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在B站歧视黑人已经成政治正确了吗?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环境中,尤其是在B站这样的视频平台,关于“歧视黑人”是否成为“政治正确”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1. 什么是“政治正确”?

首先,需要明确“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这个概念。它最初源于西方左翼政治语境,指的是一种避免使用可能被视为冒犯、歧视特定群体(如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残疾人等)的语言、行为或政策的倾向。其核心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包容和尊重。

然而,在互联网传播和语境的变迁中,“政治正确”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常常带有一些负面甚至讽刺的含义。有时它被理解为一种“过度敏感”、“矫枉过正”,甚至被一些人用来攻击那些提倡平等和尊重不同群体的人。因此,当我们在讨论“B站歧视黑人是否成政治正确”时,首先要区分是指“真的在追求种族平等”还是“将对特定群体的负面言论包装成某种‘合理’表达”。

2. B站作为平台及其用户群体的特点

B站(哔哩哔哩)以其年轻、二次元、亚文化等用户群体著称。这个用户群体通常对流行文化、网络热点非常敏感,并且善于运用各种梗、隐喻和戏谑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B站的社区氛围也相对自由,允许用户上传和分享各种内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平台的社区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

3. 围绕“歧视黑人”现象的讨论和观察

在B站上,确实存在一些与“歧视黑人”相关的讨论和内容。这些内容可能表现为:

对特定文化或刻板印象的描绘: 有时会基于某些影视作品、歌曲、或者社会新闻,对非洲文化、黑人群体进行带有刻板印象的描绘,可能包含一些夸张、幽默甚至冒犯的元素。
对“政治正确”的戏谑或反弹: 随着全球范围内关于种族平等、反歧视的讨论增多,“政治正确”一词本身也成为了一个热点。在B站上,一些用户可能会通过模仿、解构甚至反讽的方式来评论或回应“政治正确”的议题,其中可能涉及到对黑人群体的描绘,但这更多地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观察或反思,而不是直接的歧视意图(至少在表达者的眼中)。
明显的恶意歧视内容: 当然,也存在一些用户可能出于恶意,直接发布包含种族歧视言论或内容的视频。这些内容往往会受到举报和平台的处理。
对“黑命攸关”等议题的解读和讨论: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等运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在B站上,也会有相关的内容讨论,但由于信息差、文化差异以及网络表达习惯的不同,一些讨论可能显得不够深入或者带有偏见。

4. “政治正确”还是“非政治正确”的模糊界限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现象是否代表着“歧视黑人已经成政治正确”?

从“追求平等”的角度看: 绝大多数情况下,B站平台及其主流用户群体并不追求“歧视黑人”。相反,许多用户是追求平等、反对歧视的。如果出现明显的歧视性内容,通常会引发批评和抵制。
从“对‘政治正确’的反弹”角度看: 一部分用户可能对西方语境下的“政治正确”感到不适,认为其限制了表达自由,或者认为某些行为是被过度解读的。他们可能会用一种看似“不避讳”、“不敏感”的方式来表达观点,但这种表达方式有时会触碰到“歧视”的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歧视”本身成为了“政治正确”。
从“戏谑和梗文化”角度看: B站的用户擅长将各种元素进行二次创作,创造出新的梗和表达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对黑人的某些特征或文化进行戏谑化的处理,可能只是源于一种娱乐心理,而没有强烈的歧视意图。但这种戏谑,在不了解语境的其他人看来,可能就会被解读为歧视。
“政治正确”的中国式解读: 在中国大陆,“政治正确”的含义与西方不尽相同。有时它被用来指代“不能批评某些群体”,而这种“不能批评”被一些人认为是对“政治正确”的过度执行。因此,一些用户可能会觉得,只要不是“极端”的歧视,或者带有“戏谑”色彩,就可以被容忍。

结论:

