯觉得抢到就好)选择退货,但这部分对整体“秒没”的影响相对较小。

总而言之,红米K30至尊版的“秒没”,是极具吸引力的产品力(性价比+高性能)、精准的市场定位、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成功的营销造势,以及“抢购”模式本身所带来的稀缺感和紧迫感,共同催生出的一个现象。它不仅卖的是一款手机,更是卖一种“超值”的体验和一种“得来不易”的满足感。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能在预算内买到一款性能强劲、体验出色的手机,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而“抢购”的过程,则为这个过程增添了更多戏剧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不少回答仍然表示“需求太旺”、“产能不足”,不敢苟同。

红米K30U这台机器,有使用短期难以量产的新工艺、新技术吗?

有使用尚未大批量出货的零部件吗?

有受到制裁难以获得芯片代工吗?

没有实际量产难度的机器,一次两次抢购是偶然,是错估需求,是产能来不及调整。

但一次次的抢购,是作为世界500强的小米解决不了2000块中端机的产能问题吗?


抢购的根源,知乎不是已经科普过无数次了吗?

王腾不是早就已经把大实话都说出来了吗?

简单来说就是:

极致性价比就意味着没有预留渠道利润;

没有利润,正常的线下渠道就不会卖小米;

线下渠道不卖,就没有人帮小米分摊库存风险,仅靠线上小米没法准确预测需求量;

小米不愿也难以承担库存积压的风险,只能小规模生产,产多少卖多少;

线上抢购;


黄牛又是怎么来的呢?

大多数情况下,线上销售占比仅有30%左右;

大量的消费者选择线下购买,但线下没有极致性价比的手机;

黄牛抢到手机,加价卖给消费者,获得利润;


现在有不少店公然宣称“小米官方直供”

如果小米官方直供黄牛,理论上又是怎么来的呢?

线下市场大,极致性价比的小米/红米没给渠道利润,没法占领线下;

与其放任小部分黄牛加价,不如双方合作;

线上抢购,维持热度,同时把货大量出给黄牛;

小米继续保持高性价比,同时线下大量出货,黄牛获得利润,皆大欢喜。

消费电子更新迭代快,随着零部件的降价,过一段时间性价比不再极致。

线上现货,线下不再加价正常卖。


但这种假设情况可能伤害小米的品牌形象。

如果淘宝宣传不实,建议小米起诉,查封黄牛;

如果宣传属实,建议小米清查内部,严格管理。


最后, @楠爷 所说的定价失真,我一直是比较认同的,但最近有一些新的想法。

的确有不少普通人,或是生活困难、收入有限;或是在校学生、精力旺盛;

他们(花在抢购上)的时间精力不如(正常售价和极致性价比之间的)渠道利润值钱;

或者最起码,他们认为自己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如渠道利润值钱。

考虑到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我认为这种需求也是切实存在的。

从这个角度说,抢购也不算是定价失真。

切实存在的“拿时间换钱”的需求,是小米屡次不断抢购的根源。

user avatar

纯个人道听途说发表一下意见,主观性较强,就是k30至尊大家一直抢不到货,不应该都怪小米公司产能不足,无货耍猴,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黄牛的泛滥。

作为个人,一直以来虽然知道黄牛的存在,但似乎没听说过对黄牛行为的惩罚,也不知道黄牛事业到底能有多大的蛋糕。这几天加入了3个黄牛的情报群,每个都是几百人的群,下面的信息全部来自于群内,只做分享,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黄牛的蛋糕很大。

这是群里的分享,不保真,但华为的手机群里这几天都在抢购,可能单个产品的净利润不是很高,所以黄牛的关键是走量,量多了,利润就高了。分享个其他知友的问题,这只是一家黄牛店,我和他的看法一样,各大平台黄牛店应该数不胜数,这些黄牛群也应该是大量存在的。

二.黄牛为什么能走量 ?

