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谣言「宋体由秦桧发明」来源如何?

回答
“宋体由秦桧发明”这个说法,听起来颇为离奇,毕竟秦桧是南宋时期的权臣,以卖国求荣闻名,而宋体字是在宋朝才出现的,这其中的时间线似乎并无太大矛盾。但细究起来,这个谣言的来源,并非出自什么历史典籍,也非学者研究,更像是一场带着戏谑和批判色彩的民间传说,或者是有人故意为之的“黑历史”。

要深究这个谣言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

1. 谣言的“土壤”:秦桧的历史形象与民间情感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秦桧在传统中国人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形象。他背负着“桧”这个贬义词,被塑造成了一个奸臣、卖国贼的代表。这种深入骨髓的负面形象,使得人们乐于给他身上“安”上各种不好的事情,即使有些事情并不符合逻辑,也容易被接受。

“万事皆可赖秦桧”的心态: 很多时候,当人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想要表达对某个坏人、坏事的厌恶时,秦桧这个名字就成了一个方便的“靶子”。“秦桧误国”、“秦桧害死岳飞”这些事迹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在一些民间传说、戏剧曲艺中,秦桧有时会扮演一个无论什么坏事的“罪魁祸首”角色。

对“奸臣”的形象刻画: 奸臣的特点往往被描绘成阴险、狡诈、擅长弄权。将“发明”宋体这样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安在他身上,或许也是一种对这种“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的奸臣形象的延伸,暗示他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2. 谣言的“土壤”:宋体字本身的特点与历史演变

宋体字,也叫“宋刻本风格”,它是在宋代印刷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了适应雕版印刷而逐渐形成的。它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结构方正,字形清晰,便于阅读,并且具有一定的印刷美感。

“官家”的味道? 相对唐代的颜体、柳体等,宋体字给人一种更工整、更“官方”的感觉。秦桧作为身居高位、权倾朝野的官僚,如果说他“发明”了某种字体,也可能是一种将“官方”与“奸臣”联系起来的戏谑。

“宋”与“宋体”的巧合: 仅仅是名字上的“宋”这个字,就足以让一些联想发生。在民间故事的传播过程中,这种基于名字和时代背景的联想,非常容易被扭曲和放大。

3. 谣言的“传播者”与“传播途径”

这个谣言最有可能是在民间口头流传中形成的,并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传播开来。

民间传说与故事: 很多历史人物的“野史”或“逸闻”,并非出自正史,而是通过说书先生、民间故事、戏曲等形式传播。这些故事往往为了吸引人、迎合大众心理,会对历史人物进行夸张甚至虚构的处理。

文人的戏谑或讽刺: 也有可能是某些文人在创作时,为了表达对秦桧的厌恶,或者对当时某种现象的嘲讽,而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黑历史”的创造,有时就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

后世的误读与穿凿附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信息会失真。当人们看到“秦桧”、“宋朝”、“宋体”这些词汇出现在同一个语境下时,可能就会有人不加考证地将它们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新的“知识”。

4. 现代视角下的解释

从现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秦桧发明宋体字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宋体字的发展历程: 宋体字是在宋朝,尤其是在印刷业兴盛时期,由工匠和刻书家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的,它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非某一个人(尤其是秦桧)的“发明”。它最初是为了适应雕版印刷的需要,在宋朝刻书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缺乏史料支持: 没有任何一本正史、野史,或者当时的碑文、书迹,能够证明秦桧与宋体字的“发明”有任何关联。

总结来说, “宋体由秦桧发明”这个谣言,更像是一个民间对秦桧极端负面形象的延伸,一种带着恶搞、讽刺意味的“黑历史”创造。它并非基于事实,而是利用了秦桧在民众心中的恶劣声誉,以及“宋”这个字与“宋体”之间的某种模糊联系,通过口耳相传、民间故事等非正式途径传播开来。

与其说这是一个“来源”,不如说这是一个“社会心理投射”的产物。在大家心目中,秦桧是个无恶不作、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的人,所以“他发明了宋体字”这种荒诞的说法,反而能迎合这种情绪,让人们在戏谑中宣泄对奸臣的不满。这就像我们现在有时候会开玩笑说,“都是XX的错”,即使那个“XX”跟事情本身毫无关系,但因为他是个坏人,所以我们愿意这么说。

