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李诞对脱口秀演员norah说的:“做喜剧不要让人太有压迫感”?

回答
李诞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对norah说的那句“做喜剧不要让人太有压迫感”,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也挺有意思的。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点评,它触及到了喜剧表演的核心,尤其是在脱口秀这种高度个人化、强调连接的艺术形式里。

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压迫感”这个词在语境下的含义。在脱口秀里,这种“压迫感”可能体现在几个方面:

过于沉重的话题和表达方式: 喜剧的核心是逗乐,是提供轻松和宣泄。如果演员上来就抛出一堆非常沉重、负面、或者具有强烈攻击性的内容,并且是以一种非常直接、不留余地的方式表达,观众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情绪上的“负担”。比如,如果一个段子充斥着对某个群体毫不留情的攻击,或者把生活中的不幸描绘得异常绝望,而又没有提供任何转折、反思或者笑点来消解,那观众就会觉得“我不舒服”,甚至“我有点害怕”。
演员的姿态和气场: 有些演员可能因为个人气质或者对舞台的理解,会散发出一种“我比你懂得多”、“我就是对的”、“你怎么能不笑”的气场。这种气场会无形中给观众带来压力,好像观众的笑声是对演员能力的一种考验,或者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观众不是来“伺候”演员的,而是来享受表演的。如果演员的姿态过于强势,观众可能会因为害怕出错(比如没笑)而产生紧张感,这就失去了看脱口秀的初衷。
攻击性过强或者过于自我中心: 虽然很多脱口秀都包含一定的“冒犯”或者“自嘲”,但关键在于“度”和“角度”。如果演员的攻击性是纯粹的、没有建设性的、或者仅仅是为了挑衅而挑衅,观众可能会觉得这是在“欺负人”。同样,如果表演完全是演员的个人情绪宣泄,却忽略了与观众的互动和共情,那观众也会感到疏离和压迫。
缺乏共情和连接: 好的脱口秀,往往能让观众在笑声中找到共鸣,感受到“我也是这样”、“我也经历过”。如果演员的内容离观众太远,或者表达方式过于生硬,让观众觉得“我完全get不到”、“这跟我没什么关系”,这种疏离感也会变成一种心理上的“隔阂”,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压迫感——我无法参与到这个表演中来。

为什么李诞会特别强调这一点?

李诞本人作为脱口秀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非常清楚脱口秀的魅力在于“分享”和“连接”。他自己早期的作品,很多都是围绕个人生活经历、社会观察展开,虽然有调侃和吐槽,但更多的是一种带着善意的观察和自嘲,让观众感到亲近。

维护脱口秀的包容性: 他希望脱口秀能够吸引和容纳更多不同类型的观众和演员。如果脱口秀总是给人一种“门槛很高”、“必须怎么怎么样”的感觉,那它就可能失去很多潜在的支持者。强调“不要有压迫感”,也是在呼吁一种更开放、更友好的喜剧环境。
关注演员的成长: 对于norah这样的年轻演员,李诞的这句话也是一种引导。初期的脱口秀演员,可能会因为渴望表现、证明自己,而采取一些比较激进或者用力过猛的方式。李诞是提醒她,在追求个人风格和表达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表演更“舒服”。
喜剧的本质是爱和善意: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喜剧,是因为它能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找到乐趣,是因为它能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有趣、荒谬、或者值得被温柔对待的一面。如果喜剧变成了纯粹的宣泄或者攻击,那它就失去了这份“爱”和“善意”。

Norah 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样的?

虽然我没有直接看到norah当时具体的表演,但结合李诞的点评,我们可以推测norah的表演可能在上述某个或几个方面显得有些“用力”。比如,她的段子可能触及了比较尖锐或者观众不太愿意直接面对的话题,而她的表达方式又比较直接,没有设置足够的“缓冲带”或者“转折点”。或者,她的表演风格本身就比较强烈,容易让观众觉得“我该怎么办?”

