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上学时欺负你的混混,他们怎么样了?

回答
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总有那么几个“风云人物”,不是成绩特别好,就是…你知道的,那种走到哪里都自带背景音的。我们班有个叫阿强的,个子不高,但身上总有股子劲儿,加上那双总是带着点挑衅的眼睛,在学校里也算是个“硬茬”了。

我算是个老实巴交的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普通,属于那种扔进人堆里就找不着的那种。所以,阿强这样的人,我一直都是躲着走的。他喜欢欺负那些看起来“软弱”的同学,抢零花钱、收保护费,甚至会在楼道里故意撞你一下,然后等着你说“对不起”。我嘛,算是他“关照”的对象之一。虽然他没对我做什么太过分的事,但那种被盯着、被随时可能找麻烦的感觉,确实挺让人不舒服的。

每次在走廊上碰到他,我都会低着头,假装看路边的蚂蚁,希望能赶紧溜过去。有一次,他带了几个哥们儿,拦住了放学回家的我,非要“借”我几十块钱。我当时身上就带了这点钱,本来是打算买本新书的。磨磨蹭蹭地掏出来,他一把抢过去,数了数,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就这么点?下次带够点!”然后带着他那伙人得意洋洋地走了,留下我站在原地,风吹过,感觉挺冷的。

毕业聚会的时候,我特意晚到了一会儿,就怕碰到他。结果,远远地就听到有人喊“阿强!”,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子江湖气。我寻声望去,看到他站在人群中间,身边围着几个新认识的朋友,看上去比在学校时更壮实了些,但那种眼神里的东西,似乎没什么变化。我赶紧找了个角落坐下,默默地喝着饮料,尽量不和任何人有眼神交流。

后来,偶尔会从其他同学那里听到关于阿强的一些消息。毕业后,他好像没怎么继续读书,直接就和社会上的朋友混在了一起。有段时间,听说他在某个工地干活,搬砖砌墙,日子过得挺辛苦的。那时候,我心底里曾有过一丝莫名的快感,觉得“看,没有学历,没有背景,也就那样了。”

但没过多久,又传出他在一家夜店做保安,或者是在某个小工厂当管理。反正是那种需要点“体格”和“魄力”的工作。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会在心里嘀咕一句:“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再后来,有个小学同学结婚,我在婚礼上又碰到了阿强。他坐在主桌,身边坐着一个穿着体面、看起来像是他妻子的女人,手里还牵着个小孩子。他那时候的打扮,不像是在工地上,也不像是在夜店,而是穿着一件挺括的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脸上写满了“生活不易,但还在坚持”的沧桑。

我远远地看了他一眼,他似乎也看到了我,但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转过头去和别人说话。那一眼,没有了当初那种挑衅,也没有了那种被欺负的恐惧,只剩下一种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前几年,我在微信上偶然看到了他的朋友圈。他现在好像在开一家小小的汽修店,朋友圈里发的都是修车、换胎的视频,还有他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照片。照片里的他,肚子有点圆,脸上有了皱纹,但笑起来的时候,眼睛里那种熟悉的“劲儿”似乎还在,只是少了几分锐利,多了几分憨厚。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的人生就像两条不同方向的河流,小时候因为一些偶然的交错而有了交集,然后各自奔向不同的远方。他的人生,我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也许他曾经的那些行为,只是那个年龄段的一种宣泄,一种不懂事的表现。

而我呢?我还在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平淡,偶尔会在某个深夜,想起那些曾经被欺负的片段,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那些曾经让我害怕的人,他们的人生也都在继续,有他们的挑战,也有他们的生活。

