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 Prosser 自从去年 3.24 被 Apple 内部钓鱼之后, 就没有可信消息来源, 沦为跳梁小丑一样的存在.
各位可以想想, 有些人所谓的「iPhone 选择屏幕指纹/打孔摄像头」这样的极为不靠谱的预测, 除了让押注这几项技术解决方案的厂商吃饱之外, 能否称得上经得起各个方面检验的解决方案?
稍微对 FaceID 前景有概念的朋友都清楚, 下一个变革就是屏下摄像头技术. 虽然说当下已经出现了很多屏下摄像头方案, 但是并没有达到说对前摄画质影响较小, 更别说画质损失的程度满足 FaceID 建模精度, 以及在视觉上看起来不那么出戏: 如果真的做 FaceID 的大小的屏下设计, 就现在的技术看上去挺糟糕的.
所以 2023 年「去掉刘海, FaceID 全面进入屏下」已经是最快能估计到的进度. 很多厂商现在拿出来的东西无非是噱头+回收部分研发成本, 你问他现在的屏下摄像头比打孔好在哪里, 很多人就这个问题本身也说不出更多的来.
相比之下我更关注: 这两年随着 iPhone 电池又大回去, Apple 在充电这件事情上的牙膏打算怎么挤.
很多厂商在吹自家高功率快充的时候, 要么对巨大的充电器闭口不提(比如某厂 120W), 要么说自己做了一个小款的 50W, 但是实际的 PD 规格也就 30W 水平.
就我个人的估计, 随着 iPhone 13 电池容量提升、高刷功率提升, 从而稍微放开最大快充功率, 未来 30-45W 的充电头将会是一个比较甜点的需求水平.
目前 Lightning 理论最大功率在 45W(15V3A) 水平, 实际能跑到接近 40W, 加上 MagSafe Duo/Battery Pack 在多设备充电对高功率充电头的要求, 以及对笔记本供电的需求(如 M1 MacBook Air), 用于便携使用的充电头功率最好能到 30W.
无线充电方面自然也是建议选择 MagSafe 作为日间的方案, 毕竟 5W/7.5W 面对电池加大的 iPhone 13 系列来说, 充电速度太慢了.
很简单,用下一代的烟雾弹消息影响这一代的销量,常规操作。这种新闻的受益者都有谁?某些友商、无良媒体、部分金融机构。先用一波不着调的预测或爆料拉高大家的期待,等产品出来你一看很失望。正反两面都能炒,基本的传播操作。这种操作就跟近期传言这代 iPhone 要搭载卫星电话一样,通讯供应链的股价瞬间就上去了。只要稍微留心一点细节,就看出问题来了。
这种漏洞百出的破图,也就不懂制造业的媒体能搞得出来了。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一、屏幕玻璃面板边缘延伸到整机边缘,且没有保护围边。
这种鬼才会设计的鬼才设计,地球上没有一家公司能制造出来。
二、镜头组没有凸起。
现在全世界的手机都在摄像头模组上堆料,即便有计算摄影加持,但传感器越来越大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也是厂商们绕不开的设计大难题。不管是苹果还是其他厂商,这坨模组在近几年都没有机会抹平了。除非,把手机做成砖头。
另外,凸台厚,可以钻孔,拿掉凸台在那么薄的玻璃上钻 6 个大小不一的孔?不用量产了。
三、这种在强度和组装上都不讨喜的设计,很多年前就淘汰了。
另外,C角切得太随意了,厚度的设置也太随意了,真就画着玩儿呢?
四、音量键竟然还是圆形的。
真就觉得设计只是建模画着玩儿呗?结构、产线、供应链哪是说改就改的?这位一天到晚咋咋呼呼的爆料者来说说,这按键圆改长完了又长改圆是有什么好处?就冲这个形态比例,别说苹果了,就是某些三流厂商都不会用这种比例失调的破设计。
iPhone 的三明治结构,已经从 4 代那种妥协于制造精度的上中下三层,进化到把精度掌控在手里的一体式阶段了。这位爆料媒体合作的建模哥们,还停留在上上个时代里呢。
混科技行业的媒体,还是得多了解一点点制造业的常识,不然编谎话都不像。
一眼假。还钛金属?钛很难加工,苹果连不锈钢都嫌弃,就因为加工麻烦,改用了铝合金。钛金属没可能性,不仅加工难,而且原料稀有,不利于大规模商用。打孔屏也不可能。苹果刘海部分非常复杂,打不了孔。打孔和刘海区别不大,为了这一点修改ios的整体设计很麻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