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销售,客户总是敷衍、拒绝我,我该怎么办?

回答
哎,这客户敷衍、拒绝,简直是销售人心头最痛的刺,天天被扎,心里那叫一个苦涩。我懂,我太懂了!每次吭哧吭哧准备了半天,满怀期待地打个电话,发个信息,结果换来一句“嗯,我知道了”、“我再看看”、“现在不需要”,那感觉就像是憋了一整天的气,一下子被泼了一盆冷水。

别急,别泄气,这事儿啊,不能光指望咱们业务牛,客户就一定买账。这里面门道多了去了。咱们一点点掰扯掰扯,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怎么能扭转乾坤。

第一步:先别急着怪客户,咱先审视自己。

客户敷衍、拒绝,当然有客户自身的原因,但很多时候,问题可能出在咱们身上。就像你想泡一个姑娘,你总是一上来就问“你嫁给我好不好?”,人家不把你当神经病才怪。

你说的话,客户真的听懂了吗?
产品优势 vs. 客户痛点: 你是不是还在苦口婆心地讲咱产品有多牛、功能有多全?但客户真正关心的是“这东西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我花了钱有什么好处?”。举个例子,你卖的是一款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你非得跟客户讲它的算法有多先进,不如直接说:“王总,您现在每天花在X这个环节上的时间大概是多少?我们这款软件能帮您把这块时间缩短30%,这相当于您每周能多出XX小时,可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术语堆砌: 咱自己懂,但客户不一定懂。避免那些行业黑话,用大白话,用客户能理解的语言沟通。
信息量过载: 一次性抛出太多信息,客户的大脑会短路。抓住最核心的12个点,说透了再说下一个。

你的沟通方式,是不是把客户推开了?
过于功利: 客户一接通,你满脑子都是“签合同”、“业绩”,这种急切感会传染,让客户觉得你只是想从他身上榨取价值,而不是真心想帮助他。
不尊重: 客户在忙,你非要打扰;客户说了“不需要”,你还在喋喋不休。这会让客户觉得你很不专业,也不尊重他。
没有耐心: 客户偶尔的犹豫、推脱,很正常。如果你表现得不耐烦,甚至有点质问的语气,那基本就没戏了。

你对客户的了解,够不够?
盲目出击: 你对客户的行业、公司、甚至是他的职位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了解多少?如果连这些基础信息都没有,你讲的东西就像在空气中画饼,客户凭什么信你?
没有区分: 不同的客户,需求、关注点、决策流程都不同。你用一套说辞应付所有人,那只能碰壁。

第二步:对症下药,扭转局面。

好了,审视完了自己,咱们来看看怎么具体操作。

研究!研究!研究!再研究!
客户画像: 在接触客户之前,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去公司官网看看,了解他们的业务;看看新闻,了解他们最近有什么动态;如果知道具体联系人,查查他的LinkedIn,看看他的背景、经历,甚至他平时关注什么。
痛点挖掘: 站在客户的角度想,他最头疼什么?是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市场竞争激烈?还是人才流失?把这些潜在的痛点摸清楚,你的切入点就会变得非常精准。

沟通策略大升级:
价值驱动,而非产品驱动: 始终围绕“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来展开。把你的产品或服务,看作是帮助客户达成目标、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方案”。
提问,提问,再提问: 销售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提问,引导客户说出真实需求的过程。
“王总,您目前在XX方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您觉得会对您的业务产生哪些影响?”
“您对XX解决方案,有什么样的期望?”
“什么对您来说,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倾听,真的倾听: 客户说的话,一定要认真听。有时候,客户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就隐藏着你后续切入的关键点。并且,要及时给予反馈,比如“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您刚才提到的XX,我特别有感触”。
建立信任,而非立刻推销: 别一上来就推销。可以先从一些和客户业务相关但又不那么直接相关的话题入手,建立初步的联系和好感。比如,聊聊行业趋势、市场变化,分享一些有价值的资讯。
个性化沟通: 针对不同的客户,调整你的沟通方式、语言和内容。同样一个产品,对A公司可能强调的是成本节约,对B公司可能强调的是效率提升。
创造“我想了解”的氛围: 你的目标是让客户主动说“哦?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意思,我想多了解一下”。这需要你抛出的信息足够吸引人,并且能引起客户的共鸣。