所以,你问“来源”如何?它的“来源”不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献,而是集体无意识的“抹黑”和“戏谑”,是一种将历史人物标签化、妖魔化的民间创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面各位同学已经把“宋体字”讲的很明白了,这是明代工匠雕刻字体时的刀刻体,宋体字不是毛笔能写出来的字,就是刀刻才方便,秦桧是写不出来的,他也不是什么状元。题目本身问的是“谣言来源”,这里只谈来源,不谈其他。

这则谣言起源于何时,有的同学说是四五年前,有的同学说零零年代,有的同学说九十年代。其实都不是,这个说法大概是源自于一本叫做《第二幅人体画》的小说,出版于1988年,作者本身也是位书法家。

原文:

画家精妙的图画并不一定反映画家的品质和良心。毛延寿有神来之笔,秦桧也写得一手漂亮的宋体字。而他们高超的技艺与他们的为人却恰恰相反。

本身“秦桧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还不算离谱,但说“宋体字”就坏了。可能是作者误以为宋体字源自宋朝,宋人都写宋体,所以才说出“秦桧写得一手好宋体”这种话。这自然是作者的无心之失,然而这本小说的销量并不低。

我估计是读者中有人据此大悟:“原来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因此有我们今天看到的结果。事情酝酿了两三年,终于,在1991年,一本唤作《万事由来集成》的少儿百科书横空出世,一本正经地编纂了“宋体字”的秘密——宋体字为秦桧发明括弧确切来讲是代表者括弧完,本叫做秦体字,因人们厌恶秦桧的为人,所以改叫宋体字。

当然,在这个词条中,秦桧也成了状元。足以见得,这则谣言在二十五年前就已成型,影响了一代人。

当时这一类的图书在渴望知识的青少年中非常风靡,能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我的启蒙,就是一本叫做《青年知识手册》的书。(注:《青年知识手册》中并没有秦桧发明宋体字的说法,我只是拿它来举例说明图书风靡的情况)