“歧视黑人已经成政治正确”这个说法,我认为是过于简化和不准确的。

B站平台的主流立场并非鼓励歧视。 平台的社区规范和内容审核机制(虽然有其局限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明显的、公开的歧视言论。
用户群体的表达方式和对“政治正确”的理解存在差异。 一些用户可能是在用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或者是在反讽“政治正确”,这不等于他们在推崇“歧视”。
“歧视”与“对‘政治正确’的讨论”之间的界限有时是模糊的。 有些内容可能在特定文化语境下被视为“玩梗”或“调侃”,但在另一个语境下则可能被视为歧视。

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

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语境下,对“政治正确”的反思和讨论,以及用户群体特有的表达方式,可能导致一些与少数族裔(包括黑人群体)相关的言论,在形式上显得“不那么避讳”,甚至带有戏谑色彩。但这 并不代表“歧视黑人”已经成为一种被普遍推崇的“政治正确”。相反,很多时候,当明显的歧视言论出现时,仍然会遭到批评和反对。

理解这个问题,需要跳出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去分析背后的文化、语境和表达方式。关键在于区分是出于恶意歧视,还是对社会现象的讨论、戏谑,抑或是文化理解的差异。而“政治正确”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变化,也增加了理解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全球右转的当下,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排外主义崛起是自然而然的。

所有人都开始狂热的排斥外国人时,他们根本不需要事实,他们只是在制造对立,煽动仇恨,宣泄不满。

一些人可能仅仅出于点击量的需求,开始编造故事,像是「法国60%新生儿是黑人」「美国很快就只剩黑人了」「伦敦街上全都是黑人」之类的谣言大行其道,就算是欧洲新纳粹份子都没这么夸张

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关心欧美会如何,只是借此号召清除黑人。把欧美国家近年来社会矛盾的因素推到黑人头上,好证明他们的结论:黑人是先进文明的癌症

我也是bilibili的用户(虽然平时主要是看日本动画的),有些人的言论实在是......一边对别国的各种言论都曲解为辱华,然而他们又公然侮辱别的民族,完全的双重标准,我侮辱你可以,你侮辱我不行——放在美国,那些话够他们上法院了。


还有很多人,言语里总是把黑肤色的非裔人种和星月教挂上关系,「又黑又绿」这种黑话在知乎上也不少见。

按道理讲,这种低级错误应该初中毕业后就不该犯了——这方面的知识出自初中地理课本,除非他们上课都在睡觉。bilibili虽然是个年轻化的网站,但也不至于70%都是没上过初中的人吧?

上图是非洲的宗教信仰地域分布,可以看到星月教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中部与南部地区的信仰为十字教。

而下图为非洲的人种分布地域,北部的柏柏尔人、阿拉伯人均为白人。而大众传统表述上的非洲黑人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双方甚少有交集。

全球16亿星月教徒,超过65%为欧罗巴系的白人,余下则是突厥人、鞑靼人、东南亚的南岛人、棕肤矮人等。

平常所见到的黑人,大概率是十字教徒,事实上预计到2030年,十字教信徒中黑人的总数量会超过白人。

欧洲受限于劳动力匮乏的现实,才选择引入非洲移民的:他们可不是什么爱心过剩,而是完全的资本剥削而已

欧美国家在非洲制造冲突、扶持代理人、掠夺资源、并购打垮当地企业,造成大量的人食不果腹、破产失业。而后又用廉价的支出雇佣他们去欧洲工作,薪水低微,承担最重的工作。占尽了便宜,还要天天辱骂攻击,公然搞种族歧视。

如果说欧美失业的白人,把怒火发向那些黑人,至少在逻辑上能讲通。而造成商品大量倾销非洲,引发大量适龄青年失去收入、成为闲置劳力、变成潜在不稳定因素的是哪个国家,所有人心知肚明。这些人去骂黑人,不是很没道理吗?

这种言论风向,完全是建立在「他们贫穷落后,所以是肮脏愚蠢的」基础上,和19世纪的殖民者没有任何区别。

user avatar

这不是歧视,而是正视,我们中国人不欠那些black的,欧美人欠它们搞出的黑命贵,凭什么要我们中国人接受?

