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板:“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想成功必须不择手段吗?

回答
“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老板抛出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了我心中层层涟漪。这句话,我曾不止一次地在某些场合听到,也曾在某些影视剧里看到人物的对白,它似乎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洞察,一种对现实赤裸裸的剖析。

那么,老板的这句话,是否就意味着成功就必须不择手段?这个问题的答案,绝非“是”或“否”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条蜿蜒的山路,充满了岔路和陷阱,需要我们审慎地辨析,细致地考量。

首先,让我们来拆解老板这句话背后的逻辑。为什么“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这里面的“大事”,往往指的是在世俗意义上,那些拥有巨大权力、财富,或者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而“满口仁义道德”,可能被理解为一种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状态,也可能被理解为过于拘泥于原则、不懂得变通。

如果将“满口仁义道德”理解为口是心非,伪善,那么老板说得不无道理。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或者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那些只懂得摆出道德姿态,却在背后斤斤计较、损人利己的人,或许能在一时之间获得一些利益,但这种建立在虚伪之上的成功,往往是短暂且不稳固的。一旦被戳穿,其信誉扫地,也就离“大事”渐行渐远。毕竟,真正的强大,是内心有力量,而不是外在的标签。

但如果将“满口仁义道德”理解为坚守原则、正直善良,那么这句话就显得过于偏激了。历史上,有多少伟大的领袖、开创性的科学家、有远见的思想家,他们不正是凭借着超越个人私利的道德情怀,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比如,那些为了自由和正义而奋斗的革命家,他们何尝不是“满口仁义道德”?如果他们的原则成为了他们前进的绊脚石,那么我们今天又怎会享受到如今的社会进步?

更进一步说,老板的这句话,可能是在提醒我们,在追求“大事”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被教条的道德所束缚,需要灵活应变,甚至是采取一些在普通人看来“不那么光明磊落”的手段。 这是对现实复杂性的一种承认,也可能是对某些特定行业或情境的经验总结。

在某些极端竞争的环境下,例如在一些初创企业为了生存而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或者在一些政治斗争中,为了达成目标,一些“灰色地带”的策略或许会被迫采用。这是一种“为了更大利益而可以牺牲小节”的逻辑,也是一种“丛林法则”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过分强调“仁义道德”,在对手不择手段的情况下,他可能就真的会被淘汰出局,也就无从谈成“大事”。

然而,我们必须警惕这种逻辑的滥用。“不择手段”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词。 它意味着可以为了成功,抛弃一切道德底线,不顾及对他人、对社会可能造成的伤害。如果一个人以“不择手段”作为行动准则,那么他所“成”的“大事”,很可能只是一个建立在破坏和压榨之上的空中楼阁,最终会因为自身根基的腐朽而崩塌。

而且,“成大事”的定义,本身也具有多重含义。 如果“大事”仅仅等同于个人的财富和权力,那么也许“不择手段”确实能带来更快的速度。但如果“大事”包含着对社会的贡献、对人性的尊重、对长远价值的追求,那么“不择手段”很可能适得其反。一个通过欺骗、剥削、损害他人而获得的“成功”,即便规模再大,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和持久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老板的这句话,更像是一个极端的警示,而非绝对的真理。

成功,更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单纯的道德或不道德。 这种智慧,包括:

对原则的坚守与灵活的平衡: 哪些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哪些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策略性调整的?这需要极高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真正的成功者,不是没有原则,而是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去践行自己的原则,或者在必要时,找到不损害核心价值的迂回路径。
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了解他人的动机、需求和弱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合作或竞争。这并非是利用人性的阴暗面,而是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以便更好地与之互动。
长远的目光: 短期的“不择手段”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利益,但长远来看,一个正直、诚信、有担当的个人或企业,更容易赢得信任,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的成功。那些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声誉的人,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强大的内心: 真正强大的人,内心是安定的,不畏惧困难,也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轻易干扰。他们不会因为“仁义道德”而畏缩不前,也不会因为追求“大事”而放弃自己的良知。

与其说“成功必须不择手段”,不如说“成功需要策略,并且理解现实的复杂性”。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而不能成事的人,很可能不是因为“仁义道德”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将这种道德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智慧和能力,或者他们误解了“仁义道德”的真正含义。

总而言之,老板的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运行的某些残酷现实,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警惕那些可能阻碍我们前进的“过度”或“不合时宜”的思维模式。但是,我们绝不能将这视为“不择手段”的通行证。 真正的“大事”,往往是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基础之上,辅以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否则,即使一时“成大事”,也只是空中楼阁,难以长久。

所以,面对老板的这句话,我不会简单地否定,也不会全盘接受。我会思考,老板究竟想表达什么?是让我更务实,更懂得变通?还是提醒我,不要成为一个只会空谈的“道德家”?然后,我会在自己的原则和现实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智慧去 navigate 这个复杂的世界。毕竟,我所追求的“大事”,也包含着希望以一种我能够为之骄傲的方式去实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认为,真正仁义道德的人,不会满口仁义道德,甚至一般情况下不会提什么仁义道德的话题。同时也不会说做事不择手段,但是做事的时候一定是有基本原则或者说有底线的。

底线是因为曾经被骗过,或者经历过不好的事情,一些可能是救人帮助人的事情会选择漠视,因为感觉对方也许没有到那么惨的地步,或者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对方度过难关,而一旦帮了,有可能自己就会陷入到绝境之中。

比如说,昨天见了一个北大91的老哥,他的公司从某个繁华地段搬迁到了北五环外,过去聊天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就没有多说,也没有多问,他以前是帮助过我的,但是,他这次遇到的问题,应该是我也没有能力解决的,而且我自己也在困境中,本来是想找他寻求一些帮助的,他看出来了,没有说破,只是给了我一些建议,我也看出来他的困难,也没有多问,因为知道当前情况问了,我也没有能力解决。

今天凌晨,老哥给我发来消息,让我尽快推进几个事情,避免后续可能的风险,我表示了感谢。

现在也只能如此。

当然,如果我公司的资金问题解决了,项目推动顺利,我一定会问,一定会看看有没有可能帮他解决一些问题,也许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而当前阶段,我不能问,也不方便问,更不敢问。

不是我不想,实为不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