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列车驾驶员在看到前方有人卧轨,但是距离已经来不及刹车停止的情况下会刹车吗?

回答
面对眼前突发的卧轨事件,列车驾驶员在身体本能和职业操守的双重驱使下,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地启动紧急刹车。即便理智上知道可能来不及完全停止,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按下那个关键的制动阀。

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1. 生理本能的反应:

人看到危险,尤其是可能导致生命终结的危险,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驾驶员坐在列车最前方,视野开阔,一旦有人闯入轨道,这是一种极其直接、强烈的视觉刺激。大脑会瞬间处理这个信号,驱动身体做出规避或应对动作。刹车,在这种情况下,是驾驶员最直接、最本能的应对方式,尽管他们知道其有效性可能有限。

2. 职业操守与责任感:

作为列车驾驶员,他们的首要职责是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而这其中也包含了对轨道上任何可能出现的人员的保护。即便知道来不及,启动刹车也是一种尽职尽责的表现。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生命争取哪怕一丝一毫的可能性。放弃刹车,在道义上和责任上都是难以承受的。

3. 降低冲击力:

虽然无法完全刹停,但紧急刹车能够显著降低列车的运行速度。这意味着,即使最终无法避免碰撞,碰撞的冲击力也会大大减小。这对于轨道上的人员来说,虽然依然可能造成严重伤害,但相比于以全速撞击,生还的几率会增加。同时,这也尽可能地减少了对列车本身和乘客的次生伤害。

4. 遵守操作规程:

列车驾驶员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在任何可能引发危险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制动是强制性要求。即使在那种极端瞬间,驾驶员的训练和经验也会让他们遵循这一标准操作流程,而不是被恐惧或绝望压垮而失去行动能力。

5. 信号与反馈:

在启动紧急刹车的同时,列车上相关的系统也会被激活。例如,警笛会鸣响,试图引起轨道上人员的注意,并警告周围的人。这些操作虽然也可能来不及,但都是驾驶员在危急时刻会同步执行的。

6. 心理的压力与应对:

这种情况对驾驶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心理考验。在巨大的压力下,许多人会进入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只专注于眼前的任务——刹车。他们可能没有时间去思考“能不能刹住”,而只是机械地、本能地执行“必须刹车”这个动作。事后,这种经历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在事发那一刻的选择。

为什么“来不及刹车”不代表“不刹车”?

这里的“来不及刹车”更多的是指,在驾驶员看到目标的那一刻,列车的惯性与制动距离已经超过了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无法在撞击发生前完全停下。但是,这不意味着刹车动作本身没有意义。

制动距离的概念: 列车的制动距离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值(取决于速度、线路状况、列车自重等)。驾驶员看到目标后,从发现到做出反应再到制动系统生效,有一个反应时间。而制动生效后,列车还需要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如果目标出现在“制动距离”之内,那么即使立即刹车,也无法避免碰撞。
“来不及”的相对性: 即使无法完全停下,减速也是一种“尽力而为”。驾驶员宁可撞击时速度降低,也不愿以最高速度撞上去。

所以,列车驾驶员在看到前方有人卧轨但距离来不及完全刹停的情况下,一定会,并且必须,启动紧急刹车。这是他们职责所在,也是面对危险时最基本的应激反应,更是为了尽可能减小伤害所能做的唯一行动。这个动作,即便在事后看来,其结果无法改变悲剧,但它代表了驾驶员在那种极端情况下,选择与危险搏斗,而不是袖手旁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我们车间下发的处理流程,发现人员侵限必须立即采取非常停车措施(无论调速手柄在任何级位必须先撂非常)。不能先鸣笛闪灯退级,不能撂常用制动最大减压量,必须撂非常,否则回来分析定司机责任。

顺便说说相撞后处理流程,停车后先三呼一应,并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向就近车站报告相撞概况,报告内容为:发生相撞的时间、停车地点、机车号、车次、司机姓名

