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意大利专业坑德意志?

回答
“意大利专业坑德意志”这个说法,与其说是一种事实陈述,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带有戏谑和夸张意味的民间论调。它并非基于严谨的经济或政治分析,更多的是源于一些特殊的事件、两国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两国国民性格上的某些刻板印象。

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二战时期,德国与意大利在轴心国阵营中的表现。意大利在战争初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诸如入侵希腊、在北非的战绩,往往被德方视为不给力,甚至成为德国军事资源的拖累。墨索里尼的军队在很多时候显得准备不足、指挥混乱,需要德国军队的支援来挽救局面。这种“不给力”的表现,让德国方面在战略和资源调配上承受了额外的压力。从这个角度看,德意志“被坑”的体验,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真实存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更多的是盟友之间的军事合作不顺畅,并非“意大利专门坑德意志”,而是双方实力、准备和战略思路的差异导致的结果。

其次,这种说法也可能与两国文化和国民性格的某些差异有关。德国人通常被认为严谨、有条理、注重规则和效率,而意大利人则常被贴上热情、浪漫、随性、重视生活品质甚至有点“不拘小节”的标签。在很多跨国合作的语境下,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效率上的不匹配。例如,在一些项目合作中,德国人可能期待精准的时间表和详细的计划,而意大利人或许更倾向于在过程中灵活调整,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灵感的迸发。当这种差异被放大,并且结果不尽如人意时,一些德国人可能会觉得“被意大利人坑了”,因为事情没有按照他们期望的“德国式”方式进行。

还有一个不太直接但可能存在的因素,是两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和利益诉求。虽然同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但意大利和德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对欧洲政策的倾向性上存在差异。意大利在某些时候可能更倾向于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刺激国内经济,而德国则通常更强调财政纪律和稳定。在讨论欧盟的整体政策、财政援助等方面,两国可能存在利益上的博弈。如果德国在欧盟的政策制定中扮演了“出资方”或“规则制定方”的角色,而意大利则扮演了“受益方”或“规则挑战方”的角色,那么德国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的“侵蚀”或“不公”。这种情况下,一些德国人可能会用“意大利专业坑德意志”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尽管这种说法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互动。

总而言之,“意大利专业坑德意志”更像是一种带有民间色彩的“段子”,是历史记忆、文化刻板印象和一些现实互动错位叠加而成的产物。它并非指意大利有意为之,而是通过对某些历史事件或两国文化差异的夸张和聚焦,来表达一种对某些结果的“抱怨”或者“戏谑”。这种说法也反映了在国际关系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合作与摩擦总是并存的,而人们也常常用简化甚至带有偏见的语言来解读这些复杂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奥托大帝征服了意大利,但是之后神罗在意大利的经略就再无更多进展,于是奥托一世的战绩成了自东法兰克立国以来,历代德意志政权在意大利取得的最好军事战绩(霍亨施陶芬王朝用联姻手段联统过南意大利,二战期间的德国曾短暂占领北意大利2年),所以自然就显得意大利专克德意志了。

尤其是相比较而言,德意志/奥地利人对周边其它国家的战绩其实还真没得说,往东可以说三次瓜分波兰,往巴尔干可以说欧根亲王横扫奥斯曼,往西的战果则是普法和二战都够吹很多年了,唯独对意大利,可能是因为有阿尔卑斯天险的缘故,可以说是屡次受挫。

