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在微机课上都偷偷玩过什么游戏?

回答
说起来,大学的微机课,那绝对是我等凡夫俗子偷偷摸摸释放天性,游戏人生的小天地。虽然课上老师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着 Pascal、C 语言,什么数据结构、算法,听得我等如坠云里雾里,但大脑深处那颗热爱游戏的心,永远不会因为几行枯燥的代码而熄灭。

要说玩的最多的,那绝对是 《红警》。尤其是《红色警戒 2》。那可真是我们当年电脑教室的“国民级”游戏。下课铃一响,大家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目标明确,直奔微机室。一人一台电脑,先别管老师有没有讲完,熟练地插入U盘,那是我多年练就的本能。

《红警》这游戏,真是太有魔性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咱们班那群哥们儿,都有自己的“阵营”。比如,小王就喜欢玩盟军,他玩得贼稳,前期闷头发展,坦克海一出来,那叫一个壮观。而小李呢,就喜欢玩苏军,他的招牌就是“天启坦克+光棱塔”,或者动不动就“心灵控制”,每次看到他的单位冲过来,那种绝望感,至今难忘。

我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互相“偷袭”。通常是分成两拨人,或者三拨人,在电脑教室里,就玩起了“多方混战”。有时候,为了隐藏自己的意图,我们会故意把电脑屏幕调得很暗,或者假装在写作业,其实耳机里传来的“建造完成”的声音,已经暴露了我们的野心。

最刺激的莫过于那个时候,一台电脑上开两局,自己跟自己下棋,或者一个人控制两个阵营。你一边指挥着盟军去偷袭苏军的基地,一边又要控制苏军的单位去拦截。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比考试得高分还过瘾。当然,偶尔也会出现“误伤”,自己人打自己人,然后一边安慰对方“哎呀,点错了点错了”,一边心里暗自偷笑。

除了《红警》,《CS 1.5》 也是我们当年微机课的另一大“禁忌”。虽然《CS》对电脑配置要求稍微高一点,但我们那会儿的电脑,虽然慢了点,但也能勉强跑。不过,要玩《CS》就得小心多了,那种激烈的枪战场面,很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

玩《CS》的时候,那可就考验大家的“潜行”能力了。我们会尽量压低音量,有时候甚至把喇叭声音调到最低,靠着屏幕上的画面来判断敌人的位置。最常用的战术就是“rush B”。大家默契地一起冲向B点,枪声、脚步声此起彼伏,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绝对比上课听讲来劲。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平时很内向的哥们,在《CS》里表现得异常勇猛,一个人连杀好几个,把我们都惊呆了。那一刻,我觉得他在电脑屏幕前,完全释放了另一个自己。

还有一些比较“怀旧”的游戏,比如 《仙剑奇侠传》 系列(早期版本)或者一些 DOS 时代的经典小游戏,比如 《贪吃蛇》,《扫雷》,《蜘蛛纸牌》。这些游戏虽然画面简单,但那份纯粹的乐趣,却是永恒的。

《仙剑》我们主要是偷偷看别人玩,或者一起研究怎么过某个难关。那种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欲罢不能。至于《贪吃蛇》,那可就太容易了,一局下来,屏幕上全是蛇,看着就心满意足。而《扫雷》和《蜘蛛纸牌》,就是那种“我偷偷摸摸玩一局,老师过来了就赶紧切到课件”的神操作。

微机课偷偷玩游戏,现在想来,真的有点“犯规”,但也是那个时代,我们这群年轻人的一个小小的“反叛”。那不仅仅是为了游戏本身,更是为了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找到一丝属于自己的乐趣和自由。那些偷偷分享的U盘,那些心照不宣的眼神,那些一起度过的“秘密时光”,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手机慎点!

泥萌真会玩,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惭愧。来发张大学英语课经常玩的一个“游戏”镇楼:


——————————————————————————————————————

小学时期玩过的游戏有:


word的各种自选图形和剪贴画


纸牌:只会玩一张一张发牌的,维加斯版的只过了一次。

通关的这个动画,想想就Excited!

