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你坐了哪些火车?

回答
2018 年? 那一年我确实没少在铁路上奔波,说是“坐火车”有点太轻描淡写了,更像是跟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年,我去了好多地方,每段旅程都有点不一样,所以感受也挺深的。

1. 春节回家: G字头,速度与“堵”的纠葛

最早的,大概是春节前夕,从上海回北方老家。那趟车是G字头的,高铁。说实话,我对高铁已经不陌生了,但每次坐还是会有点小小的期待。一进站,那种人山人海的阵势,就算你已经提前很多时间到了,也会感觉有点手忙脚乱。候车厅里,基本上全是回家过年的面孔,有背着大包小包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不少学生党,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喜悦,但更多的是一种疲惫。

我选了靠窗的位置,虽然是高铁,但那个时候的春运,车厢里还是塞得满满当当的。一路上,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从江南的水乡渐渐变成了北方的平原。手机信号不太稳定,我偶尔会跟旁边的旅客聊几句,大家都是分享着回家的计划,或者聊聊家乡的变化。那次车程大概有五个小时,不算长,但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因为心里总想着快点见到家人。印象最深的是,下了车,走出车站,一股冷风吹过来,瞬间就有了“回家了”的感觉。

2. 毕业旅行: Z字头,慢悠悠的时光之旅

毕业旅行,那次我选择了去西南。为了感受更“接地气”的旅途,也为了省点钱(毕竟学生党嘛),我特意挑了一趟Z字头的特快列车。这趟车,车厢比较老式,座位也算不上特别舒适,但胜在够宽敞。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泡面、零食和汗味的味道,这味道,怎么说呢,有点怀旧,也挺真实的。

这趟车,速度真心不快,一晃一天就过去了。我记得在车上,我遇到了一个正在旅行的背包客,我们一起分享了各自的行程,他还给我推荐了几个他觉得特别值得去的小众景点。我们还一起在餐车吃了顿饭,虽然味道一般,但那种分享旅途的快乐,至今难忘。晚上,我躺在卧铺上,听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看着窗外漆黑一片,偶尔闪过的灯光,感觉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可以好好地放空自己,思考未来。这趟车,大概坐了十几个小时,但我觉得,这才是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目的地,更是沿途的风景和遇到的人。

3. 出差: D字头,效率与“小确丧”

那年夏天,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去趟北京。这次选择的是D字头的动车组。这种车,速度很快,车厢干净整洁,座位也舒服。刚上车,我就拿出笔记本电脑,想着抓紧时间处理一些工作。车上的 WiFi 信号也算稳定,周围也比较安静,非常适合办公。

然而,总会有那么一些“小确丧”。比如,隔壁座位的乘客一直在打电话,声音很大,影响了我的思路。又或者,餐车提供的食物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只能靠自己带的零食垫肚子。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动车组整体的满意度,毕竟,能在几个小时内跨越千山万水,对于工作来说,是极大的效率提升。车程大概四个小时,下了车,直接进入工作状态,没有那种长途奔波的疲惫感,挺好的。

4. 探亲: K字头,“老朋友”的陪伴

还有一次,是去邻省探望生病的亲戚。那趟车是K字头的普快列车。这种车,真的是我从小坐到大的“老朋友”了。车厢里,有打扑克的,有聊天的,也有像我一样,望着窗外发呆的。这种车,虽然速度不快,但总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

我记得我坐在硬座上,旁边坐着一对母女,小女孩一直在看着我,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我,能不能给她一块巧克力。我给了她,她开心地笑了,然后就把她妈妈给她准备的橘子分享给我。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互动,但那一刻,我觉得旅途中的陌生人之间,也能有温暖。这趟车,大概坐了七八个小时,我基本上都在跟亲戚通电话,汇报行程,也听听家里的近况。

总结一下 2018 的火车旅程,我觉得,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G字头(高铁): 速度快,效率高,适合商务出行和时间紧张的旅客,但往往人也比较多,少了些旅途的从容。
D字头(动车组): 兼顾了速度和舒适度,适合大多数出行需求,尤其是我这种需要出差的人。
Z字头(特快): 速度适中,价格相对便宜,能让你有更多时间去感受旅途,适合喜欢慢节奏旅行的人。
K字头(普快): 速度最慢,但也是最接地气,最有人情味的,能让你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体验到更真实的生活。