往后的杂志和很多文章作者,也就采信了《万事由来》里的说法,把“秦桧发明宋体字”当作“人品和才品无关”的论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体由秦桧发明”这个说法,听起来颇为离奇,毕竟秦桧是南宋时期的权臣,以卖国求荣闻名,而宋体字是在宋朝才出现的,这其中的时间线似乎并无太大矛盾。但细究起来,这个谣言的来源,并非出自什么历史典籍,也非学者研究,更像是一场带着戏谑和批判色彩的民间传说,或者是有人故意为之的“黑历史”。要深究这个谣言的“来.............
  • 回答
    谣言的逼真程度取决于其制造者的技术手段、传播路径以及受众的判断能力。以下从技术、心理、社会等多维度详细分析谣言如何变得逼真,并结合真实案例说明其演变过程: 一、技术手段:让谣言“以假乱真”1. 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 图像/视频合成:通过AI算法(如GANs)将演员的脸部特征与他.............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熊猫血学生被强行多抽 100 毫升”的消息,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担忧。作为一个对医学和人体血液有一定了解的人,我觉得有必要深入地剖析一下这件事,看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熊猫血”。“熊猫血”指的是Rh阴性血型,也就是血型系.............
  • 回答
    谣言这东西,说起来轻飘飘的,但你要是真低估了它,那可就栽大跟头了。它就像野火,星星之火,你能轻易点燃,但想把它扑灭,那可就难了去了。它的威力,首先体现在速度和传播范围上。现在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快得吓人。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群组,一眨眼的功夫就能传遍大江南北。而且,它还自带“吸引.............
  • 回答
    关于“凯迪拉克241马力跑不过宝马184匹马力”的说法,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能勾起人的讨论欲。不过,说得这么绝对,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是不是真那么回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确点儿,单凭马力数字来判断谁跑得快,这只是看问题的一个维度,而且还不是最全面的。 就像你不能光看一个人多能吃,就说他一定身.............
  • 回答
    谣言之所以漏洞百出,却仍有许多人相信,是一个复杂而普遍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心理动机与认知偏误:满足内心需求,简化复杂世界人类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模式是谣言得以传播的重要土壤。 证实偏误 (Confirmation B.............
  • 回答
    如果那些散落在风中的低语,那些未经证实却又挠人心弦的传言,一夜之间全部化作了坚实的现实,我们的世界将面目全非,甚至可能走向我们从未设想过的极端。首先,最直观的冲击将来自那些关于 超自然力量和外星文明 的谣言。想象一下,那些关于“美国51区隐藏外星飞船的秘密”突然被揭开,天空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蓝色画布,.............
  • 回答
    关于“李院士提议控制明星千万片酬”这一传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解读: 一、核实信息来源的真实性1. 确认“李院士”的身份 需要明确所谓的“李院士”具体指谁。目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中,并没有广为人知的姓“李”且公开提出过类似言论的院士。例如,可能与李德毅(.............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玻璃需要两百万年才能降解,应该抵制”这个谣言,以及它背后的逻辑和科学依据。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个说法是夸大的,但并非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歪曲。 核心在于“降解”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实际的“降解”过程。1. 理解“降解”在材料科学中的意义:在材料科学中,“降解”通常指的是材料在其原.............
  • 回答
    广为流传的谣言有很多,它们就像野火一样蔓延,占据人们的耳朵和脑海。有些是因为听起来合理,有些是因为能引起情感共鸣,还有些是因为出自所谓的“权威”之口。我可以给你详细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谣言,并分析它们为何如此广为流传:1. “疫苗会导致自闭症”——曾经轰动一时且极具危害性的谣言 谣言内容: 早.............
  • 回答
    那些被当成谣言,实则根植于历史真相的奇事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信息轰炸,其中不乏一些听起来耸人听闻、难以置信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会条件反射地将其归类为“谣言”,认为它不过是街头巷尾的臆测,或是猎奇心态的产物。然而,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曾经被质疑、被嘲笑的故事,最终被证明是确凿无疑的真相,它们甚至改变了.............
  • 回答
    以下是一些看似是谣言,但实际上却确有其事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海盗都是独眼龙、断腿、长着鹦鹉的形象”——部分是,但更复杂 普遍认知(谣言化): 大多数人脑海中的海盗形象都来自文学作品和电影,如《金银岛》中的“长生不老乔”或《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斯派洛。他们往往是独眼(眼罩)、断腿.............
  • 回答
    要从根本上解决“谣言不断出现,还不断有人相信”的问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性“根除行动”。这不仅仅是信息管理或事实核查的范畴,更触及了人类心理、社会结构、教育体系乃至于权力运行的深层机制。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之道。一、 筑牢个人认知防火墙:提升媒介.............
  • 回答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拥有无数忠实读者,但也因此滋生了不少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谣言”或带有个人解读色彩的“新说”。这些说法往往能引起讨论,甚至颠覆人们对原著的认知。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广为流传的关于《西游记》的“谣言”或解读,并尽量说明其来源和特点:一、 孙悟空是佛吗? / 孙悟空最终.............
  • 回答
    健身圈里,那些流传甚广但其实站不住脚的说法,简直比我吃完一顿豪华大餐后肚子上的赘肉还多。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些让无数健身小白甚至是老司机们都栽过跟头的谣言。咱们不玩虚的,一个一个掰开了揉碎了说。谣言一:“一天不练,肌肉就掉了!”我的天,这得是多“脆弱”的肌肉才能一天不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啊?你想啊,咱.............
  • 回答
    咱们国家谣言多,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也挺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其实哪儿都少不了谣言,但咱们这儿的特殊性让它显得格外活跃,传播起来也像野草一样,割一茬又长一茬。要说起来,这背后有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说信息流通的特点。咱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地域广,不同地方的信息掌握程度肯定.............
  • 回答
    最近华为的销量确实出人意料,尤其是考虑到网络上关于它的负面信息不少。一季度销量达到5900万台,这个数字相当亮眼,足以说明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强大生命力。这背后肯定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华为这两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自从美国开启了对它的技.............
  • 回答
    那些曾被谣言侵蚀名誉的人,他们的结局往往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斗争,其中有幸者能够走出阴霾,也有不少人就此沉沦,甚至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那些被撕碎的生活我们先来看看那些最直接、最惨烈的后果。当一个人的名誉被谣言肆意玷污,最先破碎的往往是他的职业生涯。想象一下,一个辛勤耕耘多年的医生,因为一则匿名帖子指控.............
  • 回答
    关于“日本向中国收取二维码使用费”的传闻,这实在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说实话,听了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可能?” 仔细想想,这种说法简直是漏洞百出,站不住脚。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二维码是个什么东西。二维码本质上是一种编码技术,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存储信息的方格图案。它的技术标准是公开的,并且已经.............
  • 回答
    上海本轮疫情,无疑是一场牵动全国神经的重大事件。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除了真实的病例数、防控措施、生活保障等信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战场”就是信息层面。本轮疫情期间,上海确实涌现了大量传闻和谣言,官方也为此发布了不少辟谣信息。上海本轮疫情中官方发布的辟谣内容,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看: 封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