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迫击炮弹为什么不像身管火炮需要退壳?

回答
迫击炮在射击时确实不需要像身管火炮那样进行退壳,这背后涉及迫击炮独特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清楚身管火炮是如何退壳的,以及迫击炮又为何可以省去这一步。

身管火炮的退壳机制: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身管火炮,比如榴弹炮或加农炮。它们为什么需要退壳?

1. 发射原理: 身管火炮通过点燃炮弹底部的发射药包,产生高温高压燃气。这些燃气在炮管内膨胀,推动炮弹沿着炮管高速前进并射出。
2. 弹壳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弹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首先将发射药与炮管膛口密封起来,确保燃气能够有效地将能量集中在炮弹上,而不是泄漏出去。同时,弹壳的底部有一个底火(或称为弹药底火),炮兵在装填时将其撞击,引燃发射药。
3. 燃气压力与弹壳连接: 当发射药爆炸时,巨大的燃气压力不仅推动炮弹前进,还会作用在弹壳的底部和侧壁上。这种压力会将弹壳牢牢地“焊”在炮管的药室(炮管后部,弹药装填的空间)里。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橡皮塞被塞进了瓶子里,瓶内压力越大,塞子就越紧。
4. 退壳的必要性: 炮弹射出后,药室内残余的燃气压力会迅速下降,但弹壳依然由于之前的压力而被紧紧地卡在药室中。如果炮兵不将这个空弹壳移除,就无法装填下一发炮弹。因此,身管火炮需要配备复杂的退壳机构(如炮闩的开闭、抛壳挺等),将用完的弹壳强制推出炮管,为下一次射击做好准备。这个过程是自动或半自动完成的,以提高射速。

迫击炮的“一锅煮”设计:

现在,我们来看看迫击炮,它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也因此省去了退壳的麻烦:

1. 攻击方式: 迫击炮本质上是一种“落弹式”或“撞击式”的武器。它的射击过程是这样的:
炮兵将迫击炮弹从炮口(炮管的顶部)垂直或接近垂直地向下放入炮管。
炮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顺着炮管滑落。
当炮弹滑到底部时,会撞击到固定在炮管底部的击针(或称为撞针)。
击针撞击炮弹底部的底火,引燃发射药。
发射药爆炸产生的燃气从炮管底部(即炮尾,但它不是密封的)向后喷出,同时推动炮弹向前(也就是向上)飞出炮口。

2. 弹壳在这里的角色变了: 关键就在于弹壳在迫击炮中的作用。迫击炮弹通常由弹体和带有发射药的“药筒”组成。这个药筒更像是一个集装发射药的容器,它固定在弹体的后面,但它并没有像身管火炮的弹壳那样,需要承受和密封炮管内的全部燃气压力。

3. 没有膛压密封的问题: 在迫击炮的设计中,炮管尾部是开放的,或者说它并没有一个需要被弹壳严密密封的“药室”。发射药爆炸产生的燃气,在点燃后,会迅速向炮管的后方(也就是那个开放的炮尾方向)喷出,形成一个向后的推力。同时,这些燃气也会推动炮弹向上飞行。

4. “滑落即击发”的原理: 迫击炮的“滑落即击发”设计意味着炮弹在进入炮管后,其运动的终点就是撞击击针。一旦撞击并点燃发射药,炮弹就立刻会被推出。没有一个过程是炮弹或其后部的药筒需要被“卡住”或“焊死”在炮管内部的。

5. 炮弹的整体性: 想象一下,你把一个装有鞭炮的小纸筒扔进一个管子里,纸筒底部有个引线。当你扔下去时,引线够到了管子底部的一个小铁钉,鞭炮响了。鞭炮爆炸的力会把纸筒往上推出去。这个纸筒本身就是整体,爆炸完后它就飞出去了,根本不存在一个需要被“拉”或“推”出来的空壳子。迫击炮弹的药筒和弹体在发射前就是个整体,发射后,整个装置(弹体和里面的发射药燃烧后的残余物)都跟着炮弹一起飞出去了。