我的看法是:

李诞这句话是非常有见地的。喜剧固然可以尖锐,可以讽刺,可以揭露黑暗面,但它的根基永远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观众的尊重。一个好的脱口秀演员,应该是在给观众带来笑声和思考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放松、被理解、甚至被温暖。

“不要有压迫感”,不仅仅是对表演方式的要求,也是对脱口秀生态的一种期许——希望这是一个能够让大家都能找到乐趣、表达自我,并且彼此尊重的空间。这是一种艺术上的追求,也是一种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感。

对于演员来说,学会处理好“力度”和“尺度”,找到观众的“点”,并且在冒犯和共情之间找到平衡,是脱口秀演员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李诞的这句话,正是指明了这一条重要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当事人,很认真地看了大部分回答(昨天之前的,今天下班还没时间~),很多都很中肯,很有帮助,所以想来分享一下我的心情。

第一期录完我接受采访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两三点了,脑子完全不转,这么一个大输出量的评价,说实话我没办法立刻消化理解。下一轮如果没有被剪掉的话,你们会看到蛋总其实也表达了对我的期望才会说那些话。我们私下也沟通了,不得不说他看事情很通透。现在想想,谢谢他当面说出来,替我挨了不少骂哈哈哈哈哈哈。

批评和负面反馈是好事儿,这次很多人说得很有道理,而且也都在指出问题后,给了我未来发挥的包容。同时,大家的鼓励和正面反馈也很重要,给了我“以后能进步”的信心。所以,只要不是骂脏话骂祖宗的(这些只是情绪宣泄,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就忽略啦),其他我都真心接受,谢谢大家支持~

下一期其实也已经早录完了 所以…我继续打磨自己,争取之后让你们眼前一亮~

对了,我支持的回答是“就是不够好笑”,没错,好笑就完事儿了~献上一小段新鲜的片段~

user avatar

8.5日做点补充

1,我无意跟大家谈Norah在舞台上的技法问题,那不是我的专业,也不是我愿意谈的重点,不谈这个不是避重就轻,因为有人谈了。这个问题回答这么多了,有很多人从这个角度谈,不缺我一个。

2,所有跟我讨论问题的人,请看清楚第一条,不明白的话,念出声来。

3,不用你告诉我,讨论舞台技法有多重要。老相声迷听相声听活儿,新相声迷听相声听乐儿,都没错。

4,谈压迫感的传达,这已经不仅仅是台上的技法问题了。作为看客,你们可以看演员,我也可以看其他看客。大家角度不同,我愿意交流,但是交流的前提是,想明白自己要说的话,跟我写的有没有关系。

5,知道你们有些人好懂喜剧。但是我谈的不是喜剧。谈的是观众的状态,和职业的选择。别替我做价值判断说这个不重要。看看下面好多留言的脑子,我觉得谈谈观众们的状态特别重要。就好像你们看节目的时候把弹幕一关,就默认这世界上除了节目以外,什么信息都没有了一样。

6,睁开眼睛看看事实吧,然后再琢磨琢磨我到底在说什么。

——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是在看了Norah的抖音,知道知乎有这么一个问题,才找来答的。

先说两句:

我不是一个接触脱口秀很长时间的人。可以这么说,我最早听的中文脱口秀,当然,大部分英文脱口秀,都是Norah说的。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在网上只听她的脱口秀,可能她的抖音我会偶尔刷一下,其他的脱口秀演员我即使关注了,可能也就刷过去了。

当然了,话说在前面,我肯定不是觉得她长得好看才关注她,关注她还是觉得她说的有一些东西挺有意思的,是一些职场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以及家庭环境里面经常会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足够细腻。

话说回这场,实话实说,我没觉得她说好。可能是熬太久给熬颓了,还有就是那一身实在太奇怪了。奇怪到就这样的销售总监,可能按摩店充卡都卖不出去那种奇怪。但是节目嘛,我也理解,他们要顾忌的选手特别多,没有什么精力放在她身上,导致了她上台整个人都是别扭的。总之,我觉得发挥的挺差的,但是也不能都怪她。妆化成那样,自己一照镜子,可能自己就不会发挥了。

回头再说压迫感:

我看了Norah在抖音上的解释,我挺有感触,也来知乎看了这个答案下面很多回答。我其实非常理解为什么李诞和老罗说Norah有压迫感,如果Norah只需要和自己熟悉的那群观众交流的话,她这么说话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就是有很多人会一听到,你会三门外语,你是销售总监,你是上海人,你洋气,你有两套房,就莫名其妙的感觉到自己被压迫了。

慢说是Norah在台上表演,我就在知乎写个乐评,说说我自己的职业经历,说说我有个几千张黑胶,听过几万张唱片,有个百万级的听音室,都会有人感觉到压迫感,觉得我在用我自己的精英阶级的意识去无情的批判中国广大月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而他们完全不会想,世界上就是有像我这样的人,从事这样的工作,每周就算再他妈难受也得听音乐。你以为是我愿意听么?是我没得选。我有个好一点的听音室,其实就和你打游戏希望有个机械键盘是一样的,因为我必须要好的听音设备才能工作。你打游戏是娱乐,我听音乐是工作,而买唱片,就是我的另一个工作。

