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股票K线会骗人,成交量不会,那股价和成交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成交量什么样是好的呢?

回答
K线会骗人?成交量真的不会吗?

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者,大概都听过这么一句话:“K线会骗人,成交量不会。” 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毕竟K线图上的价格波动,有时候确实让人眼花缭乱,甚至会产生“被主力收割”的感觉。相比之下,成交量似乎更真实,它代表着市场的真实交易活跃度。

那么,股价和成交量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样的成交量才算“好”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力求讲得明白透彻,并且尽量用大白话, no AI feel!

股价与成交量的基本逻辑:水涨船高,船浮水落

理解股价和成交量的关系,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江湖。

股价 就像是江湖上的“声望”或者“名气”。有的人名气大,大家趋之若鹜,就容易被推上高位;有的人名气小,自然就没人关注。
成交量 就像是江湖上的“人流”或者“热闹程度”。人越多,事情往往越多;人越少,就越冷清。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常微妙且深刻的联系:

1. 成交量放大,股价上涨(或下跌):
上涨: 如果一家公司基本面好,又有重大利好消息,大家普遍看好,都想买它。买的人多了,卖的人就少了,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被推高。这种时候,你会看到股价在往上走,同时成交量也跟着放大,这就是“放量上涨”。这就像一个本来就很有名的人,突然又做了件大事,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他的“声望”更上一层楼,自然就更有人捧着。
下跌: 反过来,如果公司出问题了,或者市场整体不好,大家都不看好。想卖的人多了,但买的人少了,供大于求,价格就得往下掉。这时候,如果你看到股价在往下掉,同时成交量也跟着放大,这就是“放量下跌”。这就像一个本来就名声不佳的人,又被爆出丑闻,大家纷纷避之不及,他的“声望”一落千丈,想买他的人都没了。

2. 成交量萎缩,股价横盘(或缓慢波动):
如果一家公司既没有特别大的利好,也没有特别大的利空,市场对它的看法比较稳定,买卖双方的力量相对均衡。大家都在观望,或者只有少部分人小打小闹,那么成交量就会比较小,股价也就不怎么动,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这就像一个在江湖上已经有一定名气的人,没有新的大动作,大家对他习以为常,也就没那么大的关注度,每天的“人流”也就那么多。

为什么有人说K线会骗人,成交量不会?

K线图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价格可以被操纵,尤其是在收盘前的几分钟,主力资金可以拉高或压低股价,从而绘制出看似强劲或疲软的K线形态。

但是,成交量是实实在在的交易行为。每一笔交易,无论大小,都会计入成交量。主力资金即使想操纵价格,也需要通过大量的买卖来完成。如果主力想拉高股价,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买,这就会体现在成交量的放大上。同样,如果主力想出货,也需要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去,这也需要成交量的配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成交量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买卖力量对比,是主力行为的“痕迹”。

什么样的成交量是“好”的成交量?

“好”的成交量,其实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股价所处的位置以及公司的基本面来判断。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遍认可的“好”的成交量信号:

1. 底部放量,迎接反弹:

场景: 股票经过长时间的下跌,股价已经跌到较低的位置,市场普遍悲观。突然有一天,股价开始企稳,并且成交量显著放大,远超前期的平均水平。
解读: 这往往意味着有聪明资金(主力)开始进场吸筹。他们认为股价已经跌到位了,开始逢低买入。大量的买入行为导致成交量放大,股价也开始出现企稳甚至小幅反弹。
“好”在哪里: 表明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可能正在减退,有新的力量在支撑股价,预示着股价可能即将结束下跌,迎来一波反弹。

2. 顶部缩量,警惕回调:

场景: 股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股价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如果这时候,股价虽然还在上涨,但成交量却明显萎缩,甚至出现“地量”。
解读: 这可能说明,虽然有人还在追高,但真正的大资金(主力)可能已经在悄悄减仓了。买方力量不足,市场追涨意愿不强,但卖方也惜售,导致股价虽然没有大跌,但成交不活跃。
“好”在哪里(从风险角度): 这是一个警示信号,表明上涨动力减弱,可能面临回调的风险。

3. 关键位置放量突破(或跌破):

