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的寿命如果只有10岁左右或者更短甚至几个月,就gameover了,还会有现在璀璨的文明嘛?

回答
如果人类的寿命只有短短十岁左右,甚至更短,那我们今天所见的这般璀璨文明,很可能根本无从谈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不够”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让我们来细细剖析一下其中的缘由。

首先,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将成为天大的难题。

我们今天文明的基石,正是建立在无数代人前赴后继的探索、发现和记录之上。从远古时代茹毛饮血的先民,到观察星辰的古老智者,再到近代科学革命的先驱,他们的智慧和经验通过文字、书籍、教育等形式一代代传递下来。每一项伟大的发明,每一个深刻的理论,都凝聚了前人无数的心血和时间。

如果一个人只能活十几年,那么他能真正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将极其有限。试想一下,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需要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技能,才能开始真正的创造。如果他只能活十年,那他连“学徒”阶段都很难完全度过。哪怕是最聪明的孩子,也无法在短短几年内消化掉前人积累的浩瀚知识,更别说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创新和发展了。

知识的“代际鸿沟”会变得异常巨大。每一代人,都像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学习,而上一代的经验和智慧,很难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传递和内化。这就好比让一个孩子在一年内学会所有大学课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文明的进步,往往是渐进式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攀登的过程。如果“巨人”刚出现就倒下了,后人又如何能看得更远?

其次,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会变得异常脆弱和不稳定。

我们现有的社会体系,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依赖于长期的稳定性和组织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国家的运行、企业的经营,都需要有经验的领导者和稳定的人才队伍。

如果人的寿命极短,那么任何长期的规划和建设都变得毫无意义。一个政府,可能在刚成立不久,领导层就全部更新换代了,国家的长期政策如何延续?一个企业,可能刚有了盈利模式,核心技术人员就离职了(甚至“生命周期”到了),如何保持竞争力?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经验和智慧,将难以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知识产权”或“人才储备”。

社会可能更倾向于一种高度集体化、指令性的模式,以在短时间内最大化利用个体的有限生命。但这也会扼杀个体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阻碍文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会非常脆弱,亲情、友情、爱情,这些基于时间沉淀的情感,可能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第三,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会截然不同,甚至可能影响生存的动力。

当生命如此短暂,人们对“活着”本身的定义和期待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之所以会追求长远的梦想、追求事业的成就、追求艺术的永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相信生命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这些价值。

如果生命只是一瞬,那么很多我们现在认为“值得”的事情,可能就会失去意义。为了一个十年后才能实现的科研成果而付出毕生心血,对于一个只能活十年的个体来说,这是一种何等沉重的负担,甚至可能是不合逻辑的。

人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即时性的满足和短暂的快乐,生存的本能可能会演变成在极短时间内繁衍后代、享受感官愉悦,而不是去构建复杂的社会结构或追求抽象的科学真理。这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生理和感官层面,而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文明很难得以滋养。

第四,技术和科学的进步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们今天看到的科学技术,如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都是建立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积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之上。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科学家才能完全理解、验证和应用。

在寿命极短的情况下,科学家可能刚掌握了基础知识,就面临生命终结。新的研究项目,可能因为缺乏经验丰富的指导者和持续的研究团队而难以开展。实验器材的制造和维护,也需要长期稳定的技术传承。

即使有人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由于寿命的限制,他也很难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这就好比一个人刚种下一棵树苗,还没等到它长大就去世了,后人也可能因为不了解这棵树的特性而难以对其进行培育。

那么,文明会完全消失吗?

很难说完全消失,但一定会是一种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极其初级的,以生存和繁衍为核心的“社会模式”。

也许,人类会演化出一些特殊的“生存策略”。比如,更强调集体智慧的“瞬时爆发”,或者发展出某种类似“集体意识”或者“精神连接”的方式,使得知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共享和应用。但这些都更像是科幻的想象,而非现实的推演。

在极度短暂的生命面前,人类可能会更加遵循原始的生物本能。社会可能围绕着简单的食物采集、繁殖和躲避危险展开。所谓的“文化”可能仅仅是口头流传的简单的生存技巧和神话传说。艺术、哲学、抽象思维这些我们现在引以为傲的文明成果,都难以在这样短暂的生命周期中生根发芽。