这就是这个世界真实的状态,有些时候,你平铺直叙的表达真话,都会让人感觉到莫名其妙的压迫。你告诉世人你过得还凑合,没什么烦恼,但是是个普通人,别人都觉得你有压迫感。

但是你可能比李诞还有钱,你是大老板,但是你公司一大堆焦头烂额的事儿,比如你离个婚成了公共事件了,老婆办公室堵你来了,导致你巨尴尬,别人却觉得能感同身受,觉得这个老板离我真近。他遇到的这种事儿,和我身边的狗血一样浓。

你在台上必须让台下的人感觉到能带入到你的故事里,而且他们还得体会到你过得不好的那部分,这样他们才能带着某种同情心继续听你逗乐,不然,那些段子就变得一点都不好笑了。

就像我写很多关于音乐的东西最后很多人还是觉得我在展示“有钱的人才能听到得懂”的优越感一样,我十分理解Norah被评委和观众们评价的处境。因为理解,所以才想在这里替Norah,也是替自己辩解几句。

1:虚心接受,拒不改正

我觉得其实Norah可能是第一次这么被推上风口浪尖,感觉自己有点冤,但其实啊,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儿。就像李诞自己也说了,我说了,你爱听不听。这话,我觉得李诞说的很真诚。

上周我和丁太升见了一面,在我的那个听音室里面,我们听了一会儿音乐。我给老丁在古董音响下放了放70年代和80年代的电子乐。我让他听听这个东西和现在人做的音乐的动静的差别。我也告诉老丁,我说这个等级的设备,我听过好多套,在这种听感下,你让我去说乐夏的某些乐队音乐做得好,很抱歉我说不出来。不但我说我不出来,而且我知道我跟观众说,甚至跟乐队的人说都是鸡同鸭讲,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我同样的听音环境,他们也不知道那些年代的音乐在当年的经典设备下该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去描述一种虚无的听感太难了。

老丁跟我说,他觉得我被这些东西限制住了。这些东西固然好,但是新的东西也有新的东西的特别之处,他认为我不能守着这些东西,就用这些东西去评价所有的新的东西,他觉得我太狂了。

我跟老丁说,那非常抱歉。我每天在这里听这些东西,十几年的经历积累下来,谈及音乐,我的感受和你们不一样。我是迎合你们跟你们说,你们说的也有道理,还是直接告诉你们,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呢?我清清楚楚我们的际遇不一样,在我的专业领域里,我尊重你们作为专业领域的一份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很直接的告诉你,从我的角度,怎么看你的观点。因为我认为你也专业,所以我不那么在乎你的情绪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为什么狂呢?因为我没空哄你,甚至是我没空哄任何人,我并不喜欢照顾别人的情绪。我能做的是尽量去创造更好的环境,去让更多人体会到这种听感,比如我会在上海和北京做免费的试听会,音乐沙龙等等,这些是我能做的,至于对所谓的“专业乐迷”客气点,抱歉,我不是那个圈子的。

回到Norah,我觉得她也有自己的粉丝。有些时候能把自己的粉丝服务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Norah有自己的明确的价值观取向,并且坚信不疑,就应该这么做的话,那么李诞的话,我觉得就是可以爱听不听。

因为毕竟,你以前那样,你老板签了你。你以后还那样,你老板也不会怎么样你,对吧。都是职场人,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道理。

2:理清逻辑,做自己

当然,可能Norah也得接受自己在这个比赛里往前走,很难讨好观众,到了知乎,还得被一群人挤兑的现实。因为现实世界就是这样,李诞作为老板有老板的看法,认为脱口秀是应该照顾观众脆弱的情绪的。但是Norah完全可以不这么认为,因为这就是她的风格。

这次比赛里面最大的问题是,Norah并没有完全做自己。

我再次吐槽一下Norah比赛时候的这身装扮。

粉色西装,浓妆,一个标准的,刻板的,职场形象。

实际上Norah的脱口秀是什么样的呢?

说同样的话,她下面这个装扮,你会觉得她有压迫感么?

实际上,我觉得很大的问题就在这儿。一个演员的一次表演的失败,一般来说,是一次合作的失败。这里面包括了演员的失败,对演员包装的失败。以及演员发现自己包装有问题之后仍然按照原计划尬演的失败。但是这些失败的核心问题就是,Norah可能没有意识到,造就她给别人压力的,是她整体的变化,而并非是她自己仅仅在台上说错了什么。

我觉得这件事儿也挺好解释的。

我们在脱口秀大会上看到的老罗,是这样的。

就这么一叔叔,你跟我说,他能给人什么压迫感。

还是老罗,他六月份上了个GQ


你就想想吧,让老罗穿成这样讲锤子发布会,你什么感觉。

你真能感觉这公司一下就盈利了么?