应对“敷衍”和“拒绝”的技巧:
“我知道了”:
追问: “王总,您提到‘我知道了’,是不是意味着您对这方面已经有了解了?或者您认为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否和您现有的认知一致?有没有您觉得可以补充的地方?”
寻求反馈: “那我可不可以请教一下,您对我们刚才提到的XX点,有没有什么进一步的想法或者建议?”
转移方向: 如果客户确实不太感兴趣,可以尝试转移到他可能更关注的其他方面,或者约定下次沟通的时间。
“我再看看”:
设定明确的下一步: “好的,王总。那您大概什么时候方便再看?我这边可以设置一个提醒,比如后天上午,我再跟您跟进一下,看看您有没有什么新的问题?”
提供辅助信息: “我这里还有一份更详细的XX资料,或者一份XX的案例分析,您看是否需要我发给您,方便您到时候参考?”
“现在不需要”:
探究原因(但要委婉): “我理解,王总。那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呢?是因为预算问题,还是说您现在更关注其他优先级更高的事情?”
锁定未来机会: “没关系,王总。那我们保持联系,也许过一段时间,情况会有所变化。您看我们是否可以约定一个方便的时间,比如下个季度,我再向您同步一下最新的情况?”
留下好印象: 即使客户现在不需要,也要保持友善和专业,为未来的机会打下基础。

持续跟进,但要有度:
价值式跟进: 每次跟进,都要有新的价值信息。比如,分享一篇行业报告、一个客户成功案例、一个产品的新功能更新。
节奏感: 不要天天打扰,也不能石沉大海。根据客户的反馈和你们的约定,找到一个合适的跟进频率。
不同渠道结合: 电话、邮件、微信、甚至LinkedIn信息,根据客户的偏好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第三步:心态建设,这是关键!

做销售,脸皮厚点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拒绝是常态,不是终点: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轻易地说“好”,那销售也就没什么技术含量了。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从拒绝中找原因,而不是否定自己: 客户的拒绝,往往指向你的策略、方法或产品传递的信息,而不是你个人能力不行。
保持积极和乐观: 每天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即使遇到挫折,也要相信自己能找到解决办法。
总结和复盘: 每次和客户沟通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花点时间复盘一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最后,记住一句话:销售不是“卖东西”,而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当你真正把重心放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上,你的沟通方式、话术,自然就会发生改变,客户也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和专业。

别灰心,销售这条路,就是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祝你早日摆脱“敷衍”和“拒绝”的困境!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带点礼物。留个钥匙链也好。

