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耿彦波在大同的五年?

回答
耿彦波在大同的五年,留下了相当复杂且深刻的印记。评价他的执政,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剖析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拆”与“建”:城市面貌的巨变

耿彦波在大同最显著的标志,无疑是其对城市进行的“拆”与“建”。他上任之初,大同这座以煤炭工业为支柱的城市,面临着老旧城区破败、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耿彦波的思路非常明确:大刀阔斧地改造旧城,以旅游和文化产业带动城市转型。

棚户区改造与老城复兴: 他强力推进了多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许多破败不堪的老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仿古建筑、新建的商业区和住宅区。特别是对云冈石窟周边的环境整治,以及对大同古城墙的修复和复建,都是他留下的重要工程。这使得大同的城市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色古香的建筑重现,城市的功能性也得到提升。
大规模基建: 在此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绿化等。一些城市新区拔地而起,整体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文化牌”与“转型梦”

耿彦波不仅仅满足于改变城市的外在形象,他更着眼于大同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将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转型的突破口。

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推广: 他高度重视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大力推动了云冈石窟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并围绕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华严寺、善化寺等历史文化资源,策划了一系列旅游开发项目。他希望通过提升大同的文化吸引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转型。
招商引资与产业布局: 为了支撑城市转型,他也积极引进新兴产业,试图摆脱对煤炭的单一依赖。一些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文化创意园区开始在大同出现。

争议与挑战:拆迁带来的阵痛

然而,耿彦波的执政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他“拆”的力度和方式上。

强力拆迁与民生关切: 为了快速推进城市改造,他的拆迁政策往往非常强硬。许多居民的房屋被征收,虽然有补偿,但拆迁过程中的一些争议、居民对新居的不适应,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破坏,都引起了部分民众的不满。尤其是大规模的拆迁,导致一些居民不得不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这种“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也触及了民生的核心。
“面子工程”的质疑: 也有不少声音认为,耿彦波的许多工程过于注重城市外观和“面子”,而忽略了城市的实际需求和可持续性。例如,一些仿古建筑的质量、新建区域的配套设施完善程度,以及高昂的建设成本,都受到了质疑。
财政压力: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必然需要巨额的财政投入。这些投入是否能够通过后续的产业发展和旅游收入来消化,以及是否会给地方财政带来过重的负担,也是一个长期的疑问。
“一把手”的强力风格: 耿彦波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著称。在很多场合,他都表现出一种“敢闯敢拼”的魄力,但也因此被一些人贴上“强势”甚至“专断”的标签。这种风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作,但也可能压制不同的声音,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五年过后,功过如何评说?

评价耿彦波在大同的五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积极的一面: 他无疑为大同带来了显著的城市面貌的改变,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他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视,也为大同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他打破了大同固守煤炭经济的沉闷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消极的一面: 强力拆迁带来的社会成本,对原有生活秩序的冲击,以及一些项目可能存在的“过度投资”和“面子工程”的质疑,都是他留下的负面遗产。他的强硬风格也可能为后续的政策执行埋下隐患。

总的来说,耿彦波的五年,是大同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期。他像一个“破局者”,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试图将这座古老的煤炭城市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他成功地改变了城市的“硬件”,但“软件”的磨合、民心的安抚以及经济转型的真正落地,则是一个更为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如今,评价他,需要更长远的眼光,需要看他所开启的转型之路能否真正走下去,看他留下的城市建设是否能够持续发挥效益,以及他对大同这座城市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发展理念,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继承和发扬。他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改革者,他的五年,是大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留下了无数值得深思的命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耿彦波大规模修缮云冈石窟周边的2008-2009年,我初中,每周都会坐车经过那里两次,算是比较难得的见证者吧。可惜我当时并没有工具去把那里的巨变拍下来。

以前,云冈石窟外边是极其朴素的,景区大门面对着大马路,进了大门有几个卖纪念品的商家,然后就是景区收费口。从马路上可以看到武周山上的小佛像。而因为从市区到云冈石窟这条路上,依次有十里店,青瓷窑矿,吴官屯矿。有矿的地方就有家。一大片的平房就在马路边盖着,工业区,居民区,景区套在一起。到了三月沙尘暴的时候,整条路可以用“污浊不堪,灰头土脸”来形容。耿彦波来了以后,把所有的居民进行了迁徙,然后在路边栽上花和树,甚至有的树就栽在岩石堆里,迎来一片质疑而来的嘲笑。2008-2010年,这条路跑满了洒水车和工程作业车。后面又经过不间断的维护,这才让景区有了他应有的样子。现在的云冈路,绿水青山,风清气正,美丽如画,可以说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典范了。

