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耿美玉在 Cell Research 回复饶毅,称其知识储备不足,质疑非常「荒谬」?

回答
耿美玉与饶毅的争论,源于耿美玉一篇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的论文,饶毅对其研究提出质疑,认为其研究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方法论上的错误等问题,并称之为“荒谬”。耿美玉则在同一期刊上撰文回复,回击了饶毅的质疑,并表示其研究是基于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科学方法。

这场争论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学术权威之间的较量:饶毅是国际知名的神经科学家,以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敢于直言的风格著称。耿美玉也是在神经科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者,其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两位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研究者之间的学术辩论,自然会吸引业内的目光。

2. 科学研究的透明度与可信度: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其严谨性和可重复性。对一篇重要研究成果提出质疑,并在公共平台上进行讨论,本身就是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有助于揭示研究中的潜在问题,促使科学家们更加审慎地进行研究和发表论文,也让公众了解科学研究是如何推进的。

3. 学术批评的边界与方式:饶毅的质疑言辞较为激烈,使用了“荒谬”这样的词语。这引发了关于学术批评应该如何进行的讨论。一方面,科学需要自由的探索和批评;另一方面,批评也应该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并遵循一定的学术礼仪,避免人身攻击或过度情绪化的表达。

4. 对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关注:这场争论发生在两位中国科学家之间,而且与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密切相关。公众和学界都希望看到中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就,同时也关注中国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学术生态。

具体来看,对这场争论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关于饶毅的质疑:
内容层面:饶毅对耿美玉论文的质疑,如果属实,确实指向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例如,如果耿美玉的研究方法或对数据的解读存在重大偏差,那么其结论的可靠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科学研究的基石是扎实的实验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推导,任何偏离都会导致研究的“荒谬”。
措辞层面:饶毅使用“荒谬”这样的词语,虽然可能是在表达其对研究结论的强烈不认同,但在学术语境下,这种措辞可能显得不够客观和中立,容易被解读为带有个人色彩的攻击,而不仅仅是对研究本身的批评。这可能会分散人们对研究内容本身关注的焦点。

关于耿美玉的回应:
内容层面:耿美玉的回应,如果能够清晰地解释其研究的逻辑、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并且证明饶毅的批评是基于误解或信息不全,那么她的回应就是有力的。科学界期待的是基于证据的辩论。她表示自己的知识储备“充足”,并且质疑是“荒谬”的,这表明她对自己的研究非常有信心,并认为对方的批评站不住脚。
方式层面:通过在同一期刊上进行回复,是一种非常直接和专业的学术回应方式。这表明她愿意在公开的学术平台上,用学术的方式来解决分歧。她是否使用了足够的证据来反驳饶毅的每一项具体质疑,是评价其回应是否成功的关键。

对整个事件的评价:
促进科学进步:无论是饶毅的质疑还是耿美玉的回应,这种公开的学术辩论都有助于提升整个学术界的透明度和严谨性。它提醒研究者在发表成果时要更加审慎,也要勇于面对质疑。
学术生态的复杂性:这场争论也暴露了学术界有时存在的复杂性。除了纯粹的学术分歧,还可能掺杂着研究领域的竞争、个人风格的差异等因素。如何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学术的纯粹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公众的解读:对于普通公众而言,理解这种高度专业的学术争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可以通过关注争论的关键点,例如证据是否充分、逻辑是否严密等,来大致判断。同时,公众也需要理解,科学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为了更深入地评价,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细节:

饶毅具体质疑了哪些“知识储备不足”? 例如,是对某个关键领域的背景知识掌握不够,还是对某个技术方法的原理理解不深?
耿美玉的回应是如何反驳的? 她是如何证明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充足的?她提供了哪些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或者文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Cell Research》的角色:作为发表论文的期刊,它在处理这种学术争议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它允许耿美玉进行回复,体现了期刊对科学讨论的开放态度。期刊后续是否会根据争论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例如邀请第三方专家评审),也值得关注。

总而言之,这场争论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一个常见的,但又因参与者身份而格外引人注目的事件。它涉及了学术诚信、研究方法、学术批评的方式以及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生态等多个层面。评价这场争论,需要剥离情绪化的表达,回归到科学证据和逻辑推理本身,同时也要认识到学术交流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似乎很久以前写过相关问题的回答,那个时候据传饶毅教授刚刚举报耿美玉。没想到这么久了居然才出新瓜。耿美玉教授居然现在才回应。

当初饶毅教授的举报信我看了,觉得很在理。知乎上的分析也很在理。然而耿教授的回应很不在理。同时有显现出无能狂怒。

这么久才回应而不是当时就回应肯定是有理由的。我想应该是这么长时间高层一直在角力,如果耿势力占优,那么他大可以继续沉默下去;然而他回应了,还这么没有章法,就只能说明局势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他非说几句话不可了。