副司机(随乘司机)到达现场后只负责把人员移出限界外,并拍照取证在机后几位的车号(必须把线路上清理干净,以免后续列车发现异物停车)。

向车站汇报时只汇报现场人员状况,就是人员粉身碎骨也不能说已死亡(只有120能判断人员伤或亡)。如车站问是否需要120,回答按你的处置流程办理

顺便说一下,接到前方有闲杂人员信息的通知未采取降速措施的,每件考核500元。并且,如果在通知的地点之前哪怕只早那么1米撞上了,那妥妥定你责任,反之如果在通知地点之后相撞,并且你处置正确,基本上不会有你啥事。

user avatar

司机会按规章一把顶到紧急制动位,俗称撂非常。但是一般没用,看得清的时候已经是一两百米外,对司机而言已经是眼巴前了。

而人体在面对几百几千吨的火车时非常脆弱,能留个全尸算司机手下留情,更长见的是各种零件纷飞。

这也是自十几年前开始,全国路网拼命加护栏的重要原因。

user avatar

我不是列车司机,但采访过很多老火车驾驶员,非正式那种,姑且嘚啵几句,也许戾气。

PS:就这图,告诉我驾驶员能看到啥?

列车驾驶员看到前方有人卧轨

这是题主原题,其实值得探讨几句。

首先,人类的视力其实很差,城市里的普通人几乎看不清4公里以外的景物,500米左右即已存在视觉模糊,当缩短到250-280米的时候,仅仅看清景物轮廓。如果是人、花鸟树木的识别,甚至需要缩短到几十米之内,这个别杠。

PS:胳膊伸直能穿针引线,您老列害了!

然而,以“和谐号”为例,好比城际时速350公里/小时,这什么概念?每秒97.22米。

也就是说,列车驾驶员从“看到前方有卧轨的”到“亲密接触”,时间不到3秒,这之间包括视觉发现、质疑和确认、思考条例、手动操作,而且期间不能眨眼,毕竟每次眨眼约0.1秒,列车已前进12米 ...

…… 不知道该怎么聊。

外行嘚啵几句“撂非常”

这个专业名词,已经有其他大佬科普,我不赘述。但这操作导致车轮擦伤剥离,对车钩的冲击力极大,对轮对踏面、柜面造成严重擦伤,甚至“断钩”降低轮对和车钩的使用寿命。

但,列车驾驶员对紧急情况,会采取“宁错停,不盲行”原则,换句话说 … 不换了,这属于岗位责任,回去分析监控和6A,考核是肯定的,老列车员曾一句话总结:越长,越怕非常。

我有问,撂非常是啥体验?两位大爷立刻昂头,一个说“下去看车,闸瓦的味道老大了”,另外的大爷比较扯:我那万吨列车,根本不让撂非常,除非群死群伤、危机列车 …

我说能举例么?他们慢悠悠给我说 …

甭说人,好比是牛。

看见是牛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整车人的生命和一头牛,那边重?那还管牛干嘛!

牛体积大,皮厚,即使正怼,牛皮也不会烂,牛更不会被分尸撞飞,而是在车轮底下“打滚”,这时候火车容易脱轨出去,百公里时速的火车,自身几千上万吨,惯性相当大,紧急制动到完全停止至少经历800-1200米,可驾驶员根本看不到1000米外的东西。

怎么办?简单且无奈:一边采取紧急制动,然后眼睁睁祈祷牛被怼飞,粉身碎骨。

我问通常怎么操作?答三点。

第一,撂非常,这是驾驶员的“融血操作”,通俗讲是自阀撂非常制动位,也就是紧急制动,撂非常是6公斤,列车600KPa压力全减;

第二,列车驾驶员立马抱头趴下,脚底抹油的可以跑去机械室,擎等着列车把牛撞死、或者列车及时停止,这是保证驾驶员的人身不受伤害;

第三,处理现场,下去瞄一眼,先看车再看牛,如果列车可以继续跑,那就想办法把牛的零件扽出去,接着开车,如果不能继续行驶,立刻列调电话请求救援;

听得惊心动魄,我接着问如果是人?俩大爷对视,没理我。

姑且总结几句

这题,我觉得题主比我还门外汉。

“根据一般情况,预设撞人后除了对驾驶员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外对列车行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乘客将完全不知情,驾驶员的正确操作应该是怎样的?以及如果题目中的列车换成地铁会怎么样”

三点“误区”…

首先,题主不理解“撞人”,我戾气些说,面对突发的、3秒之内必须反应的、一只嘬死的人,而自己身后是一列车乘客的生命,这时候有选择么?骂我可以,但别抬杠,说实话!