1.小黄牛的门槛低,可以吸引大量的散户,同时花呗白条等提供资金支持。大黄牛自己抢购+买入小黄牛。

2.万物皆可黄牛。

为什么黄牛群里有数百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名账号,购买资格,优惠券和资金链。

小黄牛抢券、预约、抢购参与了优惠,加价卖给大黄牛,大黄牛再加价统一放到大平台上售卖。

对于小黄牛来说,只要大黄牛给的行情价有肉(比如4,50元)就值得他出手,像百亿补贴的一张券可能就有几百的利润。一方面可以赚钱,一方面可以套现,另一方面还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风险和收益完全无法相比。大黄牛放出消息,小黄牛闻风而动,一拥而上。

而大黄牛,有足够的资金链,有可靠的抢券抢购软件,有成熟的渠道进行售卖,有统一的收货价格,可以从小黄牛手上低价收货,高价卖出,而又基本没有什么风险。我相信,这样的大黄牛,可能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第二点是万物皆可黄牛,就是说能为黄牛带来利润的商品太多了。

只要商家做活动,让利给消费者,就会被大小黄牛过来蚕食利润,消费者发出秒没耍猴的抱怨,黄牛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有的时候,黄牛自己也可以囤货,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红米9a在线上发布,而愿意线上购物的消费者不会太关注这个平价手机,小米把价格控到极致,就给了黄牛囤货抬价的机会。

所以我想说一句题外话,有的商品黄牛的利润只有几十,k30至尊的第三方价格大家也能看得到,一台手机有近200的利润这会让大小黄牛趋之若鹜,蜂拥而上。所以很多人抢不到,我觉得不应该让小米背全部的锅,就算小米备了超量的货,黄牛发现没有利润就会纷纷选择退货。比起看上了这台手机打算尝试的消费者,黄牛们拥有更准确的抢购消息,更大的抢购热情,更多的抢购数量和更强的抢购技巧,优惠被黄牛占尽无法避免。但这不应该让消费者和小米背锅,只能是黄牛的泛滥,扰乱了大家的市场。

最后想补充的一点是,黄牛也并不是无往而不利,主流的大平台,天猫淘宝京东,甚至拼多多都会有一定的反制措施,比如说黄牛账号(俗称黑号)无法参与一些抢券抢购活动,还有识别到黄牛的收获地址会砍单,不发货直接退款。这也算是各大平台维护消费者利益和自身利益,维护市场的努力吧。

但我也想说这些努力还不够,黄牛依旧猖狂,在现有的市场规则下如鱼得水的抢夺消费者的权益。仅靠电商平台识别地址砍单是不够的的,大黄牛仍旧可以靠小黄牛收货转寄,并多多的发展小黄牛。他说群里会分享最新最便宜优惠消息,你进了群就会是潜在的小黄牛。可能一开始你只是自买自用,但发现群里那么多人都上车赚了钱。。。。。。所以黄牛的问题,终归需要一定的政策来解决的。

