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大发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回答
当我们谈论“四大发明”时,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四项辉煌的成就。它们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然而,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发明”,其背后有着比简单罗列更丰富、更曲折的故事,并非一蹴而就,更非某个伟人一人之功。

首先,让我们从造纸术说起。在纸张出现之前,人们记录信息依赖于龟甲、兽骨、竹简、木牍、丝帛等材料。这些材料要么笨重,要么昂贵,很不便于传播和普及。而纸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这种局限性的革命。虽然我们常说是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了早期的植物纤维纸。例如,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的西汉时期的纸,虽然质地粗糙,但无疑是纸的雏形。蔡伦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且运用了更广泛、更廉价的原料,如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通过精细的工艺流程,制造出了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纸。他的改进,让纸张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为知识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是一个突然的灵光一闪,而是对前人技术不断尝试和优化的结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改进过程。

接着是印刷术。从最初的印章、拓片,到雕版印刷,再到活字印刷,印刷术的发展同样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雕版印刷,即在一块木板上雕刻出文字或图像,然后涂墨印刷,这种技术在唐朝已经相当成熟。流传至今的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然而,雕版印刷的缺点是费工费时,一块版只能印一种内容,而且不易修改。到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胶泥刻字,烧制成陶活字,然后排版印刷。这个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并且节省了材料。如果说造纸术是信息的载体,那么印刷术就是信息的放大器。但有趣的是,毕昇的活字印刷虽然是巨大的技术飞跃,但在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直到近代才被胶版印刷等新技术取代。这其中的原因复杂,可能与中国汉字数量众多、排版习惯等因素有关。

说到火药,这个发明往往与军事紧密相连,但它的起源却可能来自于炼丹术士们的偶然发现。道家炼丹术士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尝试了各种矿物和植物,其中就包含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混合物。当这些物质被加热或摩擦时,就会产生剧烈的燃烧甚至爆炸。早期的火药配方可能并不稳定,威力也有限。大约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被应用于军事,最初可能只是作为一种燃烧性的武器,用来制造火焰和烟雾。到了宋朝,火药的军事用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火炮、火箭、地雷等各种火药武器。火药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战争模式,也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要注意,早期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并非指向明确的“爆炸”目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显现出其巨大的破坏力。

最后是指南针。在漫长的航海史和地理探索中,辨别方向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古人很早就观察到磁石的指向性,例如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中就记载了“观星度”,以及利用地磁现象来辨别方向的说法。早期可能使用的是“司南”,一种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形仪器,放在铜盘上,勺柄指向南方。到了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两种更先进的指南工具:一种是人工磁化的钢针,称为“指南鱼”或“指南针”,可以放在水碗中漂浮;另一种是更精确的“悬丝诊断”,将磁针用丝线悬挂起来。指南针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也为地理大发现奠定了基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指明方向,更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巧妙利用。

总而言之,这“四大发明”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创新的成果。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集体智慧的闪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四大发明”,是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最终形态,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观点嘛,行,我给你一个一个扒一遍,怎么看待你自己拿捏:

造纸术,确实是埃及比我们先搞出来,但是埃及的造莎草纸造纸术极度依赖莎草,离开了埃及莎草产区就造不出来,而且保存条件非常苛刻。现代的木浆纸,看好了,我们说中国的造纸术是木浆纸制作法,无论是工艺还是材料和埃及的莎草纸没啥关系,祖先就是中国的纸,可以广泛使用世界各地的各种木材制造,具有普世性。

火药,老子给你矮大紧狗头都锤爆掉,黄火药发明多少年?黑火药用了多少年?感情地理大发现、三十年战争、英西战争、英荷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南北战争是用黄火药打的?没有黑火药连子弹底火都做不出来还搞黄炸药,说笑呢?