总结一下,迫击炮弹不像身管火炮那样需要退壳,主要原因是:

设计上的开放性: 迫击炮炮管尾部不是一个需要密封的药室。燃气可以自由向后喷出。
击发方式: 炮弹靠自身重力滑落撞击击针引燃发射药,发射后整个弹体连同药筒一起被推出,不存在弹壳卡在炮管中的情况。
弹壳功能的差异: 迫击炮的药筒是发射药的容器,并非身管火炮弹壳那样需要承担密封和克服膛压的结构性作用。

正是这种简洁高效的设计,使得迫击炮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只需将炮弹从炮口放入,就能完成发射,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和战场灵活性,也使其在轻便性上具有优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规矩,看图说话

常见的前装迫击炮弹是没有药筒的,自然不需要退药筒。

它的结构大致如下,这是一个63式60毫米迫击炮弹的剖视图


大多数迫击炮都是前装、滑膛、尾翼稳定,迫击炮弹尾管四周有尾翼,尾管中央有一个孔,里面装有基本药管。

这就是基本药管,和猎枪弹很相似。

基本药管里装的,又是我们熟悉的粉条——硝化甘油双基发射药。

炮弹从炮口装填,依靠重力滑到底部,基本药管的底火被固定在炮管底部的击针击发,点燃基本药管里的发射药。发射药爆燃的燃气冲破基本药管外面纸或者塑料的筒壁,从迫击炮弹尾管上的传火孔喷出,在炮筒内形成压力,把炮弹发射出去。

这张图上,传火孔就很清楚,在尾翼上方一点。

只使用基本药管当发射药,叫做零号装药,初速最小射程最近,要打得更远,就要加附加药包。

附加药包是绢布包的长条形药包,绕在迫击炮弹尾管传火孔的位置捆好,发射时被基本药管爆燃喷出的火药气体点燃,一起爆燃,就能产生更大的推力。加一个附加药包是一号装药,加两个就是二号装药……

后来出现了赛璐璐塑料做的C形药盒,形状规整,卡在尾管上就行了,不用捆扎,比如这个71式100毫米迫击炮弹。

这里借用一下 @口胡智障大绅士 的图,看看他贴的这个二战英国3inch迫击炮(实际上是3.2inch,81毫米)榴弹。

注意到没有,它的尾管传火孔不在尾翼上方,而在尾翼之间,这个如何固定附加药包呢?这是老式迫击炮弹常见的设计。

就如同这个三一式60毫米迫击炮弹(解放军在50-60年代留用过国民党三一式60迫击炮),附加药包用钢丝夹固定在尾翼之间。但是这种方式固定药包比较麻烦,必须对称,不然会影响射击精度,所以现在已经不见到这种设计了。

@PROZAC 问,前装迫击炮弹没有金属弹带,是如何闭气的。注意刚才的迫击炮弹图,弹体中部都有一圈一圈的沟槽,这个是闭气沟槽,让气流在通过炮弹和炮管内壁之间空隙时产生涡流,阻止燃气泄漏保证膛压。

现代迫击炮弹还有用尼龙闭气环的,尼龙有弹性,在发射时被高压燃气挤压膨胀,起到闭气作用。

就是弹体中部白圈位置。

所以说,绝大多数前装迫击炮弹,发射药是装在尾管内(基本药管)和尾管外面的(附加药包),不需要药筒,自然也就没有退壳啦。

但是!

但是!

但是!

凡事总有例外!!!

