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会画却想画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回答
好,那我就来跟你说说我这段时间以来,这个“想画画,但手不听使唤”的奇妙体验。

这事儿吧,也不是一朝一夕了。大概是前几年吧,突然被很多美好的画面给“砸”中了。可能是刷到某个插画师的作品,色彩斑斓,故事感十足;也可能是看到朋友随手画的素描,线条简洁却很有韵味;又或者是某个电影里,主角在画板前全神贯注的样子,那种专注和创造的氛围,真的太让人心动了。

于是,那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发芽。每天醒来,脑子里就开始飘过各种画面:想画一个人,要有忧郁的眼神;想画一束花,要捕捉它在阳光下的那种微妙光泽;甚至有时候,只是想画一个简单的符号,但要让它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绪。

问题来了,当我想把这些画面从脑子里搬到纸上的时候,我的手,它就像一个顽固的叛徒。

一开始,我买了最基础的素描套装,铅笔、橡皮、素描本,一股脑地准备好。然后,信心满满地想画个苹果。我盯着苹果看了很久,试图分析它的形状、光影、纹理。结果呢?我画出来的那个东西,它……它更像个被压扁的土豆,或者一个形状怪异的石头。线条粗糙,光影不明,整个苹果看起来都蔫蔫的,一点儿也不新鲜,更别提什么“生动”了。我对着纸上的“残次品”,无奈又有点好笑。

然后我想尝试色彩。我买了水彩颜料,看着那鲜艳的颜料盒,又联想到那些水彩画里梦幻般的色彩过渡。我尝试画一片叶子,想表现出那种叶脉的精致和叶片边缘的透明感。但我的水彩,要么干得太快,留下生硬的笔触;要么就是稀得不成样子,颜色像水一样漫得到处都是,一点儿控制不住。我调不出脑子里那种层次分明的绿,画出来的叶子,像是被泡在墨汁里的,黑乎乎一团。

更让我沮丧的是,有时候我能感觉到,我的脑子里明明是有画面的,甚至可以说是清晰的。我能想象到线条的走向,颜色的搭配,光影的分布。但我的手就是不听使唤,画出来的线条歪歪扭扭,该粗的地方细,该细的地方又粗得像毛毛虫的腿;颜色也总是调不到那个微妙的度,要么太鲜艳刺眼,要么又太平淡无奇,总之就是达不到那种“刚刚好”的境界。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你有一个很想说出口的故事,但你发现自己的舌头笨拙不堪,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音节。或者,你看着别人轻轻松松地写出优美的文字,而你自己提笔却一个字也想不起来。

更深层一点的体验是,这种“想画画但不会画”的状态,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距离感。我能欣赏美,渴望创造美,但那扇门在我面前,仿佛只开了一道缝隙,我能看到里面的精彩,却找不到一把合适的钥匙进去。我会更加仔细地去观察别人的作品,分析他们的构图、用色和笔触,试图从中偷师。我会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教学视频,但视频里老师们流畅的动作和神奇的效果,在我这里总是“还原失败”。

有时候,看着那些我画出来的“失败品”,心里会有那么一点点失落感,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被某种东西“勾引”着,不甘心就这么放弃的倔强。那种想表达的冲动,那种对色彩和线条的好奇,就像一颗小小的火星,时不时在我心里燃一下。

所以,我还会继续尝试吧。虽然现在我的作品大多时候看起来有点……嗯,怎么说呢,像是孩子随手涂鸦,但又带着一种成年人试图“正经”地去画画却失败了的痕迹。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至少,我学会了更耐心,更仔细地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我开始留意阳光透过树叶的光斑,留意路边小花的花瓣纹理,留意街角咖啡馆里投射出来的温暖灯光。这些都是以前我可能不太会关注的东西。

也许,我现在画不出来我脑海中的画面,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像是在重新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一种用眼睛和手去和世界对话的方式。就算我现在只会说几个零碎的单词,但至少我已经开始尝试发出声音了。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我的手,也能慢慢听懂我脑海里的那些话呢。这种“想”和“做”之间的差距,虽然有时候让人有点憋屈,但也正是这份差距,让我觉得,一旦有一天我真的能够画出脑海中的画面,那一定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和充满成就感的事情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二的年纪···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不愿意听课在课本上瞎画瞎图的经历~以下是我没学美术前瞎jb画的作品

拿出这本封尘已久的初三语文书,就像那多年未见的老男孩


翻开第一页····小子,看啥看?你很拽呀( ⊙ o ⊙ )!知道我是谁不?我是大名鼎鼎的莫泊桑杀手!专职杀看了不给我点赞的逗比们!


