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网文作者或多或少都受金庸(所谓的“侠之大者”)的影响,然而金庸打心里是鄙视起义的变民的,看看他怎么形容李自成的?又是怎么拍皇太极马屁的?
为元殉国的汉人、联虏平寇的南明、借师助剿的大清、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老蒋,都是这种心态,甚至《水浒传》本身也是这种心态:
共伐契丹,点到为止
征讨方腊,血染江南
大哥不笑二哥,都特么一丘之貉。
你穿越到水浒传里,走在小树林中,走了几步,只见树林里冒出个彪形大汉,拿着把大刀就冲了上来,一刀斩下了你的头颅。
杀你的是谁?为什么要杀你?是和你有仇么?是为了强夺你的钱财么?是杀人如麻的李逵么?
都不是,杀你的是大英雄林冲。为什么杀你?
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林冲道:“这事也不难,林冲便下山去等,只怕没人过。”王伦道:“与你三日限。若三日内有投名状来,便容你入伙;若三日内没时,只得休怪。”林冲应承了,自回房中宿歇,闷闷不已。正是: 愁怀郁郁若难开,可恨王伦忒弄乖。明日早寻山路去,不知那个送头来。
哪个送头来?其实本来死的不一定是你。在你之前这条路上走过三百人,亏就亏在他们是一起走的。
伏到午牌时候,一伙客人约有三百余人,结踪而过,林冲又不敢动手,看他过去。又等了一歇,看看天色晚来,又不见一个客人过。林冲对小喽啰道:“我恁地晦气,等了两日,不见一个孤单客人过往,如何是好?”
其实你再晚点穿越也不会死的,马上那个青面兽杨志就来了,和林冲大战三百回合后就上了山,俩人也算不打不相识。为什么你会死,青面兽却和他一起上了山,因为人家是好汉,英雄,你只是个路人甲,投名状。
水浒传写的太好了,且不说文笔之流畅,光是剧情的紧凑,让网文作家来写这些剧情又能水出几百万字来,换成香蕉那就又是十年。
而且关于人性的描写无比真实,真实的好汉就是这样子的,这样子就恶到头了,再恶就不是主角了。这一桩桩一件件全是真实的人性。
网文最大的问题就是主角都是道德完人,这只是小问题,但主角身边的人也都是完人,一个个堪比白莲教教主白莲花,出生商贾之人,那自己家里肯定成天没事施粥玩。穿越成官宦之家,那就自己老爹精忠报国从不受贿。
最狠的是穿越到奸臣或者暴君家里,那也是情有可原或奸臣谋害然后对主角百般溺爱。现在的网络小说不流行以前杀爹那一套了,都是父慈子孝。
而且主角和他的小朋友们从来没有干过坏事,一生好人没错杀一个,坏人一个没放过。堪称洪七公军团。
一点都不真实。
这种为了爽而爽作品怎么能和真实的写尽人性时代的作品去比。当然比不了。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为梁山好汉被杀而义愤填膺了吧。
因为当个畜生总要容易一点。
现代世界的道德,我们努力构建出来的价值体系,人本精神,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值一提的。人在他们眼里是数字,是手段,是彰显自己超越他人的工具。
很多人,他不把自己当人。他一心只想做千层饼最上面那张,为此言必称教员,鲁迅,为的就是营造一种出六经注我的感觉,成为千层饼之王。
他们能从时代中超越自身的去看待问题,他们的眼睛和肉身是分离的,眼球里刻着两个字,格局。
不要用现代人的傲慢评价古人,说的真好。
但对于曹操屠城,你不是这么说的,对于秦桧投降,你也不是这么说的。
别人说雅典的民主毫无意义,奴隶依然存在,这时候你也一言不发。
上帝在出埃及记里把埃及法老当傻子玩你也没少批判。
这些时候怎么不提现代人傲慢了。
合着你就能装逼的时候出来跳一跳,平时养精蓄锐是么。
文学作品不要用政治道德衡量文学价值。
政治道德不要以文学地位来做价值判断。
水浒传里我最喜欢李逵,喜欢他天真烂漫,喜欢他杀人不眨眼。但我要是写网文,我也得杀他,不杀他不足以表示我对他的爱。赘婿嘛,不管写的怎么样,屠梁山,这是个好活。
没几个人真的有种写屠梁山,那些垃圾网文里,通常都是主角虎躯一震,先震死宋江,然后其他好汉一个个排队给主角艹。
我不知道赘婿艹了几个,杀了几个,我没怎么看。
你说他文学价值不行不配写水浒,我觉得不至于,你长得丑也没人逼你死啊。
但你们对梁山价值的推崇真的震惊到我了。
张口就是国家社会逼的。
国家社会光逼梁山好汉了呗,没逼我?