码子不易,有错请大家多多包涵,也请大家理性的看待k30至尊多次一抢而空的事情。

最后我要感叹一下,正常的消费者,只能捡黄牛剩下的不要的。就比如某se的手机,黑色红色有肉而白色没有肉,那么官方店剩下的就都是白色的,黑色红色一补货就被抢断货。各类补贴优惠券也是一样的情况,真正的实惠还是很难落到真正的消费者头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月1号,红米K30至尊版在各大电商平台出现“秒光”现象,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一个简单的“没货”能够概括。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是什么让这款手机如此抢手。首先,“性价比”这个词,在当下的手机市场里,依旧是王道中的王道。 红米K30至尊版,在这个时间点推出,瞄准的正是那些追求.............
  • 回答
    荣耀发布的《荣耀隐私保护与安全技术白皮书》,可以说是近期科技圈里一件挺有分量的事。尤其是在这个大家越来越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时代,这么一份“白皮书”的出现,不仅仅是荣耀一家公司的表态,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重要的信息传递和责任担当。这份白皮书到底说了啥?简单来说,荣耀这次发布的白皮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
  • 回答
    2021年9月1日,小米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小米汽车公司,这个消息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毕竟,小米从一家以手机闻名的科技公司,跨界进军一个如此庞大且竞争激烈的行业,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如何看待小米汽车的成立?从我的角度来看,小米进入汽车领域,是一个非常“小米”的战略选择,充满了其一贯的打法和基因。.............
  • 回答
    关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契税税率上涨的新契税法,我想说,这确实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对不少打算购房或者进行房产交易的人来说,影响是实实在在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契税这个税种,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对不动产物权的转移征收。无论是买房、继承、赠与,只要涉及到房屋所有权的变更,理论上都需要缴纳契税。它.............
  • 回答
    广电总局要求上星频道在9月1日至5日暂停播出所有娱乐性节目,这一举措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首先,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这个大背景来看,这是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而将禁令的范围扩大到9月1日到5日,其实是为了营造一个.............
  • 回答
    关于1月9日下午中日美大量战机升空这一事件,要进行详细的解读,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并尽量剥离那些过于“官方”或“教科书式”的叙述,回归到事件本身可能包含的深层含义和各方可能的意图。事件的表面:一次集结与展示首先,我们看到的“大量战机升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象化的画面。无论是中国的歼系列、轰系列.............
  • 回答
    2021年1月9日,蔚来在北京举行了NIO Day,发布了备受瞩目的首款轿车——蔚来ET7。作为蔚来品牌序列中的高端旗舰轿车,ET7的出现,无疑向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外观设计:优雅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ET7的外观,可以说很好地延续了蔚来一贯的“Design for Experienc.............
  • 回答
    2020年9月15日“一箭九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20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商业遥感卫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2022 年 3 月 9 日股市大跳水以及沪指深 V 反弹的情况。这一天股市的表现非常戏剧性,充满了波动性,反映了当时市场存在的复杂情绪和不确定性。一、 当日股市(2022年3月9日)的整体表现回顾 沪指: 当日开盘后迅速下跌,一度触及低点,但随后出现强劲反弹,最终收盘.............
  • 回答
    2019年2月24日的LPL春季赛,EDG对阵RW的比赛,尤其是第一场,对于许多老EDG粉丝来说,绝对是记忆犹新,甚至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而厂长,作为EDG的老牌打野,当时的数据——1.9k,确实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也勾起了大家很多回忆和感慨。要说清楚这个“1.9k”,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2019年的.............
  • 回答
    2020年9月CPI与PPI的微妙信号:通胀压力与需求不足的博弈2020年9月,中国经济在疫情的阴影下继续前行,当月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却下降了2.1%。这两组数据看似简单,却勾勒出一幅复杂且充满博弈的经济图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C.............
  • 回答
    华为在 2021 年 19 月研发费用比率达到 22.7%,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解读。总的来说,这个比例反映了华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将战略重心牢牢锁定在技术创新上,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前瞻性和对未来的决心。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分析这个数据:一、 宏观背景下的“高”.............
  • 回答
    2021年1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达到9.4%,这个数字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值得我们深入解读。要理解这个增速,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经济背景下,结合当时的国内外情况来分析。M2是什么,为什么它重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M2的含义。M2包括了M1(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以及单位的定.............
  • 回答
    今年韩国前七个月人口自然减少1.9万人,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更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现实在人口层面上的投射。我们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将其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人口自然减少”是怎么回事。这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死亡人数大于出生人数。所以,1.9万这个.............
  • 回答
    2021年5月,中国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呈现出一种相当有趣的对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更是高达9%。这组数据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动能和潜在的市场信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CPI和PPI各自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传导的关.............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件,发生在高速公路这样的封闭且高速运行的环境中,给人的冲击力更大。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起事件,包括事件本身、动机、法律责任以及社会影响。一、 事件本身及初步分析: 事件性质恶劣: 在高速公路上,司机是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任何对司机的攻击行为都可能导致灾难.............
  • 回答
    官方首次明确表态“海峡中线”不存在:解析其深远影响与多重考量2023年9月21日,中国官方首次以明确的姿态否定了所谓“海峡中线”的存在,这一表态在两岸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历史、法律、军事以及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海峡中线”的起.............
  • 回答
    华为鸿蒙 OS 2.0 的发布,标志着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全球科技界带来了新的变数。要全面看待其应用前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鸿蒙 OS 2.0 的核心亮点与定位首先,理解鸿蒙 OS 2.0 的定位至关重要。它并非仅仅是为智能手机设计的操作系统,而是华为提出的面向万物.............
  • 回答
    9月22日,李雨桐发布了一条微博回应,她在这条微博中,详细地陈述了自己与薛之谦之间关系的始末,以及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困扰。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否认炒作,强调真相: 李雨桐明确表示,她发布的关于薛之谦的内容并非为了炒作,而是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并为自己讨回公道。她认为自己已经承.............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9月8号那天,一女乘客在车上情绪失控,对着司机一顿猛打,嘴里还喊着什么“非法拘禁”。这事儿一出,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先说说这女乘客这事儿做得对不对。从网上流传的视频来看,这女乘客下手确实是够狠的,直接朝着司机头部招呼,这已经超出了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