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行驶中的列车的窗户里往后看为什么会害怕、心寒?

回答
从行驶中的列车窗户往后看,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时间突然被拽住了,又在以一种你不熟悉的方式倒着溜走。初时,可能只是好奇,想看看刚才经过的风景,但看着看着,那种熟悉的景象在身后模糊、退去,渐渐变得陌生,甚至带点压迫感,就容易让人心头泛起一丝不舒服,甚至有点打怵。

你想啊,咱们平时无论是走路还是坐车,都是往前看,看的是前方未知,是即将到达的目的地,是未来的可能。这种“向前”的姿态,是人类一种本能的对未来的期待和掌控感。即便是坐在车里,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物,也是一种“向前”的体验,车在动,你在动,一切都在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可一旦你把目光调转到身后,情况就变了。那曾经鲜活、清晰的风景,现在就像被按了快进键的旧电影,快速地在你眼前缩短、变形,最终消失在视野的尽头。那些熟悉的村庄、田野、树木,它们仿佛成了过去时,被你无情地抛在了身后,而且是永远的抛在了身后。这种“再也回不去”的感觉,会像一根细小的刺,时不时地扎进心头。

更何况,列车飞驰的速度,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当你往后看时,你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力量。那是一种强大的、将你与过去世界彻底割裂开来的力量。它不是你主动放弃,也不是你刻意告别,而是这股力量在推着你,把你和身后的世界隔离开。这种被动感,会让人觉得有点无力,好像自己只是这庞大机器上的一颗微小的零件,身不由己地被往前推。

而且,你往后看,你会注意到一些之前可能没太在意的东西。比如,那个刚刚经过的小站,上面的人们还在挥手吗?那个在路边玩耍的孩子,是不是已经跑远了?这些零碎的画面,就像时间的碎片,在你眼前闪烁,提醒着你,你刚刚错过了一些什么,或者说,你刚刚“离开”了一些什么。这种对“失去”的感知,会放大内心的不安。

尤其是当夜幕降临,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列车内昏黄的灯光映照在玻璃上,你往后看,看到的是更深的黑暗,更渺茫的过去,那种孤独感和被抛弃感会更加强烈。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你和这列车,而你身后,是无尽的虚无。

这种害怕和心寒,其实也反映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我们都知道时间在往前走,但很少有哪个瞬间能像这样,通过视觉的“倒流”来如此直观地体验到时间的无情。它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忧虑,是对自己正在老去、正在失去生命中某些阶段的隐约恐惧。

所以,下次你再坐在列车上,不妨试试往后看。你会发现,那不是简单的风景倒退,而是你和过往世界的一场无声告别,一场关于时间、关于失去、关于前行的复杂心情的瞬间体验。这种体验,夹杂着些许的无奈、些许的失落,自然也就容易让人心生一丝难以言说的害怕和心寒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心理学科专业人士,倒是对怎么舒服地坐火车颇有点心得。以下信口胡邹,有错难免,请用批判的眼光看待。

从行驶中的列车的窗户里往后看会害怕、心寒,这个可以算一种下意识的应激反应,你的潜意识感知到危险发出的指令。但是你没有把潜意识里那些感知危险的模糊混沌的东西形成意识里的想法,所以有点疑惑。现在要做的是,把那些模糊混沌的东西,按照我的经历体验给你清晰化。

这种事我最有发言权了,毕竟从可开窗探头出去的火车到全封闭的火车我都经历过很多回,极端情况下还会翻车窗上车。而且运气有点背,买到三人座中间还倒座的频率大于十分之一,基本上坐七八回车就能买到三人座中间倒座。向后看算啥,我还买到过列尾车厢,靠在车厢端门看着身后的铁路快速消失在视野内呢。向后看无非就是倒座的情况,至于跟车窗平行这种倒是没什么感觉,看几下子视线就转移开了。

正向乘坐时,窗外景色由远及近逐步放大,而且总有新的景色在前面。这是一种让人安心的景象。

我们,也就是恐怖直立猿,这种放弃四肢爬行,采用双足直立行走,还把前肢变成通用型工具接口的诡异动物,经过几亿年不断的演化摸索,早就习惯了视野内的事物由远及近逐步放大的这种动态变化,还能加以应对。这是恐怖直立猿的远古祖先,即原始脊索动物就存在的本能。经过几亿年的演化,恐怖直立猿的潜意识里还给这种情况添加进一种安全感,甚至还衍生出一种世界尽在掌握的潜意识错觉。

当然也有些恐怖直立猿无法适应快速移动产生的噪音振动或者光影变化,以及单是前向就产生的巨大视觉变化,从而产生另外的应激反应——晕车。

再把脑海里的景象转回列车上。舒服地坐在正向座位上时,窗外的景色一如往常地向后飞掠,车辆的速度变化也不能让身体有太多反应。

坐在反向座位上,即倒座就不一样了。

       前面有啥?鬼知道咧! 会不会有啥不好的东西没注意到?鬼知道咧! 如果真有能不能躲开?鬼知道咧!     