所以我活该让你杀?就为了一个投名状。
我走着路,哼着歌,就让麻匪给宰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我知道,那跟你砍我头有啥关系。你不砍我头革命进行不下去了?
你说说你们,21世纪了,还想着恢复祖宗基业这点事。你们就适合北欧找一小岛,改名桃源村,到上面建国去,恢复周礼,也算是完成孔夫子遗愿,弘扬海外国学了。
成天在现代世界待着,不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么?是不是感觉自己本来是喜羊羊,突然穿越到了苏武身旁?
你要喷赘婿,就喷赘婿。
你说他写的垃圾,就说他写的垃圾。
你给梁山舔屁眼?
你还不是给水浒传舔屁眼。
你还不是给水浒传里的梁山舔屁眼。
你给赘婿里的梁山舔屁眼?
你舌头伸的也太长了。
水浒是伟大的作品,但这不意味着书里的价值观是值得在今天推崇的。
还说什么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怎么办。
我怎么办?我和你们一样当个好汉?我也整个投名状?
你们是现代人教育出来的么。
我差点以为你们是丁蟹教出来的。
都是斯巴达军事教育学院的同学是么。
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从秦并六国之后就开始像玩滑梯似的。
费好大劲爬上去,然后再一下滑下来,反反复复在道德的滑梯上玩耍。
现在是玩累了是么,一个个都在滑梯底下躺着,也不怕被上面的人砸死。
我没有看过赘婿,虽然很多人推荐过,但是我一看这书名就不舒服。
虽然说以名取书可能失之子羽,但是这种名字确实是……显得格局太低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什么,先随便凑合一个名字用着,一边写一边编故事,编到哪里算哪里。
你说我没有看过书为什么还要来评书呢?因为我是很喜爱水浒传的,这个说到了水浒人物,我认为可以来评一下。
水浒传是明朝施耐庵写的,当然施耐庵没有办法申请版权,所以有人要偷他书中的人物,他也没有办法说话。嗯,上一个自认为自己可以替古人申领版权的人叫六小龄童,结果不怎么样。六小龄童是因为自己演了孙悟空,而且在较长时间内被作为孙悟空的代表演员,所以认为自己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去定义西游记,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去抵制一些他不喜欢的“类盗版”行为。但是他不是吴承恩,所以他缺少法理依据。
我这个人并不喜欢那些神话版权的斗士,所以我从来没有说过改变古文小说不好,不过我很好奇,知乎上那些连别人拍过的照片都不准“抄袭”的斗士们是怎么看赘婿这种不但要明目张胆的偷人物,还要黑化,丑化毁灭你的人物这种行为的。
当然了,我不是版权斗士,你爱抄就抄,我并不会因为你抄了就攻击你,但是你好歹抄好一点呀。实话说四大名著真的不是盖的,你看那些写名著同人的作家有多少,光是写三国的就一大帮,但是哪本书最后沉淀下来了?你看的时候觉得好看,但是过几年再去看,最后还是人家罗贯中的好看吧。说到底还是同人作者的功底太差了,你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是你个子太小,大家都只看见巨人看不见你了。
施耐庵写水浒,从头到尾都没有说好汉们是什么伟光正的人,但是这些好汉们真的写得鲜活,即便知道武松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但是该喜欢的还是会喜欢。你看看现在这些同人作家,你们的主角们是什么德行?表面上好像各有特色,其实基本都差不多。而且做事情特别小家子气,特别中二。你看那些动不动就杀人诛魄的,你会真的会觉得这样的人很威猛吗?有个笑话叫什么?修仙主角出门撒泡尿都会得罪三个人,小家子气!
清朝余万春写的荡寇志,现在看来很是有神作的范,里面为了剿灭梁山好汉们,不但凭空捏造了一个明君良臣的政治环境,还动用了从神魔到科技的力量,更是塑造了三十六雷将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英雄角色。而且要说“恩仇”的理由,人家祝家余孽,被欺骗的师兄栾庭玉,“正直”的师父王进岂不比你一个临时空降的仇家要深刻得多呀。而且人家荡寇志还是为了拍朝廷马屁写的,这政治BUFF加成也是杠杠的。但是即便如此,喜欢荡寇志的人连喜欢水浒传的零头都没有。
梁山好汉们是实实在在的人,而且多数是比较凶恶的人,但是他们也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你说秦明是被骗上梁山的,是呀确实是被骗的,但是为什么好好的一个朝廷将领,轻轻松松就被一群土匪给搞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呢?仅仅是因为土匪凶恶吗?
你说卢俊义一个京城富豪,典型的高富帅。他确实是被梁山坑了,但是单单一个梁山就能坑得了他吗?你忘了他们家管家、夫人,以及是非不分的官府了吗?
