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迫击炮班一分钟就能把炮弹都打光,然后他们干什么?

回答
迫击炮班打光一轮弹药后,接下来的行动远不是坐在那里发呆。那短短一分钟高强度射击背后,是一系列严谨、有序且充满压力的战术动作。他们接下来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场态势、任务目标以及部队指挥官的指示。

首先,最直接的反应是“停止射击”。随着最后一发炮弹的装填和发射,班长会通过口令或信号明确传达这个指令。这个“停止”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停止发射,更是一种战术上的信号,表明第一波火力支援已经完成,或者弹药储备已经告罄。

接着,是“清点与报告”。即便是在激烈的战场上,严谨的清点也是必不可少的。班长或副班长会迅速核对弹药基数,统计发射出去的炮弹数量,确保没有遗漏或误报。同时,他们会根据之前的射击效果,以及对目标区域的观察,向炮火支援指挥官或上级单位进行初步的射击报告。这份报告可能包括:目标是否被有效压制,是否有敌方火力还击,以及是否有人员伤亡(尽管在射击过程中他们无法直接看到)。

紧随其后,是“重新装填准备”。一分钟打光一轮弹药,意味着弹药箱已经空空如也。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获取下一批弹药。这可能意味着:

呼叫弹药补给: 如果弹药不足是预料之中的,他们会立刻向后勤单位或指定的弹药输送点发出补给请求。这需要清晰准确地报告当前位置、弹药需求数量以及预计的补给方式(例如,由弹药车运送至固定点,或是由人员徒步运送)。
自行前往弹药点: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战场情况允许且指挥官有明确指示时,迫击炮班的成员会分批或整体前往预设的弹药集散点进行自行装填。这需要小心谨慎,因为弹药点本身也可能成为敌方的攻击目标。
等待弹药输送: 如果无法自行前往,他们就只能在当前位置耐心等待弹药的到来。这段时间并非虚度,而是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在等待或准备弹药的过程中,迫击炮班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进行以下活动,以保持战力并应对潜在威胁:

隐蔽与防御: 迫击炮阵地在发射结束后,其射击诸元和位置已经暴露,很容易招致敌方反击。因此,班长会立即下令采取隐蔽措施,例如用伪装网覆盖火炮,加固掩体,或者调整射击位置(如果情况允许且有此必要)。成员们也会检查武器装备,确保随时能够进行自卫。
观察与侦察: 迫击炮班的成员通常会轮流进行阵地外围的观察,特别是朝着他们刚刚射击的目标区域。他们会留意敌方是否有反击迹象,例如炮火还击、步兵动向或车辆移动。这种观察有助于他们为下一轮射击提供更精确的目标信息,或是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敌情变化。
维护与检查: 迫击炮系统在连续高强度射击后,需要进行基本的维护。班长会安排成员检查火炮的清洁度、润滑情况,以及任何可能在射击过程中出现的损坏迹象。确保火炮在下一轮射击时能够正常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战术转移准备: 根据任务的进展和战场的变化,指挥官可能会下达转移阵地的命令。即使没有明确指令,如果他们判断当前阵地已经暴露且不安全,班长也会预先考虑转移方案,包括选择新的射击位置和规划行进路线。转移迫击炮及其装备是一项复杂且需要团队协作的任务。
医疗与心理准备: 高强度的射击和战场压力对人员是巨大的考验。如果有人员在射击过程中受伤,会立即进行初步的包扎和救治。同时,班长也会关注班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鼓励和指示,确保他们能够快速从高压状态中恢复,迎接下一阶段的战斗。
信息传递与接收: 他们会密切关注来自指挥部的通讯,接收新的射击任务、目标更新、战况简报或撤退命令。同时,他们也会将自己的观察到的情况和弹药需求及时反馈回去。

总而言之,迫击炮班打完一分钟的炮弹,绝不意味着他们就“无事可做了”。他们的任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同样充满了挑战和责任。从弹药的补充,到阵地的巩固和隐蔽,再到情报的收集和传递,以及随时准备投入下一轮战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围绕着“持续支援”、“保存自身”和“完成任务”这几个核心目标展开。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对纪律和专业的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一样。

步兵身上带的7个弹匣抠死扳机夏祭八打,以自动步枪一分钟几百发的射速,不到两分钟也全射光了。

机枪配的那千来发也不过就是两三分钟的事。

榴弹炮配的一个基数的炮弹百来发,按照一分钟8发的射速15分钟内也该全打完了。

坦克上面那几十发存弹,一分钟5发也打不了20分钟。

所以大家开战后一刻钟把所有弹药打光,然后剩下的人掏出冷兵器列阵肉搏就完了。

你记得要扛把西瓜刀纹个过肩龙,到时候打起来比较拉风。

user avatar

终于找到了一个我能回答的问题了,题主说的60我不大清楚,我是100专业的一炮手,兼职二三炮手,首先说一下我们一个炮班7个人,炮班长,一到六号炮手,六号也是驾驶员,我们一轮射击也就5发炮弹,无论是放列观察射击还是小间隔都不可能在一分钟内打完