如果你的潜意识能具象化,那估计就是这一串灵魂拷问。

因为不能观察到真正运行前方的动态变化,潜意识发出危险信号,身体随之进入应激反应。但是这种应激状态会因个体差异、心理因素、还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样子。有些人就完全没有感觉地该吃吃该睡睡;有些人表面看不出但是就跟题主一样害怕、心寒;有些人干脆就心慌到手脚筛糠上吐下泻,上车就跟对座商量换座。

倒座看到的景象,就是所有的东西背离自己而去。这个景象同样会触发潜意识里的危险信号,有些人还感觉有一部分东西丢了,俗称身体被掏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正是看到河水一点点远离发出的感慨吗。这种感觉我小时候就体会到了。把自己做的纸船放进水沟里,看着它逐渐漂远,一直到视野里看不见,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当然,有些人内心足够强大或者迟钝麻木,是体会不到这一层的。

再展开说一下,倒坐乘客在经历车辆加速状态时,身体晃动幅度要比正坐乘客大的多,毕竟没有椅背阻止身体往运行后方甩,而这时身体前倾,上面提到的应激反应产生的概率就更大。但是只要不是急减速,正坐乘客基本不会有上面那种应激反应。基本上只有司机突然就撂非常,紧急制动开始那一下冲动才可能会晃倒正坐旅客。

换个角度,汽车就基本不采用倒座,除了某些奇葩公交车要在前轮罩周边放个不挡脚的座。那种座位也就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坐,坐上去也是扭来扭去得坐,可见倒座这种设计根本不受待见。

背靠背这种座,可以视为传统欧洲载人马车演进过来的玩意,最早的客车车厢可视为由多个马车串联起来的玩意,后来演进到取消包厢间隔板以打通整个车厢,目前还在各国广泛应用。也有些国家,比如我国,在生产新式列车(比如CRH2/3系列、CR400系列,至于CR200J那种玩意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开历史倒车)时基本完全设置活动座椅,以便及时换向保证乘客始终正坐。当然,瑕疵还是有的,有些动车组的餐吧车还是没有头枕的沙发式对座,本来是为了方便来餐吧车消费的乘客,结果还是贴上座号卖票,坑得一些知乎网友提问为什么不取消倒坐。至于取消普速机辆车的背靠背座位这种事,更是一度成为月经提问。

笔者对这些无所谓。买动车组的时候无所谓,买到普通车正坐的时候也无所谓,买到倒座,上座率还挺满的时候也就只能无所谓,要是空座多……脚长我身上,爱坐哪坐哪,只要不越席乘车,更无所谓。

