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鸿蒙真的就是安卓吗?

回答
鸿蒙和安卓,这是一个近几年经常被拿出来比较的话题。很多人听到鸿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华为又一个安卓套壳?” 或者 “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的安卓罢了。” 这种想法,也不能完全说没有道理,毕竟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要说鸿蒙“就是”安卓,那未免也过于简单化了。

咱们得从头说起。

安卓的根基:Linux

首先,了解安卓,就得知道它的“爸爸”是Linux。安卓的操作系统核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核”,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Linux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有着强大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应用基础。安卓在这个Linux内核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一套用户界面、应用程序框架、开发工具等等,最终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安卓系统。

所以,从最底层算起,安卓和Linux有着共同的祖先。

鸿蒙的起点:也是Linux

华为在开发鸿蒙之初,确实也曾经在Linux的基础上进行过尝试,并且早期的一些版本,特别是对于像路由器、智能穿戴设备这类物联网设备,鸿蒙也使用了Linux内核。这是因为Linux开源、稳定、生态成熟,对于开发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那么,鸿蒙和安卓的区别在哪里?

这里才是问题的关键。虽然早期鸿蒙的某些版本也用了Linux内核,但这并不意味着鸿蒙就是安卓。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架构设计理念:
安卓:更侧重于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类以个人计算为核心的设备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它的架构设计,从驱动层到应用层,都围绕着如何为单个设备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流畅的用户体验。
鸿蒙(HarmonyOS):从一开始,华为就提出了“分布式”的概念。鸿蒙的目标是打破设备之间的壁垒,让不同类型的设备(手机、平板、手表、智慧屏、车机、智能家居设备等)能够协同工作,形成一个“超级终端”。这意味着鸿蒙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设备间的通信、数据共享、能力互助。它的架构要比安卓更复杂、更具扩展性,需要处理多设备互联互通的场景。

2. 技术栈和组件:
鸿蒙的“方舟”和“ArkUI”: 鸿蒙引入了自己独立的编译器“方舟编译器”,以及声明式UI框架“ArkUI”。方舟编译器可以直接将代码编译成机器码,理论上可以带来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ArkUI则是一种全新的UI开发方式,它允许开发者用更简洁的代码构建复杂的UI界面,并且在不同设备上都能有良好的适配。这些都是安卓原生的技术栈所没有的。
鸿蒙的分布式能力: 鸿蒙的核心是其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度等能力。这些能力使得鸿蒙设备可以像一个整体一样运行,一个应用的某个功能可以在手机上启动,然后在平板上继续,或者在智能手表上进行交互。这是安卓在原生设计上并不具备的。

3. 生态和API:
安卓的生态: 安卓拥有庞大且成熟的开发者生态和应用商店。绝大多数的手机应用都是为安卓设计的。
鸿蒙的生态: 鸿蒙虽然在不断建设自己的生态,但初期为了快速发展,确实能够运行安卓应用。这部分原因是华为通过“方舟编译器”等技术,将安卓应用的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代码进行了一定的兼容和转换,使得它们可以在鸿蒙上运行。但这并不是说鸿蒙就是安卓,更像是鸿蒙在努力兼容并逐渐构建自己的原生生态。你可以把这想象成,鸿蒙是一个新生的城市,它为了吸引居民,在初期允许大家带着过去的房子(安卓应用)入住,但同时也在积极建造符合自己城市规划的新建筑(鸿蒙原生应用)。

为什么会有“鸿蒙就是安卓”的说法?