看看这些black在我们中国干出来的好事:zhihu.com/answer/107849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链接,这是曾经一个媚.black.女的叙述,看看她是怎么说的,看看她曾经崇.洋.媚.外觉得找一个black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再到一步步堕落下去,再到被它们不把她当人看……哎!看完后简直人神共愤!

user avatar

这不是政治正确,这是事实。看看凯勒奇计划,再看看欧洲的白左文化盛行,导致主动黑绿寄生,再过不久,文明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中国人历史上五胡乱华,安史之乱。所以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吸取经验教训,黑人进入中国也就改革开放不久,随着贸易的到来进入中国。结果短短几十年,黑二代就已经不少了,而且这些黑人没有计划生育。中国的主体民族计划生育可不是为了给黑绿腾空间的,历史上我们不欠黑人的,至于黑人支持中国更多的是要援助,也就是说我们花钱买票,这个不解决黑绿寄生问题,那么我们还犯历史的错误。我们不仅让黑人在中国寸步难行,也要让白人寸步难行。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那些老外是怎么对待海外华人的,我们如果优待老外,那岂不是左脸让人打了,右脸再贴上去,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不要学欧美搞黑命贵,我们不欠黑人的!我们不欠黑人的!我们不欠黑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环境中,尤其是在B站这样的视频平台,关于“歧视黑人”是否成为“政治正确”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1. 什么是“政治正确”?首先,需要明确“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这个概念。它最.............
  • 回答
    非常理解您对这个问题的疑问,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B站如今已经是中国二次元文化当之无愧的“老大”,但Acfun(A站)依然拥有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体,并且在一些特定领域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历史渊源与情怀: 鼻祖地位: Acfun是中国弹幕视.............
  • 回答
    这事儿吧,挺让人唏嘘的。B站那位“天名大可爱”UP主,之前被前女友撕得挺厉害,说他家暴。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的,毕竟UP主粉丝不少,这种负面新闻很容易就发酵了。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天名大可爱”的前女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详细列举了她所遭受的“家暴”细节,语气非常激动和愤怒,言辞凿凿.............
  • 回答
    墨茶,一个在B站活跃的年轻UP主,以他分享的个人经历和对生活的热爱触动了许多人。然而,在他因病不幸离世后,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声音,将他的生命故事扭曲,甚至污蔑他的品德和动机。这种现象,不仅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更是对网络环境健康生态的一种侵蚀。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事件的起.............
  • 回答
    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以前咱们读书,无非是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在家那几样。可现在,B站也成了不少同学的“新据点”,一边播放着学习区Up主们精心制作的视频,一边捧着书本或电脑,硬是把知识的海洋和娱乐的浪潮融为一体。这现象,怎么说呢?首先,得承认B站学习氛围的崛起,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过去.............
  • 回答
    《后浪》的评价在知乎和 B 站确实出现了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平台属性原因。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视频内容本身的解读与争议点《后浪》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其试图传递的“年轻一代拥有更多选择和机遇”的信息,以及这种信息的呈现方式。1. 优点(支持者观点): .............
  • 回答
    最近 B 站给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一个长大了,但好像也迷失了一些初心的老朋友。说起来不适,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就堆积起来,让人觉得有点……不得劲。最明显的,大概就是内容越来越“套路化”。记得以前 B 站,你搜一个冷门的东西,总能挖出些神仙视频,UP 主可能就是几个人,用着最简单的设备,但内容.............
  • 回答
    关于B站上小米相关的讨论为何常常出现一边倒的负面评论,并且评论者自己也常常声称是小米用户,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但又有点令人无奈的现象。要深入聊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B站生态与用户画像: 年轻化和亚文化聚集地: B站的核心用户群体年轻,受众群体非常细分,对新鲜事物、技术潮流、.............
