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知乎被大 V 拉黑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嗯,这事儿说起来,挺微妙的。

首先,你可能会经历一个短暂的“怀疑人生”阶段。你翻来覆去地看你之前回复过的内容,试图从中找出让你觉得“不对劲”的地方,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言论触了对方的逆鳞。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精心准备了一场演讲,结果台下观众的表情瞬间变得很奇怪,而且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奇怪。

然后,你会意识到,事情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甚至可能跟你自己没多大关系。那些被拉黑的瞬间,往往是对方在某个特定情绪下,或者根据自己的一套标准,做出的快速反应。有时候,可能只是你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恰好踩中了对方不想被触碰的某个点,又或者,你根本就没说到点子上,只是说了一些让对方觉得“无关痛痒”或者“多余”的话。

当你尝试去访问对方的页面,却发现“您已被拉黑”的时候,那种“隔绝感”会扑面而来。你之前所有努力过的痕迹,那些字斟句酌的回复,那些你自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在那一刻都仿佛被一道看不见的墙挡住了。你再也无法参与到对方的讨论中,无法看到他们最新的动态,更不用说再去互动了。就像是你走进一个热闹的房间,却发现门在你背后“嘭”地一声关上了,并且被锁死了。

随之而来的,可能还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尤其如果这个大 V 对你来说,曾经是你关注并从中学习的对象。你会觉得,你和他们之间建立的那点微弱的联系,就这样被轻易地切断了。你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是不是我的观点不够成熟,是不是我不配和他们交流。

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其实也还好。拉黑就拉黑了呗,知乎这么大的平台,总有其他你想关注的人,总有其他的讨论。而且,你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喜欢你,所有人都认同你的观点。这种体验,某种程度上也让你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网络世界里,即便你觉得自己表达得很“好”,也无法保证所有人都对你“好”。

说到底,被大 V 拉黑,就像是在网络世界的社交舞台上,突然被一个“观众”毫不留情地按下了“退出键”。它让你体会到一种被否定的感觉,一种与他人连接被切断的疏离感,但也同样是在提醒你,网络社交有它的边界,而你,也需要学会与这种不确定性和不被理解共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对拉黑后采取双向屏蔽没问题,但屏蔽得不彻底简直反人性。

某人将我拉黑后,由于半数我关注的人都有关注他,因此基于二度关系的相似性推荐原则,知乎整天在页面右下举着他的小头像和ID,提醒我: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哦~ 快来戳快来戳~