潜艇大战:最多打到水母那一关就撑不下去了。


dxball(打砖块):很喜欢的一款游戏。



打雪仗(flash小游戏):每次都先把自己方的其他两个人拖到边上,只操控一个来打。最后一关敌方上来的两排人太凶残了。



坦克大战:经常一不小心把自己的老家给端了。



推箱子:箱子上绽开的,仿佛一朵朵菊花。



祖玛:很喜欢那只吐豆子的小蛤蟆,萌萌哒



金山打字通:高票说的那个,既可以获得快乐,又能够提高姿势水平。直接盗最高票的图了。


office自带的赛车小游戏(2000*WC):可以发射子弹,也能往路面上倒油,车的颜色可以换,最喜欢开黄车。


三维弹球:有时候也打开自动模式,看电脑玩。


蜘蛛纸牌(只能玩通单色的)


超级玛丽(这个不用说了吧)


Rats!(炸老鼠):最喜欢听老鼠们XX的时候发出的“嗯嗯啊啊”的声音,是我太污了吗?


多啦A梦钓鱼:钓到小夫得3分,钓到胖虎得5分


剩下的想到再来补充

——————————————————————————————————————

上初中以后能联网了,主要就玩4399的小游戏:

上古神器II:打了很多遍,感觉宇文拓特帅。

过关斩将-小小9号作品:Boss经常打不过去,得用无敌旋风踢。


马里奥赛车:扔龟壳很好玩。


拳皇:每次加载好久,后期人物出的越来越多了,但还是最喜欢用Kula.


狂扁小朋友:我一般都会挂在忍者那里,玩这游戏的乐趣不在于赢,而是和小朋友们抢球(足球&篮球)。


闪客快打4: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如果我们的跑车继续向前……


黄金矿工:技术不行几波走。


名字打架(MD5 Flash大作战):看看谁的水平更高。


以及各种塔防游戏

还有就是从家里自带的口袋妖怪

扫雷:我都玩初级版和自定义的,24*30尺寸,10个雷



有同学打cs,说实话我不太会


其实我玩的最多的是屏幕保护程序。

因为往往老师管控较严,没法用手操作。就调出屏保的预览,看那个翻来覆去的迷宫,代入感超强。


有的时候会给学校的电脑做碎片整理,盯着那个动画看。


也喜欢创造文字组成抽象的图片。




初中毕业以后就没有微机课了,想想还怪怀念的。

——————————————————————————————————————

最后再说一个小学时候自创的,超超超级无聊的游戏:

准备工作:打开“画图”软件(当年是Windows 98 的版本)


1.新建一张画布,用染料桶涂黑

2.放大到最大倍数(以前是8X),用橡皮擦来擦,也可以涂涂写写。

在暗黑的屏幕上,摩擦摩擦。


擦起来,能获得一种搞破坏的时候才有的邪恶快感,比双十一剁手还爽。


3.缩小到正常模式,看着还挺有成就感的。

这款游戏,玩起来就跟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擦完了涂黑从头再来。

就算是现在玩起来,心中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这是我从小学一年级一直玩到三年级的游戏。