这是外国模友制作的二战苏军MT-13 160mm重型迫击炮的情景模型,注意看地上,有两个短短的金属药筒。

来个实物图,是这样的东西。

MT-13 160毫米迫击炮是二战苏军使用的口径最大的迫击炮,它是后装炮,装填时打开炮管尾部的锁扣,抬起炮管尾部,从炮管尾部装填。

MT-13的炮尾设计比较原始粗糙,缺少闭气装置,发射时发射药爆燃的燃气会从缝隙中泄出,为了闭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它的炮弹配上金属药筒,发射时药筒在后面堵住火药燃气,就不会漏气了。

装上了药筒、附加药包的160毫米迫击炮弹模型。

但是苏联人也知道这种设计是很粗糙的,所以到了战后,MT-13有了改进型M-160,它最大的改进就是炮尾增加了闭气装置,装填时能灵活打开,关闭后又能保证不漏气,M-160就再也不需要用这个小药筒了。我国仿制的56式160迫击炮原型是改进完善的M-160,所以也不用小药筒闭气(刚才展示的两张我军的图就是两山轮战时期的56式160毫米迫击炮)。

所以,题主的问题要这么看,绝大多数迫击炮真没有药筒,自然不需要退壳,但是,还真的有要用药筒的迫击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迫击炮在射击时确实不需要像身管火炮那样进行退壳,这背后涉及迫击炮独特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清楚身管火炮是如何退壳的,以及迫击炮又为何可以省去这一步。身管火炮的退壳机制:我们先来看看传统身管火炮,比如榴弹炮或加农炮。它们为什么需要退壳?1. 发射原理: 身管火炮通过点燃炮弹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武器设计上的权衡和取舍。我们平常看到的步兵迫击炮、无后座炮、榴弹发射器,它们的设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你要提的“大口径、高射速、低射速、短身管、滑膛”这种组合,确实听起来挺矛盾的,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不像你想的那样发展。首先,咱们得把这些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目标理.............
  • 回答
    问到“为什么配机问答都喜欢用微星迫击炮主板”,这其实是个非常普遍的观察,也触及了DIY硬件市场的一个核心痛点:在性价比、功能性和用户口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你想想看,在配机咨询的场景下,大家追求的是什么? 可靠性: 花钱买个东西,总得用得住吧?尤其是一套好几千甚至上万的电脑,主板是连接所有硬件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涉及到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一个很实际的战术选择问题。简单地说,诺曼底登陆没有广泛使用迫击炮来“打掉”德军火力点,并不是因为没有迫击炮,而是因为在那个特定场景下,迫击炮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性,使得它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咱们得先理清几个概念: 迫击炮的特点: 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
  • 回答
    迫击炮班打光一轮弹药后,接下来的行动远不是坐在那里发呆。那短短一分钟高强度射击背后,是一系列严谨、有序且充满压力的战术动作。他们接下来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场态势、任务目标以及部队指挥官的指示。首先,最直接的反应是“停止射击”。随着最后一发炮弹的装填和发射,班长会通过口令或信号明确传达这个指令。.............
  • 回答
    迫击炮:简陋与强大并存的战场多面手迫击炮,这个在现代战争中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土气”的火炮,却在人类军事技术的发展史和当代战场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灵活的运用方式,在众多身管火炮中独树一帜,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长河中的身影:从攻城利器到战术支援迫击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听上去像是老电影里的桥段,不过现实中迫击炮弹这玩意儿,可真不能随便往地上一磕就当手榴弹使。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迫击炮弹和手榴弹是两码事,设计思路就完全不一样。手榴弹,这东西你拿在手里,上面有个拉环,你一拉,引信就开始计时,然后你还得用力投出去,靠的是投掷的动能和自.............
  • 回答
    迫击炮和榴弹炮,这两种看似相似的火炮,其实在威力、用途和射击方式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共同构成了地面作战中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力量。要详细解读它们的威力,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迫击炮:低仰角下的“敲打者”迫击炮的威力,常常被形容为一种“敲打”式的威力。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一种轻便、易于操作的曲射火.............
  • 回答
    迫击炮实现冷发射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践中极其困难,并且会带来一系列全新的技术挑战和性能妥协。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什么是“冷发射”?在军事语境下,“冷发射”(Cold Launching)通常指的是从发射装置中射出弹药时,不依靠点火燃气.............