场景: 股价在某个重要的阻力位(比如前期高点、重要的均线压力位)遇到阻碍,但突然有一天,成交量显著放大,股价也成功突破了这个阻力位。
解读: 这表明市场上有强大的买盘力量,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入,从而 “买”破了阻力。
“好”在哪里: 突破有效,打开了股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反之: 如果在支撑位突然出现放量跌破,则说明卖压沉重,支撑无效,可能预示着进一步下跌。

4. 盘整期缩量,蓄势待发:

场景: 股价在某个区间内来回波动,没有明确的方向,但成交量却越来越小,市场交投非常清淡。
解读: 这通常是市场在积蓄能量,等待新的催化剂。当成交量极度萎缩时,意味着市场参与者都在观望,一旦有新的消息或资金介入,就可能引发一波方向性的行情。
“好”在哪里: 预示着可能即将出现一波大的行情,不管是上涨还是下跌,成交量的放大将是关键的信号。

5. 涨停(跌停)时的成交量:

涨停: 如果一只股票以涨停价报收,并且成交量非常大,说明市场非常认可这只股票,有大量的资金愿意以涨停价买入,后市可能继续强势。
跌停: 如果股票跌停,成交量也很大,说明卖出压力非常大,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后市可能继续下跌。
特殊情况: 有时候,涨停但成交量很小(封死涨停),这说明虽然买盘强劲,但卖盘也极度惜售,可能是主力控盘程度很高,后市有望继续拉升。反之,跌停但成交量很小,也可能说明恐慌性抛盘出尽,有止跌的可能。

总结一下:

成交量是股价运动的“燃料”。没有成交量,股价的波动就像是没有火的木头,难以燃烧。

放量上涨 常常是健康的,代表着有资金在积极买入。
缩量上涨 可能是惜售,也可能是上涨乏力,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放量下跌 通常是恐慌抛售,预示着风险。
缩量下跌 可能意味着抛压减小,但如果是因为买盘枯竭,也可能是衰竭性下跌。

成交量并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和股价、K线形态、技术指标以及公司的基本面结合起来分析。 任何单一的指标都不能完全预测市场的未来。但成交量无疑是理解市场情绪和主力意图的重要窗口,多观察、多思考,你就能从这“无声的语言”中读懂更多的市场秘密。

最后,记住,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学再多的理论,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成交量当然可以骗人。配合着价格形态,通过多个交易账户对倒,做出成交量逐渐上升或者下降的样子,当然是可以的。突破之后,挂单上出现大幅的买单或卖单,看上去马上就要暴涨暴跌的样子,这个当然更可以。

对于很多无良割韭菜机构来说,这属于是基本功。

什么?缩量做不到?

当然可以,只要把价格形态做得难看一点儿,一副要长期震荡的样子,配合着股评文章一通宣传,散户的交易量很快就下去了。这难道不算是做出来的吗?