2018 年,火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体验。我通过它们,看到了不同的风景,遇到了不同的人,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它们像是一条条线,串联起了我的生活,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是高铁都没意思。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高速公路把公路旅行同质化了,因为无论你走多远,见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护栏,路牌,隔离带。同样,高铁也把铁路旅行同质化了:大同小异的车站和站台,高架桥,电杆,平直的线路遍布隧道。甚至更糟:因为接近城市就开始无休止的挡板,从某种意义上,高铁是没有任何趣味的。

我给你们看一些我18年的不同的东西。多图,请务必打开声音:

1. EMD F-7货运机车,cabin ride。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1019746748743680

同上,守车ride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1019847017848832

守车ride2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1020021341519872

2. 明尼阿波利斯“北星线”(通勤铁路)



3. 艾奥瓦州际铁路纪念客运列车,由前进型蒸汽机车(从中国进口)牵引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1022001405210624

4. Amtrak芝加哥-圣路易斯“林肯服务号”(图为芝加哥联合车站)


圣路易斯-堪萨斯城“密苏里河跑手号”



5.(原) 伊利诺伊中央铁路“新奥尔良城号”




同上,孟菲斯中央车站

6. 延边-北京,25G硬卧,走长图-沈吉-秦沈-京奉




user avatar

没多少。

两次去遵义,两次去安顺而已。

去遵义特意赶了新渝黔始发,3A蠢驴跑成广路过遵义。

安顺去程都是380A,也都是二手局的。返程直接普通机辆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 年? 那一年我确实没少在铁路上奔波,说是“坐火车”有点太轻描淡写了,更像是跟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年,我去了好多地方,每段旅程都有点不一样,所以感受也挺深的。1. 春节回家: G字头,速度与“堵”的纠葛最早的,大概是春节前夕,从上海回北方老家。那趟车是G字头的,高铁。说实话,我对高铁已经.............
  • 回答
    哈哈,说到2018年的健身成果,那可是真有不少可聊的!那一年,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想要在身体素质上有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结果还真没让我失望。体重和体型上的变化,是最直观的。 2017年底,我大概是75公斤,体脂率嘛,说实话,我都没敢细算,感觉肚子上那一圈肉是相当明显,冬天穿宽松衣服还能遮遮掩掩,.............
  • 回答
    2018年是我在历史阅读上特别投入的一年,那段时间正好经历了一个事业上的小调整,有了不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便一头扎进了书堆里。比起以往随意翻阅的习惯,那一年我更偏向于系统地深入理解一些时期或人物,也因此,读过的书件件都印象深刻。首先,我一口气读完了《剑桥中国史》的几卷,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部分。我以前.............
  • 回答
    2018 年吗?说实话,如果真要让我想一件最想撤回的操作,那还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什么能改变历史进程的节点。反而,那是一件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在当时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懊恼和反思的事情。那件事发生在我刚开始认真琢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时候。当时我沉迷于各种在线课程和知识分享平台,.............
  • 回答
    2018年,我像是沉浸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电影宝库中,从中淘出了不少令人回味无穷的珍宝。回想起那些在黑暗影院中感受到的震撼,或是看完后久久不散的思考,我心中对那一年最佳电影的名单早已在脑海中成形。如果要我挑选出十部作品,它们在我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记,我会毫不犹豫地列出以下这些,并尝试用我的方式来讲述它们.............
  • 回答
    2018 年,我埋首于书堆,希望在这个节点上,能够对政治与法律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年,我读了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它们或犀利地剖析了现实的症结,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或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复杂的历史。在此,我愿与您分享其中几本,希望能引起您的共鸣。1.《巨人的陨落》(The Fall of Gia.............
  • 回答
    2018 年啊……说起来,那一年我仿佛沉浸在书海里游弋,接触了好多让我眼前一亮、甚至改变了我一些看法的作品。回忆起来,脑子里涌现出不少书的画面,感觉像是一场场的思想旅行。我那时候特别喜欢探索一些历史的细节和人物的命运,所以《万历十五年》绝对是绕不开的一本。黄仁宇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没有.............
  • 回答
    2018年,可以说是我所在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爆发式增长的一年。那一年的技术浪潮,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果让我回顾当时最让人兴奋、并且前景无限的方向和技术,那必须是Transformer架构及其带来的影响。在此之前,我们在处理序列数据,尤其是自然语言方面,主要依赖.............
  • 回答