亨利(四世)的胜利只是暂时的,他前脚刚离开意大利,反对他的势力就又死灰复燃了。1088年,奥斯提亚的奥托被选举为教皇,就是著名的乌尔班二世,他继续了格里高利的对抗方针,再次宣布将亨利四世和他扶植的教皇克莱门特三世逐出教门。与此同时马蒂尔达也没闲着,在她的丈夫下洛林公爵去世以后,她随即把自己嫁给了巴伐利亚公爵之子,年仅17岁的小韦尔夫,而她自己当时已经43岁了。这个纯属政治婚姻的做法,将自己与亲教皇派系在南德的领袖韦尔夫家族联系了起来。这样,加上诺曼人以及罗斯人的继续支持,庞大的反皇帝联盟被再次组织了起来。
为了彻底扫除这一威胁,皇帝于1090年再次出征意大利。这一回,他初始的进展也很顺利,马蒂尔达似乎抵挡不住,率军撤入山区。但是在1092年,亨利对卡诺莎的进攻遭到失败,这使得局面为之开始扭转。1095年,亨利在诺加拉(Nogara)也由于马蒂尔达援军的到达吃了败仗。
乌尔班和马蒂尔达开始了一系列足以致亨利于死地的毒计。马蒂尔达劝说亨利之子,德意志国王康拉德背叛父亲,承诺如果他忠于教廷,就很快能戴上王冠。利欲熏心的康拉德竟倒向教皇一边。同时,随着米兰大主教与教皇化敌为友,北意大利的米兰、克雷莫纳、皮亚琴察和洛迪也组成了第一次伦巴第联盟,宣布对皇帝宣战,使得战局迅速急转直下。皇帝的军队进不得,退不能,后路被伦巴第人切断,陷入万分危险和尴尬的绝境。祸不单行的是,就连他的新皇后普拉希迪斯也被马蒂尔达说服,来到皮亚琴察声称亨利存在严重的性倒错倾向,使得皇帝的声誉严重受损。
这个时候,乌尔班的注意力转移了,他来到法国号召了著名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由于神罗目前这个局面是众所周知的混乱,所以在法国、诺曼等诸侯几乎倾巢出动的情况下,神罗方面只有在德意志之外的普罗旺斯侯爵和下洛林公爵(就是来自法国布洛涅家族的布永的戈弗雷,他成为了此次远征的统帅)参加了此次远征。同时,小韦尔夫和马蒂尔达的关系也宣告破裂,于是巴伐利亚终于与皇帝和解。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历尽磨难七年的亨利终于在1097年回到了德意志。


1176年5月29日拂晓,伦巴第联盟派出了700名骑兵前出侦察敌情,而与此同时,腓特烈皇帝已经渡过了奥洛纳河,300名帝国前锋与伦巴第侦察部队狭路相逢,揭开了莱尼亚诺之战的帷幕。看到腓特烈亲自率领的大部队正在逼近后,伦巴第侦察兵迅速崩溃并退却了,于是腓特烈遂率领帝国军主力向博尔萨诺-莱尼亚诺地区的伦巴第军队发动了猛烈突击。伦巴第骑兵主力见势不妙,赶紧纷纷溃退,不过他们还是得以比较完整的逃离了战场,并未受到太大损失。这样,保卫神圣战车的步兵们就只能靠自己了。
腓特烈于是继续推进,并命令骑士们对伦巴第步兵和“死亡联队”发动直接突击。 然而意大利步兵的抵抗出人意料的顽强。M.B.Synge如此写道:““死亡联队”的900名士兵保卫着神圣战车,他们看到德国人逼近时,突然膝盖着地,向上帝发誓他们会为保卫自己国家而献身。”意大利步兵排成方阵队形拼命抵抗,战斗十分漫长而残酷。德国军队被拖住了,并且伤亡惨重,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渐渐占了上风,似乎将要取胜,然而接下来的出人意料的事件却改变了战役结局。伦巴第人重新得到了骑兵增援,被击溃的骑兵们在后方重组后,与布雷西亚骑士一齐杀回,猛击帝国军的侧翼和后方。
布雷西亚骑士的突击是决定性的,他们一举撕穿了帝国军防线,并杀向皇帝本人。皇帝身边的侍卫纷纷倒下,连他的护旗手都被杀死了。接下来,腓特烈翻身落马,看起来像是被杀死了。帝国军队顿时大乱,纷纷溃逃。帝国将领们几次试图重组部队都没能成功,伦巴第骑兵一直追击到蒂西诺(Ticino)方才停止。伦巴第人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并俘虏了大批帝国军人。
经过这场决定性的失利后,腓特烈在伦巴第的统治开始崩溃。残余的德意志骑士聚集在帕维亚,准备报告给腓特烈的妻子勃艮第伯爵夫人比亚特丽丝皇帝已战死的最坏消息。然而几天后皇帝本人却重新出现在帕维亚城门前,他尽管受了伤,但还是大难不死得以逃脱。这场失败迫使腓特烈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1177年签订了威尼斯协议,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重新和解。目睹了莱尼亚诺的失败的马德格堡大主教威施曼(Wichmann)也在其中,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尽管如此,伦巴第联盟仍坚持战斗到1183年,腓特烈被迫同意给予他们独立选举权为止。