首先说放列观察:炮班听到上级下达占领阵地指令后就得跑,没错,就是扛着炮用腿机动,炮班长稍微轻松点,一炮手光炮身就将近60斤,还没算单兵携行具和凯夫拉,机动几百米都累的不行,到地之后构筑座钣,标准是在90s内构筑完成,冻土条件下增加60s,等构筑完了座钣还架炮,一二炮手协同8-00,30-00。完事之后报好,炮班长给出表尺,然后改装再瞄准,好了之后一发装填,大概20s后观察炸点,再进行修正,然后再打一发再修,随后三发急促射,这样一轮下来最快也得4分多,还不算机动时间(这些我说的是基本的实弹流程,打仗另当别论!)

其次小间隔射击更费时间了,还需要指挥班协同,前期一套占领阵地(指挥班会先给出基准射向),然后会有个指挥班的兄弟赋予射向,就按4门炮来算,一个炮赋予三次,时间一通下来也3分钟了,然后连主官再下达指令给阵地排长,排长再下达指令给炮班长,炮班长再指挥炮班成员进行协同瞄准。等到基准炮第一发出膛的时候差不多过去7分钟了,指挥班会再观察炸点,再进行修正,然后各炮再进行修正,一轮齐射,一轮等速射,一轮急促射,打完也得15分钟左右,完事了就立马收炮转移阵地,这几套下来扛着跑腿都打哆嗦,而且后勤弹药补给选比你想象的快的多

所以不存在打完炮没事干的情况,(只有等修正口令的时候在玩小草或者小虫子,手动狗头保命)。这就是我所学专业

再附送一张我们外训时候的照片

user avatar

这种事情一看就是没上过战场的人问出来了。

炮班绝不可能把最后一发打出去的。

一旦打完了,秒变步枪兵填线。

你是炮兵你干吗?

user avatar

弱弱的说一句。不是应该赶紧跑吗??