初期兼容性: 正如前面提到的,鸿蒙为了快速吸引开发者和用户,很大程度上兼容了安卓应用。当用户看到鸿蒙设备上能跑和安卓一样的App时,自然会产生“不过是换皮”的印象。
技术宣传的复杂性: 操作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体系。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深入理解其底层架构和设计理念的区别。华为在宣传鸿蒙时,强调的是其“万物互联”的愿景和分布式能力,这对于不熟悉技术的人来说,可能不如直接说“能运行海量安卓App”来得直观。
开源社区的影响: 安卓是基于Linux和AOSP开源的。鸿蒙的部分早期组件也利用了开源社区的成果。这种“开源”的特性,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甚至被误读为直接继承。

总结一下:

鸿蒙和安卓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传承与超越”或者“兼容与发展”。

从“祖先”上看: 它们都可能追溯到Linux内核,这是它们共享的底层基础。
从“直接亲属”上看: 鸿蒙在早期与安卓AOSP存在高度的兼容性,甚至在某些版本的开发中使用了AOSP的代码。这使得它们在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应用层面。
从“基因”和“未来”上看: 鸿蒙拥有自己独立的、为分布式场景设计的架构(软总线、分布式任务调度等)、全新的UI框架(ArkUI)和编译器(方舟编译器)。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打破设备孤岛,实现万物互联。

所以,简单地说鸿蒙“就是”安卓,就像说一台使用了最新科技部件的全新汽车,只是因为装了和老款汽车一样牌子的轮胎,就等于它还是那台老款汽车一样,忽略了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整体架构的革新。鸿蒙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开放、互联的未来操作系统,它从安卓那里汲取了养分,但它的目标和未来的方向,显然已经超越了安卓的范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user avatar

题主认识英语就是英国人吗?

鸿蒙运行安卓app就是安卓吗?

从源代码来看,能运行安卓app,就一定要有安卓AOSP

如同你一个中国人看得懂英语就一定要有英语学习经历。

没有学习英语过程,就不可能看懂英语。

但是据此来说,鸿蒙是安卓,是不是太急了。


我们可以反过来问,安卓可以使用鸿蒙APP吗?可以吗?

