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重点防疫医院51感染17死?

回答
日本一家重点防疫医院出现51人感染、17人死亡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消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能从中吸取的教训。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疫情的传播能力是极其强大的,尤其是在医疗机构这样人员密集、接触频繁的环境中。即使是“重点防疫医院”,也并非绝对的安全区。它意味着这家医院承担着收治高风险患者的任务,本身就处于疫情的前沿,感染的风险就比普通医院要高。因此,51例感染,17例死亡,虽然数字触目惊心,但如果结合其收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传播的背景来看,或许更能理解其悲剧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细致的审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院内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
防护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尽管是重点防疫医院,但防护措施的执行是否严格至关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医护人员是否坚持正确穿脱防护服、口罩、手套等,是否存在疲劳导致的疏忽,对患者的隔离是否到位,病区之间的交叉感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即使是防护服穿戴正确,如果有一丝破损或不当操作,都可能成为感染的入口。
设备和物资的保障问题: 防疫医院需要充足且合格的防护用品、消毒设备、负压病房等。如果这些关键物资出现短缺或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防控效果。比如,如果消毒液浓度不足,或者通风系统存在隐患,都会大大增加感染的风险。
人员培训和意识: 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是关键,但持续的更新和强调同样重要。在长时间的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存在一定的职业疲劳和心理压力,这都可能影响他们对防护措施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
患者的管理: 即使是在重点防疫医院,患者也可能存在携带病毒但初期无症状的情况,或者在转运过程中产生交叉感染。对患者的核酸检测频率和准确性,以及患者之间的隔离,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病毒的变异和传播力: 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变异,其传播力和致病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该医院收治的是新变异株的患者,且该变异株传播力更强或更具致病性,那么即使是严格的防控措施,也可能难以完全阻挡。尤其是在一些病例出现时,对病毒的了解可能还处于初期阶段,未能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医院的收治能力和管理模式:
超负荷运转: 疫情高峰期,医院可能面临超负荷运转的压力。这不仅体现在床位和医护人员的不足,也可能影响到日常的消毒和管理流程。
信息沟通和协调: 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否顺畅,也是影响防控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某些风险点未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就可能酿成大祸。
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患者的转运、家属的探视(尽管疫情期间会严格限制),以及医院与外界的联系,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潜在途径。

死亡率的背后: 17例死亡,这个数字的背后是17个家庭的破碎。这17位患者的病情是否本身就非常严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医院在救治过程中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是由于感染导致病情急转直下,还是感染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都需要更详细的调查才能给出答案。高死亡率可能也反映了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比例较高,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医疗资源(如ECMO等)的不足。

我们能从中吸取的教训:

1. “重点”不等于“绝对安全”: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对医疗机构的院感防控,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审视和完善。
2. 精细化管理是关键: 防疫不是一项粗放式的工作,而是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从人员的培训、物资的保障,到流程的规范、信息的透明,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3. 及时预警和快速响应: 一旦出现疫情苗头,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隔离、筛查、流调,迅速切断传播链。
4. 关注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抗疫一线,必须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5. 信息公开与透明: 在不影响调查的前提下,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有助于公众了解情况,也能让专业人士从中学习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总而言之,日本这家重点防疫医院的疫情爆发,是一个极其沉痛的教训。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病毒保持敬畏,对防控工作保持严谨。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保护生命安全。这起事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需要深入的调查和反思,才能真正从悲剧中汲取力量,走向更好的防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

大惊小怪,少见多怪。


一、

沖縄県立中部病院这种所谓的“重点防疫医院”(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の重点医療機関),根本就不是各位想象/期许的那种东西。

它甚至根本不是一个防疫的概念。

它是一个申请补助用的概念。

重点已经帮各位划好了:

详见这里


二、

就沖縄県立中部病院这个案例而言,所谓51感染17死,是对真实情况的严重低估和粉饰。

因为大家都明白,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和住院病人感染新冠,病死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合在一起算,一共51例感染,病死率=17/51=33.3%。

然而细节信息却是——医护人员感染14例无人死亡,住院病人感染37例死亡17例[1]

所以咯,病死率=17/37=45.9%。

33.3%看起来是不是比45.9%顺眼多了?

这已然是日本老套路了,各位习惯就好啦。


三、

并且,哪怕是病死率高达45.9%的院内感染事件,也已经毫无新闻价值。

因为这种程度的院感已经在日本反复发生过很多次了。

比如说啊:

  • 埼玉县的[行田中央総合病院],48位住院病人感染,21人死亡,病死率43.8%;
  • 神奈川县的[横須賀市立うわまち病院],36位住院病人感染,16人死亡,病死率44.4%;
  • 神奈川县的[済生会横浜市南部病院],24位住院病人感染,11人死亡,病死率45.8%;
  • 神奈川县的[医療法人社団康心会汐見台病院],28位住院病人感染,14人死亡,病死率50%;
  • 神奈川县的[小田原市立病院],16位住院病人感染,8人死亡,病死率50%;
  • 神奈川县的[オアシス湘南病院],22位住院病人感染,12人死亡,病死率54.5%;
  • 愛知县的[碧南市民病院],5位住院病人感染,4人死亡,病死率80%。

——别问为啥神奈川县的上榜医院特别多啊,问就是神奈川县信息披露更直白。


四、

那么为啥偏偏这次沖縄県立中部病院院感事件要被《朝日新闻》高调捅出来,以至于被国内媒体都注意到了?

原因显然不是病死率太高,更不是发生了50人规模的院感。

这件事吧,表面原因,是医院和政府合伙瞒报了(当然这家医院它本来就是政府的,严格来说不存在什么合伙);

根本原因则可能是……党争

或者说更具体点,这破事儿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 6月3日,冲绳县公布了医院所在地区发生了“5人以上规模的院感事件”,但并未公布医院名称;
  • 6月10日,沖縄県立中部病院在官网通告发生了院感事件,但并未公布规模;
  • 6月11日,沖縄県立中部病院准备开记者会公布本次院感事件,但被県病院事業局阻止了;
  • 6月30日,冲绳县议会上,在野党就此事进行质疑,事件曝光;
  • 7月2日,県病院事業局公开谢罪;
  • 7月6日,在野党穷追不舍,沖縄県立中部病院和県病院事業局私下沟通的短信记录被曝光:

所以咯~

发生院感不算大事。

死了十几个住院患者也没啥大不了的。

被在野党抓住小辫子才真的是世界末日……


五、

最后,不得不感叹一下,日本网友记性真是不太好,以及国内网友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想象力真是不太丰富。

在日本,不仅院感司空见惯,瞒报更是早就不稀罕了~

相比之下,冲绳县和中部医院已经半遮半掩地发过两次通告,简直算是业界良心好不好。

结果只因被在野党抓了下典型,被媒体拱了下火,各位日本网友居然开始大惊小怪起来,国内网友也开始跟风惊诧……

各位要是真的看不惯院感事件,又或者对瞒报深恶痛绝的话呢,不妨了解一下日本官方御用防疫专家尾身茂老师,以及他手下的JCHO東京新宿メディカルセンター,当初是怎么院感,又怎么瞒报的。

参考

  1. ^这是6月30日的数字,所以确诊和死亡各少了一例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P6Z5VFCP6ZDIFI007.html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