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重点防疫医院51感染17死?

回答
日本一家重点防疫医院出现51人感染、17人死亡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消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能从中吸取的教训。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疫情的传播能力是极其强大的,尤其是在医疗机构这样人员密集、接触频繁的环境中。即使是“重点防疫医院”,也并非绝对的安全区。它意味着这家医院承担着收治高风险患者的任务,本身就处于疫情的前沿,感染的风险就比普通医院要高。因此,51例感染,17例死亡,虽然数字触目惊心,但如果结合其收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传播的背景来看,或许更能理解其悲剧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细致的审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院内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
防护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尽管是重点防疫医院,但防护措施的执行是否严格至关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医护人员是否坚持正确穿脱防护服、口罩、手套等,是否存在疲劳导致的疏忽,对患者的隔离是否到位,病区之间的交叉感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即使是防护服穿戴正确,如果有一丝破损或不当操作,都可能成为感染的入口。
设备和物资的保障问题: 防疫医院需要充足且合格的防护用品、消毒设备、负压病房等。如果这些关键物资出现短缺或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防控效果。比如,如果消毒液浓度不足,或者通风系统存在隐患,都会大大增加感染的风险。
人员培训和意识: 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是关键,但持续的更新和强调同样重要。在长时间的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存在一定的职业疲劳和心理压力,这都可能影响他们对防护措施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
患者的管理: 即使是在重点防疫医院,患者也可能存在携带病毒但初期无症状的情况,或者在转运过程中产生交叉感染。对患者的核酸检测频率和准确性,以及患者之间的隔离,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病毒的变异和传播力: 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变异,其传播力和致病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该医院收治的是新变异株的患者,且该变异株传播力更强或更具致病性,那么即使是严格的防控措施,也可能难以完全阻挡。尤其是在一些病例出现时,对病毒的了解可能还处于初期阶段,未能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医院的收治能力和管理模式:
超负荷运转: 疫情高峰期,医院可能面临超负荷运转的压力。这不仅体现在床位和医护人员的不足,也可能影响到日常的消毒和管理流程。
信息沟通和协调: 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否顺畅,也是影响防控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某些风险点未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就可能酿成大祸。
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患者的转运、家属的探视(尽管疫情期间会严格限制),以及医院与外界的联系,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潜在途径。

死亡率的背后: 17例死亡,这个数字的背后是17个家庭的破碎。这17位患者的病情是否本身就非常严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医院在救治过程中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是由于感染导致病情急转直下,还是感染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都需要更详细的调查才能给出答案。高死亡率可能也反映了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比例较高,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医疗资源(如ECMO等)的不足。

我们能从中吸取的教训:

1. “重点”不等于“绝对安全”: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对医疗机构的院感防控,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审视和完善。
2. 精细化管理是关键: 防疫不是一项粗放式的工作,而是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从人员的培训、物资的保障,到流程的规范、信息的透明,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3. 及时预警和快速响应: 一旦出现疫情苗头,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隔离、筛查、流调,迅速切断传播链。
4. 关注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抗疫一线,必须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5. 信息公开与透明: 在不影响调查的前提下,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有助于公众了解情况,也能让专业人士从中学习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总而言之,日本这家重点防疫医院的疫情爆发,是一个极其沉痛的教训。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病毒保持敬畏,对防控工作保持严谨。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保护生命安全。这起事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需要深入的调查和反思,才能真正从悲剧中汲取力量,走向更好的防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

大惊小怪,少见多怪。


一、

沖縄県立中部病院这种所谓的“重点防疫医院”(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の重点医療機関),根本就不是各位想象/期许的那种东西。

它甚至根本不是一个防疫的概念。

它是一个申请补助用的概念。

重点已经帮各位划好了:

详见这里


二、

就沖縄県立中部病院这个案例而言,所谓51感染17死,是对真实情况的严重低估和粉饰。

因为大家都明白,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和住院病人感染新冠,病死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合在一起算,一共51例感染,病死率=17/51=33.3%。

然而细节信息却是——医护人员感染14例无人死亡,住院病人感染37例死亡17例[1]

所以咯,病死率=17/37=45.9%。

33.3%看起来是不是比45.9%顺眼多了?