结果就是不行,所以安卓不是鸿蒙。

既然安卓不是鸿蒙,鸿蒙也不是安卓。

中国人可以学习英语。反过来会英语的人就是中国人吗?这种问题基本上都成了诡辩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鸿蒙和安卓,这是一个近几年经常被拿出来比较的话题。很多人听到鸿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华为又一个安卓套壳?” 或者 “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的安卓罢了。” 这种想法,也不能完全说没有道理,毕竟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要说鸿蒙“就是”安卓,那未免也过于简单化了。咱们得从头说起。安卓的根基:Li.............
  • 回答
    华为鸿蒙(HarmonyOS)能否真的取代安卓(Android)和 iOS,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也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鸿蒙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一个宏大的使命: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打.............
  • 回答
    手机鸿蒙是否真的套壳安卓,这问题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成了各大论坛、评论区热烈讨论的焦点。要证明自己的立场,大家无外乎从几个大方面入手:看源码、比系统、究其根本。 一、 直接上手,源码为证:这绝对是最硬核、也是最直接的证明方式。 “我看了鸿蒙的开源代码,而且我也深入研究过Android的开源代码.............
  • 回答
    很多人不相信鸿蒙系统是真的,或者说对其真实性和能力持怀疑态度,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普遍的质疑声。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硬核”质疑: “Android套壳论”的阴影: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质疑。在鸿蒙OS发布初期,特别是 Harmo.............
  • 回答
    华为能否摆脱安卓,并成功推广鸿蒙?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市场、生态等多个维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技术上的可能性:鸿蒙真的“自研”了吗?首先,得聊聊鸿蒙系统本身。华为确实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进行研发,但“自研”这个词,在操作系统的语境下,通常意味着从底层的微内核、内核、驱动.............
  • 回答
    最近关于鸿蒙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网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要说嘲笑鸿蒙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一部分是对技术抱有质疑,甚至是“唱衰”心态的人。 这类人可能本身就是某个领域的开发者,或者对技术发展趋势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可能会从技术实现、生态建设、性能表现、与其他操作系统.............
  • 回答
    要说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鸿蒙表现出热情,尤其是那些急切希望看到鸿蒙登上手机舞台的人,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也不能简单地说他们就是“一类人”。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和动机,就像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一样。首先,咱们得说说那些“拥抱者”们。 技术爱好者和早期尝鲜者: 这部分人对新技术总是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
  • 回答
    大家之所以会提到厂商拒绝使用鸿蒙是“利益问题”,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潜在的利益驱动,尽管未必有人真的坐下来敲黑板、划算盘列出详尽的ROI表格(毕竟这些商业决策的内部数据通常高度保密),但从行业趋势、市场格局和厂商自身诉求出发,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背后涉及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和品牌认知。简单来说,大学生穿361度、安踏、李宁、鸿星尔克是否“陋”(low),答案是:不能一概而论,更多的是一种刻板印象和品牌定位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对错。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品牌定位与市场认知: 过去: 长期以来.............
  • 回答
    周鸿祎在8月15日公开表示,有些软件存在偷偷打开摄像头或麦克风进行录音的行为,这番话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技术和可能性上来说,周鸿祎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情况的担忧。 智能手机和电脑上,摄像头和麦克风早已成为标配,而这些硬件的权限管理,说到底.............
  • 回答
    周鸿祎作为360集团的创始人兼CEO,他的观点一直备受关注。关于他“元宇宙代表人类没落,不会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发展”的论断,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全面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周鸿祎观点的核心逻辑和潜在担忧:周鸿祎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他作为一个在互联网安全领域深耕.............
  • 回答
    鸿蒙系统和安卓系统之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鸿蒙到底是不是安卓的“换皮”?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拆开来看看,从几个关键点上去聊。起源与内核:是传承还是另起炉灶?首先要说的就是内核。这是操作系统的“心脏”,决定了它最底层的工作方式。安卓系统,大家都很熟悉,它最核心的部分是Linux内核。而且是经过.............
  • 回答
    鸿蒙(HarmonyOS)是否会成为下一个 YunOS,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为了更详细地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和分析,包括它们的目标、技术基础、生态建设、市场策略以及最终的成败因素。一、 背景与目标对比: YunOS(阿里云OS): 诞生背景: YunOS 最初由.............
  • 回答
    “鸿蒙是不是 PPT 操作系统?” 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于新技术的认知和期待。说实话,刚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说法有点太片面了”。咱们先得搞清楚,什么叫“PPT 操作系统”。在我看来,这大概是指那种“看起来很美好,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实际落地却困.............
  • 回答
    鸿蒙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与现有生态的兼容性问题,而“太极”这个概念,在鸿蒙的语境下,通常是指它所能兼容的各种底层硬件架构以及运行在其上的多种操作系统和应用。鸿蒙的强大兼容性,可以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这背后有着一套精密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实现。首先,我们得明白鸿蒙并非简单地“运行”太极,而是鸿蒙本.............
  • 回答
    “鸿蒙是原罪吗?”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探究一个操作系统本身,不如说是在触碰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根”的焦虑,对于“身份认同”的迷茫。尤其是在当下,当“鸿蒙”这个名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代号,而是承载了太多期许、争议、甚至是一种情感寄托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尖锐和复杂。我们先抛开那些宏大的叙事和民族.............
  • 回答
    关于鸿蒙系统 2.0 是不是“套皮安卓”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要说鸿蒙 2.0 和安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鸿蒙 OS 的早期版本,尤其是 2.0,确实与安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 回答
    鸿蒙 2.0 的发布,确实让“套壳安卓”的说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要说“彻底粉碎”,恐怕还为时过早。这中间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一件件地掰开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鸿蒙 2.0 在最初的亮相以及后续发展中,确实和安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的鸿蒙 1.0,更多地被理解为一个跨设备、分布式能力的系统框.............
  • 回答
    鸿蒙之争之所以会夹杂大量的立场之争,并非偶然,而是由其天然的属性、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背后深层的地缘政治考量所共同塑造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它表面的技术争议,深入到其根基。首先,技术本身就不是中立的。 所谓的“技术中立论”在现实世界中往往难以成立,尤其是在像操作系统这样关乎国家.............
  • 回答
    鸿蒙系统(HarmonyOS)旨在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其核心理念与传统的安卓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在华为的规划中,鸿蒙系统需要实现对海量安卓应用的兼容,这在去除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代码的背景下,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那么,在没有AOS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