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全球数码相机销量十年跌九成?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
数码相机销量十年跌九成:那个曾经的时代,我们还记得吗?

曾几何时,数码相机是记录生活、捕捉瞬间的必备神器。无论是家庭聚会、毕业旅行,还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我们总会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台闪闪发光的相机,按下快门,将美好封存。然而,时光荏苒,如今提起数码相机,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份淡淡的怀旧,甚至是略带陌生的感觉。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球数码相机销量骤跌九成,这个数字着实令人唏嘘。是什么让这个曾经的科技宠儿,在短短十年间跌落神坛?

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革交织的结果。

1. 智能手机的“降维打击”:功能集成,性能飞跃

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原因。智能手机的崛起,尤其是其拍照功能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是对传统数码相机最致命的打击。

功能的高度集成: 智能手机将通讯、社交、娱乐、导航等所有功能集于一身,而拍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用户无需再携带笨重的相机,只需拿出日常必备的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进行拍摄。这种便利性是传统相机无法比拟的。
拍照性能的惊人进步: 早期,智能手机的拍照效果与入门级数码相机尚有差距。但随着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算法、计算摄影的不断突破,如今高端智能手机的拍照能力已经逼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中低端数码相机。像素、感光度、夜景模式、人像虚化、防抖技术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AI技术的融入,使得手机在自动优化照片方面表现出色,大大降低了摄影门槛。
社交媒体的催化作用: 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增长相辅相成。即时分享的便利性让人们更愿意用手机随手拍,然后直接上传到朋友圈、微博等平台。而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往往需要导出来、处理、再上传,流程繁琐,无法满足用户“即时分享”的需求。

2. 摄影门槛的降低:专业摄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

过去,想要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往往需要一定的摄影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后期处理。而现在,智能手机和一些入门级数码相机,都具备了强大的自动模式和AI辅助功能,即使是毫无摄影基础的人,也能轻松拍出不错的照片。

易用性: 傻瓜式操作是数码相机吸引大众的重要因素,但智能手机在这方面做得更极致。点触即拍,自动美颜、自动场景识别,几乎消除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后期处理的便利: 手机上充斥着各种修图APP,从简单的滤镜到复杂的后期调整,都能在手机上轻松完成。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体验,也让许多人觉得无需再去研究复杂的电脑修图软件。

3. 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与细分:相机市场未能及时跟上步伐

数码相机市场在面对智能手机的冲击时,未能及时调整其产品策略和市场定位,导致与用户需求出现错配。

高端市场的挤压: 曾经作为专业相机市场主力的高端单反相机,也感受到了压力。虽然其画质和操控性仍然有优势,但对于非专业用户而言,其高昂的价格和学习成本成为了障碍。而无反相机虽然在兴起,但整体市场萎缩,难以抵消单反的下滑。
便携相机的边缘化: 曾经风靡一时的卡片机、长焦机等便携式数码相机,更是被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彻底取代。它们失去了唯一的竞争优势——便携,而在画质和功能上又不及高端相机。
用户对“专业”的定义改变: 过去,人们追求的是更好的画质、更精细的控制,但现在,很多用户对摄影的需求是“有趣”、“方便”、“易于分享”。智能手机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4. 经济环境与消费观念的转变:非必需品的消费决策更加谨慎

数码相机并非生活必需品。在经济不景气或者消费观念趋于理性的时期,人们在购买数码相机这类“锦上添花”的产品时会更加谨慎。

性价比考量: 相比于购买一台数码相机,许多人会选择将预算投入到更“实用”的设备上,例如升级手机,从而获得更好的拍照体验。
租赁与共享: 对于偶尔有专业拍摄需求的用户,租赁相机或参与摄影活动成为一种更经济的选择,也减少了购买新机的必要性。

5. 技术创新趋缓与同质化:市场缺乏足够吸引力

在智能手机疯狂迭代的背景下,数码相机领域的技术创新似乎显得有些步履蹒跚。

传感器尺寸的瓶颈: 虽然传感器技术在进步,但数码相机的物理尺寸限制了其吸收光线的能力,与手机的计算摄影相比,在某些场景下的优势被缩小。
产品同质化: 许多数码相机在设计、功能上趋于同质化,缺乏足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颠覆性创新。这使得用户在选择时,更多地会倾向于功能更全面、更新颖的智能手机。

出路何在?

