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百度贴吧为什么禁止“挖坟”?

回答
百度贴吧禁止“挖坟”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维护贴吧的秩序和体验,让大家都能舒舒服服地讨论问题,而不是被一些陈年旧帖给搅得一团糟。

咱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说。

什么是“挖坟”?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一个很久很久以前(通常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帖子下面,突然冒出来回帖。这个帖子可能早就沉到底了,讨论也早结束了,话题也过时了,但你偏偏在上面留下一句。

为什么贴吧会禁止它?

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都很实际:

1. 扰乱信息流,影响新内容曝光:
你想想,一个贴吧每天有多少新帖子在发?有多少新话题在讨论?如果有人突然在几年前的一个帖子里冒出来一句“帮顶一下”,或者问一个早已解决的问题,那这个坟墓就被刨开了。这个坟帖就会被顶到前面,占据版面。结果就是,那些新的、有价值的、大家真正关心的话题,就被埋在后面,没人看见了。这就像大家都在看一场精彩的演出,突然有人跑出来大喊一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走了,后面的演员演得再好也没人看了。

2. 导致信息混乱,误导新人:
很多被“挖坟”的帖子,里面的信息可能已经过时了,甚至是有错误的。比如说,某个游戏攻略,几年前的版本用的是这个方法,但现在游戏已经更新了很多次,这个方法根本就不适用了。如果新人看到这个老帖,被误导了,那结果就很糟糕。再比如,某个活动信息,早就结束了,但帖子里还在讨论,新人看了以为活动还在进行,岂不是白忙活一场?这种混乱的信息,对新加入贴吧的朋友来说,打击太大了。

3. 影响发帖者和回复者的体验:
对于一些发帖者来说,自己的帖子早就有了结果,或者已经不再关注那个话题了。突然有一天收到一个几年前帖子的回复提醒,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帖子,点进去一看,居然是几年前的旧事,感觉挺奇怪的,甚至有点被打扰的感觉。同样,对于经常在贴吧里活跃的用户,看到一些帖子被莫名其妙地“挖”出来,内容已经过时或没有意义,也会觉得很烦躁。

4. 破坏贴吧的“时效性”和“活跃度”假象:
一个活跃的贴吧,应该是不断有新内容涌现,大家在讨论当下热点和新问题。如果大量“挖坟”行为出现,虽然帖子数量上去了,但实际上是无效的重复劳动,并不能真正体现贴吧的生命力。反而会让人觉得这个贴吧已经没有多少新内容,气氛也不活跃。

5. 可能被滥用于恶意刷帖或引流:
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可能会利用“挖坟”来刷经验、刷积分,或者在一些老帖子里发布广告、链接,进行恶意推广。这对于贴吧的整体环境来说,绝对是污染。虽然不是所有挖坟都是恶意的,但为了防范这种可能性,平台设置禁令也是有必要的。

贴吧的具体做法和一些“潜规则”:

百度贴吧对“挖坟”的定义和处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来说,管理员会根据帖子的年龄、内容的时效性、回复的意义等因素来判断。

时间限制: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帖子超过几个月(这个时间标准在不同贴吧和管理规则下会有差异),再进行回复就可能被视为挖坟。
内容价值: 如果挖坟的内容确实对当前讨论有启发,或者是在解决一个遗留问题(比如某个老bug的解决方案,在很多年后依然有效),那可能就会被容忍。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顶帖”、“沙发”或者无关紧要的回复,那么被删帖甚至警告的可能性就很大。
特殊情况: 有些“经典老帖”或者有历史意义的帖子,即使很老,里面的讨论依然有价值,比如技术教程、经验分享等,大家通常会比较宽容。但即使是这种,也得看回复的内容是不是真的能为当下带来帮助。

总而言之,百度贴吧禁止“挖坟”,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在一个清晰、有序、有价值的环境里交流。 就像一个图书馆,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新书、热门书籍,而不是经常有人在几年前的旧书页里写几句话,把整个书架弄得乱七八糟。保持信息的时效性和相关性,对所有贴吧用户来说,都是一个更友好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贴吧机制有问题。