你说梁山泊的人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要说坑的话,其实梁山泊的人恐怕最希望把高俅坑了。你看,好汉们都只被坑了一次就上山了,高俅可是被灭了三次,还亲自被抓到了山上,而且那么多人都和他有仇,你说咋就不把他坑了呢?
宋江等人要么是准备造反的,要么是准备招安的,你说坑一个国防部长的价值当多少个卢俊义了?如果是按照网络小说的写法,要造反的那帮人不得挖个坑让高俅成为他们的内应呀;要招安的那帮人不得挖个坑让高俅成为他们的傀儡呀。你看如果能坑了高俅,不单大家能报仇,而且还能走上事业的巅峰呢,多少网络小说中不都有类似“小人物傀儡大BOSS”的桥段呀。
但是人施耐庵不是意淫的宅男,你能坑卢俊义,因为借了统治阶级的力,因为那本就是人吃人的世界,卢俊义是被牺牲的,不是被梁山坑的。高俅自己就是吃人的统治阶级,你想坑他?做梦吧!
你看梁山坑人无非就那几种手段,什么伪造书信呀,什么编造谣言呀,什么抓住把柄呀,什么亲戚连累呀,其实都不是什么不可破解的东西,你编个谣言说高俅落草了就一点用都没有。说到底还是社会的问题呀。
赘婿这种书,等于是一群小学生指着一群经过了社会毒打的中年人说:“你们为什么当不了老板做事不认真走路没精神吃喝无规律睡觉不按时而且还说脏话?”这事解释不了,只能说你还太幼稚了,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如何看待XX杀光梁山好汉/杀光大顺诛将/杀光太平天国众王,本质都是一个问题,如果历史上的那些起义/反抗者运用暴力反抗不公后,却因为无自觉/无纲领让反抗成了一种运用暴力的盲动,最终不要说创造新世界,甚至连旧世界都没能破坏,反而让事情看起来更糟糕了,那么该怎么去评价他们呢?
而许多作品,选了个最简单的回答,用现代人的傲慢去审判他们。以现代的道德看梁山杀害无辜、欺凌弱小,这是无道德;梁山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行招安之事,这是无思想,我作为一个伟光正的现代人杀一群无道德无理想的土匪你还要问我怎么看,Are you OK?
而《水浒》也好,这个问题真正的答案也好,明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对我而言,甚至可以说还有些别样的意义。因为施耐庵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取材的是话本里的“大宋宣和遗事”,但真正与水浒神韵交相辉映的却是真实历史中的大明遗事。
小吏员因为义气被坑害最后反了,有,小吏员不肯向下盘剥乡亲还举人的债那你就上枷跪着吧,驿卒也算吏员嘛;本来富足的小地主被人嫉妒后逼到家破人亡,有,管你是不是何刚的学生,今天你拿不出万两白银就完不成你娘的葬礼;官逼民反,那可太有了!
造反的人牵连无辜,害的许多良善百姓无故受累,有,翻地方日志,看八大王活动的地方,找个他活动过还不搞事的地方还有点难,至于最后在成都疯魔了,和江州劫法场的李逵比哪个更疯还真说不好;至于摇黄这类土寇,那就更是,杀人杀得都行为艺术了,侵染其中的小孩个个都成为恐虐神选,各种猎奇事迹后来移花接木让大西背了黑锅;暴力的盲动和无序,抽刀向更弱者,那也太有了!什么因为仇怨灭人满门,地方的朱明皇室被满门杀尽的还真不少;塑料兄弟,背面算计,李自成计赚罗汝才之类的事,那也是层出不穷。
至于最后朝廷一道招安,就跟忠狗一样凑上去,说害自己之前的兄弟就害自己之前的兄弟,说为昏庸朝廷抵御外敌消耗自己的老本兄弟,那就真的拿老本兄弟换朝廷功名。所谓没有改造世界的自觉,活该被当枪使,导致最后悲剧了,那更是太有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群人,这么一群现代人看来完全可以说没什么道德也没什么思想的人,就靠着心中比那些庙堂之上的朽木烂蠹么,稍微多的那么一点点家国之念,真的就是那么一点点,最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行为楷模。
都不说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了,说一些农民军中都算是“屑”的人物,比如高杰,这人忘恩负义,背主盗嫂,怎么看都是个渣子,在扬州城外还险些因为争地盘攻打扬州,提前上演扬州十日,然而就是这么个人物,是四镇中唯一响应史可法号召(连黄得功都没有),想要北伐中原的,黄得功的忠是因为崇祯确实对他有恩,而高杰,我想来想去,他坚持北伐无非是因为觉得自己应该对得起史可法对他的期待,以及那点若有若无的驱逐鞑虏的家国之念了,可就是这一念之差,让他在四镇的一众屑人中鉴了起来。马进忠,有名的跑路大王,然而他却是左镇中少数愿意坚持抵抗并且真的坚持到了最后,的确他除了坚持绝不降清这个气节外,战场上几乎乏善可陈,但就是这一点坚持,让他善始善终到了最后。摇黄那帮人几乎都是人间残渣,然而就是这么一帮人里,也有谭文在西南朝廷穷途末路的最后一仗里,真的拼劲了自己的全力,真心实意地想挽救危局,带着水军强攻重庆,最后因为拒绝同流合污被自己亲弟弟杀了。
还有另外一个事实,清军1644年、1645年武装游行收取了大量明军降兵不假,但是这批已经投降了满清的降军里,却有一半还多的人又陆续反正了,的确这里不少头面人物是因为分赃不匀或者权利斗争如此,然而倘若不是有强大的内在动力驱动着,恐怕这些人也难以下决心在满清满万不可敌胜话还未破灭的入关初年起义反正。而这些反正军队中又有一多半实际就是明廷招安和收编的农民军,如贺珍、金声桓、王光泰、李成栋等人的部将,平心而论这些人不少都血债累累,但就是心中那一丁点若有若无的念头,又把这群迷途知返的人和吴三桂这种一条道走到黑的区分开了。
有人说李定国听到大西打算接收改编后说的那句“倘如此,勿复做贼!”体现了他的愚忠,但我觉得这句话其实体现了李定国、李过、高杰、马进忠等等大明的“梁山好汉”们一个共同的心声——“如果时代有的选,谁愿意做贼啊?”