这已然是日本老套路了,各位习惯就好啦。


三、

并且,哪怕是病死率高达45.9%的院内感染事件,也已经毫无新闻价值。

因为这种程度的院感已经在日本反复发生过很多次了。

比如说啊:

  • 埼玉县的[行田中央総合病院],48位住院病人感染,21人死亡,病死率43.8%;
  • 神奈川县的[横須賀市立うわまち病院],36位住院病人感染,16人死亡,病死率44.4%;
  • 神奈川县的[済生会横浜市南部病院],24位住院病人感染,11人死亡,病死率45.8%;
  • 神奈川县的[医療法人社団康心会汐見台病院],28位住院病人感染,14人死亡,病死率50%;
  • 神奈川县的[小田原市立病院],16位住院病人感染,8人死亡,病死率50%;
  • 神奈川县的[オアシス湘南病院],22位住院病人感染,12人死亡,病死率54.5%;
  • 愛知县的[碧南市民病院],5位住院病人感染,4人死亡,病死率80%。

——别问为啥神奈川县的上榜医院特别多啊,问就是神奈川县信息披露更直白。


四、

那么为啥偏偏这次沖縄県立中部病院院感事件要被《朝日新闻》高调捅出来,以至于被国内媒体都注意到了?

原因显然不是病死率太高,更不是发生了50人规模的院感。

这件事吧,表面原因,是医院和政府合伙瞒报了(当然这家医院它本来就是政府的,严格来说不存在什么合伙);

根本原因则可能是……党争

或者说更具体点,这破事儿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 6月3日,冲绳县公布了医院所在地区发生了“5人以上规模的院感事件”,但并未公布医院名称;
  • 6月10日,沖縄県立中部病院在官网通告发生了院感事件,但并未公布规模;
  • 6月11日,沖縄県立中部病院准备开记者会公布本次院感事件,但被県病院事業局阻止了;
  • 6月30日,冲绳县议会上,在野党就此事进行质疑,事件曝光;
  • 7月2日,県病院事業局公开谢罪;
  • 7月6日,在野党穷追不舍,沖縄県立中部病院和県病院事業局私下沟通的短信记录被曝光:

所以咯~

发生院感不算大事。

死了十几个住院患者也没啥大不了的。

被在野党抓住小辫子才真的是世界末日……


五、

最后,不得不感叹一下,日本网友记性真是不太好,以及国内网友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想象力真是不太丰富。

在日本,不仅院感司空见惯,瞒报更是早就不稀罕了~

相比之下,冲绳县和中部医院已经半遮半掩地发过两次通告,简直算是业界良心好不好。

结果只因被在野党抓了下典型,被媒体拱了下火,各位日本网友居然开始大惊小怪起来,国内网友也开始跟风惊诧……

各位要是真的看不惯院感事件,又或者对瞒报深恶痛绝的话呢,不妨了解一下日本官方御用防疫专家尾身茂老师,以及他手下的JCHO東京新宿メディカルセンター,当初是怎么院感,又怎么瞒报的。