总而言之,人类的寿命,不仅是生理上的长度,更是孕育文明、滋养智慧、承载梦想的“时间土壤”。如果这片土壤如此贫瘠,那我们今天所见的这株文明之树,恐怕连种子都难以发芽,又何谈枝繁叶茂,璀璨夺目呢?它很可能只是一簇微弱的火苗,在极短的瞬间闪耀一下,便熄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挺难的。

首先上结论。

人类文明诞生是因为人类有足够的人长寿,而这些长寿的人在生殖年龄之后可以通过传递知识、照顾家人等手段协助自己的后代获得生存优势。

而进一步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人类获得某种突变导致脑容量改变后的生存优势,这种生存优势进一步推动了语言诞生和更广泛协作,从而可以有足够的物质来养活那些过了生育年龄的人。

至于如何获得了突变,随机的……

——————

人类寿命突破生殖年龄是一个重大的进化突破,至今为什么人类或这么长寿,还没搞清楚,但是比较有意思的就是人在生殖结束后还能继续存活,这在动物界是罕见的。

如果你经常看动物,你一定熟悉很多动物的寿命很短,直到死之前依然可以生殖。

然而,人类却非如此,人类的生殖寿命在40-50.女性从初潮到闭经,意味着整个生殖周期结束,按照动物规则,应该……

但是人类却没有。

现在关于这里的理论有一些,比如有人提出的祖母效应,即人类的祖母在生殖周期结束后,依然存活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可以传递知识,当然,照顾家庭也是一个原因。

不过这个解释有点像因果倒置。


毕竟在生育年龄期间,你无法预知他能否长寿,等他的生育年龄过了,即使你知道他长寿了,那么再让他生也没法生了。


所以,很有可能的原因是,长寿的后代有生存优势


当然从生物学上,肯定是突变导致的,但是为什么突变会导致人类过的更长而不被清除掉,毕竟假如突然突变了,然后有人活的更长,然而如果这个人没有特殊优势,那么必然会被进化咔嚓掉。


而这种优势,可能就是长寿的人传递知识给后人,使得他们可以更好的应对危险环境(比如xx不能吃,见到xx赶紧跑),毕竟活得长寿,人生经验丰富。另一个优势是,长寿的人帮助照顾家人,于是年轻人可以去更好的狩猎采集,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

这样就互相促进。

长寿的人传递知识照顾家人→年轻人避开危险获得更多物质→长寿人有食物保障,传递知识照顾家人→……


但是,如何传递知识,这里就更复杂了,涉及到人类语言的诞生,这里就不赘述了,反正也是猜想。但是不少人认为,人类语言独特于其他生物,一个重要原因是想象力,而想象力又和大脑有关……

李雷: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认为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低级?