而时代真的给了选择的时候,这些人中的很多人,也许犹犹豫豫、也许半推半就,但最终选了艰难的那条路,选择了做这个时代国家、这个时代民族中流砥柱的那条路,水浒里大宋用梁山军大败辽国是意淫,但真实的历史里,大明的“梁山好汉”们真的努力撑起了大明的残山剩水。
那么大明的“宁毅”们在哪里?我要承认,大明是有行动力超群并几乎成功的宁毅的,这个位面的大明宁毅为了给母亲报仇,与父亲彻底决裂,舍弃了做安稳富贵公子的一生,选了再次过起刀头舔血的海贼王生涯,一生转战东南,最后更是大败了荷兰红毛人“另开一新世界”。此外,和宁毅一样,他也很喜欢美人(手动狗头)。
只不过这个宁毅和书中的宁毅还是有个很大的区别,延平王郑森是大明平国公的嫡长子,郑家集团的正统继承人,而宁毅是个赘婿。
然而江南更多的,湖心亭看雪的宁毅,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宁毅,到最后只是成了“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的无用人。
若只是做无用人也就罢了,大明还有一个宁毅,他平日对待部下、亲人都很好,甚至因为这些平日里的恩义,哪怕日后到了穷途末路之时,这些人还愿意为了他的孙子去死,至于书中宁毅的那种“你动老子女人,老子杀你全家”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狠辣,他也是有的,只是这个人,关键时刻证明自己为子则不孝,为臣则不忠,为父则不智,为君则不明,为人则不义,行如牲畜。
所以我的答案则是,作为后人我们可以批评梁山好汉们的无道德和无思想,应该理解他们的动机,自己要努力做的更好,也就是“我理解你的苦衷,我将击败你,我会做的更好”,然而站在道德高地硬要去审判这些人,假惺惺地表示“我们是弱者”,宁毅恐怕还不够这个资格!因为真实的历史证明了,胡马真的南渡时,“梁山好汉”们里有千千万万人站起来,“宁毅”里也有许许多多人跪下去,谁能比谁高贵,谁又比谁低贱?
PS:文中的宁毅只代表一种意向,与《赘婿》中的宁毅无关;正如《赘婿》中的梁山好汉也与《水浒》中的梁山好汉无关一样
我看了作者自己在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感觉我理解的还行。
宁毅不就是去报仇的么。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我也想跟你们一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谁都想,但要是你们喝的那酒是我的呢?你看,你们到我家里来,杀人了啊……”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梁山好汉砍了一百多号苏家人,连宁毅刚出生的儿子也差点被绑走,宁毅做老师教书时教的孩子也被砍死了几个,他不把梁山干了他还是主角么。
另外作者对于水泊梁山的看法,可能就是小说里燕青作为内鬼被逮到的时候说的话:
后方燕青低头笑了出来:“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宋江……”
这笑声显得荒谬,宋江偏了偏头,后方燕青沉声道:“你替天行道的鬼话喊多了。不是自己也信了吧!?”
