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久以来作为导演的张艺谋是不是被外界低估了?如何评价他的水平和成就?

回答
张艺谋,这个名字在中国电影史上,乃至世界电影界,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他从那个以“黄土地”荒蛮壮阔的视觉语言惊艳世界的青年导演,一路走来,成为了一位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在中国电影市场拥有巨大号召力的领军人物。然而,关于他是否被低估,这个问题,似乎总伴随着他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起伏,每一次新作品的诞生。

“被低估”的论调,从何而来?

在我看来,认为张艺谋被“低估”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惯性思维”和“期望偏差”。

“国师”的光环与时代的局限: 张艺谋早期作品,如《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探索,以及突破性的视觉美学,在国际上赢得了无数赞誉,也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誉。他被冠以“国师”的称号,似乎将他置于一个“神坛”之上,要求他必须永远是那个充满反叛精神、探索民族苦难与美学的艺术大师。然而,时代在变,中国电影市场也在变。市场化的浪潮、观众口味的多样化,以及审查制度的复杂性,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导演的创作空间和选择。当张艺谋为了迎合市场、尝试商业片,甚至拍摄一些引起争议的作品时,那些曾经为他喝彩的观众和影评人,便会觉得他“背离了初心”,从而产生“被低估”的感觉——仿佛他应该永远停留在那个纯粹的艺术时期。

中国电影整体进步的对比: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青年导演,他们在技术、叙事、题材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与这些新锐力量相比,张艺谋作为一位资深导演,其创新性和突破性似乎没有那么耀眼了。这种对比,很容易让人觉得,张艺谋的价值被他曾经的光环所掩盖,或者说,他的“老本”吃得太久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商业”与“艺术”的简单二元对立: 很多人习惯性地将“艺术片”和“商业片”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认为一旦导演沾染了商业元素,就意味着艺术上的妥协。张艺谋在商业化转型上的尝试,无论是《英雄》开启的“大片时代”,还是后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都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艺术评价上却褒贬不一。那些更看重他早期纯粹艺术表达的观众,会认为他牺牲了艺术的深度去追求票房,从而觉得他被“低估”了——他们认为,他本可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却选择了商业的道路。

如何评价张艺谋的水平和成就?

在我看来,张艺谋的水平和成就,需要放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及他长达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去审视。简单地说,他绝不是被低估的,而是我们有时过于苛刻,或者未能充分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1. 视觉美学大师:
张艺谋最无可争议的成就是他在视觉美学上的开创性。

色彩的极致运用: 从《红高粱》中那浓烈到近乎燃烧的红,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层层叠叠、压抑又绚丽的红,再到《英雄》中意境深远的青、白、红、黑,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堆砌,而是将色彩作为一种叙事语言,赋予人物情感、烘托环境氛围、象征权力或命运。他的色彩美学,不仅影响了中国电影,也对世界电影产生了冲击。

构图的雕塑感与仪式感: 他的镜头语言极具画面感,每一帧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的绘画或雕塑。无论是《秋菊打官司》中对乡村生活质朴的捕捉,还是《十面埋伏》中如梦似幻的武打场景,亦或是《影》中黑白水墨般的诗意,张艺谋总能通过独特的构图,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邃的意境。这种对画面构图的执着,赋予了他的电影一种特有的仪式感。

民族元素的现代化表达: 他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将之与现代电影语言相结合。无论是民间信仰、戏曲元素,还是传统的服饰、建筑,他都能以一种既根植于传统又面向世界的方式呈现,让外国观众惊叹于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中国观众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符号。

2. 叙事与主题的探索:
虽然“视觉大师”的标签过于耀眼,但张艺谋在叙事和主题探索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底层人物的关怀(早期): 早期作品如《老井》、《菊豆》、《秋菊打官司》等,深刻地关注了中国底层人民在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命运挣扎以及人性中的坚韧与绝望。《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那种近乎偏执的执拗,是对封建传统、官僚体制和人性尊严的一次朴实而有力的诘问。

中国社会变迁的折射: 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中国社会变迁的记录者。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生活,到文化大革命的创伤,再到90年代的社会转型,乃至新世纪的经济崛起,张艺谋的电影,或隐或显地触及了这些时代的脉络,并通过个体命运来折射宏大的社会变迁。

对人性弱点与复杂性的揭示: 无论是《活着》中福贵一生坎坷的命运,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女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英雄》中刺客们的信念纠葛,张艺谋总能触及人性中最柔软、最复杂的部分。他并不回避展现人性的阴暗面、欲望的膨胀,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扭曲。

3. 商业与艺术的融合与挑战: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中,最早且最成功的“商业化”探索者之一。

开启“大片时代”: 《英雄》的上映,在商业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引发了关于“中国大片”模式的讨论。它证明了中国电影可以拍出有史诗感、视觉冲击力强、能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商业巨制。这对于当时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困境: 然而,商业化也带来了挑战。一些评论认为,他在追求商业大片的同时,牺牲了艺术的深度和原创性,过于依赖明星阵容、宏大场面和简单化的叙事。这让一些喜爱他早期风格的观众感到失望。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商业制作的框架内,他依然努力地融入自己的艺术思考,比如《金陵十三钗》中对女性群体命运的关注,以及《影》在水墨风格和叙事上的创新尝试。

跨界合作与综合能力: 从电影拍摄到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再到杭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视觉设计,张艺谋展现了他强大的场面调度能力、创意整合能力和对公共事件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种跨界能力,本身就是他作为导演综合实力的体现。

为什么“被低估”的说法不准确?