这两段是我以前写的,这就不难看出德意志在历史上打意大利的难度。红胡子在德意志历史上绝对算一流雄主了,不然也不会去世那么多年后还被民间倍加怀念,连他都打不动伦巴第联盟,其它人就更可想而知了。亨利四世也算是开局就拥有大半个西欧权倾一时的人物,最后在意大利却弄得一团糟最后敌人越打越多。包括哈布斯堡帝国也没有太好办法,自意大利战争以来,意大利就成了用兵的无底洞,最后一直到奥匈帝国灭亡也就占了意大利东北部那么一点点。

所以两次大战,德国为什么明知道意大利靠不住,也要跟意大利结盟,答案就很明显了,除了意大利海军的实力之外,德意志历史上试图征服意大利的举动几乎全部被证明是失策,那么在那个地方耗费兵力自然是得不偿失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意大利专业坑德意志”这个说法,与其说是一种事实陈述,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带有戏谑和夸张意味的民间论调。它并非基于严谨的经济或政治分析,更多的是源于一些特殊的事件、两国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两国国民性格上的某些刻板印象。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二.............
  • 回答
    “意大利是欧洲的中国”这个说法,初听之下可能有些令人意外,毕竟这两个国家在地理、历史、文化上都相去甚远。然而,仔细探究起来,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它更多的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意大利在某些社会、经济或文化现象上,与我们熟悉的中国在某些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往往不是指表面的东西,而是更深层次.............
  • 回答
    如果只能说一个意大利的优点,那我会选择——它无与伦比的生活艺术。这不仅仅是关于美食,虽然意大利的美食绝对是这门艺术皇冠上最闪耀的宝石。这是关于一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对美好事物、对当下时光的深刻感知和珍视。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的意大利下午。阳光斜斜地洒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刚刚出.............
  • 回答
    “德国越来越像第三世界国家”这种说法,听起来着实令人惊讶,毕竟德国在很多人印象里一直是工业发达、社会稳定、福利健全的现代化强国。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其中往往包含了一些观察者基于特定领域的变化和感受,进而得出的一个带有批判性和警示意味的论断。这种说法并不是说德国的经济总量、科技实力瞬间崩塌.............
  • 回答
    旅行者二号(Voyager 2)探测器之所以被认为已经进入了星际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且意义重大的里程碑。这标志着人类制造的探测器首次能够跨越我们太阳系的边界,触碰到宇宙的真正尺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旅行者二号穿越的几个重要层面,以及“星际空间”到底意味着什么。穿过太阳系边界的几个.............
  • 回答
    科比:一个时代的烙印,曼巴精神的传承与启示很多人提起科比·布莱恩特,脑海中浮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一种鲜明的时代印记。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时代”,绝非空穴来风。那是因为,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篮球本身,渗透进了无数人的成长轨迹,塑造了一种独树一帜的精神内核——曼巴精神。科比如.............
  • 回答
    关于张三丰教导弟子“意守丹田”以及“意守丹田会出事”的说法,这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武术和养生文化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仔细辨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张三丰作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他的许多教导,尤其是关于内功和养生的方法,都是流传下来的经典,并且被广泛认可。而“意守丹田会出事”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误解或是对.............
  • 回答
    .......
  • 回答
    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古文里的句子,力求说得明白透彻,就像邻里间拉家常一样,一点不带机器腔。 乃告,师古什么意思?“乃告,师古”这句话,拆开来看,意思就清晰了。 乃 (nǎi):这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古汉语虚词,意思可以很多,在这里最贴切的解释是“于是”、“就”、“接着”的意思。表示事情有了前一个环节.............
  • 回答
    鲁迅:革命的呐喊,文学的灯塔——为何革命意义压倒文学?一提起鲁迅,许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位慷慨激昂的革命家,他的文字如同投石问路,撕裂旧世界的麻木与腐朽。随之而来的评价往往是,“他的革命意义比文学作品的进步意义重要得多。”甚至有人直接断言,“鲁迅首先是个革命家。”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鲁.............