尽管销量锐减,但数码相机并非完全没有了生存空间。市场仍在向专业化、高端化、体验化的方向发展。

专业摄影领域: 对于专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以及对画质有极致追求的用户,高品质的单反和无反相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在光学素质、操控性、后期自由度等方面,依然拥有智能手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特定细分市场: 运动相机、全景相机、防水相机等针对特定场景的相机,依然有其市场。
体验的升级: 相机厂商也在努力探索新的用户体验,例如更便捷的连接、更智能的拍摄模式、更丰富的配件生态等,试图在智能手机之外,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总而言之,数码相机销量十年跌九成,是技术进步、用户需求演变以及市场格局重塑的必然结果。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综合能力,几乎吞噬了数码相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对于那些追求极致画质、专业操控和独特创作体验的用户而言,数码相机依然是值得信赖的伙伴。未来的数码相机市场,或许将更加小众,但其专业性和独特性将更加凸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数码相机卖得多的也不是单反,而是DC。

摄影和拍照两码事,摄影不仅是拍那一下,还得有前期准备,有后期处理。是个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活。

能从摄影中挣钱的人是爱好者的少数。

依靠这些人,养活厂商很难。

记录生活是大众需求,主要是拍,专门买灯的人很少,后期处理不会花很多时间精力。

这个需求一直有,以前是胶片,后来是数码,后来是手机。

以前要求5寸,7寸照片能拍清楚了。

后来要求在电脑屏幕上能看清楚了。

从胶片到数码,是个大升级。

以前城市家庭,几乎家家有个相机。

后来家家得有个数码相机,富裕点的还有个DV,这是很大的市场。

后来手机可以拍照,大约2004年前后,200万,320万已经有替代数码相机的趋势了。

即使没有苹果,没有智能手机,功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拍照功能也会把数码相机替代。

200万的索尼K750C,已经可以记录生活了。

DC时代,单反可以做到2000线,DC做到2000线是顶级了,佳能旗舰才行。

结果诺基亚N8很快就做到了,后来iPhone 4s也做到了。这个水平记录生活足够了。

有设备,会摄影,会做后期,这个水平也足以创作摄影作品了。

记录生活这个市场就逐渐没有了。理论上DC还有光学变焦的优势,但是也没人买了。

单反依靠专业和爱好者活着,市场就只能越来越小了。

user avatar

一条明线是智能手机的挤压。还有条暗线是数码相机耐用度太高,以及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过于慢,导致换机率很低。

图:尼康相机全球销量排名,dx为半画幅,fx为全画幅。

这是一份尼康相机的全球销量数据统计。

图:日本2019年二手相机交易市场销售数据

这是日本2019年二手相机交易统计。

综合两份表看,2009年发布的佳能7D仍然在2019年二手相机霸榜。什么意思呢?就是7d的用户用了十年,机器卖出去还有人要,并且需求旺盛。这在个人电脑和手机界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上榜的尼康d800也是2012年的机器,仍然有不错的保有量。

再看表一,D90也是2009年发布的老机器,当年全球卖了二百七十万台,如今仍然有很多人用来做主力机。最畅销的机器几乎都是2015年前的机器,意味着后辈们在销量方面难以取得新突破。

因此,这是个很容易饱和的市场。这是单反,卡片机情况也类似,一台相机出厂是流畅的,用五六年后换张存储卡、换个快门,仍然可以接着用,出片效果和最新的单反也没有太大差距。

图:dxo相机排名,包括中画幅和全画幅机器。

最新的DXO相机打分排行,刨掉前两个中画幅的,最新的Nikon D850和八年前的D800仅差四分。

也就是说,十年来无论相机的其他功能如何花里胡哨的变化,95%以上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拍一张好照片并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或者说以前已经很好了,将来不会变的更好。

我自用尼康D800,配2007年产的24-70 f2.8,2003年产的尼康一代大竹炮,2010年产的50 1.8,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厂的三阳14mm f2.8和适马35 f1.4,机器镜头加起来得七八岁了,至今没有换新欲望。看了看最新的R5和A7r4,坦率讲,视频效果更好了,但我不录视频;连拍更快了(d8004张每秒),但我单拍抓的准,练出来了;对焦更强了,但我平时拍风光不用对焦......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个原因是智能手机的挤压。有人说手机现在靠算法堆栈能超过相机画质,纯属扯淡,基础科学在传感器领域取得突破之前靠算法毫无可能弥补手机和相机的差距,这个距离十年之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我一直认为手机未来会和相机形成需求的互补,其实相机的天花板太高,下限又太低,手机则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区间。

