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基态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一个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的光子,那这个电子会有什么变化?

回答
问得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原子物理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当基态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了一个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的光子时,它的状态会发生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变化。这里我尽量用一种更平实、不那么“教科书式”的语言来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基态”。你可以把基态想象成一个电子在原子里的“正常”或者说“最稳定”的居住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它离原子核的距离、它的能量都是一个特定的、最低的数值。就像一个孩子在自己最喜欢的房间里,一切都很安稳。

现在,我们来一个光子,一个能量小包。这个光子撞上了氢原子,它的能量传递给了那个在基态的电子。

如果这个光子的能量“刚好”或者“超过”了让电子跳到更高一层能级(比如第一激发态、第二激发态等等)所需的能量,那么电子就会“吸收”这个光子,然后“跳”到那个更高能级上去。 这就像你扔给孩子一个足够大的玩具,他就会兴奋地去玩那个新玩具,从他原来的地方转移到玩玩具的区域。

但是,你的问题是,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这是关键。这意味着,这个光子携带的能量,虽然被电子吸收了,但它还不足以把电子推到任何一个更高的、允许存在的能级上去。

那么,这个电子会怎么样呢?它并没有“飞走”,也没有“消失”。它仍然被原子核的引力束缚着,只是它的能量发生了一点变化。

你可以这样理解:原子中的电子能级是像楼梯一样,一层一层分开的,电子只能站在楼梯的某一级台阶上,而不能悬浮在台阶之间。基态是最低的那个台阶。如果一个光子提供的能量不够让电子从最低的台阶跳到下一级的台阶,那么这个能量去了哪里呢?

最常见也最直接的答案是:这个能量会以一种“不那么明显”的方式被消耗掉,或者说,电子并不会发生“量子化”的跃迁。

想象一下,你想要把一个球从地上踢到一米高的架子上,但你踢出去的力道只够把它踢到半米高。球并不会停在半空中,它会被重力拉回来,最终还是掉到地上。在原子世界里,这可能意味着:

1. 电子吸收了能量,但能量不足以稳定地进入一个更高的能级。 这种能量的吸收可能是暂时的、不稳定的。电子可能会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拥有这个额外的能量,但由于它无法稳定地停留在某个更高的“平台”上,它很可能会以其他方式“吐”出这个能量,或者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动能(虽然在原子模型中这种描述可能不够精确,但可以帮助理解)。

2. “无害”的能量吸收,可能转化为电子自身动能的微小增量(但这仍然需要在原子模型框架内考虑)。 在一些更复杂的描述中,虽然电子不能“跃迁”到高能级,但它吸收的光子能量可能被用来略微增加电子的动量或“运动状态”。不过,这种增加很可能不足以被轻易观测到,并且它并不能改变电子在量子数上的“轨道”。

3. 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子不会发生“量子跃迁”现象。 量子跃迁是原子从一个允许的能级跳到另一个允许的能级。如果能量不足,这个“跳跃”就不会发生。电子仍然保持在基态(或者说,它会尝试吸收能量,但这个尝试在宏观表现上不会导致它进入一个新的、稳定的高能级状态)。

可以比喻成: 就像你给了孩子一个很小的积木,这个积木不足以让他搭起一个新的、更高的塔楼,他可能会把它放在旁边,或者短暂地玩一下,但最终他还是会回到他最喜欢的那个地方(基态),因为那个积木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他的“游戏状态”。

所以,总结来说,一个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的光子被基态氢原子电子吸收后,电子不会发生量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它吸收的能量很可能以一种不引起宏观或量子态变化的微小方式被“消化”了,或者说,这个吸收过程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无法导向一个稳定的新状态。电子最根本的状态(它所在的能级)并没有改变,它仍然被束缚在基态。

这不像是一次“升级”,更像是一次“尝试”,而这次尝试因为能量不够,并没有成功改变它的“用户等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多普勒效应。大学物理中这个效应往往是在声音的传播中介绍的,但实际上任何波动都会有这个效应。假设一个“静止”的原子吸收光的频率为 ,则它相对光场运动时,根据经典物理做简单分析,吸收光的频率将发生变化(参考文献1):