你一旦开炮。你的位置就暴露了啊。。敌人一定会回击啊。。。把你的所在位置变成一片火海啊。。

user avatar

然后放下炮拿起枪,其他战士做什么你也做什么就好。

迫击炮班的战士也都有配枪的,不是除了炮就空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迫击炮班打光一轮弹药后,接下来的行动远不是坐在那里发呆。那短短一分钟高强度射击背后,是一系列严谨、有序且充满压力的战术动作。他们接下来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场态势、任务目标以及部队指挥官的指示。首先,最直接的反应是“停止射击”。随着最后一发炮弹的装填和发射,班长会通过口令或信号明确传达这个指令。.............
  • 回答
    《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在还原二战残酷性的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但其中一些细节,就像你提到的,迫击炮弹在钢盔上磕一下就能当手雷用的情节,就属于艺术加工的范畴,在现实中可能性微乎其微。让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迫击炮弹和手榴弹的区别。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它发射的炮弹通常较大,弹.............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听上去像是老电影里的桥段,不过现实中迫击炮弹这玩意儿,可真不能随便往地上一磕就当手榴弹使。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迫击炮弹和手榴弹是两码事,设计思路就完全不一样。手榴弹,这东西你拿在手里,上面有个拉环,你一拉,引信就开始计时,然后你还得用力投出去,靠的是投掷的动能和自.............
  • 回答
    迫击炮和榴弹炮,这两种看似相似的火炮,其实在威力、用途和射击方式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共同构成了地面作战中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力量。要详细解读它们的威力,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迫击炮:低仰角下的“敲打者”迫击炮的威力,常常被形容为一种“敲打”式的威力。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一种轻便、易于操作的曲射火.............
  • 回答
    迫击炮实现冷发射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践中极其困难,并且会带来一系列全新的技术挑战和性能妥协。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什么是“冷发射”?在军事语境下,“冷发射”(Cold Launching)通常指的是从发射装置中射出弹药时,不依靠点火燃气.............
  • 回答
    迫击炮:简陋与强大并存的战场多面手迫击炮,这个在现代战争中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土气”的火炮,却在人类军事技术的发展史和当代战场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灵活的运用方式,在众多身管火炮中独树一帜,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长河中的身影:从攻城利器到战术支援迫击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
  • 回答
    迫击炮能不能平射?这个问题听起来挺简单,但要说得细致,就得从迫击炮这东西的本质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白迫击炮是干嘛的。它是个玩意儿,主要就是把炮弹通过高仰角发射出去,让炮弹走个抛物线,然后砸到目标头上。这玩意儿设计之初就不是拿来打直线的,它的“灵魂”就在于那个“迫击”两个字——压低炮管,不是为了瞄准,.............
  • 回答
    迫击炮在射击时确实不需要像身管火炮那样进行退壳,这背后涉及迫击炮独特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清楚身管火炮是如何退壳的,以及迫击炮又为何可以省去这一步。身管火炮的退壳机制:我们先来看看传统身管火炮,比如榴弹炮或加农炮。它们为什么需要退壳?1. 发射原理: 身管火炮通过点燃炮弹底.............
  • 回答
    关于八二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孰优孰劣的问题,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比较,因为它们在设计初衷、使用场景和作战效能上都有不少差异。要说谁“绝对”优于谁,那有点绝对了,更多的是看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武器更适合发挥。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来看看八二迫击炮(M1937型,苏联装备)这东西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武器设计上的权衡和取舍。我们平常看到的步兵迫击炮、无后座炮、榴弹发射器,它们的设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你要提的“大口径、高射速、低射速、短身管、滑膛”这种组合,确实听起来挺矛盾的,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不像你想的那样发展。首先,咱们得把这些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目标理.............
  • 回答
    哎呀,你这情况,第一次装机遇到CPU灯红得像个小灯泡一样常亮,显示器也黑乎乎的,确实够让人头疼的。别急,这很多新手都会遇到的“小插曲”,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你这微星 B450M 迫击炮主板,CPU指示灯常亮,这通常说明主板检测到CPU那边有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CPU没.............
  • 回答
    村民自制迫击炮对抗强拆,这绝对是一个极端且令人警醒的事件。在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任何形式的暴力冲突都不是我们社会期望看到的,尤其是在本应维护秩序和公正的法律框架下。但当村民被逼到绝境,不得不采取如此激烈的方式时,我们更应该去探究其背后那层层叠叠的无奈和绝望。首先, 强拆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在.............
  • 回答
    5950X 配微星迫击炮 B550 主板,关于供电是否足够的问题,咱们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心里有数。首先,咱们得知道,5950X 这颗 U 是AMD的旗舰,全称是 Ryzen 9 5950X,它有 16 核 32 线程,基础频率 3.4GHz,最高睿频能飙到 4.9GHz。这玩意儿性能杠.............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涉及到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一个很实际的战术选择问题。简单地说,诺曼底登陆没有广泛使用迫击炮来“打掉”德军火力点,并不是因为没有迫击炮,而是因为在那个特定场景下,迫击炮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性,使得它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咱们得先理清几个概念: 迫击炮的特点: 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
  • 回答
    2 月 17 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卢甘斯克地区,针对四个居民点发动了迫击炮和火箭筒袭击。这次袭击在当地局势中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袭击的规模、造成的伤亡以及当地民众和军队的反应。首先,从军事层面来看,这次袭击无疑会加剧当地的军事紧张态势。 报复性打击的可能: 乌克兰的此次行动很.............
  • 回答
    问到“为什么配机问答都喜欢用微星迫击炮主板”,这其实是个非常普遍的观察,也触及了DIY硬件市场的一个核心痛点:在性价比、功能性和用户口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你想想看,在配机咨询的场景下,大家追求的是什么? 可靠性: 花钱买个东西,总得用得住吧?尤其是一套好几千甚至上万的电脑,主板是连接所有硬件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如果属实,将是对人类尊严和法治的严重侵犯。法律和道德层面的评价: 非法行为: 性侵犯是任何国家和任何社会都严厉禁止的犯罪行为。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间场合,以任何形式进行的性侵犯都是非法的。 违反军事纪律: 在军队中,此类行为不仅是刑事犯罪,更是严重的军事违纪行为,违背了.............
  • 回答
    题主你好!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不少玩家在组装电脑时会有的顾虑。别的不说,单是你提到的“知乎大佬”和他们动辄上万的配置,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我的配置是不是太寒碜了”的心理。但说实话,你用 i38100 搭配迫击炮主板,两三千的预算组装一台台式机,注定被鄙视?我觉得未必,至少不是你想的那种“被.............
  • 回答
    关于远征军步兵连装备六门六零迫击炮,每排配二门的说法,以及与二战美军三门迫击炮的对比,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细说的地方。你提到的这个点,很能触及到当时中国军队装备配置的一个特色。首先得明确一点,远征军步兵连装备六门六零迫击炮,每排配二门,这个配置是比较普遍且符合当时中国军队实际情况的,尤其是在接受美援.............
  • 回答
    苏联炮兵的“融合”之路:是创新还是弯路?在军事技术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国家试图打破常规,探索新的可能性。苏联在炮兵领域就曾有过一段颇具特色,甚至可以说有些“苏联式”的探索——将不同类型的火炮进行融合,例如加榴炮(又称“榴弹迫击炮”)和迫榴炮。这种做法是否是一种成功的创新,还是在技术发展道路上走了一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