参考

  1. ^这是6月30日的数字,所以确诊和死亡各少了一例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P6Z5VFCP6ZDIFI007.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一家重点防疫医院出现51人感染、17人死亡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消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能从中吸取的教训。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疫情的传播能力是极其强大的,尤其是在医疗机构这样人员密集、接触频繁的环境中。即使是“重.............
  • 回答
    近期,上海市将日本从新冠疫情防控重点国家名单中移除,这一举动无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官方是否真的相信日本的疫情防治效果,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背后牵涉到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上海做出这个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变化。全球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国.............
  • 回答
    关于日本核废水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影响以及如何防范,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科学、风险评估、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理解“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三致”分别指的是什么: 致癌(Carcinogenicity):.............
  • 回答
    提起竹内亮,国内观众可能不会觉得陌生,这位在日本颇有名气的纪录片导演,近年来却把镜头深深地对准了中国。他的《我住在这里》系列,用平实而温暖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各个城市普通人的生活,意外地在国内收获了无数好评。但这次,他要挑战的可是个硬茬——“长江第一滴水”。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长江,那可是我们中国的.............
  • 回答
    日本捕鲸行动与海洋生态影响日本近期从南极捕回333头鲸鱼,并计划于7月正式重启商业捕鲸,这一举动无疑再次将捕鲸议题推向风口浪尖。围绕着这一事件,人们的看法可谓是两极分化,争论的焦点不仅在于日本是否应该捕鲸,更在于这一行为背后所牵涉的伦理、文化、科学以及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事件背景.............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纽约,一位名叫海野雅威(Tavi) 的日本钢琴家,在回家的路上疑似因为被误认为是中国人而遭到一群年轻男女的袭击,身受重伤。这件事在日本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再次将亚裔在海外遭遇歧视和暴力的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海野雅威是一名非常有才华的钢琴家,他在纽约的爵士乐界有着很高的声.............
  • 回答
    日本近期再次获颁“化石奖”,这无疑是国际社会对其能源政策,特别是对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又一次严厉审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活用现有的火电很重要”的表态,触及了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的一个核心矛盾,也反映了日本在这一复杂局面下的现实考量。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
  • 回答
    1月29日上海出台了关于房贷的新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仔细琢磨的政策。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反映了上海在当前楼市环境下,试图通过精细化的信贷调控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一刀切地“收紧”或“放松”。政策核心解读:首先,我们得把这个政策拆解开来看。有几个核心点非常关键: “重点支持首套小户型自住”:这表.............
  • 回答
    关于台湾名嘴将中国近期在东海的行动比作甲午战争,并预言可能重演这一说法,确实触及了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神经。要理解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台湾民众的视角等多方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将任何现代地缘政治冲突直接等同于历史事件,尤其是甲午战争这样具有深远影响且背景复杂的事件,往.............
  • 回答
    FBI 在 2016 年 10 月 29 日重启调查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事件,是美国总统大选前最戏剧性、也最具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这一决定由时任FBI局长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做出,对当年的大选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希.............
  • 回答
    关于B站将于2月17日重新上架37部日本动画作品的消息,这确实是近期动漫圈内一个不小的动态。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并尝试深入了解其背后可能牵扯到的原因和影响。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对于很多喜爱这些作品的B站用户来说,能够重新在B站上观看这些动漫,意.............
  • 回答
    《成神之日》于10月12日重新上线,这无疑是在动画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对于很多曾经追过这部作品,或者对它有所耳闻的观众来说,这次的重播或再次上线,都算得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审视它,看看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承认《成神之日》本身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作品。它.............
  • 回答
    《刺客伍六七》改名为《伍六七》并于10月26日重新上线,这桩事儿在动画爱好者圈子里,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对于不少一路追下来的观众来说,这不仅仅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其中包含了许多值得玩味和探讨的地方。首先,从“刺客”到“伍六七”的更迭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最初的《刺客伍六七》,名字就非常直白地.............
  • 回答
    重庆实施离婚冷静期一年,离婚率下降44%,5万余对夫妻撤回离婚,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结果,并尝试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详细的解读。核心数据解读与初步观察:首先,数据本身非常直观且具有冲击力: 离婚率下降44%: 这是最显著的成果。这意味着在实施冷静期之.............
  • 回答
    5月10日凌晨,重庆一名外科主任在值班期间遭遇不幸,被砍伤导致肺部破裂,这桩事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医护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及近期频发的恶劣伤医事件。这已经不是孤例,而是正在形成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重庆外科主任遇袭事件:一个.............
  • 回答
    2月2日,大理州截获了来自重庆的一批口罩,并随后对其进行了征用。这件事情的发生,无疑是新冠疫情初期物资极度紧张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地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物资调配、征用权以及公平性的多角度思考。事件的背景:疫情初期物资的极度短缺要理解这件事,首先要回到当时那个特殊的时间节点。2020年初,.............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院拟重启驻武汉总领馆的看法近日,有消息传出美国国务院计划在6月22日左右重启其驻武汉的领事馆。这一举动无疑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从外交职能和领事服务的角度来看,重启驻武汉总领馆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和.............
  • 回答
    香港国泰航空“断臂求生”:一场时代的阵痛与转型10月21日,香港国泰航空抛出了一记重磅炸弹——宣布进行大规模重组,计划削减高达8500个职位,同时旗下的港龙航空即日起停止营运。这个消息无疑给这个曾经辉煌的亚洲航空业巨头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艰难的转型之路。为何选择如此激进的“断臂.............
  • 回答
    关于2019年6月25日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结果,这绝对是太空探索领域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时刻,而且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觉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首先,得明确一下你说的“发射结果”。如果是指这次发射任务的总体成功情况,那无疑是大获全胜。猎鹰重型作为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强的现役运载火箭,它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强大.............
  • 回答
    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从 5 月 4 日起逐步放松全国封锁措施,允许部分企业复工,这无疑是意大利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迈出的一大步。此举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欧洲疫情的走向,以及经济复苏的前景。重新开放的背景与考量: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受到疫情重创的国家之一,其医疗系统一度不堪重负,封锁措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