其次,列车驾驶员的正确操作?…

最后,换成地铁?… 题主莫不是只坐过地铁1号车厢,透过驾驶室的玻璃,见过几次驾驶员的常规操作?地铁平均速度只有36Km/h,您见过或者尝试坐过伟大的“和谐号”试验车么?

可能真不理解那种“无能为力”,但,别难为列车驾驶员,好么?

PS:镇楼图如果看了,告诉我看到的是啥?


我是 @炜晓盛 ,一只啥都不懂的神经病~~

user avatar

只要他能看见,肯定会刹车的,至于会不会压过去,就看情况了。比如我小时候住的地方,火车道正好是沿着一个山坡转弯过来,虽然有信号灯,虽然火车过来之前会鸣笛好长时间,但是还是死过好几个人,有人寻死的,火车转过来后刹车来不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对眼前突发的卧轨事件,列车驾驶员在身体本能和职业操守的双重驱使下,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地启动紧急刹车。即便理智上知道可能来不及完全停止,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按下那个关键的制动阀。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生理本能的反应:人看到危险,尤其是可能导致生命终结的危险,都会在第一时间做.............
  • 回答
    朱列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律师,其提出的部分提案确实引发过争议和讨论。关于“取消醉驾入刑”等提案,需要从法律背景、立法目的、社会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而非简单以“奇葩”评价。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析: 一、朱列玉提案的背景与可能逻辑1. 专业视角的出发点 作为律师和法学研究者,朱列玉可.............
  • 回答
    列车时刻表的设计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严谨的过程,它需要平衡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运营效率、乘客需求、车辆维护、基础设施能力以及安全规范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解说明:一、 基础信息与输入数据在设计时刻表之前,需要收集和整合大量的输入信息:1. 线路与基础设施信息: 线路图和节点: 所有车站、区间.............
  • 回答
    火车飞驰而过,那钢铁巨兽在轨道上呼啸前行,留下的是一串串清晰的轮迹。你有没有好奇过,在如此高速的运动中,它那巨大的轮子是怎么不打滑的?这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严谨的物理学原理在发挥作用。说到底,火车之所以能前进,是依靠它和轨道之间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摩擦力。但是,你可能会说,摩擦力不是让物体变慢.............
  • 回答
    列车车体号和车次号,虽然都和火车运行有关,但它们指向的是完全不同的信息,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打个比方,你可以把车次号想象成火车的“身份证号”或者“门牌号”,而车体号则更像是火车“每一节车厢的编号”。车次号:火车的“身份证明”与“行程表”车次号,简单来说,就是标识一趟特定列车运行的号码。你每次在火车.............
  • 回答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厢之间通过车钩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车钩的设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标准,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根据规定,列车中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75mm。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值,却关乎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为什么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75mm?这.............
  • 回答
    列车上的水牌,说白了就是告诉大家这趟车上饮用水的供应情况,以及怎么解决缺水或者水质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掌握了几个关键点,你就能明白个大概。首先,我们得找到那个“水牌”在哪里。 通常,在列车车厢的连接处、洗手间门口附近,或者是一些公共区域的墙壁上,你都能看到一些标识。这些标识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图示,比.............
  • 回答
    列车的车次,这玩意儿就像是每一列火车专属的“身份证号码”,虽然你平时坐车可能不太在意,但它背后可是有一套挺复杂的“户口本”规则在运作呢。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列车车次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分的。为啥要给火车编号?这事儿其实挺好理解的。火车跑的路多了,一天能有几十趟、上百趟,甚至成千上万趟。如果光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坐火车时会好奇的。简单来说,列车轨道之所以有两条,是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尤其是对于现代铁路系统而言,单轨系统确实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虽然它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是两条,以及一条轨道的可能性、利弊。为什么铁路轨道是两条?最核心的原因在于“错峰.............