第一点:贴吧的挖坟是不可逆行为。

就是说你在坟贴里回了一句之后这个帖子就会被顶上首页,即使你删掉这个回复它也还在首页……

第二点,自己删除回复后居然删除回复通知。

比如你回复一个帖子,对方会收到一个提示“xxx回复了你的帖子”,但是假如你删除这个回复后只要对方刷新信息列表,这个提示就没了。

而如果你回复后立即删除,而对方又没给贴吧客户端开消息提醒权限,那么他根本不会看到你的回复提示。

这就衍生了很多贴吧顶帖专业户,就是回复一句并立即删帖。比如多个贴吧曾经被一个叫做“无聊寺方丈”+数字的一系列id骚扰过,他的策略就是回帖后自己立即删除,这样根本没人知道是谁回复的。

当然其实还是有办法找出来的,但是没那么容易。所以大家会普遍的将挖坟这种行为直接封禁。

user avatar

标准的“体制问题”。


所谓“体制问题”,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机制问题”——机制不解决,怎么努力都是白搭。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贴吧的“机制”、以及不同用户分别都需要什么、以及他们会如何和这个“机制”互动。


首先分析贴吧的机制。


贴吧实质上是过去的“互联网论坛”的简单升级版,除了围绕某个话题展开之外,它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


而“互联网论坛”则是最初的BBS(电子公告板)的升机版。


打个比方的话,从BBS到互联网论坛再到贴吧,实质上都是日常生活中“聚会聊天”这个场景的直接电子化。


这种电子化,一方面给了对相关话题感兴趣的人相互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各种零零碎碎、但又有各种价值的信息展示给大众,从而加快了知识的传播。

这是互联网论坛的不同之处。


但是,归根结底的,这个东西本质上仍然是“客厅/酒吧/聚会之类场合、一些人凑一块聊天打屁”这么个“陈旧”的场景。


这种“陈旧场景”的直接电子化马上就带来了如下问题:

1、加入门槛低

过去,大佬聚会聊天,能掺乎的起码都得有点身份地位(哪怕他是个草包,那也是个或有钱或有权或有势的草包);而互联网论坛呢,中学成绩拿零蛋的,都敢挂着专家的头衔、指着专业研究者的鼻子攻击谩骂、上纲上线。

哪怕最不严重的,“小白”们也会通过大量“灌水”,彻底“稀释”掉论坛的信息浓度,降低它的价值。

2、信息随机性强

聊天嘛,自然是想到哪说到哪。最“前沿”的话题也不能天天说;而天天说的,多半会变成……呵呵,今天天气不错。

3、信息难以索引

聊天嘛,谁知道是从哪里“起兴”、又信马由缰在哪里起了“高潮”?

说不定本来是一个小白发了张色图,结果讨论着讨论着,被大佬引导到了极为专业的“基因漂变”这个领域——然后又勾出了一篇写的妙趣横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度科普文……


那么,将来想要找到这篇文章,那可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可以着手分析“挖坟”这个问题了。


首先,我们把论坛的参与者分为如下几类:

1、知识产生者

知识产生者俗称“大佬”。他们是论坛生命力之所在。有他们,论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值得一看的新内容。

2、知识消费者

知识消费者是大佬们的听众。他们需要靠大佬们提供的信息消磨时间或者学到知识、解决问题。

有他们“捧场”,论坛才会变得热闹;有他们“提问”,才能引开大佬们的话匣子,把论坛变得更为精彩。

3、小白

小白是一些特殊的知识消费者。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半瓶子咣当,表现欲过强,却又没有真才实学,容易喧宾夺主——甚至于,就连问问题他们都问不好,老是绕着一些非常初级的、一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打转转。