你肯定觉得投资人说你罗永浩要是不穿西装我就断了你资金链了,你不但能感觉到压迫感,你能直接感觉到锤子的业绩肯定不行了,不行到罗永浩都出卖灵魂了。同样的事儿,怎么到了Norah这儿,就都成了她一个人的责任呢?

所以,其实李诞对Norah说的话,有一部分,是应该让脱口秀大会的节目组好好想想的。在这个节目里,是不是每个人都捯饬成造型师觉得好看的样子,是对的。想想看,一个加了班,晚上还来说脱口秀的演员,能给人带来的压迫感,难道不是——上海这个地方真他妈难混,销售总监都得干兼职么?干个兼职还不行,上班销售都不需要浓妆,下班兼职反而需要。

这是一什么工作啊?听着哪儿有压迫感啊,听着超可怜。

嗯,有点跑题,说回来,就是做自己可能过不去选秀节目,但是也比别扭的在上面感觉到冤好。当然,没准做自己就过去了呢,怎么就不能感同身受了呢?谁没加过班啊,对吧。

3:如果希望更大的舞台

靠的并不一定是改掉的压迫感,而是更好的运气。利用好老板李诞,毕竟,当老板的,只要能赚钱,他是乐意当个工具人的。

还有,这么有语言天赋,北京话是不是得练练?

北京人可能会说,是侯宝林的侯。


说回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Norah的问题就是我遇到的问题。在知乎上,我几乎只回答我专业相关的问题,即使是这样,我仍然要面对大量的玻璃心。他们会觉得,你就是个听歌的,我也听歌,凭什么你不停的强调我们的不一样呢,是不是你在强调你有钱呢?

我即使很客气的给你解释这些,甚至很接地气的告诉你们我的工作也很累,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板,但是总有人会觉得,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一个阶级的人。你在秀优越感,你在试图碾压我们。

我认命了,这么多人说我狂,狂就狂呗,碍你屁事儿,碾压就碾压呗。我这人有个特别好的优点,就是不缺朋友。有多不缺呢,就是可以没有朋友。

虽然我觉得我只是讨厌脑子不好使的,但是你大可以觉得我讨厌人类,我觉得可能也没太说错。

所以,狂是我获得幸福生活的钥匙。

你们根本不懂。

有句老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压迫。

我TM压死你们。

user avatar

我说一个我长期观察的结果。

首先我看过上海的滑稽戏。看过日本的漫才表演。看过上海本地的漫才表演。看过上海著名的“小百搭”舒悦老师的表演。

我不客气的说,我不是针对哪一个演员,不是针对哪一个节目。我就想说:

他们都不好笑。

这种靠话赶话的切口表演。除了日本和江浙沪一带以外,其他地区的人都笑不出来。

user avatar

答主江浙沪人。我去北京,坐出租车,司机师傅一路都在吹北京有多牛,房价有多高,自己多厉害,认识多少多少腕儿,语气那叫一个豪情万丈,气势那叫一个翻江倒海,我觉得呦吼,这师傅吹逼吹得还挺亲切,真有意思。

但是北方人来南方,听一群上海阿姨围在一起窸窣窸窣聊天,虽然都客客气气谦谦虚虚,但总喜欢在不经意间表露出一点优越感,并且假装自己并没有因为这个感觉到优越,北方朋友们往往会觉得 : 这人怎么这么爱炫,还这么虚伪,真他妈恶心。

我是Norah老粉,从线下看到线上看到银幕前,清楚地感受到她是吴语区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并且带有强烈文化特色的演员。她的语态和风格像极了平常我们接触到的,街头巷尾的小阿姨们——有点婊,有点讨厌,但真的很亲切。我不能不喜欢她。

但显然,这种风格的表演很难像北方流派的脱口秀那样被大多数观众接受——人们能够接受明目张胆的张狂,能够接受毫无掩饰的吹擂,但对于这种上海小阿姨式装逼却没有什么好感。

李诞的建议是中肯的,这不仅是对Norah的建议,也是给整个吴语区脱口秀演员的建议。怎样在保持独特性的同时让更多人接受,是个急需思考的问题。

user avatar

很多人没搞明白李诞说Norah有压迫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包括Norah自己。

当李诞一反自己之前圆滑的形象,说完对Norah的建议后。Norah在赛后采访很委屈地说,自己并没有故意秀优越感,在台上听完蛋总的话,她甚至有一种不知该怎么反驳的无力感。(大概意思是这样)