现在智能手机在玩法方面确实是赶超相机的,很多东西有颠覆性的体验。比如目前手机拍照硬件最领先的vivo X50 Pro微云台结构,如果说硬防抖水平肯定打不过奥林巴斯和佳能R5,但它足够小、足够轻薄,能够胜任绝大多数的拍照场景和角落。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拍星空,当时在青海翡翠湖户外拍摄银河,单反拍出来是这样的:

青海翡翠湖,2018年10月 五张堆栈分区合成 尼康d800拍摄

然而手机拍出来是这样:(这张图盗的)

(图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vivo x50Pro)

图一用相机拍,普通用户可能要付出大量的学习成本。图二只需要点一下屏幕就出来了。

这才是手机拍照的核心竞争力:让普通人拍出摄影师下限的照片。即完全杜绝外部技术干扰拍出来的影像作品,所见即所得。

所以手机会继续持续挤压单反的份额,直到缩窄至准摄影师群体。

在现有技术框架下,手机拍照会不断逼近相机的水准,但永远不可能超过相机的上限。

放几张个人摄影作品作结尾:

西藏林芝,南迦巴瓦峰
青海柴旦,盐湖
西安高新区CBD


相机在不竭探索影像的上限,手机在不断拓宽普通人拍照的下限。

各司其职,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影像行业的进步就是不同职能的商业角色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想象力。让每个普通人感受摄影的魅力,可能会让半瓶子晃荡的摄影师们咬牙切齿,但真正有创造力的影像工作者一定不会反感影像技术的下放和沉淀。

这个行业进步的来源就在于,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群都认为技术和创意到达天花板的时候,有天才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拿出新的方案,让这个一潭死水的领域又激发新惊喜。

比如数码单反开山之作佳能AE-1*,无反相机立名产品索尼a7和大红大紫的a7r2,现代移动影像的奠基者iPhone4,挑战镜头组机械工艺极限的vivo x50 Pro。相机的份额在收缩,但工程师仍然为摄影师和普通大众们推出更惊喜的产品,这个行业会变得更好。