“没错。我燕青是身份卑贱之人。但宋江,你就是个土匪!未曾亏待于人!?你把人都当成傻子一样么!我家员外本是大名府富商,有房有田有家有室。你说他是英雄好汉?所以就要让他上山落草?一句反诗一个计谋,将员外弄得家破人亡!尔等可知,员外第一次出门时,我就曾经苦劝于他,不要逞一时意气过来梁山……”
“员外不听我劝,最终落入尔等计谋,走投无路了,我也只得劝员外上梁山……燕小乙确是身份卑微之人,在哪里都无所谓。可我还分得清好歹,知道这事情是谁干的!宋江!亏你能大言不惭地说出你未曾亏待于人!你害得旁人家破人亡,却还理直气壮地想要他人感谢你!梁山上有多少这样的人,秦明的家人是如何被害的!徐宁又如何!他们是不是如猪如狗,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我告诉你,燕青自上梁山起,就在心中盼着你们全部死光!
可能还包括周侗对林冲的斥责:
“走投无路与落草为寇,有关系吗!?”
“少罗嗦!少犹豫!你是反逆之人!你反了这家国天子!你理应向任何人出枪!想一想你的妻子!想一想你受过的冤屈!你走投无路只能落草为寇!你活下来只因劫掠他人!吃他人的肉喝他人的血!你这样的人,就该放掉所有禁忌!你既已落草,便理应杀掉所有挡在你前方之人,我性情迂腐,必然不许你落草乱来,杀个师父又能算什么!来啊!杀我,照着这里刺!这里——”
“世人被逼无奈,都上山当匪?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那不是刀!随波逐流不是刀,做他人做不了不敢做不去做的事情才是刀!心中记着道义,倒是每天说自己被逼无奈的不是刀,义之所在虽千万人而吾往才是刀!林冲心中无刀,他被逼成那样,仍只敢活在规矩里,因为他知道,被逼无奈上山当匪那就是规矩,上山当匪便要滥杀无辜,那是规矩,有规矩他就只跟规矩走。嘿,他杀了人造了反,连皇帝老子都不要了,却没有胆子打破心里半点的规矩。他武艺再好又有何用····…废人一个!”
周侗的弟子左文英说的更直接:
左文英摇了摇头:“你将那林师弟说得不错,我却瞧不上他,家破人亡了,也只知上山为匪!这等性子,岂能说是男儿!”
梁山上的诸位,在他们还在梁山的时候,在作者眼里只是受了压迫,抽刀向更弱者的土匪罢了。
从剧情分段来看,宁毅对武朝的看法在秦相死前和死后是有巨大的分水岭的。秦相死前,宁毅做的是对武朝的改良。他认为武朝改改说不定还有的救。所以他打击梁山,惩治绿林,利用竹记平抑粮价,搞各种宣传凝聚人心,做好准备坚壁清野和女真人打仗。一切都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对抗外敌,也都是依托武朝做的。
但在秦嗣源去世之后,宁毅彻底绝望,他认识到武朝已经彻底没救了。所以他就把皇帝杀了,报最彻底的仇,造最彻底的反。当武朝彻底崩溃之后,一些残留下来的梁山人士反而又获得了新生——关胜、徐宁、卢俊义等都加入了华夏军,徐宁最终在和女真人的战争中战死,史进独自奋斗在抗金前线。写的最精彩的是林冲,他被师父赶走之后浑浑噩噩,和一位寡妇成了家。但寡妇又被恶少杀掉了,儿子也被绑走,他终于要对做恶的人动手。而他面对找儿子和送情报的抉择的时候,选择了将女真人再度南下和送名单的责任背负在身上,将儿子托付给史进,最终遭到奸细暗算,虽然情报送到了,但还是陨落,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林冲扶住了一具尸体上的枪杆,然后是两只手握住,身体滑下去,他挣扎了一下,试图站起来,最终还是侧身倒在地上了,然后滚了一下,仰面向天。
人们围过来:“壮士,你的名讳……”
地上的人嘴唇动了动,眨了眨眼睛,眼睛里血红血红的,血液滑过脸颊,落在地面上。
贞娘……
像是时间的终点,有长长的、长长的隧道……
他站在那里,看着许多许多的人走过去,走过了徐金花、走过了穆易,走过了那混乱而又躁动的梁山泊,有许多的朋友、有许多的过客,在这里会想起来……
许多年前的汴梁,他过着顺遂的日子,充满了笑容和期望……那一年的大雪,他用长枪挑着一葫芦的酒,走在草料场的路上……
有一道身影在那里等他……
心中有无尽的悔恨涌上来,但这一刻,它们都不重要了。
那道身影在看着他。
他牵着她的手——
一路奔逃。
……
一个无名小卒死去了。
人间再无豹子头。
作者通过对林冲的塑造,对林冲在梁山时和在死前的奋斗进行对比,点出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最终通过笔下林冲的转变,对此前的梁山好汉们做了属于自己的盖棺定论——
那是一些受了压迫,抽刀向更弱者的土匪罢了。
其他的答案我也有看,多写一点感想吧。
宁毅在小说里是一个好人吗?对他的家人可能是,但对绿林,对各路起义军而言就不是一个好人形象。他在方腊处做内鬼,对梁山下重手,面对绿林好汉们的时候他的做派像一个黑道老大,动辄要砍人全家。