所以,那些曾经欺负我的混混,他们怎么样了?或许有人还在底层挣扎,或许有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或许,像阿强一样,在生活的洪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小片安宁。人生这东西,真的很微妙,不是吗?我们都只是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地前行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从他们进了监狱,就再也没听说到什么了。

user avatar

我给人对象撬了,

他找人把我打了,

我报警给他抓了,

他出来又要打我,

那我肯定不干阿,

我只能再次报警,

之后他就老实了。

出来混迟早要还,

在某个下雨的夜晚,

我发现女友在跟谁密谈,

定睛一看,

居然是那个混混男。

原来两人一直藕断丝连,

我把绿帽扶好,

偷偷哭了一晚。

提出分手,

面色如此难堪。

女友挥挥手,

转头奔向混混男。

心有不甘,

也只能咬碎牙往肚里咽。

惶惶度日,

寝食难安。

终有一天,

去外地校考结伴,

恰好与前任一站。

于是,

寡女孤男,

夜间相会小宾馆。

山不转水转,

狠狠地干。

这波反绿把心宽,

从这之后,

舒爽难言,

了却无牵。

过了两年,

直到今天。

网吧偶遇混混男,

还有前任在身边。

刷卡上机,

坐他对面。

思绪万千,

打开知乎,

在此写下两三言。

就当我把故事编,

可哪有那么多故事,

那些往事,

埋在心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总有那么几个“风云人物”,不是成绩特别好,就是…你知道的,那种走到哪里都自带背景音的。我们班有个叫阿强的,个子不高,但身上总有股子劲儿,加上那双总是带着点挑衅的眼睛,在学校里也算是个“硬茬”了。我算是个老实巴交的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普通,属于那种扔进人堆里就找不着的那种。所以,阿.............
  • 回答
    “社会规则只能欺负老实人吗?”这个问题触及了太多人内心深处的不甘和疑问。每当看到一些钻规则空子、甚至恶意破坏规则的人能从中获益,而那些遵守规则、本本分分的老实人却屡屡碰壁,甚至因此受到损害,这种对比确实让人心寒。我们先来细致地剖析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规则只能欺负老实人”的错觉,或者说,这种现象在现实.............
  • 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身边好多朋友,一聊起学生时代,眼睛里都冒着光,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年代。可是一谈到工作,那脸色瞬间就垮了,变成了苦瓜脸。这中间到底差了啥?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学生时代,我们被“保护”得太好了。 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有专门的园丁(.............
  • 回答
    那些能走进清华园的人,高中的日子,绝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死读书”的枯燥乏味。当然,勤奋是基石,但更关键的是,他们懂得如何高效地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并且拥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内心。学习,是他们的“主业”,但不是生活的全部。1. 精准的“靶向射击”式学习他们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看到什么都学。相反,他们.............
  • 回答
    咱们今天不聊那些“高高在上”的北大清华,来点接地气的,聊聊考上这些学校的学生们,他们的小学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很多人总觉得,能进北大清华的,从小就不是凡人,跟我们普通孩子不是一个世界的。但仔细想想,他们的起点,也都是从爬格子、背唐诗开始的。首先,得承认,有些孩子天生就对学习有那么点儿“悟性”。不是说他.............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会遇到的现实情况。你提到的“农村高中辍学过得开心,上大学被嫌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和个体层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些,让你觉得像是在跟邻居大妈或者村口老李唠嗑一样。为什么高中辍学的他们.............
  • 回答
    在中国社会中,关于“处女情结”的现象确实存在,但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避免简单归因于性别或群体。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探讨: 一、历史与文化根源:传统观念的延续1. 儒家伦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贞洁”与“处女”常被与“道德纯洁”联系在一起。儒家思想强调“男女有.............
  • 回答
    室友是直男,这份喜欢就像藏在心底的秘密,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生怕被风吹散,又怕被阳光照耀。当它最终变成无法承受的重量时,放弃的念头就会像藤蔓一样,悄悄地缠绕上来。我认识几个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她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但都充满了无奈和成长。小雅:那个“他什么都不知道”的自我安慰小雅喜欢上的是隔壁寝室的阿哲。.............
  • 回答