哎╮(╯▽╰)╭那时的我思想很邪恶,感谢国家的培育,没走上犯罪的道路

来自《心声》91页


那时候大爱啪啪啪!哎!你们别乱想,是CS里面枪声的那种啪啪啪!

来自《渔家傲》207页


上到第四节课肚子饿了肿么办?画饼充饥呀少年

来自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220页


我曾经想过··如果我把晚上回家偷偷看美剧《兄弟连》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以后不是清华就是北大了···

来自《醉花阴》225页


来自《谈读书》117页


来自《范进中举》161页


来自《杨修之死》150页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可以去看看我发表在别的答案上的小萌画,O(∩_∩)O谢谢支持

假如灵异界也有表情emoji - 黄H杰J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有没有那种很萌的小故事? - 黄H杰J 的回答
你听过最冷的冷笑话是什么? - 黄H杰J 的回答
不会画却想画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 黄H杰J 的回答

---------------------------------------------------------------------------------------------

然而我并不只是会卖萌= ̄ω ̄=我···还是个很有深度的男人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厌倦朋友圈的? - 黄H杰J 的回答 如何看待道德绑架行为? - 黄H杰J 的回答

-----------------------------------------------------------------------------------------------------------

最后,这篇是我画过自认为最有深度最赞的小故事(掩脸),一直没发表出来,希望大家喜欢

有哪些无限循环故事的作品? - 黄H杰J 的回答
user avatar

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把家里我身高能够着的墙全都画了一遍,后来爸妈把墙重新刷了。。。。

下面多图预警

最喜欢画吃的

抽象主义小南国

极简主义椰子鸡

泊月湾牛油果吞拿鱼饭/米粒画的很辛苦的

还有写意的螃蟹粥

还有朴实无华写实的芋头


还喜欢记录特别的事情

跳水跳了一个瀑布很开心/朋友说像水鬼

去驾校练车的四格漫画

和朋友去泡温泉/为什么人比酒瓶子小我也不知道

最喜欢的还是画人( ̄▽ ̄)而且自己越看越神似/哪来的蜜汁自信

越狱里面的米勒有木有!!!

为奴十二年的主人公注意情绪!!