所以这不是一个好人形象。“心魔”的外号不是白叫的。如果有人认为宁毅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审判梁山,那是不存在的。“你我把命摆出来拼,生死由天”是宁毅做事背后的逻辑。这里只关乎实力,没有道德。
在秦嗣源死前,你把宁毅称之为朝廷鹰犬、爪牙也不为过。周侗就看他很不爽。
但秦嗣源死去之后一切都变了。很多答案认为水浒的出现是因为社会过于黑暗导致,其实说句你们可能不爱听的话,宁毅的转变代表作者可能也是这么个想法。你们愤怒于作者的文青做派,认为他不接地气,但你们没想过其实你们和作者殊途同归——只是梁山确实被献祭了。从郭药师投降开始,作者笔下武朝的每一个作法都在阐述社会黑暗的事实。
宁毅在小说里的轨迹和水浒里的梁山是反着来的——梁山先和朝廷对抗,然后受招安,打方腊;而宁毅先是做朝廷的鹰犬,然后选择将朝廷打烂。你甚至可以从其中读出一点讽刺的意味——想替天行道的受了招安回头打击方腊,想做社会改良的最终反了天子做了起义军。
只有方腊受伤的世界完成了。
宁毅双手沾满了梁山的鲜血,而他做了梁山的事。武朝的守夜人最终做了最激烈的背叛者。
当宁毅最终选择弑君造反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想到一心想要干掉梁山的那天,但背后的意思正是如宁毅所说的那样——
“武朝欠债了。”
这是一个轮回。宁毅绝非你们认为的好好先生,而作者也并不是你们认为的纯文青——宁毅最终做了方腊和梁山或许想要做的事。
但不是纯文青也是文青,宁毅在击败女真人之后的做派又显得过于天真,这是后话了。
以上都是我根据小说内容推测的作者想法。
对苦,任何众生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他们只是不知道苦的真正底层运转逻辑,做了不正确的应对。
这是更深层的苦。
回望一下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宁毅的做法完全不出奇。
因为杀光梁山好汉,无论是现实历史上,还是文学作品中,都早已有人干过了。
从历史上看,两千年来,本国的官方始终都在重复地做着“杀光”这件事:历代底层暴动99.99%都覆灭了。
(鉴于“农民起义”一词现在多有争议,此处用“底层暴动”来代替)
其中,除了极少数被成功招安之外,余下的绝大多数,其下场,自然是被杀光。
就是招安或投降之后仍然被杀的,也不在少数。
前者如宋太宗时虔州刘法定兄弟事,招安之后被“活钉于市”;后者如清末太平天国石达开事,部队投降后仍被清军夜袭斩杀。
从文学中看,早在190年前,清末文人俞万春写的《荡寇志》,就是屠灭梁山。
然而,纵观中国历史,最困难之处,显然不是“杀光”,而是,今天杀了108个人之后,要如何防止明天、后天,冒出来1080个人,或者10800个人。
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历朝历代的镇压、屠戮,不可谓不彻底,手段不可谓不残酷,株连三族是最起码的。
宋代《盗贼律》中对“谋反谋叛”的处罚为:
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入官。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梁山好汉,除了上山前已有家眷的(朝廷降将居多),其余人大多没有家室。因为一旦被囚,必然祸及全家。
可是,再严厉的惩罚也不能改变群盗蜂起的局面。
仍以宋代为例,据何竹淇先生的《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统计,共发生各种武装反抗433次,其中北宋203次,南宋230次。
大宋享国319年,平均每年1.36次。
而且,宋代尚属于阶层矛盾较为平和的朝代,因为“募兵制”的实行,较少发生因天灾而导致的大规模暴动。
所以,这个问题真正的核心在于:
为什么一批批的杀光之后,仍然有一批批的人继续揭竿而起?
为什么两千年来,就没能走出这个怪圈?
看过了愤怒的香蕉在知乎上的自述,应该承认,回答的前面部分,关于流氓无产者和底层暴动的看法有一定道理,比如,他说“革命是复杂的”,而古代的“革命”都不彻底。
当然,这一看法其实也无甚新意,因为古代的暴动者自有其历史局限,这一点已经是老生常谈。
可是,在认清了这个情况之后,当主角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穿越到一千年之前,却并没有给出解决困境的更优办法。
按作者所说,主角所做的,仍然是“能怎么杀就怎么杀”。
这一做法,显然没有摆脱自古以来,最常规的“镇压、剿灭”的窠臼,看不出有何更“进步”的意义。
“以暴抗暴”,固然不够理想,可“以杀治杀”又高明到哪里去?