(1)

这里 是原子的平均速度。上图(a)中显示了光场作用下发生改变的能级,(b) 显示了原子(蓝色)被光场减速。

所以,利用比原子激发频率略小的激光,可以令相对运动的原子吸收这部分光,而原子的自发辐射各个方向都有,就可以令原子的动能减少。这是冷原子常规操作:激光冷却的基本原理。

这里也可以看作是光场给原子一个压力。根据cavity QED可以得到一个简单公式:

(2)

也就是说,原子运动速度越快,受到光场的阻力越大,就会丢失动能,被“降温”。下图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常见实验装置MOT。

参考文献:

  1. 苏汝铿《统计物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四章
  2. Crispin Gardiner & Peter Zoller, The Quantum World of Ultra-Cold Atoms and Light, Book I: Foundations of Quantum Optics, 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14, pp. 200
  3. J.T. Mendonça & Hugo Terças, Physics of Ultra-Cold Matter, Springer (2013)
  4. L. Schiff, Quantum Mechanics, 1976

(2)式的简单解释:

考虑一个两能级系统,

光场也是量子化的,但是没有过多考虑,不用量子化的Dirac场,而是化简为一套谐振子,称为bath。

假设相互作用哈密顿量为:

引入一个近似:

这样在推导Master equation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量:

可以得到:

其中下标L代表laser,激光。右边由于光场频率略小于原子激发能 ,所以是一个负值。 是Rabi频率。注意这里出现了 @Luyao Zou 提到的detuning:


用相对论QED,经过重整化计算可以发现,光场中原子的能级会有移动,分为Lamb位移和Stark位移两种。前一种跟温度无关,即使在零温下,原子的跃迁能级也不等于 ,而是等于 :