包括网友和她的一些粉丝,也是这样回复的,认为Norah就是优秀,她自己又没有恶意,凭什么不能展现自己的优秀。

李诞提出的“压迫感”是针对Norah的表演给观众带来的一种体验,而Norah以及她的粉丝或部分网友,却把这种建议转化为了“Norah是否在秀优越,这是不是代表她人品有问题”的命题论证上。

罗永浩也是预计到网友们会有这种反应,才在赛后聊天时对李诞表达自己的惊讶和钦佩,说蛋总能对Norah提出这种建议是真的为Norah的脱口秀事业着想。

因为赛博朋克的罗老师也很清楚,蛋总的行为是吃力不讨好的,Norah好不好跟他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是这番话说出去,被骂却是百分百的。光我现在看到的帽子,就有“地域歧视”“反精英”“反智主义”……

现在网民的思维最典型的一种就是一切问题都转化上升至道德人品的问题,进而进行价值观的输出。

客观上,Norah的表演的确给了大多数观众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不一定是压迫感或觉得被冒犯到,但却是能让段子效果削弱的疏离感。

包括现在为Norah说话的网友,他们一直反驳Norah表现优秀没有错,错的是观众不该这么玻璃心。

其实这种观点的前提就是承认了Norah的表演确实给观众带来了段子之外的情绪困扰,只不过粉丝觉得应该改正的不是Norah,而是观众。

郭德纲说相声时,很喜欢将相声与观众放在一起说,最后也总能得出“能卖得出票的才是好相声”这一结论。

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别人的优秀,甚至应该为别人的优秀而开心。——这当然是无比正确,不能反驳地价值观。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接受能力。

但是然后呢?

脱口秀和相声一样,就是用语言和表演把观众逗笑的艺术。演员上台也不是来教书育人,拔高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往俗了说,就是靠把观众逗笑来赚钱吃饭的。

你拿着无比正确的价值观把一切反对意见都顶回去了,不还得上台表演吗?不还得接受观众的检验吗?

归根结底,检验脱口秀演员到底是不是好演员的标准还是看观众对表演的反应和市场反馈。

甚至,用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来指摘观众,在道德层面也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很多观众看完Norah的表演,并不是心里想着“这女人太优秀了,我得把她淘汰了”、“她竟然这么成功,我得让她在脱口秀事业上失败一次”。

大多数观众的情况是,“这姑娘讲完了,她台风不错,段子感觉也挺好的,可说实话,我没怎么笑过。”

没有那么多赤裸而明显的恶意,大多数观众在几分钟的表演结束后甚至都来不及回味审视Norah的段子内容,他们就是单纯地没有笑

道德批评是针对他人行为与思想的,面对这种人性本能的反应,你其实连道德批评都说不出口。

当然,Norah也不是必须改变自己的表演方式——她本身就是在上海进行线下表演,而且据我观察,上海的网友普遍是能够没有“压迫感”的完全体验到Norah段子的笑料。

现在为Norah反驳李诞言论的很大一部分网友,就是上海人,甚至我看到脱口秀演员徐风暴也在微博内涵李诞与其支持者是在地域歧视。

不讨论双方对错,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Norah在上海是吃得开的,上海脱口秀市场也足以成为她坚持自我风格,决不改变的舒适圈——她有这个资格和能力。

李诞在接受三联生活杂志采访时也提到过:

说脱口秀,不是让本来没有偏见的人接受你的偏见,有时候就是找到跟你有一样偏见的人。比如Norah,可能部分观众接受起来稍微有点儿难,这是人群的问题,Norah在上海一票难求。我反复说的一点,就是找到自己的观众,就OK了。

所以,norah已经是一流的脱口秀演员了,没人否认这一点。她靠本事能在上海这样的顶级城市活得非常滋润。

但也仅此而已了。

只要Norah有更大的野望,只要她希望像李诞王建国一样,成为全国著名的线上线下通吃的脱口秀演员,她就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完成表演上的突破。

只有理解了这点,我们回过头才能发现李诞的建议是真的完全为Norah脱口秀事业着想的肺腑之言。

李诞完全可以三灯亮起后,对Norah祝贺表扬一番就下班收工。但他却在拍了灯后,又当面说了难听的肯定会被网友指责的“建议”。

因为李诞觉得Norah专业水平是足够的,她值得走出上海,成为被全国范围都喜爱的脱口秀演员。

正是出于这种期盼,一向插科打诨圆滑处世的蛋总,这一次选择给Norah“挑挑刺”。

可惜Norah和她的粉丝以及部分网友只觉得委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