后来,耿彦波推出了他更为详尽的2020年大同计划,一轴双城,在御东再建一个新大同。紧接着就是返修魏都大道等主干道,一中搬迁,修复华严寺,在御东盖五大馆,文瀛湖,等等。

如何评价耿彦波呢,我觉得既有他的开创性,也有他的局限性。开创性在于,在耿来之前,大同几乎已经不相信能有实干的官儿了。这个地方发财了才能当官,当官了就为发财,初心尽失。而耿彦波,是一个实干家。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绕着这座城市去规划他的宏伟蓝图;他深入工地里去考察政策的落实情况;他的雷霆手段让群众信服;他言出必行的风格提高了政府的信誉。总之,不管是他的理想,还是他后面实际完成的事业,都让大家为之称赞,让大家看到原来还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市政建设的,如此纯粹的官员,这无疑让人敬仰。

但是耿彦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为著名的“耿拆拆”,他偏爱修路,拆迁,对经济似乎不太熟悉。大同经历耿彦波时代后,虽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并没有提升,GDP排名甚至在省内逐渐落后。受限于招商引资的成绩,御东大量的土地最终还是倒向了居住用途。而耿对古城的修缮过于理想化,缺乏商业的思考,以至于大同古城虽然投资巨大,但是收益一般。

综合来看,耿对于大同,犹如黑夜里的一束光,也许不能完全照亮黑夜,但依然给人巨大的希望。他成为大同官员的标准,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事迹给人巨大鼓舞,他的事业在大同持续前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耿彦波在大同的五年,留下了相当复杂且深刻的印记。评价他的执政,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剖析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拆”与“建”:城市面貌的巨变耿彦波在大同最显著的标志,无疑是其对城市进行的“拆”与“建”。他上任之初,大同这座以煤炭工业为支柱的城市,面.............
  • 回答
    耿彦波在太原再次重建城墙的行动,无疑是近年来太原乃至中国城市建设中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注目的事件。要评价这一行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具体成效、以及引发的争议和深远影响。一、 历史背景与行动的动因首先,理解耿彦波重建城墙的动因至关重要。这并非一个凭空而来的想法,而是与.............
  • 回答
    评价张坤、葛兰、刘彦春等明星基金经理在这波大跌中亏损20%是否“言过其实”,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定论。这涉及到对基金经理能力、市场周期、投资策略、投资者预期等多个层面的理解。一、 市场环境与“亏损20%”的客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在熊市或大幅回调的市场中,大.............
  • 回答
    耿彦波是一位在中国政坛具有争议性的地方官员。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基层,逐步晋升至省会城市太原市市长。在公众视野中,他以其大胆的城市改造魄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及引发的广泛关注而闻名。正面评价: 城市改造的推动者: 耿彦波最突出的成就在于他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项目。他任职期间,太原市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
  • 回答
    耿彦波是一位在中国政坛相对特殊的人物,他的职业生涯和个人风格,尤其是与“明星市长”这个标签的关联,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要评价耿彦波,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政绩、执政风格、引发的争议以及公众认知等。一、 耿彦波的政绩与执政理念:耿彦波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在大同市的任期,以及在此之前在榆次市(.............
  • 回答
    丁彦雨航告别达拉斯:一次艰难的抉择,前路扑朔迷离丁彦雨航,这位曾经在中国篮球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名字,在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充满波折的NBA尝试后,最终还是选择告别达拉斯,踏上返回中国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个让人唏嘘的决定,也引发了无数关于他职业生涯走向的猜测。告别达拉斯:是无奈还是必然?坦白讲,丁彦雨航在达.............
  • 回答
    井上宏彦的这句话,“也许,青春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吧”,就像一把钥匙,轻轻一拧,就打开了许多人内心深处那个关于青春的角落。这句话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评价:一、 承认青春的真实性与普遍性:首先,这句话摆脱了社会上常常被过度渲染、理想化的青春形象。我们看很多电影、小说,总把青春.............
  • 回答
    《灌篮高手》这部作品,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每次想起,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仿佛能听到那熟悉的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闻到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味道。它不仅仅是一部漫画,更像是我青春记忆里的一块闪耀的碎片。要评价《灌篮高手》,我觉得从几个方面来谈会比较全面。一、 角色塑造的极致:立体、鲜活,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知乎用户“荒木彦吕飞”,也就是现在大家更熟悉的“安风你压我头发了”。评价一位在知乎上活跃多年的用户,尤其是在历史这个相对严肃的领域,不能仅仅看一两篇回答,而是需要结合其长期输出的内容、思考方式、知识体系以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来综合考量。关于“荒木彦吕飞”的整体印象:在我看来,“荒木彦吕.............