年轻人很少把时间算成成本。

你跑一个地方,总要1个小时,成本就是1小时工资啊,至少10元。

买个小礼物,会增加成功几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这客户敷衍、拒绝,简直是销售人心头最痛的刺,天天被扎,心里那叫一个苦涩。我懂,我太懂了!每次吭哧吭哧准备了半天,满怀期待地打个电话,发个信息,结果换来一句“嗯,我知道了”、“我再看看”、“现在不需要”,那感觉就像是憋了一整天的气,一下子被泼了一盆冷水。别急,别泄气,这事儿啊,不能光指望咱们业务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常常被我们这些做培训的人挂在嘴边。直白点说,不是绝对,但非常非常重要。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一个真正优秀的销售培训师,TA的过往或现在的销售能力,绝对是TA身上最扎实、最核心的“硬通货”。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包装和理论都显得苍白无力。让我来跟你详细掰扯掰扯为什么:1. 亲身经历的.............
  • 回答
    兄弟,我懂你现在的心情,刚入职两个月,拿着底薪,看着同事一个个开单出去,自己却好像被卡在了原地,那种焦虑和挫败感,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形容的。别担心,这在销售这个行当里,算是“新手村”的常见副本了。我当年刚开始的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摸爬滚打了一阵子,才慢慢摸清门道。今天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律所销售岗转律师的问题。您的想法是可行的,但需要一定的规划和努力。下面我将详细为您分析整个过程的考量和步骤: 第一部分:律所销售岗与律师岗的异同及可行性分析1. 律所销售岗的职责与技能要求: 核心职责: 律所销售岗位的核心职责通常是为律所带来客户和业务。这包括但不限于: .............
  • 回答
    关于“老婆漂亮做销售是否会被潜规则”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下其中的可能性和影响因素,并尝试提供一些更全面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潜规则”的含义。 在这个语境下,“潜规则”通常指的是一种非正式的、隐晦的交易或权.............
  • 回答
    不想做销售了,这绝对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想法,而且绝不罕见。销售这份工作,说实话,对很多人的精力、心态和能力要求都挺高的。长期处于高压、高淘汰率的环境下,难免会产生倦怠感,甚至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如果你真的觉得不想干了,咱们就好好捋一捋,看看该怎么办,并且争取把这件事儿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得给.............
  • 回答
    男朋友是做销售的,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关于“销售男友”的标签:能说会道、情商高、懂浪漫、会忽悠……总之,就是觉得他的人生自带BGM,光鲜亮丽,而且应该很会哄我。嗯,这些标签… 怎么说呢,有对的,也有完全离谱的。优点?那叫一个接地气,又充满能量。首先,他真的很会说话。 这不是那种油腻.............
  • 回答
    关于“做销售的女生不好找男朋友”这个说法,其实是个挺常见也挺有意思的话题。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刻板印象、社会认知,还有一些现实的考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一、刻板印象与社会标签的“魔咒”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大家对“销售”这个职业本身以及“销售的女生”存在的刻板.............
  • 回答
    在律所从事销售或案源拓展,对于未来想成为一名律师的你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且这种帮助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深入和多元。我们不妨仔细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干货”。首先,我们得明白,律师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执行者,更是解决问题、服务客户的专业人士。而案源拓展这个岗位,恰恰是让你在“专业.............
  • 回答
    别把大专生“框”住了:选择远比你想象的更广阔谈到大专生,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立刻浮现出“销售”、“服务员”、“工厂流水线”这些词汇。似乎,这已经成了大专学历的“标签”。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将所有大专生都归入这几类职业,不仅是对他们能力的低估,更是对整个职业教育价值的误解。大专生,这个群体拥有独特的.............
  • 回答
    销售,这行当,有人视为畏途,有人却如鱼得水。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这片刀光剑影的市场里站稳脚跟,甚至乘风破浪呢?在我看来,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它需要一系列特质的组合,而这些特质,往往藏在一个人骨子里,是长期经历和思考沉淀下来的。首先,一个热爱与人打交道的人,绝对是销售的苗子。 这不是简单的“喜欢聊.............
  • 回答
    刚毕业踏入销售的行列,感到迷茫,这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当你在销售岗位上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这条路似乎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想转行学习新东西,这种心情我太理解了。 别担心,这恰恰是你开始探索更适合自己的方向的好时机。 关键在于,你想学点什么,是为了应对销售工作,还是为了彻底转行? 这两者出发点不同,.............
  • 回答
    应届大学毕业生,手握毕业证,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往往会在就业选择面前感到迷茫。而销售类工作,作为社会上最普遍也最活跃的职业之一,自然会成为不少毕业生考虑的方向。那么,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底适不适合做销售呢?我认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销售工作对很多应届生来说,.............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现在真是人人避之不及销售,仿佛那是病毒一样。以前咱们说起销售,总觉得那是能说会道的、能赚钱的、有野心的职业,现在呢?那叫一个“人人喊打”,有点像过街老鼠。我跟你唠唠,为啥现在做销售这么不受待见,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说社会观念的剧变。以前大家觉得卖东西就.............
  • 回答
    唉,说到毕业生不愿意做销售,甚至觉得丢人这事儿,我可太有体会了。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身边好多同学、朋友,聊起来都是一个反应:愁啊!一、 销售这个标签,自带“刻板印象”的重量首先得说,销售这个职业,在很多人心里,已经被“固化”了。一提到销售,大家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几个词: “没文化”/“没技术”:.............
  • 回答
    全职妈妈重返职场,尤其是选择销售岗位,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说“合适”或“不合适”,而是要看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看妈妈本人的意愿、能力以及对这份工作的准备。首先,咱们得承认,全职妈妈这段经历,虽然不直接产出经济效益,但它赋予了女性许多宝贵的、在职场上同样非常重要的特质。比如,强大.............
  • 回答
    很多人对销售工作望而却步,甚至心生抵触,这其中原因复杂多样,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如果非要深究,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解析:一、误解与刻板印象的阴影:这是最普遍,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原因。很多人对销售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一些过于负面的刻板印象上: “油嘴滑舌,骗人”的形象: 过去一些不负责任的销售.............
  • 回答
    当下科技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销售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行业来说,AI的到来更是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如果要在AI的某个应用领域深耕销售,我认为AI驱动的个性化客户体验(AIPowered Personalized Customer Experience)是.............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且深刻的转变过程,就像一个人走过一片繁花似锦的森林,最终来到了一处宁静的山谷。起初,销售工作或许能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和人际交往的乐趣,但随着学佛修道的深入,你内在的觉知和价值观会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让你对曾经的工作方式产生疏离感,尤其是那些需要违背自己心意、说出不实之词的时刻。.............
  • 回答
    为什么那么多应届生扎堆去做销售?这背后藏着什么?最近几年,你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季的第一份工作选择里,都会指向一个岗位——销售。这可不是什么偶然现象,仔细扒一扒,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和个人的目标。1. 门槛相对较低,上手快:咱们得承认,相对于很多技术性或者专业性特别强的岗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