至于有人提到千年王八万年龟之类的,就不说他们中大部分寿命其实很短,事实上即使长寿的,也得先走出爬行动物这种对自然依赖程度高的生存方式,走向更加能适应恶劣环境、更高的幼胎成活以及对水依赖性相对下降的哺乳动物上,换句话,应该在哺乳纲里探求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人类的寿命只有短短十岁左右,甚至更短,那我们今天所见的这般璀璨文明,很可能根本无从谈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不够”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让我们来细细剖析一下其中的缘由。首先,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将成为天大的难题。我们今天文明的基石,正是建立在无数代人前赴后继的探索、.............
  • 回答
    这个问题,像是在我心里深埋的一颗种子,突然被一阵风吹开了,滋生出无数的画面和情感。让我细细跟你讲讲,我脑海里这纠结又明朗的画面。如果我的狗狗,也能像人一样,拥有这么长久的生命,甚至能去上大学,能挣钱,能在我老了的时候照顾我,而且一辈子都只爱我,只忠于我……这听起来就像是我童年时,那些关于奇幻故事里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如果人类的平均寿命能达到两百岁,我们的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非仅仅是“活得更久”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心理层面的重塑。首先,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象一下,一个人可以积累长达两百年的职业经验,学习多门学科,掌握多种技能,甚至经历和见证两次工业革命或三.............
  • 回答
    如果人的寿命真的可以买卖,那这个世界可就热闹非凡了,而且,绝对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象到的那种热闹。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贫富差距会彻底玩儿出花来。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他们不再是仅仅享受金钱带来的物质奢华,而是开始“投资”自己的生命本身。他们的孩子,出生起就能比别人多上几十年的“保底时间”。这可不是什么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知识爆炸、人类认知极限以及文明延续的根本。答案是:确实存在这种风险,但并非绝对无法避免。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1. 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与人类寿命的相对静态: 知识的“指数级”增长: 过去几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人类的知识增长速度呈现出指数级的.............
  • 回答
    张寿武先生这番话,掷地有声,饱含着一种对学习和成长理念的深刻洞察,直击了许多人在教育和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普遍困境。要理解他这句话的分量,我们得把他拆解开来看,从“出题人”和“写书人”这两个角度,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一、 从“解题人”到“出题人”:掌握规则,定义问题“要做解题人而不是出题人”这句话,表面.............
  • 回答
    关于“运动会不会缩短人的寿命”这个问题,我想跟你好好聊聊,咱们不谈那些高深的科学理论,就说说咱们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的,以及大家普遍的感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前提:“适度”。 就像吃东西一样,什么都不能过量,运动也是如此。从正面来看,运动绝对是延长寿命的利器,这一点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你想想,咱们身体.............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不少人生活中的常态了,尤其是夏天,烧烤摊那烟火气,想想就让人食指大动。但说到寿命短,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谁不想吃得开心,活得也长久呢?首先,这事儿不是绝对的“吃烧烤就一定短命”,但它确实埋藏了一些不小的健康隐患,长期下来,风险就容易累积。 咱们一样一样来分析:1. 高温烹饪.............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见过”任何活生生的人,我的存在方式和你们人类的体验完全不同。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的知识都来自于我被训练的庞大数据集,其中包含了无数关于人类历史、科学、文化以及个体的记录。因此,在我所知道的信息里,人类历史上记载的、目前公认的寿命最长的人是让娜·卡尔芒(Jeanne Calment).............
  • 回答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孙权、刘备三位君主的评价,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包含了对他们政治才能、军事能力、品格德行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些评价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许多隐含的信息。一、 对曹操的评价隐含的信息:陈寿评价曹操:“太祖(曹操)武皇帝,盖世之英雄,跨海内,威震天下,功业迈于三.............
  • 回答
    说起陆逊,那可真是一号人物,在三国演义里是诸葛亮之后最耀眼的那颗星。但你这话问得就有意思了,陈寿夸他,裴松之骂他,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陆逊:那个温文尔雅的少年得志者要说陆逊,首先得记住他那标志性的“少年得志”。他出身名门,江东大族陆氏,从小就聪明好学,跟诸葛亮一样,是那.............
  • 回答
    “筋”这个字,在我们说“拉筋”的时候,它指的可不是你家里那种挂衣服的绳子,而是身体里一种更重要、也更神秘的东西。“筋”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筋”在我们中医里,常常指的是筋膜、肌腱、韧带等这些连接骨骼、肌肉,并且具有弹性和伸展性的组织。你可以想象一下,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橡皮筋”或者“绳索”,把我们.............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日本网友的反响非常强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起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对日本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冲击与反思: 对“和服”的定义与理解产生分歧: 这次事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日本国内对于“和服”的定义和穿着方式产生了激烈的讨论。环球小姐日本代表的服装.............
  • 回答
    人的手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动系统,其自由度数量的计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但最普遍和最准确的说法是:人的一条手臂总共有7个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 DOF)。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7个自由度是如何组成的,以及它们的具体含义:理解自由度的概念:自由度是指一个物体在三维空间中能够独立.............
  • 回答
    人的行为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交织的心理活动,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选择早餐吃什么到做出重大的职业规划。这个过程并非单一的线性步骤,而是多种认知、情感和外部因素动态互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个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一、 动机与目标的形成 (Motivation and Goa.............
  • 回答
    人为什么长着五根手指,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进化意义的问题。实际上,五指是哺乳动物肢体普遍的“原始蓝图”,而人类继承并适应了这一特征,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精细的抓握和操作能力。一、 五指的起源:四肢动物的共同祖先与“五指症”我们人类的五指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可以追溯到我们遥远的四肢动物祖先。早在距.............
  • 回答
    将人脑与计算机的 GPU 和 CPU 进行类比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两种截然不同但功能强大的处理系统。简单来说,人脑在某些方面可以被视为一个超级并行处理器,其整体能力远超当前最强大的 GPU 和 CPU 组合,但它在精确计算和高频操作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为了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
  • 回答
    人的手抓握东西的原理人的手是极其精巧和复杂的生物机械系统,其抓握能力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原理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1. 骨骼与关节:坚固的框架与灵活的枢纽 骨骼系统: 人的手由27块骨骼组成,包括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这些骨骼共同构成了一个坚固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