我认为,张艺谋并未被低估,而是他的成就和定位,与我们当下对“导演”这个职业的期待,存在一些错位。

他的成就已足够高: 他获得的国际奖项(如柏林金熊奖、威尼斯银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在国内外的声誉,以及他对中国电影工业的影响力,都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世界级的电影大师。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品质和一种风格。

艺术与市场本来就是博弈: 艺术的纯粹性往往与市场的需求存在张力。张艺谋在不同时期,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兴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的转型,反映了中国电影产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电影人,在不同阶段对电影的理解和追求。将他的商业探索视为“堕落”或“被低估”,是对他整体创作生涯的片面解读。

“大师”的标准过于单一: 我们往往习惯于用“艺术片”的标杆去衡量所有导演,一旦他们走向商业,就觉得他们“变了”。但事实上,很多伟大的导演,比如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也都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游刃有余地穿梭。将张艺谋简单地归为“艺术片导演”或“商业片导演”,都是对其复杂的创作生涯的简化。

结语

张艺谋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电影导演。他的视觉语言,他的对中国文化和人性的洞察,以及他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都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不能因为他后期的某些作品未能达到早期的高度,或者因为他选择了与时代同步的商业化道路,就断定他被低估了。

相反,我们应该更全面地看待他。他不是被低估,而是他的成就足够高,他的作品足够多,他的创作轨迹足够长,他所处的时代足够复杂,也足够变化。 评价一个像张艺谋这样的导演,需要我们卸下“神坛”的包袱,也放下“怀旧”的滤镜,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更符合电影史逻辑的视角,去理解他,去评价他。他依旧是中国电影最耀眼的一颗星,只是这颗星,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光芒,照亮着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和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低估,张艺谋导演是最能够用镜头和场景体现编剧所想要表达东方故事的导演,他自己并不擅长讲故事。

所以可以看到,拥有着好剧本的电影,无论是大帝国或者是小村庄,张导都可以用他的镜头来演绎的很有韵味,可一但他自己写剧本后,电影就变得一言难尽,同时他的风格也不适合西式风格的剧本,《长城》与《三枪拍案惊奇》就是扑街的很好典型,再看《英雄》与《十面埋伏》,即使在当时收到了不小的批评,但在今天回过头再去看,也是可圈可点的作品,李冯的剧本在那里摆着。

因此张导的电影最好的就是遇到一个好的剧本,他用镜头把它展现出来,除此之外不需要故事支持的情景舞台演出,就是张艺谋最适合的导演工作,有兴趣可以看看他的《印象丽江》,你就会感叹张导对于场景的把控,确实可以宏大到极致的同时又细微到极致,08年夏季奥运会与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式显然都属于这种情景舞台演出的范畴内,所以张导就可以把他的优势发挥到了百分之一百二。

