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首答献与小破站。我想从目标群体细分来说我一下我对这波营销操作的想法。
1. 内容创作者:
B站采取的竞争策略是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并以观众的观看体验为先,如此一来便牺牲了各种广告收入,因此,也就牺牲了内容创作者所受的平台激励收入。
但B站的定位是原创性视频社区,其中视频内容很大部分都是由民间内容创作者们发布的,这么一来,为了留下内容创作者,并激励其更多更好地创作,便需要其他方面的激励方式,而此次的《后浪》,其中大量剪辑了up们的视频,加上“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等语句、热血的配音以及何冰老师激情的演讲,是能够激发起部分内容创作者心中的动力,甚至赋予了他们“时代的使命感”。
2. 视频观看者之“后浪”们:
B站的目标群体是年青一代,也就是所谓的“后浪”,而与B站关系最紧密的关键词似乎也从“二次元”转向了“年轻人”,该视频全片的主基调包括最后赤裸裸的“和1.3亿b站年轻人一起 表达自我 拥抱世界”就能体现B站对“年轻人”这个标签的战略级重视。
对于年轻人观众,我们可以细分为看完视频后热血沸腾的以及看完后无感的,另一种分法则是分为原本即是B站社区中的一员和非B站用户。那么,对于本身就是B站社区中的成员来说,即是对该视频无感,也不至于脱离该社区;而对于非B站社区成员,如果该视频成功地吸引到了他们,他们则会成为B站大社区的新一份子。所以对于B站来说,看起来就是有益而无害的。
3. 视频观看者之“前浪”们:
这里的“前浪”们主要指的是金主爸爸们。有的说法是金主爸爸们可能从这个视频中看出投资价值,即年轻人这个群体都在B站,但我认为,投资价值不是一个视频所能带来的,毕竟每一个投资决策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数据与研究在做支撑,对于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大佬们,即便短时间内会被情绪所感染,但回过头来还是会理智地思考。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如此,在金主爸爸们的面前混混脸熟,说不定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这或许不是B站此次营销的目标群体。
当然了,以上都是我的个人浅见,还不成熟,还望各位大佬轻喷。
流下了羡慕嫉妒恨的泪水,在B站做市场真是太幸福了。跨年晚会、百大UP主、横幅大二维码,再到今天的后浪演讲,2020年还没过半已经出圈了好几个传播,太密集了,做啥火啥。
除了B站,这两年几乎没有哪个品牌的市场部在这么玩。其它家的市场部都在干嘛?——都在背增长和转化指标。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两年,刷爆朋友圈的营销事件真的已经非常少了,尤其是这种纯走品牌流的路数。这个行业里的许多新人,很可能从来没有做过这种纯品牌宣传向的传播,大部分公司的市场部,也变成了混杂着销售支持和站外运营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部门。
只有B站,尤其是这两年,真是完美呈现出了一个市场部本来的样子,让人看到了品牌最初的意义:与用户对话,让用户喜欢。
而且它做得如此卓有成效,屡屡实现了让用户喜爱的最高境界——让用户不但不抗拒广告,还主动安利、摇旗呐喊。
估计这一波结束后,会有很多公司的市场部群起而模仿。但我的预测是,它们过一段时间就会放弃,因为根本做不到。中国只有一个B站,拷贝B站的做法不是困难,而是不可能。
B站的传播能成功,并不是依托于它的洞察和创意,虽然洞察和创意都是顶尖的,但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B站的基因。
这种基因可以被称之为造梗基因,造梗是什么?是社群的黑话,是用户的狂欢,是这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你可以用“能不能造梗”来衡量任何一个社交平台的想象力。黑话能够出圈成梗的核心,在于共鸣与反复。共鸣,使一大群同声相应的人,能够用同一句话表达心中所想,甚至找到组织;反复,则不断地强化、提炼,最终让梗得到固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弹幕实在是造福梗界的伟大发明。自由度比评论高,丰富性又比点赞强,这是B站拥有造梗基因的根源。当别的品牌在费尽心机地洞察用户,绞尽脑汁地讨好用户(然而收效甚微)的时候,B站能够轻而易举地从自己平台上的无数个流行文化中取材,而且几乎不会打偏。我曾经看过B站市场部一个非常特别的玩法,叫做“融梗”,一张普普通通的海报就能融十几个梗。这就是B站做啥火啥的原因,用户分享的哪是广告,用户分享的是自己创造的文化。
但是,有多少品牌能拥有这样的基因?其它品牌的市场部,即使把这些玩法都复刻一遍,估计也会大打折扣。我看到过不少更有趣的创意,也只有泛广告圈内的人会关注,互相欣赏一番,最后便成了典型的品牌自嗨。
说到品牌自嗨,这也是近两年才有的词。在前互联网时代,恰到好处的洞察+创意+投放,一句just do it就能够收获一批拥趸。在早期social传播时代,玩些逃离北上广类的事件营销,也能引来好奇的围观。
而现在这一切,都失灵了。当用户能够自己塑造梗的时候,谁还愿意去追随品牌梗?商业总是会驱动资源和能力向更有效率的地方富集。缺失用户基因的品牌,很快会发现做品牌宣传太费劲了,一个爆款都出不了。风口行业或是不差钱的大厂,也许还能砸钱搞一搞大事件,刷刷存在感。过了风口的小公司,花了钱也做不出爆款,大可不必强求,索性直接市场下沉,把ROI作为最核心的考核指标,倒更加有意义一些。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在B站这样的公司做市场真的挺幸福的,它拥有这个时代难得拥有的品牌爆款基因,也越来越擅长利用这种基因去和它的用户对话,未来几年,它都可能依然是流行文化的策源地,是话题焦点的塑造者,也会是少数几家依然在做着品牌的市场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