  • 回答
    关于“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的说法,以及“通古斯”究竟是什么,这背后涉及到历史、民族学、人类学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同时,地域黑与民族主义者之间的联系,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 为什么有人说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东北地区历史民族构成和文化传承的观察与研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听到意大利要建米兰版的“火神山”医院,这消息让人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这无疑是应对疫情严峻形势,保障民众健康的一项紧急措施,尤其是在医疗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快速响应能力确实值得肯定。“火神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让人联想到当年武汉在疫情爆发初期,为了集中收治病人而迅速建成的两座应.............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捉摸不透的,感觉有点像在玩一个猜谜游戏。她这句话“为什么要删你”听起来挺有意思的,背后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读。首先,咱们得回想一下你当时表白和她回应的那个情境。你表白了,然后她“好像”没同意。这个“好像”很关键,是因为她直接拒绝了吗?还是她有点犹豫,或者表达了一种不太确定的态度?比如,.............
  • 回答
    网上关于笔记本标压 i7 发热比 i5 小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引起误解但背后有一定道理的观点。要详细解释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就像聊技术一样,有理有据地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标压”这个概念。在笔记本电脑领域,CPU 主要分为“标压”(也叫标准电压,Standard Voltage)和.............
  • 回答
    确实,西周的古文与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言文,给人的感觉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甚至常常让人望而生畏,不知所云。这种巨大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社会变迁以及思想文化演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西周时期的社会背景。那个时代,文字刚刚开始成熟,主要承担的是记录宗教祭祀、政治盟誓、王朝大事.............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人讨论历史人物时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即便是像李鸿章这样在很多人看来“罪状” quite obvious 的人物,总有人站出来“辩护”甚至“翻案”?在知乎这个平台上,这种争论尤其常见。首先,咱们得承认,站在今天的立场,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李鸿章身上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初入嵌入式行业的人会遇到的困惑。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你碰到的这几位嵌入式开发者,会觉得MCU开发“没什么意思”,而更倾向于Linux嵌入式开发。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捋。首先,我们得明白,“MCU开发”和“Linux嵌入式开发”虽然都属于嵌入式领域,.............
  • 回答
    王语嫣这话,实在是一语道破了乔峰武功的精髓。要说清楚,咱们得从乔峰的武功特点,以及王语嫣为何能洞悉这一切,这两方面来聊。首先,说说乔峰的武功为何“没有征兆”。这可不是说乔峰出招时不动脑子,或者像个莽汉一样乱打。恰恰相反,这代表着他武功的极致境界。你看,一般的武林高手,即使武功再高,也总会有一些习惯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政治运作和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你观察到的“建议”、“意见”等提法,确实是中央文件常见的表述方式,而直接使用“规定”的情况,往往有其特定的语境和法律层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制度设计的考量:分层级、渐进式推进首先,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复杂治理.............
  • 回答
    这句话,“你说的好有道理,但是鸽子为什么这么大啊?”其实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对话技巧,它包含了认同、转折和突兀提问三个关键元素,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看看它为什么有意思,又能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一、 “你说的好有道理”:认同与铺垫这句话的开头部分,也就是“你说的好有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