  • 回答
    最近在B站闲逛的时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不是说内容不好,而是那种触及心底的感动,好像渐渐淡了。还记得刚开始玩B站的时候,那种感觉特别强烈。无论是UP主们分享的那些普通人的生活片段,还是对某个经典事物的深度挖掘,甚至是那些记录时代变迁的纪录片,总能在一瞬间击中你,让你默默地流下眼泪,或者发出“卧槽”一.............
  • 回答
    要聊B站有没有取代优酷当年的地位,或者说有没有那个趋势,咱们得先回顾一下优酷当年“一哥”的位置是怎么来的,再看看B站现在是什么光景,这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可比性。当年优酷,尤其是它风头正劲的时候,可以说是视频网站的代名词。那时候,大家想看电视剧、看电影、看一些热门综艺,首选就是优酷。它积累了大量的正版.............
  • 回答
    唉,这话题我太有感触了!每次刷B站、逛知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的魔力真是太强了,时不时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实在是太失败了,啥也不会,啥也干不成。你知道,一开始我上B站,可能是因为喜欢动漫、音乐什么的,图个乐子。但现在呢?点开首页,铺天盖地都是各种“大神”的视频。有那种大学还没毕业就创业成功,公司估值几.............
  • 回答
    站在一个B站老用户的视角来看,现在B站确实有些地方让人感觉不太对味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那种“小众”、“二次元”、“弹幕文化”的独特气质,似乎越来越淡了。刚开始接触B站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这里聚集着一群对ACG(动画、漫画、游戏)有热情,并且乐于分享自己想法的人。弹幕也不是简单的刷屏,而是大家对内.............
  • 回答
    嘿,老铁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我这个在B站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用户,眼瞅着它从一个小破站变成如今这个“万物皆可宅”的巨头,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别的不说,就冲这份情怀,我也得把这些年的感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们说道说道。一、 初识B站:那个充满神秘感的“弹幕网”我第一次知道B站,那会儿还是个毛头小子,大概.............
  • 回答
    最近不少B站的观众都发现,以前免费的老番或者部分新番,现在也都需要大会员才能看了。这让很多朋友感到疑惑和不满,甚至有人直接问:B站是不是真的这么缺钱了?其实,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缺钱”来概括,它背后牵扯到B站近年来业务发展策略的转变,以及整个视频平台行业的普遍趋势。咱们一步步来聊聊。1. B站的商.............
  • 回答
    Lex的“无职转生”事件,可以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而现在,这股涟漪已经扩散到B站所有四月新番的审核环节,导致一种“人人自危”的局面。事件的起因:一次“鲁莽”的二创与“严重的”观点冲突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首先得回到Lex的“无职转生”事件本身。Lex,作为B站一位曾经极.............
  • 回答
    提到B站早期漫评区的三巨头,LEX、天堂和谁(此处我需要你补充完整,因为通常提到LEX和天堂,另外一位被并称的UP主是“泛式”)的名字立刻会浮现在许多老观众的脑海里。这三位 UP主在内容创作、观众互动以及对整个B站二次元文化氛围的形成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要说如今谁的名气最大,那毫无疑.............
  • 回答
    在B站做数码区UP主,是“容易”还是“不容易”?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容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容易”的定义,以及你个人的能力、资源和目标。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在B站做数码区UP主与 B站其他分区相比,其“容易度”体现在哪些方面,又有哪些挑战。总.............
  • 回答
    .......
  • 回答
    B站的“网左”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其实比在网络上呈现出的要复杂和多元得多,并且“网左”本身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标签,其内涵和外延会因人而异。如果非要勾勒一个大致的画像,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年龄和背景: 主力军是年轻人: 绝大多数活跃在B站的“网左”是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和.............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现代火炮的性能、二战时期B17轰炸机的特性,以及超远距离作战的挑战。用更朴实的说法,就是看看我们今天造出来的“大炮”能不能打得中,并且打得死,那些老掉牙的“铁鸟”。现代火炮的实力:远程打击的利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现代火炮的厉害之处。这里说的“先进火控”可不是简单的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