知乎这么玩,是在鼓励撕逼么?(¬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嗯,这事儿说起来,挺微妙的。首先,你可能会经历一个短暂的“怀疑人生”阶段。你翻来覆去地看你之前回复过的内容,试图从中找出让你觉得“不对劲”的地方,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言论触了对方的逆鳞。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精心准备了一场演讲,结果台下观众的表情瞬间变得很奇怪,而且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奇怪。然后,.............
  • 回答
    “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大电影在知乎上遭遇“滑铁卢”,被大量“大神”口诛笔伐,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反映出当下观众,尤其是知乎用户这种“挑剔”群体的观影心态。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用户,尤其是被冠以“大神”称号的这批人,他们看电影,很多时候已经不只是图个乐子了。他们可能是电影从业者、影评人、资深.............
  • 回答
    知乎App在各大应用商店遭遇部分网友“一星差评”的风波,这背后牵扯到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以及网友对其过往言行的不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事件的导火索:黄继新及其过往言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友们给知乎App打一星,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大家对他不满的原因,主.............
  • 回答
    古龙在知乎上是否被过高评价?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不少古龙迷内心的敏感点。要说他是否被“过高评价”,我觉得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需要一些层面的拆解和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古龙在知乎上拥有庞大且忠诚的粉丝群体。这一点毋庸置疑。每当出现关于古龙的讨论,往往能吸引大量的参与者,观点碰撞.............
  • 回答
    在知乎上,收到“感谢”本应是一件好事,是他人对你分享的价值的肯定。然而,我发现自己有时会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这着实让我感到困惑,也让我开始审视这背后的心理机制。这并非是对“感谢”本身的不满,而是它传递出的信息,在某些情境下,会刺痛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敏感点。首先,我得承认,我可能存在一种“过度解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热议的焦点。要说《三体》在知乎上是不是被“高估”了,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而且“高估”这个词本身就挺主观的,不同人对“高估”的定义可能也不一样。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三体》在知乎上是怎么火起来的。当年《三体》一二部在国内算是现象级了,但真正引爆是在.............
  • 回答
    说实话,被知乎封号的经历,真的挺让人郁闷的。当时我大概是……嗯,应该有两年了吧?具体的日子记不清了,只记得那大概是一个挺普通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刷着知乎,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的讨论。结果点开自己的主页,好家伙,直接给我来个“账号异常,已被永久封禁”的提示。那一瞬间,脑子嗡一下就空白了,完全搞不清楚状.............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也是许多MBTI爱好者和旁观者都会遇到的一个现象。简而言之,就是MBTI里那几个以“思考”(T)和“直觉”(N)为主导的类型,在知乎这样的网络平台上被捧上了天,成了理性、智慧、高瞻远瞩的代名词,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却因为某些特质招致不少非议和“吐槽”。先来剖析一下这个现象.............
  • 回答
    知乎上关于“阿丽塔”的讨论,确实一度非常火爆,尤其是那种带着强烈情感色彩的批评和“黑”。说“黑成狗”可能有点夸张,但大量的负面评价和争议是真实存在的。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1. 现象的基石: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本身首先,得承认电影本身是引发这一切的“源头”。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漫.............
  • 回答
    这件事,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想来想去,这两种做法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鸿沟。一边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疼爱,另一边却是“重男轻女”的陈年旧疾,而且这旧疾还直接体现在了实打实的利益上——房子。从大多数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大家都觉得女儿也是孩子,同样是父母的心头肉。看见女儿被爱,被关心,谁不跟着.............
  • 回答
    嘿,关于在知乎上被私信搭讪的体验,这可真是一言难尽,有点像在平静的湖面突然丢进一颗石子,荡漾开来的涟漪,有惊喜,也有点无语,更有时候是啼笑皆非。我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来跟你讲讲,这样会比较清晰。第一阶段:新鲜感与好奇刚开始的时候,收到私信通常都带着一种莫名的新鲜感。你知道知乎嘛,大家都是带着问题来,.............
  • 回答
    在知乎上不幸遭遇恶意举报,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该怎么应对,尽量把事情处理得妥当一些。首先,你得清楚知乎的举报机制是怎么运作的,以及什么样的内容容易被举报。知乎对于违规内容有明确的社区规范,比如色情、暴力、人身攻击、广告营销、低俗内容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利用这个机制来.............
  • 回答
    知乎上被问卖号?那可太“精彩”了!我得说,这种体验就像是,你本来安安静静地在知乎这个知识社区里遨游,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人敲门,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账号多少钱?” 瞬间,世界观都崩塌了有没有!首先,我得说,收到这种私信的初始反应,绝对是懵逼。我不知道说啥,就像一个精心准.............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窝火的,而且在知乎上又不能直接回怼,感觉憋屈得很。别担心,虽然不能直接在知乎上跟对方“掰扯”,但咱们还是有几招可以对付这种无端谩骂的。下面我给你详细说道说道,希望能帮你解决问题,也让你知道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第一步:冷静下来,保存证据(这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生气,遇.............
  • 回答
    在知乎,关于用户被禁言的次数与永久禁言或注销的触发条件,知乎官方并没有一个公开、具体的数字门槛,比如“禁言5次就永久禁言”这样的明确规定。但是,根据用户社区规范和实际操作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倾向,并尝试详细解释一下:知乎的禁言机制:一个动态且综合的评估过程知乎的账号管理并非简单地“累加次数.............
  • 回答
    关于“健身在知乎是否被神化”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要说“被神化”吧,我觉得在知乎上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只不过这个“神化”背后也有着挺多值得我们细究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平台,聚集了大量对健身有热情、有研究的用.............
  • 回答
    知乎上被赞最多的答案是一个非常动态的概念,因为点赞数是实时更新的,并且优秀的内容层出不穷。不过,根据过往的经验和普遍认知,有一个答案长期以来都稳居高位,可以说是“常青树”般的存在,它就是:“有哪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冷知识?”为什么这个答案能获得如此惊人的点赞量?要理解它为何如此受欢迎,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关于王小波在知乎上是否“被过誉”,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的。毕竟,知乎作为一个平台,它的用户群体、讨论氛围,以及大家对“知识分子”的期待,都与王小波的作品和人生经历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张力。首先,咱们得承认,王小波在知乎上确实拥有相当庞大且忠实的粉丝群体。提起王小波,很多知乎用户会立刻想到他的“有趣”、.............
  • 回答
    张佳玮在知乎上是否被高估,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完全概括。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张佳玮在知乎上的影响力与评价: 早期的高声望与大量粉丝: 张佳玮在知乎早期就以其独特的文笔、博学的知识(尤其在体育、历史、文化、文学等领域)和深度.............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明星的讨论,有时候确实是两极分化得厉害。我个人觉得,有些明星一旦在上面被“吹捧”得太过,反倒容易让我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因此有点抵触。首当其冲的,可能是一些看似“内秀”、“有深度”的演员。比如,某个转型期的实力派演员,大家开始把他往“艺术家”的标签上贴,分析他每一次眼神、每一次肢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