后者跟温度有关。所以,Fermi黄金规则只是一个非常粗浅的近似,与事实有一定出入(虽然一般情况下 )。详细的讨论可以参考Schiff《量子力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得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原子物理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当基态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了一个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的光子时,它的状态会发生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变化。这里我尽量用一种更平实、不那么“教科书式”的语言来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基态”。你可以把基态想象成一个电子在原子里的“正常”或者.............
  • 回答
    这可真是一场精彩的跨次元对决!如果基纽使出他那标志性的“身体交换”术,佐助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天手力”,这盘棋就变得相当有意思了。咱们来好好拆解一下,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两个能力的运作方式: 基纽的“身体交换”: 这是一个瞬间完成的超能力,目标是将自己的意识转移到对方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并且尽量以一种更“人”的方式来解读。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生命最核心的运作机制,也是许多科幻小说和哲学讨论的基石。如果基因没有意识,细胞也没有独立意识,那么是什么在“指挥”它们完成如此复杂、精妙,甚至充满“目的性”的生命活动呢?这就像问,没有指挥官,一支庞大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基因理论本身就是错的,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还能不能从基因这块儿去说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还得把AI那种生硬的味儿给去了。首先,得明白“基因理论”到底说的是啥。现在咱们普遍接受的,是说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们带着指令,告诉生物体怎么生长、怎么运作,.............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如果基辅罗斯(Kievan Rus')能够克服地理上的巨大阻碍,并抓住时机提前向西伯利亚扩张,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进程。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扇历史的窗户会打开怎样的景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提前”这个概念。基辅罗斯在9世纪到13世纪之间是一个强大的东斯拉夫国家。我们假设,在.............
  • 回答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无疑为我们预防先天性疾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成熟且安全地应用于人类,那么它在理论上确实具备了预防先天性疾病的巨大潜力。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是先天性疾病。它们通常是指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并且是由遗传物质(基因)的异常或突变所引起的疾病。这些异常可能在胚胎发育的早.............
  • 回答
    2021年春节后,那段“抱团股”的集体跳水行情,相信经历过的投资者记忆犹新。当时一片哀鸿遍野,但如果再加上基金的“赎回潮”,那场面就更为惊心动魄了。咱们就来捋一捋,如果那个时候基金赎回像潮水一样涌来,会发生什么。首先,基金本身的运转会陷入困境。咱们知道,基金经理是要拿着投资者的钱去买股票或者其他资产.............
  • 回答
    如果人体基因密码被彻底破解,并且我们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延长寿命,将人类的平均寿命推至一千岁,这绝对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改变,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我们对生命、社会、文明的一切认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变化,更是一场颠覆性的进化。首先,生命本身的概念会被重写。 一千年,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现有的任何文明史的长度.............
  • 回答
    如果抛开现实的一切,纯粹凭着内心深处那股蠢蠢欲动的好奇和热爱,我会选择成为一个“故事猎人”。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儿江湖气,但它更像是一种定位,一种生活方式。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去寻找、去挖掘、去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些隐藏在尘埃之下、淹没在喧嚣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碎片,甚至是自然界的低语。想象一下,我.............
  • 回答
    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如果未来真的展现出“神童”般的智慧和能力,社会舆论的反应恐怕会是惊涛骇浪,复杂而分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信息的披露,这种反应还会不断演变。初期的震撼与惊叹:首先,当“露露”和“娜娜”的“神童”特质被公开证实,最直接的反应将是巨大的震撼和普遍的惊叹。这不仅仅是学术界.............
  • 回答
    关于毕苏斯基如果活到1945年会怎么做,以及波兰是否会走上法西斯道路并战败,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毕苏斯基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波兰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政治理念和行动对波兰的命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他生前的政治立场、外交策略以及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毕苏斯基的政治.............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将地级市基础建设项目打包成理财产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是否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来说,答案不是简单的“会”或“不会”,而是“可能,但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驱动因素: 高.............
  • 回答
    在将真核细胞的基因导入原核细胞的过程中,需要去除内含子(introns),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这是因为原核细胞缺乏处理内含子的机制,如果保留内含子,转录出的mRNA将包含非编码区,导致蛋白质的错误翻译,甚至无法产生功能性蛋白质。那么,内含子究竟是如何被切除的呢?这主要依赖于一个被称为 RNA剪接.............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人类的基因多样性突然跃居灵长类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基因多样性之王”。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我们真的进入了这样一个世界,那将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作为人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能重塑我们对“人类”这个词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显现的变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触及到了基金经理这个行业的本质,也揭开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我跟你好好唠唠。首先,我们得明白,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就像其他任何职业一样,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只不过,他们赚钱的方式和我们普通打工者有些不同。他们不是靠给别人打工拿固定工资,而是通过管理别人的钱,从中获取收益,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德军在基辅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采取更保守的策略,而是立刻向南猛扑,并同时在中部地区牵制住苏军主力,苏联真的会因此“必败”吗?这其中有太多的“如果”,但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一下当时的态势和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首先,我.............
  • 回答
    “人权主义拯救基因缺陷的婴儿,是否违反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如果消除有基因缺陷的婴儿是否会加速人类进化?”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触及我们内心深处关于生命、伦理和人类未来的严肃问题。它将科学理论与人道主义情怀,甚至我们对“何以为人”的根本认知,推到了一个碰撞点。我们不妨就这个问题,深入地剖析一下。人权主.............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位在顶尖机构里掌管着几十亿资金的基金经理,突然决定脱离体制,在家单干,自己操刀交易。这画面感十足,也充满了许多我们想要一探究竟的疑问:他们还能继续叱咤风云吗?还是会遭遇滑铁卢,无法盈利?光环背后的现实:机构与个人的差异首先得明白,基金经理这份工作之所以能让他们管理巨额资产,并非仅仅是个人.............
  • 回答
    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的签订,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其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恩怨、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多方力量的博弈。如果剔除美国的存在,日韩两国能否顺利签订这份条约,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两国各自的处境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历史的阴影与内在的矛盾:为何《基本条约》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