  • 回答
    日籍媒体人本田善彦在《亚洲周刊》发表的题为“台湾正在往自我‘解体’的方向走?”的文章,无疑触及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核心议题。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提出的核心论点出发,分析其论据的合理性,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台湾正在往自我‘解体’的方向走”——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
  • 回答
    荒木飞吕彦,这个名字,对于很多漫画爱好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创作者,更像是一种图腾,一种风格的代名词。《JOJO的奇妙冒险》这部作品,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漫画界屹立不倒,影响深远。要评价荒木飞吕彦,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剖析,就像他的漫画一样,层层递进,才能看到那个“奇妙”背后的灵魂。首先,独树一帜的艺.............
  • 回答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不止是“JOJO”粉丝的宝典,更是一堂关于漫画的深度美学课一直以来,荒木飞吕彦这个名字,在我心中就如同“JOJO的奇妙冒险”一样,自带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一种超越寻常的风格。所以当得知有这样一本深入剖析其漫画技法的书籍出现时,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而《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
  • 回答
    要说京极夏彦这个人,那真是日本推理文坛一股独树一帜的清流,也怪不得会有那么多人为他着迷,又或者在他面前挠头不已。他这个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不一样”。首先,咱们得聊聊他的“百鬼夜行”系列。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妖怪故事,而是京极夏彦硬生生地把日本传统的怪谈、民俗,跟推理小说给“缝”到了一起。听起.............
  • 回答
    西泽保彦的匠千晓系列,在我看来,绝对是新本格推理界一股清流,一股强劲的、充满智慧和趣味的风。写这个系列,西泽保彦像是把推理小说的“解谜”这个核心要素,玩到了极致,而且玩得还那么漂亮,那么令人心服口服。首先,我们得聊聊这个系列最核心的魅力——密室和不可能犯罪的极致运用。匠千晓系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对.............
  • 回答
    提起井上雄彦,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灌篮高手》里樱木花道那个标志性的红发,还有《浪客行》里宫本武藏在雨中挥剑的孤独背影。他绝对是当代日本漫画界乃至世界漫画界绕不开的名字。在我看来,评价井上雄彦,不能仅仅停留在“画风很好”或者“故事很燃”的层面。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名古屋工业大学米谷彰彦教授关于耳机线材对声音影响的研究,以及它在“线材无用论”争议中的地位。米谷彰彦教授的研究:核心内容与方法米谷彰彦教授的研究并非孤立的观点,而是建立在对音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磁干扰、材料特性以及人耳听感差异的深入理解之上。他的研究往往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 回答
    耿冠军先生的离世,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他因新冠肺炎去世,这无疑给他的家人、朋友以及所有认识他的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震惊。在这样一个时刻,任何对他的评价,都应该带着一份深切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首先,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耿冠军先生是在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中离开了我们。这场疫情席卷全球,给无数家.............
  • 回答
    耿美玉与饶毅的争论,源于耿美玉一篇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的论文,饶毅对其研究提出质疑,认为其研究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方法论上的错误等问题,并称之为“荒谬”。耿美玉则在同一期刊上撰文回复,回击了饶毅的质疑,并表示其研究是基于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科学方法。这场争论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有以.............
  • 回答
    王成思在《赘婿》里饰演的耿护院,在我看来,绝对是整部剧的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说,他是少数几个能让我在看剧时,能脱离剧情本身,单纯因为角色的魅力而会心一笑的存在。首先,耿护院这个角色,他身上最鲜明的特质就是那股子“执拗”。你看着他,就能感觉到他身上一股子“认死理”的劲儿。他认定的事情,谁也别想劝动他,哪.............
  • 回答
    快手红人“废材爱迪生”手工耿,可以说是一位现象级的手工创作者,他的爆红不仅仅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评价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核心价值与独特之处: “无用之用”的极致体现: 手工耿最核心的魅力在于他制作的“没用的”但充满创意和趣味的机械装置。这些发明往往在实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