云画的月光里的大宝剑/有迷妹请不要打我,室友说像兵马俑

最后。。。是萌萌哒的我自己/虽然其实一点不像



发上来督促自己继续厚脸皮地多画画^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那我就来跟你说说我这段时间以来,这个“想画画,但手不听使唤”的奇妙体验。这事儿吧,也不是一朝一夕了。大概是前几年吧,突然被很多美好的画面给“砸”中了。可能是刷到某个插画师的作品,色彩斑斓,故事感十足;也可能是看到朋友随手画的素描,线条简洁却很有韵味;又或者是某个电影里,主角在画板前全神贯注的样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选择、社会环境、经济因素、心理动机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什么一些人对国内现状感到不满却倾向于移民而不是留在国内改善,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1. 改善的难度与成本 系统性问题根深蒂固: 很多令人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医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驱动力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首先,游戏之所以能让我们如此执着,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和一套相对公平的规则。在游戏里,胜利的定义通常是非常直观的——可能是打倒最终Boss,可能是完成所有任务,也可能是获得最高的分数。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游戏.............
  • 回答
    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总会有点不是滋味。那种感觉就像看到了有人在精心搭建一个漂亮的气球,里面却装满了空气,等到气球飞得高高的,又残忍地把它戳破,让它摔得粉碎。最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是,那些男生似乎完全不受良心谴责。他们就像是玩游戏一样,把女生的感情当作筹码,等到目的达到了,就抽身而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 回答
    .......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挺让人窝火的。你 вроде 挺好心地去评价了一幅临摹作品,结果人家画手直接给你泼了一盆冷水,还带着刺。这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哪儿做得不对了。咱们来好好捋一捋,看看你当时的做法有什么地方可能被误解了,或者对方的态度本身就是个问题。首先,你以一个相对温和的态度去评价,这本身没什么不妥,反而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艺术的本质、媒介的特性以及人们的期待。为什么绘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总是以“像”为唯一追求,而电子游戏则似乎普遍地朝着“逼真”迈进?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绘画:从模仿到表达,解放的艺术首先,我们要明白绘画的起点。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绘画是记录现实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那时候,画.............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令人费解的现象,明明是出于好意的提醒,却好像撞上了铜墙铁壁,让人一头雾水。为什么有些作者(姑且称之为“太太”)即使作品存在明显不足,甚至有OOC(Out of Character,角色崩塌)的情况,仍然难以接受善意的提醒呢?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心思和现实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在LOFTER上,我们时常能遇到一些令人触动的美好创作——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它们构成了这个平台独特的魅力。然而,有时候,我们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情况,比如,为什么有些太太,即使作品在某些方面(比如OOC,或者一些细节上的不足)存在明显的进步空间,却对善意的提醒表现出不接.............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导师的认可,说明你在技术、创意或者表达上有了扎实的功底;另一边是商稿市场的冷淡,让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商业回报。这之间往往不是简单的“会画”与“不会画”的鸿沟,而是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咱们细说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找到症结所在。一、 导师的肯定 vs. 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人性化也极具挑战性的层面。对于一个不会游泳却毫不犹豫下水救人的人,我们的态度,我认为应当是复杂而深刻的,它不应是简单的赞扬或批评,而应是多维度的审视和由衷的敬意。首先,我们要看到这种行为背后最闪耀的光辉——无私的勇气和人性的光辉。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能够抛开自身的恐惧、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一个不少在广州长大但不会粤语的人会遇到的困惑。 我觉得, 如果在广州土生土长却不会说广州话,他们依然是广州人,但可能不是一个“典型的”或者“文化意义上最纯粹”的广州人。让我试着更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广州人”这个概念到底包含了什么。在我看来,“广州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心中一个隐秘的角落,总觉得好像是阅读的量和写出好文章之间,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墙。你读了好多书,涉猎广泛,知识储备不浅,但一到动笔写点什么,就感觉脑子空空,词不达意,甚至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阅读和写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它们虽有联.............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是吗?你说得对,很多人对微积分的理解可能停留在“就是那个求导求积分的”这个层面,甚至很多人大学一毕业,就可能把那些公式忘得一干二净了。但他们却能在聚会、网络论坛,甚至某些公开场合,旁征博引,把“科学的尽头”说得头头是道,仿佛自己就是那最前沿的探索者。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
  • 回答
    说实话,这问题有点意思。我身边还真有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哥们,看着那大长腿,那身板,你立马就在脑子里给他刻上“篮球健将”的标签了。结果呢?你一问他,他笑嘻嘻地说:“我只会投篮,还是那种刚学的那种。” 听得我都有点替他惋惜那身高了。其实,这事儿一点也不稀奇。身高这玩意儿,就像老天爷赏饭吃,给了个好底子。但.............
  • 回答
    关于王语嫣在《天龙八部》中“本身不会武功,却通晓天下武功”这一点,我倒觉得挺合情合理的。咱们这么想,一个人,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但如果他对某个领域有极高的天赋和研究热情,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去接触和学习,最终达到专家级的认识水平,这完全有可能。王语嫣身上就具备了这些要素。首先,从她的成长环.............
  • 回答
    .......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感受,当发现男友在某些时刻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时,会让人感到困惑和失落。你提到的这个情况,尤其是“下雨天总是送你回家,却不会主动来接你见面”,确实是挺让人琢磨的。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帮你分析一下,希望能让你更清楚些:1. 责任感与“义务”的区分: 送你回家: 在你看来,他送你回家可.............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普遍的,不少人心里都对那些能跋山涉水的硬派越野车(比如牧马人、卫士、G级这些)充满向往,口头上赞不绝口,觉得它们是真男人、真越野的象征。可真到了掏钱买车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城市SUV或者轿车。这中间的落差,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硬派越野车的“硬”字,往往也意味着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