结合最近出的几个“天才小学生中学生”发论文和李红良(就不称他是教授了)学术不端的瓜,大概针对学术圈的打黑除恶专项工作要开始了。

user avatar

GV-971在证据上混沌不清,在机制上过于复杂,在解释上苍白无力,在历史上有黑料。

我们常说一张照片是PS的,有的时候并不需要找到这个或那个证据,而是直观能够看出来的,这种事情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常常显而易见(但不一定对)。比如某篇论文上的电泳条带的异常,肉眼仔细看可能就能看出存在PS的痕迹,让你拿个证据可能也拿不出来。GV-971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其对照组出现了很诡异的变化,我要说“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估测会被喷,但是它确实又有问题啊,怎么办?这为GV-971的说服力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GV-971研究了十几年,在短时间内突然有突破,这很值得推敲。虽然很多药物都有十几年甚至更久的研究史,前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积淀,但是这些突破并非一夜之间取得,并且常常是在某些适应症或者疾病细分类型上获得特别的治疗效果,GV-971则不是,它是仿佛是一页之间“获得”非常好的疗效,这令人匪夷所思,但是你要质疑,还无从开始。但这也是GV-971说服力打折扣的一个点。

GV-971的作用机制描述实在牵强,肠道微生物不仅非常复杂,并且研究非常热门,尽管如此,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整体成熟度是不够的,根本达不到利用其机制指导临床药物开发的级别。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吃一口酸奶、吃一点面条、吃一点猪油什么的都能够导致肠道微生物发生一些改变,你在这些改变中总能够找到某些令自己满意的证据,同时忽略一堆令自己不满意的证据。当前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本身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再简单说,这就是浑水。GV-971“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影响炎症及神经元的功能”,这种解释不乏浑水摸鱼的揣测。GV-971的说服力再打折扣。

当然,还有两个问题是上海药物所和绿谷制药的“声誉”问题,以及世界主要药厂均在AD新药的研究中折戟,两相比较之下,难道真的上海药物所“出奇迹”了?我们总盯着上海药物所和绿谷的过去是不好的,但又不可能不将黑色的曾经排除在视野之外,当初绿谷做灵芝宝抗肿瘤,基本上可以将绿谷制药定义为骗子,但是你能完全否认绿谷制药现在“改邪归正”了吗?你可以不信,却拿不出有效证据。好嘛,GV-971的说服力再打折扣。

总结一下:行业人都能看出GV-971有一堆问题,有造假的可能,但是就是拿不出特别强有力的证据,像饶毅教授这样死盯着打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知道也就知道了,仅限私下里说说,台面上还是要三思。