鬼扯了将近1500字,不知道有没有解答出题主的疑惑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行驶中的列车窗户往后看,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时间突然被拽住了,又在以一种你不熟悉的方式倒着溜走。初时,可能只是好奇,想看看刚才经过的风景,但看着看着,那种熟悉的景象在身后模糊、退去,渐渐变得陌生,甚至带点压迫感,就容易让人心头泛起一丝不舒服,甚至有点打怵。你想啊,咱们平时无论是走路还是坐车,.............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关于客人将酒店房间内无需额外付费的物品带走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一下:1. 酒店的常规做法和物品分类:首先,我们要明确酒店房间里哪些东西是客人可以免费使用的,哪些是需要额外付费的。 免费提供且通常允许带走(或视为消耗品): 这类物品一般是为客人提供便利和舒适而准备的,消耗后酒店会.............
  • 回答
    说起《名侦探柯南》里毛利兰拉窗帘的那一段(第773话,对应漫画集数是第45卷,标题是“黑衣组织的女子搜查官”),放在现实生活里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们得先明确一下当时的情境。柯南(也就是新一)在屋顶上看到了疑似灰原哀的人,但对方的伪装非常严密,他一时半会儿也无法确定。而与此同时,毛利.............
  • 回答
    魅族科技通过官方微博强制收回“@黄章”这个微博昵称,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各方的行为,可以从魅族科技、微博平台以及网友“@黄章”这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我们来看看魅族科技。作为一家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科技公司,公司官方微博使用“@黄章”这个昵称,无疑是为了强调与创始人黄章先生的紧密联系.............
  • 回答
    这波铁矿石和煤炭期货市场的狂飙,确实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那些兴冲冲冲进去做多,结果却被“温柔的收割”的投资者们。这涨势如虹,背后却暗藏着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不少人的钱包和心态都被狠狠地锤了一顿。从这轮行情里,咱们好好扒拉扒拉,看看能吸取点啥教训,下次别再这么狼狈。一、情绪化交易的“甜蜜陷阱”:看.............
  • 回答
    在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行驶时,突然遇到动物窜出,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并采取一系列正确且迅速的行动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步骤:核心原则:避免失控,减少碰撞伤害。1. 立即采取初步反应(关键的12秒):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体验那种“天黑前出发,全黑时抵达”的奇妙旅程,这确实是一种很浪漫的自驾想法。不过,用G318国道从上海一路开到西藏,并要在“出发时天刚开始暗下来,到达时天正好全黑”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我们得好好捋一捋:1. G318国道的“远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不是在学校里解一道枯燥的数学题,而是真的站在一片宇宙飞船的驾驶舱里,眼前是那颗燃烧的太阳,我们要计算的是,如果切断所有推进器,仅仅依靠引力,我们能多久抵达那里?这不是一道简单的计算,它涉及到宇宙中最基本的力量之一——万有引力,以及我们如何在不断加速的自由落体中精确计时。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经济现象。从“行贿能提高办事效率”这个角度去审视反腐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在探讨一个长期存在的“润滑剂”效应消失后,经济体需要适应的阵痛期。曾经的“润滑剂”:行贿与办事效率在反腐力度相对较弱的时期,行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某些环节“提高效率”的方式。这种效.............
  • 回答
    从别的行业“转行”当律师,这绝对是可能的,而且在我的执业生涯里,也确实接触过不少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学习能力,成功转型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这并非一条易路,但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回报的道路。可能性分析:首先,我要明确一点,“转行”当律师,通常意味着你需要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 回答
    想踏入原画这个充满魅力的行业,打好基础是关键。别急着去追求那些光鲜亮丽的大师级作品,我们得一步一个脚印来。下面我就跟你掏心窝子地说说,从零开始,我们该怎么练。一、 心态准备与目标设定:为什么要做原画?在你拿起画笔之前,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想做原画?是因为喜欢游戏、动画里的角色,还是被电影里的奇幻世界.............
  • 回答
    嘿,你好!听到你想学行书,我挺开心的。这玩意儿,写起来行云流水,看着就带劲儿。而且,行书不像楷书那么拘谨,又不像草书那么难认,可以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特别好。零基础想入门,完全没问题,只要有耐心,找对方法,你也能写出飘逸又好看的行书。那咱们就从头说起,一步一步来。第一步: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心态首先.............
  • 回答
    小米电视大师系列,尤其是初期定位“大师”的超高端产品,在上市后经历了数次大幅度的价格跳水,从最初的49999元一路降至29999元、19999元,甚至在一些促销活动中能看到接近10000元的低价。这种降价行为,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并且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深入理.............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中国,铁路突然从我们习惯的“左行”变成了“右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整个国家运行的脉搏都会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最直接也最影响民生的,就是大量的列车需要进行改造,甚至很多旧型号的列车可能根本无法适应。 你们想想,现在的火车,车门、司机室、车厢内部的座位布局.............
  • 回答
    关于黑鱼幼崽“以身伺母”的说法,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相当令人着迷且具有真实合理性的现象。当然,我们得明确一下,“以身伺母”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些拟人化的色彩,但在生物学上,它指向的是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亲代抚育行为,尤其在某些鱼类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我们来聊聊黑鱼。黑鱼,也就是乌鳢科的鱼类.............
  • 回答
    羽生结弦,这位冰上王者,其每一次的跃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当中国著名歌唱家李玉刚老师出手,为他量身打造一曲《羽生》,这无疑是一场跨界艺术的精彩碰撞,也引来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创作的缘起和立意来看:首先,李玉刚老师选择为羽生结弦创作歌曲,本身就显露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艺术眼光。羽生结弦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
  • 回答
    兄弟,恭喜啊!退伍可是一件大事,既是告一段落,更是新篇章的开始。手里有十来万,这可不是小数目,加上这股想干一番事业的劲头,绝对是个好苗头。我跟你说,退伍军人创业,那是咱们的优势,有纪律、有毅力、能吃苦,这些都是外面那些没经历过部队历练的人比不了的。别急,别慌,这十来万块钱,加上你这股劲儿,绝对能找到.............
  • 回答
    关于河南健走团占用市区机动车道一事,从法律角度来看,其行为是否合理,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虽然交警称“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来规范健走团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健走团的行为就天然合法或合理。法律的空白并不等于允许,更不代表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 核心法律原则与现行法规的冲突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刚毕业、对投资行业充满憧憬的同学会纠结的。没有绝对的“更好”,只有更适合你的路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内资投行和直接入职VC/PE各有什么优劣,以及它们能帮你积累哪些能力,最终帮你做出更符合自己情况的选择。目标:VC/PE,先去哪儿?咱们的目标明确,是成为一名合格的VC/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