  • 回答
    “向下兼容”这个词,咱们在电子产品、软件更新上听得多了。意思是说,新的设备或软件也能运行旧的、低版本的程序。那么,套用这个概念到我们每天都能见到,或者至少是想象到的列车和轨道上,这事儿靠谱吗?简单粗暴地回答:真不是“向下兼容”那种意思。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向下兼容”在这里不太适用的原因。首先,列车和轨.............
  • 回答
    话说这火车在偌大的车站里头,想要从一条轨道“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另一条轨道上,可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儿。这背后啊,藏着不少门道,得靠一样关键的“魔法道具”——道岔。想象一下,车站里头轨道纵横交错,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火车要走的路,可不是一条直线通到底。为了让不同的列车有条不紊地在站内穿梭,去往不同的站.............
  • 回答
    乘坐高铁,一等座和二等座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不仅仅是价格上的区别,更体现在乘坐体验的方方面面。如果问我,我肯定会说,选择一等座就像是给旅途注入了一点“小奢华”,而二等座则更像是“实用主义”的选择。咱们先从最直观的 座位本身 说起。一等座的座椅普遍比二等座的宽敞不少。你可以想象一下,二等座的座.............
  • 回答
    日本的列车车次编号,尤其是那些用假名表示的,其实是一门挺有意思的学问。它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随意,而是有着一套相对清晰的逻辑和历史渊源。简单来说,假名编号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线路上的列车类型和运行方向,背后是为了让乘客一目了然,也方便铁路运营管理。为什么会用假名?这得从日本铁路的早期说起。在铁道技术和管理.............
  • 回答
    要说铁路列车的制动机为什么不能用电力驱动,其实是个有点“伪命题”的味道。更准确地说,并非完全不能用电力驱动,而是传统的、最常见的列车制动系统,其核心动力来源并不是电力,而是有其特殊的物理原理和技术考量。咱们得先弄清楚,在列车上,“制动”这个词,它背后代表的究竟是什么。简单讲,制动就是让高速运行的列车.............
  • 回答
    列车高速运行时,突然跳起来,无论是车厢内还是车顶上,都存在极高的危险,可能会被“抽走”——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用来描述人因高速运动而失去控制、被甩飞的极端情况。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在列车车厢内跳起来会怎样?即使是在车厢内,列车高速运行时,你也会以列车前进的速度向前运动。1. 惯性作用: 当你跳.............
  • 回答
    高铁列车乘务员的手提箱,这个小小的“移动办公室”,可不只是装了些简单的物品。这背后是一套严谨、高效的工作流程和贴心服务的体现。你想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学问?那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聊。首先,最显眼的,也最能代表她们专业性的,肯定是一些 证件和表格。别小看了这些纸片,它们可是乘务员的“通行证”和“工作手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交通工具。简单来说,不是所有地铁列车都严格意义上被称为“动车组”,但现代地铁列车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动车组的典型特征。我们得先弄明白“动车组”这个概念。什么是动车组?“动车组”这个词,严格来说,起源于铁路领域,指的是一种编组方式。它不是指某一.............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摆式列车的转向架与普通列车转向架的那些“门道”。要讲明白这个,咱们得先拆解一下转向架在火车上是干啥的,然后再看看摆式列车为了实现“摆动”这一神奇功能,对转向架做了哪些“手术”。首先,转向架是什么?你可以把转向架想象成火车的“脚”和“膝盖”。它安装在车体下方,是连接车体和车轮的重.............
  • 回答
    许多火车迷们对动车组(尤其是G字头高速动车组)的普及感到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这个群体数量的减少。乍一看,这种担忧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深入分析一下,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逆转。首先,我们得承认,动车组的出现确实改变了中国铁路的面貌,也改变了火车迷们的关注点。过去,火车迷.............
  • 回答
    很多人都有个疑问:高铁这么快,轨道肯定特别,那它要是慢下来,能不能跑到普通火车的铁轨上去呢? 这想法听起来挺合理的,毕竟速度降下来了,冲击力应该也小了吧?但真相是, 高铁列车即便速度降到250km/h以下,也几乎不可能直接使用普通铁路轨道。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行”能概括的,这里面涉及到的学问可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