  • 回答
    迫击炮能不能平射?这个问题听起来挺简单,但要说得细致,就得从迫击炮这东西的本质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白迫击炮是干嘛的。它是个玩意儿,主要就是把炮弹通过高仰角发射出去,让炮弹走个抛物线,然后砸到目标头上。这玩意儿设计之初就不是拿来打直线的,它的“灵魂”就在于那个“迫击”两个字——压低炮管,不是为了瞄准,.............
  • 回答
    村民自制迫击炮对抗强拆,这绝对是一个极端且令人警醒的事件。在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任何形式的暴力冲突都不是我们社会期望看到的,尤其是在本应维护秩序和公正的法律框架下。但当村民被逼到绝境,不得不采取如此激烈的方式时,我们更应该去探究其背后那层层叠叠的无奈和绝望。首先, 强拆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在.............
  • 回答
    关于八二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孰优孰劣的问题,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比较,因为它们在设计初衷、使用场景和作战效能上都有不少差异。要说谁“绝对”优于谁,那有点绝对了,更多的是看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武器更适合发挥。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来看看八二迫击炮(M1937型,苏联装备)这东西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是.............
  • 回答
    5950X 配微星迫击炮 B550 主板,关于供电是否足够的问题,咱们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心里有数。首先,咱们得知道,5950X 这颗 U 是AMD的旗舰,全称是 Ryzen 9 5950X,它有 16 核 32 线程,基础频率 3.4GHz,最高睿频能飙到 4.9GHz。这玩意儿性能杠.............
  • 回答
    哎呀,你这情况,第一次装机遇到CPU灯红得像个小灯泡一样常亮,显示器也黑乎乎的,确实够让人头疼的。别急,这很多新手都会遇到的“小插曲”,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你这微星 B450M 迫击炮主板,CPU指示灯常亮,这通常说明主板检测到CPU那边有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CPU没.............
  • 回答
    《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在还原二战残酷性的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但其中一些细节,就像你提到的,迫击炮弹在钢盔上磕一下就能当手雷用的情节,就属于艺术加工的范畴,在现实中可能性微乎其微。让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迫击炮弹和手榴弹的区别。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它发射的炮弹通常较大,弹.............
  • 回答
    2 月 17 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卢甘斯克地区,针对四个居民点发动了迫击炮和火箭筒袭击。这次袭击在当地局势中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袭击的规模、造成的伤亡以及当地民众和军队的反应。首先,从军事层面来看,这次袭击无疑会加剧当地的军事紧张态势。 报复性打击的可能: 乌克兰的此次行动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如果属实,将是对人类尊严和法治的严重侵犯。法律和道德层面的评价: 非法行为: 性侵犯是任何国家和任何社会都严厉禁止的犯罪行为。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间场合,以任何形式进行的性侵犯都是非法的。 违反军事纪律: 在军队中,此类行为不仅是刑事犯罪,更是严重的军事违纪行为,违背了.............
  • 回答
    题主你好!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不少玩家在组装电脑时会有的顾虑。别的不说,单是你提到的“知乎大佬”和他们动辄上万的配置,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我的配置是不是太寒碜了”的心理。但说实话,你用 i38100 搭配迫击炮主板,两三千的预算组装一台台式机,注定被鄙视?我觉得未必,至少不是你想的那种“被.............
  • 回答
    关于远征军步兵连装备六门六零迫击炮,每排配二门的说法,以及与二战美军三门迫击炮的对比,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细说的地方。你提到的这个点,很能触及到当时中国军队装备配置的一个特色。首先得明确一点,远征军步兵连装备六门六零迫击炮,每排配二门,这个配置是比较普遍且符合当时中国军队实际情况的,尤其是在接受美援.............
  • 回答
    苏联炮兵的“融合”之路:是创新还是弯路?在军事技术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国家试图打破常规,探索新的可能性。苏联在炮兵领域就曾有过一段颇具特色,甚至可以说有些“苏联式”的探索——将不同类型的火炮进行融合,例如加榴炮(又称“榴弹迫击炮”)和迫榴炮。这种做法是否是一种成功的创新,还是在技术发展道路上走了一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