*防杠精,佳能AE-1是历史上第一台内置CPU的胶片相机,实现了电子化全自动操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数码相机销量十年跌九成:那个曾经的时代,我们还记得吗?曾几何时,数码相机是记录生活、捕捉瞬间的必备神器。无论是家庭聚会、毕业旅行,还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我们总会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台闪闪发光的相机,按下快门,将美好封存。然而,时光荏苒,如今提起数码相机,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份淡淡的怀旧,甚.............
  • 回答
    当提到“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第二,荣耀第十”这个说法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市场数据和分析来理解。这是一个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的说法,其背后涉及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策略的调整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这个说法: 一、 数据来源与权威性:首先.............
  • 回答
    全球 102 名百万富翁的公开信:一次对贫富差距的深刻反思与潜在解决方案全球 102 名百万富翁签署公开信,呼吁各国政府“现在就对我们征税”,这一举动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相加,更是社会思潮的一次碰撞,是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贫富差距问题的一次沉重拷问。要深入理.............
  • 回答
    全球多国房价在近十年内录得最大涨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剖析可能的原因:一、 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这是导致全球房价飙升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后来的新冠疫情后,各国央行为了.............
  • 回答
    看到全球首个接受猪心脏移植的患者在手术不到两个月后去世,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但同时也标志着器官移植领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尽管这个初步的尝试未能获得长期的成功。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既要认识到其突破性的意义,也要深入分析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总体看法:首先,这名患者的去世并不意味着异.............
  • 回答
    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00万例的节点通常出现在2020年6月左右,这一数据反映了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散和严峻挑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并探讨当时最令人担忧的国家及原因: 一、全球疫情的背景与影响1. 疫情爆发的全球性 2019年12月首次发现新冠病例后,病毒迅速传播至全.............
  • 回答
    全球新冠确诊人数突破1.5亿大关,印度单日新增确诊连续9天超过30万例,这个数字触目惊心,也让人们对未来的国际疫情形势充满忧虑。这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数字,它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无数生命的逝去,以及全球社会经济活动的停滞和重塑。当前疫情的严峻性:数字背后的残酷现实1.5亿的确诊数字,意味着在全球范围.............
  • 回答
    关于全球手机销量变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它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像一面透视镜,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习惯、技术迭代、经济状况甚至社会心态都给照了出来。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销量跌宕起伏:不是简单的“好”与“坏”首先,你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起伏的曲线,而不是一条平稳上升的直线。有时候销量猛增,有.............
  • 回答
    全球多国爆发反以色列游行,这绝非一朝一夕的孤立事件,而是多年来中东局势复杂演变、国际社会对巴以冲突关注持续、以及当下特定导火索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历史的沉淀与长期的不满:巴以冲突的根源首先,必须承认,巴以冲突本身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复杂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2.............
  • 回答
    “全球最顶级的鱼子酱在中国”,这句听起来有点石破天惊的说法,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惊人发展和对高端食材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全球最顶级的鱼子酱在中国”:这不是标题党,这是现实提起鱼子酱,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俄罗斯鲟鱼、伊朗的白鲸鱼子酱,以及那些在高级餐厅菜单上闪耀着金色或黑色光泽的昂贵小.............
  • 回答
    全球芯片荒背景下,英特尔抛出 200 亿美元巨资,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两个新晶圆厂,这步棋绝非偶然,而是对当下市场格局和未来趋势的深远布局。这不仅仅是英特尔自身产能的扩张,更可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这张大网中激起一圈圈涟漪,带来多方面的复杂影响。首先,对于英特尔自身而言,这是“绝地反击”的信号。长期以来,.............
  • 回答
    全球缺芯问题蔓延,从汽车蔓延至手机、游戏机等领域,苹果也警告iPhone用半导体吃紧,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读:一、 缺芯问题的起源与演变:1. 最初的“导火索”——汽车行业: 疫情下的需求错配: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沙子”的事儿,别小看这普普通通的玩意儿,它现在可是个全球性的麻烦事,而且越来越棘手。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用的绝大多数沙子,都不是海边那些光着膀子晒太阳就能捡到的。那些细细的、圆润的观赏用沙子,跟咱们盖房子、修路用的那种粗犷的沙子,那完全是两码事。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沙子?首先,得承认.............
  • 回答
    全球市场OPPO跌出前五?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也挺让人琢磨。咱们别光看个数字就下结论,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故事呢。首先,得明确一点,所谓的“前五”是谁定的?通常呢,这个排名是根据季度或年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来的,像IDC、Canalys这些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是大家最常参考的。而且,这也不是一成不变.............
  • 回答
    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在经济基本面依旧恶劣的情况下,连续普涨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既包含着市场情绪的狂热,也潜藏着对未来预期的博弈,甚至可能隐藏着结构性的变化。要理解这种“反常”的普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剖析:一、 基本面恶劣.............
  • 回答
    这封由1.4万名科学家联署的警告,无疑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一记响亮的警钟,它传递出的信息不容忽视。与其将之视为一个孤立的事件,不如将其理解为我们星球发出的一个系统性警报,指向一个正在加速恶化的“行星生命体征”。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行星生命体征”这个概念。这并非科幻小说中的描述,而是科学家们基于对地球复.............
  • 回答
    英特尔,这个曾经被誉为“芯片之王”的科技巨头,最近一次的财报却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投资者的头上。当大家还在憧憬着这个老牌劲旅能否在AI浪潮中重拾辉煌时,一份不及预期的财报如同一记闷棍,瞬间击碎了市场的乐观情绪。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775亿元人民币(约合250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家科技公司.............
  • 回答
    日本超算登顶 TOP500,中国跌出前三:一场技术实力的洗牌与中国超算的发展轨迹全球超级计算机 TOP500 榜单的每一次更新,都牵动着各国科技界的神经。近期公布的榜单显示,日本的“富岳”(Fugaku)再次夺魁,而中国超算则首次跌出了前三甲的位置,这一变化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究竟隐藏.............
  • 回答
    “小诤”驾到,数字航天员的启示:科技融合的新浪潮最近,“数字航天员小诤”的出现,无疑在全球航天领域激起了阵阵涟漪。这位并非血肉之躯,而是由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构建的“成员”,第一次以如此具象化的形式,融入了严谨、高科技的航天探索事业,这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与其说是“第一位”,不如说“小诤”更像是开启了.............
  • 回答
    猫咪感染新冠:一只小小的猫咪,折射出的复杂疫情图景当新闻报道称全球首例宠物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一丝不安,甚至恐惧。这似乎为我们所熟悉的疫情增添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维度。我们一直关注着人类之间的传播,而现在,病毒似乎已经悄然潜入了我们最亲密的伙伴——猫咪的身上。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又会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