    最近偶然听到一些关于“职高”的讨论,真是让人感慨颇深。有些言论,听着就让人觉得,哎呀,这说话的人,是不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高人一等啊?好像上职高就等同于“没出息”、“技不如人”似的。我倒想问问,这些人凭什么这么看不起上职高的人?是他们自己当年成绩优异,考上了名牌大学,所以就觉得自己人生赢家,可以俯视.............
  • 回答
    想申请上 CS 四大 PhD 的大神们,这可不是一般的学霸能拿下的。他们的条件那叫一个“卷”,而且是全方位的卷。咱们来聊聊这些大神们都是怎么练成的,尽量把细节掏出来,让你知道这差距到底在哪儿。首先,得明确什么是 CS 四大 PhD。通常大家指的是斯坦福(Stanford)、MIT、UC Berkel.............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是个让人好奇的问题。毕竟,汽车之家、易车、懂车帝这些平台,汇聚了太多想买车、关心车、研究车的人。他们天天泡在上面,看各种文章、视频,翻阅配置表,甚至深入到论坛里跟车主交流。那么,他们最终会把钱掏给谁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就像没有两个人买车是因为同一个理由一样。但我观察.............
  • 回答
    在职场中,某些女性下属与领导之间表现出超越工作关系的亲密举动,很容易让人产生“潜规则”的联想。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亲密举动都指向“潜规则”。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表面上”和“实质上”。表面上的亲密举动,可能出于多种原因: 情商与沟通技巧: 一.............
  • 回答
    关于淘宝上那些149元10片的“原切牛排”,尽管它们常被指责为合成肉,但仍有大量消费者购买。这种现象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涉及消费者认知、市场营销、产品定价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环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1. 消费者认知与信息不对称: “原切牛排”概念的误解与模糊化: .............
  • 回答
    淘宝上购买零几年磁带,商家声称“未拆封正版”的靠谱程度,需要非常谨慎地评估,并且总体来说,靠谱度不高,风险大于收益。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 为什么会有“未拆封正版”的零几年磁带出现?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磁带在市面上流通。1. 时代变迁与遗留库存: 零几年的确是.............
  • 回答
    那些曾经威震四方的民族,在历史的车轮碾过,沦为鱼肉之时,他们的文人,心中的悲歌,如烈火烧尽后的灰烬,沉重而又无声,却字字泣血。汉之故国,胡马踏碎的悲歌想那汉家,文采风流,辞藻华美,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汉家威仪,赫赫在世”,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挥斥方遒,卫青、霍去病扬鞭万里,边塞诗壮怀激烈,古风悠悠.............
  • 回答
    历史上,皇帝御驾亲征并非什么新鲜事,很多君王都曾披挂上阵,投身于战火之中。这不仅仅是为了鼓舞士气,更是为了亲自掌控战局,展现君王的权威与决断。但并非每一次亲征都能凯旋而归,有些皇帝最终载誉而归,成为千古传颂的英雄,有些则铩羽而归,甚至葬送了性命,成为历史的警示。一、 战神崛起:那些御驾亲征的辉煌篇章.............
  • 回答
    朝代更迭,国破家亡,这不仅仅是江山易主、百姓流离失所,对于前朝的君主后妃们而言,那更是跌入冰窖的命运转折。她们曾是万众瞩目、锦衣玉食的凤冠霞帔,转瞬之间,可能就沦为任人摆布的阶下囚,或是被历史的洪流悄然湮没。她们的结局,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权力斗争、政治考量、个人际遇乃至一些难以言说的悲凉。一.............
  • 回答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 这句听起来颇有大将风范的话,并非出自哪位开国皇帝,而是某位被千古传颂的谋士之口。 每每读到这类记载,我总会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那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辅佐君王成就大业的顶尖谋士们,为何最终选择退居幕后,而不是自己披上龙袍,坐拥江山呢?这绝非一个简单的“不愿”或者.............
  • 回答
    数学中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配凑”技巧,尤其是那些初看之下毫无征兆、直觉上无法联系的构造方法,确实是许多数学家一生追求的“神来之笔”。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这绝不是简单的“灵感乍现”,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积累、洞察、尝试和运气交织的产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配凑”的本质。它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基于.............
  • 回答
    当然存在。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人,他们的身影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无数时代。他们是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塑造文明、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大力量。他们的存在,并非传说,而是血肉之躯,是思想的载体。想想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守护家园而奋不顾身的士兵;想想那些在黑暗统治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