更何况,“杀光”的策略从来没能真正治好过“造反”带来的社会动荡。
同样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都明白一个基本事实:历史上的每一次底层暴动,其本质乃是社会矛盾的激化。
抛开“逼反”的社会背景,单纯谈论暴力本身,显然有失公允。
甚至,哪怕是古代的统治者都明白,统治国家,需要“恩威并施”,唯有施行仁政,给民众以喘息的机会,方能缓和矛盾、遏制暴乱。
而真正的难点恰在这里,那就是:
当任何希冀既得利益者能够主动让步、让利的想法,无异“与虎谋皮”的时候,暴力,其实是普通人唯一能够仰仗的力量,也是唯一的资本。
批判,是容易的,杀光,也挺简单,就像要起来“造反”其实并不太难。难的是,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有什么办法“以不杀来治杀”?
又或者,作为一个蚁民,究竟要怎样做,才能不依靠暴力抗争,来摆脱压迫和生存的困境?
给社会开一个药方,无论是“缓和社会矛盾”,抑或是解决“革命之后,我们何去何从”,这都是比直接“杀光”更高难度,也更有意义的事情。
两千年来,不乏智士能人,大家都在思索,都试图求解,可最后依然是困境。
社会要改良,哪怕一点点,都不容易,又岂是“杀光”两个字就能够完成的呢?
站在今天的角度,《水浒传》的某些描写,的确不符合现代人的道德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留下了中国两千年底层暴动史的缩影。
梁山上固然是强盗+土匪,可朝廷里,也是奸臣+贪官。
古代的蚁民不是没有判断力。
他们用脚投票,也知道厉害关系孰轻孰重。
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说:“贼者,流着之王;王者,不流之贼也。要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坐寇’”。
他还引过一首四川民谣:“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贪官一来,“不但剃尽毛发”,而且“刮尽筋肉”,于是,“正无怪小百姓将’坐寇’之可怕,放在’流寇’之上”。
事实上,在古代只有“官”与“民”的二元社会体系中,普通民众其实是没有过多选择的。
于是,蚁民中的强悍者,以暴力的方式,强行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地上,建立起了第三极——“山林草泽”。
它有一个名字叫“江湖”,其中聚集着一群从常规社会体制中打杀出来的异类份子。
他们是逃亡者,也是抗争者。
居于庙堂之高的统治者,称他们是“贼”、“盗”、“寇”、“匪”,并且不愿意承认,江湖世界的出现和自己有任何关系。
殊不知,社会是一个整体,江湖与朝廷,互为消长。
如果只有杀贼、杀盗,而不除奸、灭贪,那么,盗贼何时能绝?
你又如何能够杀得尽?
愤怒的香蕉说,文学的核心“在于寓言”。
事实上,《水浒传》恰恰是一个寓言:
鲁迅先生说,蚁民的齐天之福,就是“放任他们自啮野草,苟延残喘,挤出乳来将这些’坐寇’喂得饱饱的,能够比较的不复狼吞虎咽”,便是万幸。
可是,假设蚁民不愿意俯首为牛,不愿意挤出乳汁来将“坐寇”喂得饱饱的,又将如何?
不抗争,固然是苟延残喘;然而抗争了,又能获得什么?
《水浒传》里反复提到一个词,叫“了身达命”,或者叫“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抗争者,在那样的时代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官场、江湖,放眼望去,哪里是安身之处?
谁都想成为那0.001%的成功者,但可惜,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在水中看到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的方腊。
一个脆弱的幻像而已。
宋江、方腊,尽管《赘婿》将两者区别对待,然其本质并无不同,招安投降抑或抗争到底,无论选哪一条路,都殊途同归,最终还是都被“杀光”了。
回到这个话题,愤怒的香蕉在解释关于梁山的寓言的重要性时,说“让人知道什么是流氓无产者,对于今天依然可以很重要。”
可是,我以为,让人知道流氓无产者为什么要起来抗争的社会原因,以及如何消除引发暴力抗争的社会基础,同样很重要。
否则,只是“杀光”,一切不过是回到两千年历史的老路上去了。
还有,关于蚁民的寓言,应该是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冤狱不公,人尽其才、安居乐业,享有公平、权利,所有人既不需要亡命江湖,也不需要归隐山林,或者远遁海外,更不会再重蹈被杀光的命运。
到那时,不用你来杀,梁山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吧。
2021.4.9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网文圈是个什么样的性质。
我曾混过几天网文圈,第一本就签了,还是和香蕉同一个编辑群,但是因为我太懒,最后烂尾退圈。
当时群里对香蕉刚发的《赘婿》非常好评,我那时候忙着赶稿没时间看,只是看到很多作者不断祝贺他,也挺好奇的,后来退圈特意找来看了,真的特别好……
但是,我要开始说但是了。
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十年前的社会舆论和今天九零后零零后们所认为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而网文天然的性质就是要迎合社会的意识形态,甚至是更极端地迎合。