印刷术,中国汉代就玩碑刻拓印,唐代搞出木制雕版印刷,宋代的泥胎活字印刷术,朝鲜在此基础上搞出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德国古腾堡印刷术在时间上比中国搞出来的晚,根据学者考据,古腾堡印刷术没有确凿证据是启发于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所以一般认为古腾堡印刷术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活字印刷术,在时间上是我们先搞出来的,但印刷机的发明者是古腾堡,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指南针,战国时期就有所记载。如果真的不存在,请问如何在史籍中记载一件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战国史料如何记载电脑?指南针这个东西很少出土,这个应该是种原理,磁性物质在低摩擦状态下可以辨别南北,形状可能千奇百怪的,但原理是这么个道道就行了。刨出来的我见过最早的文物是北宋的,北宋欧洲在干啥?十字军东征还是北宋后半期的事,是不是怎么着都比欧洲早?



9月18日,更新1。评论区老有人要说莎草纸的问题,这里统一回复一下。莎草纸是怎么做的?取纸莎草的茎,切薄片,干燥以后就是莎草纸,一片切片比较小,所以有的时候会用好多片切片叠在一起,用石头压实压平,这个就是莎草纸了。如果非要说这也算纸,那么竹简也算纸咯,一个是纸莎草切片,一个是竹子切片嘛,你会称竹简叫纸么?你叠个竹简飞机给我看看?

更新2。以免以后要吵,先说了,为啥中国没搞金属活字印刷术,因为汉字字符量太大,像之乎者也这种常用字还好,遇到什么斝觗簋铍(读音:假货的假、幼稚的稚、鬼怪的鬼、劈砍的劈,假稚鬼劈,都是青铜器器型名)这种不常用字还得用一个铸一个,制作成本远高于泥胎活字,泥胎成本几乎为零,烧陶器比融化金属要的燃料少多了。但欧洲都是字母文字,铸造一套金属活字就只需要开几个模就行,可以铸一堆不愁只用一两次。