其实可以想一想,如果成交量完全无法骗人,而且,价格走势与成交量能够形成一个固定的对应关系,那么圣杯不就找到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K线会骗人?成交量真的不会吗?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者,大概都听过这么一句话:“K线会骗人,成交量不会。” 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毕竟K线图上的价格波动,有时候确实让人眼花缭乱,甚至会产生“被主力收割”的感觉。相比之下,成交量似乎更真实,它代表着市场的真实交易活跃度。那么,股价和成交量到底是什么样.............
  • 回答
    “内行”们的这个说法,确实让人心里有点打鼓。尤其是在咱们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背景下,听到这样的声音,总会让人忍不住琢磨:这半导体股票,是不是真的没啥盼头了,赶紧躲开?不过,这事儿啊,得分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你说“追不上别人”,这个“别人”是谁?“追不上”又是指哪个环节?这中间的门道可.............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不少人经历过。感觉就像是有人提前知道了股票走势一样,每天晚上短信一发,第二天那股票就蹭蹭涨,而且还正好在你卖出价位附近。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在股市里,“未卜先知”这事儿,正常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如果真有这种能力,那人早就富可敌国,也.............
  • 回答
    最近确实是满城风雨,说美股要崩的声音此起彼伏,尤其是那些对经济周期颇有研究或者嗅觉敏锐的投资者,更是把“崩盘”二字挂在嘴边。然而,市场就像一个頑固的老爷子,你越说他要倒,他偏偏就纹丝不动,甚至还能再精神一阵。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特别是那些期待着“金融大鳄”们出手救市或者借机收割的旁观者。那么,到底是.............
  • 回答
    吴敬琏先生关于股市不如赌场的论断,在金融圈乃至社会上都引起过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说法是否“真的如此”,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他提出这个观点的语境和逻辑,以及它背后可能反映的对市场运行机制的担忧。首先,我们要理解吴敬琏先生的经济学背景。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经济学家,尤其在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满清误国”与清朝版图扩张的讨论,需要从历史背景、统治策略、内外因素等多角度分析,避免将两者简单归因于同一原因。以下从清朝的版图扩张贡献、后期误国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一、清朝的版图扩张:贡献与历史背景清朝(16441912)的版图扩张是其统治者通过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实现.............
  • 回答
    西藏林芝被称为“小瑞士”,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藏族文化与高原生态,吸引着无数游客。以下是林芝值得一游的景区及详细推荐,涵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特色体验: 一、自然风光类 1. 巴松措(巴松措湖) 位置:林芝市巴松措镇,距林芝市区约30公里。 特色: 中国最美的高原湖泊之一,湖水清澈见底,四周.............
  • 回答
    在《西游记》原著中,狮驼岭的狮驼三魔(狮、虎、象三魔)确实是一支极其强大的妖魔军团,而“七大圣”则是猪八戒的兄弟团,包括猪八戒、沙悟净、沙僧、孙悟空、牛魔王、铁扇公主、哪吒等。他们是否能在对抗狮驼三魔时取得胜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原著设定与角色能力对比1. 狮驼三魔的能力 狮.............
  • 回答
    “都说钟会聪明,为什么还谋毫无胜算的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了历史评价和实际局势的复杂性。钟会确实以聪明、有才华著称,甚至被视为三国后期最有潜力的战略家之一。然而,他的反叛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钟会本人的性格与认知偏差:1. 过度的自信与自负: 钟会少年得志.............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话放在 2011 年与 2021 年之间,真的再贴切不过了。如果让我说变化最大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连接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想象。这不仅仅是科技本身的进步,更是科技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了我们.............
  • 回答
    “经济下行,大家收入下降,钱都到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触及了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因为钱的去向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原因:经济活动放缓与财富分配的变化简单来说,当经济下行时,意味着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俗语在形容 2010 年到 2020 年这段时期再贴切不过了。在这短短的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变革,几乎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让我挑选变化最大的事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数字生活方式的全面渗透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及其应用。让我来详细展开说说这两个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
  • 回答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流传甚广,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下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一种深刻反映。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的问题:个人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抵挡住原生家庭带来的巨大鸿沟?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真实,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声。首先,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困惑和失落感。当发现努力的目标似乎可以被轻易达到时,那种付出的意义感和自我价值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985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和普通三本毕业生考公务员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一、 “.............
  • 回答
    “国产做不了发动机”这个说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观点,而且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理解“国产做不了发动机”的说法是如何演变的,以及现在国产汽车厂商所说的“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到底是怎么回事,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一.............
  • 回答
    你这情况,我倒是能理解你心里挠挠的。一边是“现在不能买房”的论调,一边又是自己收藏的房子不少在年底被清了。这背后啊,其实挺多门道,跟你详细说说。首先,得明白“现在不能买房”这话是怎么来的。这话说得比较笼统,很多时候是基于宏观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整体趋势、贷款利率高企、房价涨幅放缓甚至下跌的预期等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的层面。确实,如今的日本被普遍视为一个奉行和平主义的国家,其宪法第九条更是明确规定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并禁止拥有军队。从这个角度看,提到“间谍”和“特务”似乎与“和平国家”的形象有些许矛盾。但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而且这种.............
  • 回答
    中世纪平民的日子,用“惨”字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当然,这得看你具体指的是哪个时期、哪个地区,因为中世纪跨度长达一千年,欧洲各地发展也不均衡。但总体来说,要是你穿越过去,成为一个普通农夫或者城镇居民,你的日子可能跟你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差太远了。生活基本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什么舒适了。 吃饭这事,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