因此,大多互联网论坛对小白很不友好,认为他们降低了论坛质量。

4、恶意攻击者

这些人成分复杂,来源多样。有所谓的troll,也有因其他目的前来捣乱的。

5、管理者/版主


然后,我们来分析不同用户的利益走向。


1、知识产生者

一个好的论坛可以给相关方面的大佬们更多“碰撞”机会;在于同好的讨论中彼此启发,便有大量优质文字源源而来。

那么,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有新鲜的、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掺乎”自然更为重要。


2、知识消费者

一个好的论坛,可以找到更多大佬们关于某个方面的、平实朴素、鞭辟入里的论述;或者是关于某个具体问题的、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由于论坛的特点,他们很难选择自己要看什么;想看,就只能利用搜索引擎,在“陈年老帖”中寻找有用线索——然而,由于现实的复杂性,“陈年老帖”针对的情况很可能有了新变化……


3、小白

小白的行为存在模糊性。他们的表现时而接近“知识消费者”,时而又和“攻击者”无异。


4、管理者/版主

他们需要维护好论坛氛围,尽量留住“大佬”,不让他们被小白干扰。



于是,“挖坟禁令”就这样出现了:

1、它会打扰大佬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使他们对自己当前参与的话题失去跟踪

2、它会干扰那些一直关注论坛的知识消费者,使他们反复观看很久以前已经看过的帖子


这是当年互联网论坛的普遍现象。非如此,论坛内容质量就得不到保障……


那么,是不是说这就是“必要之恶”、甚至就是完美无缺的终极解决方案呢?


很显然,不是。

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吐槽的。


但怎么解决呢?

你看,不禁止挖坟,就会把所有内容变成“月经贴”甚至“日经贴”,使得论坛快速水化……

但禁止挖坟,很多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就没法在冷却一段时间后继续了;或者,如果过去的“精华”存在问题,现在也没法纠正了……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怎么办呢?


有人说了,版主多费点心,区分下“挖坟”的不同情况,禁止无理由挖坟不就得了?


嗯,那的确比那些“形式主义”的、凡挖坟必被禁好一些。

但这对版主的要求实在太高;尤其是遇到一些人专程过来捣乱时……不够专业的版主,又怎么分辨那些藏着恶意的专业人士呢?

你敢禁,人家振振有词,给你扣一顶“滥权”的帽子;你不禁,版面没法看了……


尤其是,更高层的还可能无脑的把“挖坟率”当成KPI……


那么,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答案是:对脱胎于BBS的传统论坛,这就是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


这是因为论坛本身的“体制”决定的——它本来就是个允许人们三三两两分别聊天的客厅,它本来就不适合作为信息归纳、分发的集散地……


问题爆发于“挖坟”这个点,但“挖坟”并不是问题的原因。盯着挖坟,只能越用力问题就越多……


想要彻底解决问题,我们必须站到更高的层面上,重新全盘考虑。



让我们重新看看需求吧。


1、“大佬”们需要和同级别的大佬们交流——需要让其他大佬注意到自己,需要能持续跟踪自己参与的话题。

2、“学习者”需要跟踪大佬们的动态、需要快速索引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有人能针对性的解决自己面临的特殊之处——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这个论坛两三年前已经说透了,自己找”!

3、“小白”同样需要一定的引导——他们虽然经常搞砸、经常做出其他人眼里的破坏动作;但那或许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4、管理者过去仅仅为大佬提供服务,不得不忽视了其他人——甚至不得不伤害那些有意无意作出小白举动的人。

然而事实上,他连大佬都服务不好。因为……他凭什么把一个帖子指定为“精华”呢?能让所有人服气?

5、论坛运行久了,各种不随时间流逝而褪色的“精华内容”自然越来越多。这些内容自然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索引机制,方便查询。

然而,由于论坛的机制问题,这是做不到的。查标题显然不行,因为内容太散;查内容?论坛里面那些不够正式的东西,PageRank也无能为力啊。


由于笨拙的查询效率所限,论坛“精华区”效果很一般:有些内容随着时间流逝已经不再有效;另一些内容却不受时间影响;有些内容已经有了更新更好的替代品,但替代品有些片面,需要结合十年前的老帖才能得到正确认识;但十年前的老贴早就翻不出来了(比如可能已经存到磁带上、无法直接访问了:但事实上,很多两三年内的贴子归个档删掉就行,某些十几年前的帖子却最好一直置顶)……