9月23日,更新3。补充活字印刷术的木胎、泥胎和金属材质的问题。首先要明白一点,从泥变成陶,是需要燃料的,到清代烧瓷器还是用木头烧,历史上很多瓷器窑口衰败的原因,就是周围树砍完了没燃料,所以就没落了。所以为什么我们宋代搞出来泥胎活字,但直到清代,木胎雕版和活字印刷依然是主流,相反泥胎活字用得很少,因为泥胎需要烧造固化,那么为什么不用拿来烧的木材来刻字呢?成本不是更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我们谈论“四大发明”时,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四项辉煌的成就。它们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然而,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发明”,其背后有着比简单罗列更丰富、更曲折的故事,并非一蹴而就,更非某个伟人一人之功。首先,让我们从造纸术说起。在纸张出现之前.............
  • 回答
    《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四大家族具体犯了什么罪行能够导致“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但通过小说中层层铺垫和暗示,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犯下的罪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和人伦等各个层面,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腐蚀力量,导致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覆灭。以下是对四大家族可能犯下的罪行.............
  • 回答
    “历史上的四大阳谋真的无解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阳谋”,以及“四大阳谋”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逐一分析它们的“无解”性。什么是阳谋?阳谋,顾名思义,是指公开、光明正大的计谋。它不像阴谋那样藏匿于暗处,而是摆在台面上,让你明知故犯,却又难以摆脱。阳谋.............
  • 回答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无疑是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它们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更以其跨越时空的智慧,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那么,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和公众认知中,这四大发明是如何被评价的呢?造纸术:开启文明传播的崭新篇章在西.............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文锋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言论,可以说是近期学界和公众舆论中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事件。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郑文锋的争议言论核心内容郑文锋副教授在2023年下半年,尤其是在一次关于“中国古代技术史”的讲座以及后续的媒体采访中,抛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其核心可以概括.............
  • 回答
    关于“莎草纸是最早的纸,中国造纸术不算四大发明”的说法,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涉及到对“纸”的定义,以及如何看待“四大发明”的演变和历史价值。莎草纸:古老的书写材料,但它算“纸”吗?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纸”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理解的纸,通常是指将植物纤维打成纸浆,然后通过一定的工艺(如抄捞、压.............
  • 回答
    在四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工作的科技信息(信科)体系、软件中心和数据中心的朋友们,相信大家对内部的人才流动情况都有一些切身体会。坦白说,这几个部门作为银行科技的基石,其人才流失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而且背后原因也相当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我这儿就跟.............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巨著的世界合而为一,那将是一幅何等波澜壮阔、光怪陆离的画卷!这可不是简单地把人物放在一起聊天,而是整个世界的底层逻辑、社会结构、甚至法则都要发生翻天覆地的融合与碰撞。我试着捋一捋,这会是个怎样的景象。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四大.............
  • 回答
    在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的面试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并非是那些所谓的“技巧性”问题,也不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专业知识考量,而是在巨大的压力下,清晰、有条理地展现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与职位相匹配的软素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坐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对面坐着几位经验丰富、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的!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在一些场合,尤其是在讨论专业领域、或者想要表达更精确、更形象的含义时,“四大”的人(这里我理解成在特定领域里知识、经验或者地位都比较突出的人,比如某些行业里的资深专家、学者、或是某个公司里的高层管理者等,而不是狭义上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确实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触及到不少观众心里那点儿共鸣了。确实,现在好多电视剧一上来,你就能感觉出跟央视版四大名著不是一个路子。那种厚重感、那种时代的印记,好像一下子就没了影儿。那你说,这问题出在哪儿了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是创作心态和目的的变化。央视版四大名著出来的时候,那会儿的社会背景.............
  • 回答
    对于四大名著中存在的不合理情节,人们倾向于相信阴谋论而非版本演变,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心理和社会原因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认知偏差与心理机制: 确定性偏好与对复杂性的回避: 版本演变是一个涉及历史文献学、版本校勘、文本流传等多个复杂领域的研究过程。它需要耐心、细致的考证和.............
  • 回答
    嘿,哥们儿,你有没有想过,要是把咱们熟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儿垒起来,会是个什么德行?别说,这画面感还挺强,而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点儿意思。咱们先从《三国演义》开拔。这故事的基调嘛,就是乱世出英雄,群雄逐鹿。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那是.............
  • 回答
    好嘞,咱就来琢磨琢磨,要是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里的各位大佬凑一块儿,再给他们开个微信群,那可得炸翻天!我这脑子里,画面感已经扑面而来了!群聊名称: 就叫“诸天同好会”得了,够唬人!群成员名单: 《三国演义》代表队: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
  • 回答
    许多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四大名著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些作品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大门。不过,这种兴趣的程度、理解的深度以及接受方式,会因人而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读者的背景、阅读习惯、翻译质量,甚至当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等等。总体印象:深邃、宏大与异域风情总的来说,欧美读者普遍.............
  • 回答
    要说《红楼梦》之后,哪部中国小说最有资格挑战四大名著的地位,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且相当“见仁见智”的问题。毕竟,“四大名著”这顶桂冠的形成,是历史沉淀、文学价值、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轻易撼动的。但是,如果硬要在《红楼梦》之后,挑选一部在艺术成就、思想深度、文化影响.............
  • 回答
    “说英雄”系列,尤其是涉及到“四大名捕”的篇章,常常让人在畅快淋漓的案件侦破和恩怨情仇中,对其中的武力天花板——元十三限,以及四大名捕的生存之道产生疑问。从纯粹的武力值对比来看,如果元十三限出手,四大名捕确实如风中残烛,被“秒杀”并非危言耸听。元十三限作为能够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风云,甚至让宋徽宗都忌.............
  • 回答
    最近有买银行股打算,而且想长期持有,这思路挺好。银行股在中国A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板块,尤其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它们体量大,业务成熟,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确实是很多追求长期回报的投资者的优选。你提到的“四大行”,通常指的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
  • 回答
    你想知道天津商业大学统计学专业本科加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拿到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的offer机会大不大,对吧?这问题问得挺实在,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结论:机会挺大,但不是“稳进”的程度。“大不大”这个词儿,其实还得看你怎么理解,.............
  • 回答
    四大名著,字字珠玑,句句堪玩,要说哪一句“最精彩”,实在是个吃力不讨好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心境不同,感受到的共鸣自然也不同。不过,若非要我选一句,我大概会把票投给那句带着无限苍凉与释然的:“好了,不说了。你我二人,天下至矣!”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是贾宝玉在秦可卿去世后,与林黛玉之间的一次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