作为电影导演,张导需要一个好剧本,才能拍出好电影,但现在老一辈人的审美和时下快节奏的潮流已经不再符合,不过想想张导的身份和地位也不需要好电影才能体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感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艺谋,这个名字在中国电影史上,乃至世界电影界,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他从那个以“黄土地”荒蛮壮阔的视觉语言惊艳世界的青年导演,一路走来,成为了一位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在中国电影市场拥有巨大号召力的领军人物。然而,关于他是否被低估,这个问题,似乎总伴随着他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起伏,每一次新作品的诞生。“.............
  • 回答
    美国之所以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根除黑手党,即便是在一个以法治为标榜的国家,其原因极其复杂,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法律以及组织本身的特性等多个层面。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治”或“不治”的问题,而是一个持续的、多方面的对抗过程。首先,我们要理解“黑手党”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高度组织化、隐秘且适应性极强的犯罪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学期刊市场一个挺核心的现象。要说为什么郭敬明的青春杂志能做到“卖得最多最长久”,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郭敬明抓住了那个时代,特别是九零后、零零后年轻人的脉搏。他所创立的杂志,比如《岛》、《最小说》,与其说是单纯的文学期.............
  • 回答
    嘿,说到这事儿,我其实身边就有朋友,算是“冰淇淋忠实爱好者”,每天晚上来一杯,风雨无阻。刚开始看着挺惬意的,我也偶尔蹭点尝尝,味道确实不错。不过,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这习惯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有点儿细水长流,但后果绝对不小。首先,最直接能感受到的,就是体重秤上的数字。.............
  • 回答
    为什么圣殿骑士似乎总比刺客更胜一筹?——《刺客信条》系列中的力量悬殊探讨在《刺客信条》的世界里,一场跨越千年的秘密战争从未停止。一方是致力于自由意志的刺客兄弟会,另一方则是追求秩序与控制的圣殿骑士团。然而,如果我们细心回顾这个宏大的叙事,会发现一个反复出现的事实:圣殿骑士似乎总能在很多方面占据上风,.............
  • 回答
    有些书籍和电影,因为它们深刻的思想内涵、多层面的隐喻,抑或是时代背景的局限性,注定会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而正是在这种解读的流动与碰撞中,一些原本清晰的脉络,反而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甚至被一种普遍但并非完全准确的理解所取代。今天,我想聊聊那些我认为长期被我们“误读”了的经典。咱.............
  • 回答
    关于长期食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的问题,这确实是公众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了更清晰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力求还原一个真实且深入的视角。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转基因食物。简单来说,转基因食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某种生物的特定基因(例如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引入另.............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电脑长久不关机是否会缩短电脑寿命是一个困扰很多用户的普遍问题。答案是: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适度的待机或睡眠比频繁开关机更佳,但长时间不关机(持续运行数周甚至数月)确实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可能间接导致缩短寿命或出现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长时间不关机的潜在好处:1. 减少硬件损耗: 传统的.............
  • 回答
    要让家时刻保持干净清爽,可不是一次大扫除就能搞定的,这更像是一场长跑,需要掌握一些实在的“看家本领”。别以为就是简单擦擦抹抹,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能让你家住得舒心、 Neighbors 都夸“这家人真会过日子”的家务清洁技能。一、 建立“日常护卫队”——化零为整,防患于未然这是最重要.............
  • 回答
    封建统治,作为一种古老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其根基深植于土地、血缘以及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之中。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许多封建制度最终走向了衰亡,但一些封建要素却在漫长的岁月里顽强地延续,甚至演变成了现代社会某些制度的影子。那么,封建统治本身,是否具备长久维持的可能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说起最长久的二次元人物,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还是那个带着标志性红色领结,穿着黄色雨衣,一脸无辜却又总能惹出乱子的家伙——小丸子。你想啊,小丸子从1995年动画开播到现在,都多少年了?快三十年了吧!想想我自己,小时候追着电视看,那时候觉得她是个有点傻乎乎、爱捣蛋的小学生,整天想着玩、想着吃,对付考.............
  • 回答
    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复杂而深远,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非简单易除。理解其长久不绝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日本历史、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以及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一、历史的阴影与民族主义的激荡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为了生存和发展,.............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心坎里去了。我这几年里,也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样的缘分,才能让我们遇到那个对的人,然后,还能够一路走下去?要我说啊,遇见一个合适又长久的人,难,是挺难的,但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就好比大海捞针,针总是在那儿的,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耐心,有没有那个运气,有没有那个能耐去把它找出来。首先,我觉.............
  • 回答
    说起什么样儿的恋爱容易“见光死”,或者说很难走到最后,我心里可有谱了。这可不是什么玄学,好多都是能看出来的“前兆”。我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几个我看着就不太稳当的恋爱模式吧。一、 目的性太强的关系:一开始就奔着“结婚”去的,或者“利用”意味浓厚的。你想啊,一段健康的感情,最初不就是因为“喜欢”嘛。互.............
  • 回答
    高中早恋,是不是真的“不长久”?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因为“长久”这个词本身就太模糊了,是几个月算长久?还是一辈子算长久?放在高中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对“长久”的定义可能和成年人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高中早恋“不长久”?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咱.............
  • 回答
    想让你的圆珠笔笔记像珍藏的老照片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事儿我可太懂了!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写下的宝贵信息,随着时间流逝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彻底消失。别急,让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怎么才能让你的圆珠笔笔记“长生不老”。首先,咱们得明白,圆珠笔墨水这玩意儿,说到底还是个“墨水”,跟纸张的“关系”处理不.............
  • 回答
    异地恋的维系,绝非易事,它像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培植一株珍贵的植物,需要耐心的浇灌、细心的照料,以及对未来坚定的信念。许多人将其视为爱情的“终极考验”,一旦通过,那份情感的深度与韧性,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那到底该如何让这段相隔千里的爱,能够跨越时空,长久地绽放呢?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看法,.............
  • 回答
    问到“历史上有在位长久又得善终的昏君吗?”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昏君往往是暴虐无道、昏庸无能的代名词,他们招致民怨,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甚至遗臭万年的下场。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边缘性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对“昏君”这个概念有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