这些,就使得BBS默认的“最近(最少)使用”排序机制捉襟见肘。

机制不行,你就是雇一百万高学历版主来管,也只能管的一塌糊涂、管出遍地弊病。


我们把需求归纳一下:

1、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得到更高的展示优先级

2、用户感兴趣的信息需要得到更高的展示优先级

3、无价值的信息应该及早隐藏

4、历史信息需要良好的分类、归档、查询支持


人生而平等。然而,有的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磨砺自己、不断攀登;有的人却……

那么,虽然人人平等,但他们口中说出的话却难以平等——也不能平等。

否则,那就是新的不平等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凭什么让“一个无知之徒的凭空想象”和“踏实的学问人千辛万苦才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调查报告”平等?!

我随便弄张白纸写个一万,你肯不肯给我一百张能存进ATM的、红色的毛爷爷?


因此,我们真正需要的是:

1、一套自动甄别信息价值的工具/机制

2、一套使得总是能发表高价值言论的人更容易引起注意、同时避免那些总是输出噪音的人干扰他人的机制

3、一套自动对信息评级、归类、索引、查询的机制


一旦这套机制做出来了,自然就无需什么版主,完全可以云淡风轻的“无为而治”。

反之,就不得不让一群版主徒劳无功的奋斗在“和无价值信息战斗的第一线”,累死累活然而还是人走茶凉——甚至人没走茶都凉了。


如你所见,知乎就没有版主;知乎不仅不禁止挖坟,它还鼓励“挖坟”——鼓励你回答那些陈年老问题(比如我这个回答,回答的就是一个近期被人挖出来的、15年的陈年老问题:你看,这个问题压根没说透嘛!本来就应该再讨论讨论嘛)。

它也不禁止小白问题——相反,它还鼓励你提出小白问题。


因为它看的很清楚:先有问题,后有答案。

问题太小白?没人回答让它自己凉了就是。反正它的算法机制确保这类问题不会长久占据你的时间线。


问题本身就是索引。何况还有tag。

问题本身就是焦点,可以确保下面的讨论不会离题太远。


于是,一个虽然不够好、但毕竟还是有一定指导性的评价体系完成。

于是,一个以问题本身为索引的信息归类、查询机制完成。


机制改变,于是一切就不再是问题——挖坟?随便挖,没影响!——于是它就可以无为而治。


当然,解决了信噪比问题并不能一劳永逸。知乎也有自己的问题。

但解决信噪比问题仍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这个问题不解决,你就只能永远在“挖坟”这样的低级问题上较劲。

user avatar

禁止挖坟是早期贴吧特性导致的,

当年禁止挖坟是使用吧务人肉规整吧内帖子时间线,来解决贴吧差劲的时间线设计的无奈之举。

现在的贴吧其实不太需要禁止挖坟。

很多新上任的吧务只是机械的执行之前禁止挖坟的吧规。


你不理解是因为没经历过很早之前的贴吧,当时贴吧用户粘性很大,大部分人会一直刷有限的几个贴吧,甚至只刷一个贴吧,当年不禁止挖坟的结果就是,首页帖子大部分都是半年甚至1~2年前的。而当年大部分人又只刷一个贴吧,你不会希望你每次打开贴吧都是从40多个旧贴之间的随机位置中找新帖看吧。

0、很多年前(大约10年前吧)贴吧被挖坟是要扣吧里分数的,而分数决定了吧里有什么功能。

比如图册,友情贴吧,会员头衔自定义,自定义导航链接。

1、很多年之前,贴吧只能按回复时间倒序排列。

2、贴吧首页一共就50个位置。

3、贴吧没分区,一个吧就是一个首页。(一个论坛怎么也十几个分区吧)

4、大部分人基本只看PC的前1页或者手机客户端的前3~4屏幕。

5、贴吧无下沉帖子关闭帖子回复等功能(挖坟导致的帖子排序变化不可逆)