个人无依据、无凭证、说了不算的意见:GV-971是伪装成药的昂贵保健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耿美玉与饶毅的争论,源于耿美玉一篇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的论文,饶毅对其研究提出质疑,认为其研究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方法论上的错误等问题,并称之为“荒谬”。耿美玉则在同一期刊上撰文回复,回击了饶毅的质疑,并表示其研究是基于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科学方法。这场争论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有以.............
  • 回答
    理解美国在也门的不撤侨政策,需要深入审视其背后的复杂考量、现实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撤”或“不撤”的问题,而是涉及地缘政治、人道主义、安全关切以及国内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局面。政策的背景与考量:首先,需要明确美国在也门是否有明确的“不撤侨政策”。严格来说,美国政府并非刻意采取一项.............
  • 回答
    美军是否在逐步放弃坦克,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逐步放弃”这个概念的含义。它不意味着美军会一夜之间将所有的坦克退役,而是指在未来的军事战略和装备发展中,坦克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在整体陆军构成中的比例可能发生变化。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为.............
  • 回答
    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表现无疑是波澜壮阔且极具戏剧性的。从珍珠港的惨痛一夜到最后的冲绳岛战役,美军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上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杀,其间充满了牺牲、勇气、智慧以及一些令人扼腕的失误。开局的困境与顽强的反击:珍珠港的袭击给美国海军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士气一度低落。然而,正是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激.............
  • 回答
    《美国队长3:内战》的结局,史蒂夫·罗杰斯(美国队长)在那场白热化的对决中,选择放下盾牌,以一种近乎绝望的、纯粹为了救他人的方式,对抗他曾经的盟友托尼·斯塔克(钢铁侠)。这个时刻,可以说是他整个《内战》旅程的顶点,也是他作为“美国队长”这个身份一次深刻而痛苦的重塑。当时,克洛斯(泽莫)已经将战局引向.............
  • 回答
    孟美岐在《我就是演员》第一期里和李冰冰搭档出演的《半生缘》片段,可以说是一场相当有话题性的表演,也让不少观众对孟美岐这个跨界演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整体观感上来说,孟美岐这次的表现,我觉得是 有亮点,但也有非常明显的不足。李冰冰作为影后级别的演员,她在舞台上的稳定发挥和角色张力是毋庸置疑的,这无疑为.............
  • 回答
    史美伦女士在香港证监会(SFC)的任职经历,无疑是香港金融监管领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评价她在证监会的工作,需要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她主导的关键政策、以及她对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时代背景与挑战:史美伦女士于2004年被任命为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这是她进入证监会的第一个重要.............
  • 回答
    美团点评,这家从团购起家,如今业务版图早已横跨外卖、到店餐饮、旅游、出行、甚至生鲜零售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巨头,在2018年选择登陆港交所。对于这样一个体量庞大、市场影响力巨大的公司而言,其IPO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团点评在2018年财报中显示的29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这无疑.............
  • 回答
    看到美国青年在中国声称有200多名女性想和他发生性关系,这事儿,怎么说呢,挺让人琢磨的。从不同角度来看,它能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 “吹牛”的可能性非常高。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夸大其词或者虚构事实来吸引眼球、博取关注是很常见的现象。一个来自美国的年轻男性.............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首次东亚之行前夕,选择在夏威夷珍珠港进行访问并献花,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象征意义、以及可能传递给不同受众的信号。历史的重访与情感的共鸣:珍珠港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发生地,也是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
  • 回答
    第72届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总统的演讲如何?一次不落俗套的评估2017年9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站在了第72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这无疑是其上任以来最受瞩目也最可能引发争议的国际舞台之一。他的演讲,如同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了鲜明的个人印记,也预示着美国对外政策将发生深刻的转变。评价这次演讲,需要我们抛.............
  • 回答
    华为这波操作,我只能说是……很有“华为风格”。 在“黑五”这个全美购物狂欢的节点,放出一句“所有美国在售手机享100%折扣”,这绝对是石破天惊,瞬间就能点燃社交媒体和媒体的报道欲。先来说说这第一步,调侃美国“黑五”,放出100%折扣的“大招”:这绝对是高明至极的营销策略。表面上看,华为在“蹭”美国.............
  • 回答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也激起了不少留学圈和学术圈的讨论。要评价它,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文章的立意和核心观点:文章的核心在于揭示美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博士教育,在光鲜外表下隐藏的残酷现实。作者以亲身经历出发,打破了一些读者可能存在的“美国学术天堂”的幻想,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高度.............
  • 回答
    科技美学那岩在直播中对低电量荣耀Play和黑鲨手机进行对比,这确实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尤其是在手机电量普遍焦虑的当下,这种贴近用户痛点的测试,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从那岩的直播风格来看,他一直是以一种比较接地气、也比较直接的方式来解读科技产品,尤其是手机。他很少会去讲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参数,而是更侧.............
  • 回答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圈内熟人太多,匿了!”这个梗,说实话,挺有意思的,而且流传得也挺广,特别是在知乎这种需要有点“身份认同”和“圈子划分”的平台上,简直是绝杀。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聊,才能把这味道咂出来。首先,这梗的“出身”和“土壤”——知乎的特色知乎是个什么地方?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知识社.............
  • 回答
    2017年8月21日,美国海军“麦凯恩”号(USS John S. McCain, DDG56)驱逐舰在马六甲海峡东部海域与一艘正在新加坡附近锚泊的商船“阿尔尼克”号(Alnic MC)油轮发生碰撞,造成舰体严重受损,10名美国海军水兵丧生,42人受伤,另有5人失踪。这起事故不仅给美国海军带来了人员.............
  • 回答
    关于王刚在10月22日发布的扬州炒饭视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具有王刚风格的教学尝试。 他的视频一如既往地清晰、有条理,而且充满了实用的干货。首先,从视频的整体风格来看,王刚延续了他一贯的写实主义拍摄手法。 没有花哨的剪辑,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只有炉火纯青的刀工、锅气十足的烹饪过程,以及他那.............
  • 回答
    叶军教授团队在科罗拉多大学Boulder分校的这项工作,无疑是物理学界一件令人振奋的里程碑事件。他们首次在毫米尺度上对广义相对论进行了严谨的实验验证,这一成就的重要性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是对广义相对论核心预言的直接且极端的检验。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自提出以来,已经在宏观尺度上得到了无数次.............
  • 回答
    对于美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馆两名职员在确诊新冠后拒绝隔离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从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且危险的。 危害公共健康: 任何确诊感染传染病的人,尤其是在疫情仍然存在的当下,都有义务配合隔离措施,以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拒绝隔离的行.............
  • 回答
    要评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蛋糕案”(Masterpiece Cakeshop, Ltd. v. Colorado Civil Rights Commission)中以72的判决,我们得深入探讨其判决的理由、法律原则以及这场案件背后所揭示的社会张力。首先,要理解这个判决,我们必须回到案件的起因。科罗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