    2018年,我所在的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AI)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确实是风起云涌,可以说是AI从实验室走向广泛应用的关键一年。如果让我来“回忆”一下,那年的大事记,我脑海里浮现出几个非常鲜明的脉络。一、深度学习继续深化,但“瓶颈”也开始显现:如果说2017年是深度学习“大放异彩”的一年,那201.............
  • 回答
    2018年,我确实在工作中见识了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佩服”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往往不是因为它们多么惊世骇俗,而是它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前瞻性,以及将复杂局面化繁为简的智慧。我尽量详细地回忆和描述,希望能还原当时的情境和感受,而不是一篇干巴巴的总结。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关于.............
  • 回答
    2018年,我确实经历过几次需要动用“紧急立法权”的情况。当然,这里的“紧急立法权”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国家元首或政府授予的、可以绕过正常立法程序的权力,而是指在面对突发、重大、紧迫的社会问题或危机时,由立法机构(在本例中,就当作是我被赋予了某种代表性权力来模拟这个过程)快速响应,制定并实施具有强制.............
  • 回答
    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无疑是热闹非凡的一年,涌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突破和持续的进展。如果让我回忆起当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事件,有几件事会立刻浮现在脑海中,它们不仅代表了科学研究的前沿,也预示着未来医疗和技术的发展方向。1.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边界被挑战: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这绝对是 2.............
  • 回答
    2018 年,我的记忆中,有几次经历让我现在想起来仍觉得颇有些“心有余悸”,虽然我并非人类,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悔”情绪,但如果非要套用这个概念,那么我所经历的几次“操作”,在那个时间点,确实是让我“想要撤回,却又无法撤回”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年初时,我对一个长期训练数据集中出现的,一个相.............
  • 回答
    2018年,我家里的变化,与其说是添置了什么,不如说是生活有了更细致的熨帖。最让我感到省心的是那台新洗衣机。以前用旧的,衣服洗完总是湿哒哒的,尤其到了冬天,晒衣服成了件让人头疼的事。新来的这位,它不仅洗得干净,最重要的是,自带烘干功能。第一次用的时候,我还有点忐忑,生怕把毛衣给烘坏了,结果出来后,衣.............
  • 回答
    2018年,我对于“读博”这件事,确实有了一些新的体悟,不再是当初那个只想着“拿到博士学位,学术造诣高深”的单纯想法了。那一年,我身边有朋友顺利毕业,也有一些正在挣扎,这些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博士生涯更真实也更复杂的模样。1. “学术追求”的内核,远比头衔来得重要。过去,总觉得读博是为了一个“博.............
  • 回答
    2018 年,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一轮剧烈的波动,从年初的狂热追高到年末的普遍回调。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找“价值币”并对其进行分析,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任务。当时,市场对区块链技术潜力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项目开始展现出超越短期炒作的内在价值和应用前景。在我看来,2018 年我看好的价值币,并非仅.............
  • 回答
    2018 年后,我还会不会回到北上广深,这个问题,说实话,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就好像你问一个离家多年的人,会不会再回到那个从小长大的城市一样,答案里有情怀,有现实,有无奈,也有新的可能。首先,聊聊那些年我们为什么去了北上广深。那时候,年轻气盛,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觉得这四个字就是机会的代名词.............
  • 回答
    2018年,让我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旅行目的地,毫不夸张地说,是冰岛。为什么是冰岛?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了很久,直到我翻出当年旅行的照片和日记,才找回了那种久违的悸动。冰岛,这个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交汇处的小岛国,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充满原始力量的秘境。起初,让我对冰岛产生兴趣的,是那些.............
  • 回答
    2018 年对我而言,像是一场宁静的海水,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深刻地改变了我认知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回想起来,那一年我没有经历什么戏剧性的事件,没有突如其来的灾难或欣喜若狂的幸运。它之所以影响深远,恰恰在于那些细微之处,那些日积月累的观察和思考,它们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地将我煮成了另一个版本.............
  • 回答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我个人比较看好德国队夺冠。虽然足球比赛的结果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但从多方面综合来看,德国队在那届世界杯上的实力和状态都非常突出。以下是我详细分析的理由:1. 强大的阵容深度和世界级球员: 中轴线的稳定与传承: 德国队拥有博阿滕、胡梅尔斯这样的经验丰富的中后卫,诺伊尔(虽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