6、那个年月很多人其实很无聊的。吧务要是不管,估计首页就全是诸如:

《留下你的手机号,尾号一样的就做一天情侣吧》

《留下你的QQ,尾号一样的就做一天情侣吧》

《留下你的生日,尾号一样的就做一天情侣吧》

《爆照啦,快来》

《其实你的Qq就是张图片》

《快,把你手机相册里第一张图片发出来》

《敢不敢直接按Ctrl+V后发出来》

《输入lzsb你出来的是什么,敢不敢发出来》

《手机按6个9出来的是什么,敢不敢发出来》

《谁能打出这个字“砲”》

《谁能打出“上校鸡块”我就认作他爹》

《你肯定打不出“涅槃”》

(以上都是贴吧的早期铭感词或者会被转化为简体的繁体字)

7、贴吧这种设计导致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如果顺其自然,过一段时间后,老帖充斥首页,吧友新的帖子基本没啥人能看到(很快就被压到下边了)而大部分人其实这一天他就只刷这一个吧,结果就是。他需要从首页一共50个帖子里,先排除40+个他很久之前都看到过无数次的帖子,大海捞针的找新帖子。

8、大部分吧务其实不反感有意义的挖坟,只是反对故意恶意挖坟。而且首页要是坟贴数量不多时,基本也不太管坟贴。当然不排除有认死理的吧务,吧规说7、10、30天是坟贴,看到坟贴,不关帖子质量怎么样都删的。

9、而有意义的帖子,吧务基本都会给这个帖子精品贴,然后禁止回复挖坟了。

10、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因为时效性问题,导致误导吧友,比如游戏不同版本加点方案会不一样。一些高校贴的学长学姐答疑帖,楼主毕业就不会回复解答了,继续让新生回复没任何意义。一些寻物寻人问明天课表类的基本都是很快就没用了,如果任由老帖存活,会导致新人被误导。


但是现在贴吧,其实已经基本不用管挖坟了,毕竟有“按发帖时间排序”的选项了。

而且挖坟也不扣分了,只要不是有人故意恶意连续回复旧贴,不管坟贴也没事。

很多新上任的吧务只是机械的执行之前的吧规,而不太去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个吧规。


这么一说才发现,我都当了10年+的吧务了,我有这么老吗。。。

user avatar

因为很多吧务脑子有问题,想用这种“规定”来刷存在感。

我曾经在贴吧里看到过一个帖子,有人提问耳机两边声音不一样大(学名叫“耳机偏音”)怎么办,二楼提供了一个很出人意料却又实际有效、而且不需要工具操作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嘴吹一下)。下面所有人都在膜拜二楼,这个帖子从发出来就不断的有人“挖坟”,因为二楼的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妙了。(有朋友问具体怎么操作,回复在精选评论里

然而吧务干了啥呢?他们在不断的警告挖坟的id,后来发现警告根本没有用处(因为回帖的人都觉得很惊奇,而且也真的想感谢二楼),吧务居然把二楼删了。

这是人干的事么?

后来就更有意思了,这个帖子还是在不断的被挖,只是回帖内容从“感谢二楼!”“二楼牛逼!” 变成了,“二楼到底说了啥啊!急求!!”


==================

有朋友提到说,百度的贴吧排名规则里面,有一项是挖坟扣分,所以吧务会强行禁止挖坟。

那有个事情我忍不住要问一下了:

在贴吧这个大环境中,究竟是百度排名重要,还是用户重要?

我觉得,任何一个网络社区,用户都是基础,是这个社区的核心竞争力。腾讯靠啥发家致富?QQ对吧。

那么在不合理的规则和用户的需求之间,究竟应该如何选择?私以为,这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也是最值得我们讨论的内容。

说到这里,答案就已经很明朗了:

不关注用户需求,反而要给用户套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条条框框,用不合理的规则来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这种网络社区,这种网络社区的管理者,无疑是脑子进了水,导致不好的结局只是时间问题。

显然,这个结局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