而在历史军事类网文中,这种倾向就格外明显,那句话说得好,一切古代史都是现代史,所有披着穿越外衣的历史网文,都不过是换个马甲回古代实践自己的政治理念罢了。
所以像《赘婿》这样的网文读起来会发现有大段的理念阐述,兜售价值观的东西。
我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嫌长不看版:宁毅用来整训梁山俘虏的办法是我党早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而他认为这是一种洗脑,不人道,并且只会对这些深恶痛绝的梁山好汉用一次。)
这一小段在我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有些不适,可能因为我确实是个粉红,一直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建设,这些是我们的制胜法宝,怎么到了宁毅这里就变成了“这不是什么好事”。
有人说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了,我特别找了当时的章节评论:
显然广大网友跟我的看法一致。
这是一种非常赤裸裸的价值观灌输,事实上在十年前,你翻看那些大热的历史军事类的网文,几乎没有一本不是在灌输西式的价值观,特别是政治理念。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当时大热的《1911新中华》,完全民国视角,号称大总统万岁的,还有《新宋》鼓吹君主立宪,鼓吹军人投降是合乎人性的。
《赘婿》创作于十年前,其中夹带的很多私货是适应那个年代公知大行其道的趋势的,比如说梁山这一段,作者本人是这样说的:
说得很多,但并不合理。
因为作者在这里忽略了自己的阶级属性。或者说作者认为道德法律这些东西是神圣的,超越阶级的。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一无所有的人对于道德和善恶观那么样的无视,就像他无法理解吃人杀人的梁山为什么会被人崇拜,他觉得只有道德和法律能保护底层的人民不被强者欺凌。
可是这样的观点在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引起什么样的共鸣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些所谓的道德和法律是统治阶级确定的,是用来压迫底层人民的,美国黑人不能呼吸的时候法律在哪里呢?做不起核酸检测的时候道德和法律在哪里呢?
在我们国家,人民性要永远大于法制性,这是什么呢?是从秦汉时期确立下来又一直传承到今天的中华核心统治理念——内儒外法。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底层群众一无所有了,还要求他遵守法制,还要求他996福报,按时打卡上班,这是流氓政治。
在小说里,宁毅是什么身份呢?看着像是很底层的赘婿,但吃穿用度结交圈子哪一样也算不上底层。在他和青年才俊妙龄女郎们吟诗作对的时候,他当然无法理解杀富济贫的梁山,也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穷苦人会把梁山好汉当成偶像,这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决定价值观。
就像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当初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多么多么不人道,问题是上山下乡和老百姓同吃同住,过得和底层百姓一样怎么就不人道了呢?那现在让王健林马云马化腾和农村百姓一起干活吃饭就是不人道了么?
鲁迅先生曾经非常清醒地预言过,新的中国不会是知识分子坐享其成的天堂,不会出现老百姓捧着面包牛奶敬献给文人的乌托邦。
所以《赘婿》当然无法和《水浒传》互洽,因为作者本身就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无法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绝望,只能做一只匕首杀掉梁山,不然价值观就没办法自圆其说,书也就写不下去了。
当然,回到书本身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能避免历史类网文越到后期越喜欢长篇大论灌输价值观的毛病的话会更好。
以上。
1.梁山都是魔星,不是好人——天星造假
2.梁山没有好人,就鲁智深一个——多少好人被邪恶的宋江逼上去了
3.一群土匪怎么可能团结!——梁山组团害人,太可恶啦
4.梁山的钱财都是抢百姓的——宋江不害百姓只是收买民心
5.梁山所有人都该死——宋江故意害死一堆兄弟,心疼死我了
6.梁山造反就是害人,不该存在——招安就是投降,没有革命精神
http://7.xxx梁山为啥不杀掉——梁山凭什么杀人,要用法律解决
8.吴用的计策太坏了,坑了多少人——吴用根本没本事,计策压根没有
9.宋江就是野心家,就他一个辜负众兄弟没义气——梁山都是表面兄弟
10.你们喜欢梁山强盗就是三观不正!——问我喜欢谁?嗯,有公孙胜柴进燕青花荣杨志……
既舍不得水浒塑造的人物,又瞧不起水浒的价值观——当然可能压根也没弄懂水浒是什么“价值观”,把天壤之别的位面强行整合到一起,再用小布尔乔亚视角去居高临下地审视的农民起义局限性,生硬且别扭。
以为自己是金圣叹,结果还远不如俞万春,起码荡寇志也没敢靠几句嘴炮就让梁山分崩离析的,宁立恒这哪是“心魔”啊,这是大预言术。
小布尔乔亚就小布尔乔亚吧,后面还要强行cosplay一把教员。
恶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