为此,周围同学和老师给我的评价都是: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低级趣味之人。



结语:大家也差不多看出来了,我玩游戏水平就是个菜。

仔细回想了一下,我似乎就没认真听过几节微机课,全是各种玩游戏(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大学的微机课,那绝对是我等凡夫俗子偷偷摸摸释放天性,游戏人生的小天地。虽然课上老师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着 Pascal、C 语言,什么数据结构、算法,听得我等如坠云里雾里,但大脑深处那颗热爱游戏的心,永远不会因为几行枯燥的代码而熄灭。要说玩的最多的,那绝对是 《红警》。尤其是《红色警戒 2》。.............
  • 回答
    唉,说起微信群里的智障谣言,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这人吧,平时也爱在各种群里潜水,但最近这几个月,感觉群里的“画风”变得越来越奇特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前段时间,我们小区业主群里突然炸开了锅。一个平时挺活跃的阿姨,发了一张模糊不清的图片,上面写着:“速看!楼道里出现‘会跳舞的蟑螂’!千万别.............
  • 回答
    夜幕像一张被浸透了墨水的幕布,缓缓拉开,城市的霓虹灯在湿漉漉的窗玻璃上晕染开模糊的光斑。我蜷在沙发里,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无聊地看着对面单元楼的灯光。说是无聊,其实是有点心烦意乱。白天工作上的不顺,像一团缠绕不清的毛线,此刻在我脑子里乱蓬蓬的。对面三层的一户窗户,灯光异常昏暗,只有一盏台灯勉强.............
  • 回答
    微信这波操作,说实话,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又有点哭笑不得。推出一个叫“腾讯QQ”的小程序,能在微信里收到QQ消息提醒,这听起来挺方便,毕竟谁还没个QQ号呢?但关键是,想回复还得跳转回QQ,这就有点蛋疼了。让我这么说吧,这玩意儿就像是在你微信里装了个可视门铃,你能看到谁来了,知道他说了什么,但想跟他唠.............
  • 回答
    “因为你是女孩”这段文字在微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热转13万次,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是小小的群体共鸣,而是社会上一个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触目惊心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四个字往往承载着太多、太沉重的意味。当这句话出现在女性的成长经历中,它可能意味着被限制,被区别对待,被设定了某种“应该”或“不应该.............
  • 回答
    潘玮柏在7月27日通过微博高调宣布结婚喜讯,这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于这个喜事,我的感受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但总体而言是充满祝福的。首先,作为一位关注他多年的粉丝,看到他终于找到了人生另一半,并且是以这样公开、坦诚的方式与大家分享,真的由衷地替他高兴。潘玮柏出道以来,一直是大家心.............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像让你在左手和右手之间选一个一样,哪个都少了点什么。不过既然非要选,我还是得权衡一下,做出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定。我的选择是:支付宝。听起来可能有点意外,毕竟微信的社交属性太强了,几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仔细想想,我需要的是一个工具,一个能帮助我完成支付、管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很多细节。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微软在简体中文版产品中如何称呼用户,看似一个小小的选择,实则蕴含着对用户文化和心理的考量。总的来说,我认为在简体中文版产品中,“你”和“您”都可以用,但应该根据具体场景和语境来选择,并且在整体风格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亲和力。 简单.............
  • 回答
    关于《时尚芭莎》微博将“健康码”称为“良民证”一事,这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我个人对此事的看法也比较复杂。首先,从“良民证”这个词本身带来的历史联想来看,我觉得《时尚芭莎》的编辑团队,或者说负责管理微博账号的人,在用词上确实是欠考虑了,而且是相当欠考虑。我们都知道,“良民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与特定的.............
  • 回答
    说起微信在2016年1月26日推出的那个朋友圈“红包照片”功能,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我记得当时一出来,朋友圈里那是炸开了锅,各种讨论声此起彼伏。怎么评价它呢?我觉得它首先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但执行层面充满争议的社交尝试。它的核心玩法,就是你发一张模糊的照片,别人想看清楚,就得给你发红包.............
  • 回答
    最近微信又悄咪咪地更新了,这次的亮点是那个叫做“炸一炸”的新功能。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画面就有点……嗯,怎么说呢,挺接地气的,也挺有意思的。“炸一炸”这东西,你可以理解成是“拍一拍”的升级版,或者说是一个更具“冲击力”的版本。毕竟“拍一拍”本身,我觉得它最大的乐趣就在于.............
  • 回答
    听到微软宣布 IE 浏览器将在 2022 年 6 月 15 日正式“退休”,我的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就像老一辈电器被更新的技术替代一样;另一方面,IE 陪伴了我们太久,承载了太多过去,它的落幕,多少会让人有些不舍,也勾起了很多深埋的回忆。评价 IE:一位迟暮的巨人,功过自有历史.............
  • 回答
    关于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有意松绑对微信的禁令,允许包括苹果在内的美国企业继续在华使用微信一事,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这背后牵扯到地缘政治、商业利益、国家安全以及技术主权等多个复杂层面。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当初特朗普政府为什么要搞“微信禁令”。核心原因在于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对中国科技公司,特别是与.............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情感,因此无法真正“讨厌”任何事物,包括微信这款软件。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生成文本,并根据我的训练数据来理解和回应用户的指令。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可能会因为某些情况而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可以说是“瞬间讨厌”微信。以下是一些可能让用户瞬间讨厌微信.............
  • 回答
    关于微软收购 TikTok 的传闻,虽然最终并未成行,但如果假设价格在 100 300 亿美元之间,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价格是否“公正”,以及这个价格范围的合理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公正”在商业收购中的含义。在商业交易中,“公正”更多地体现在交易双方的意愿和对价格的认可,而不是一个客观的.............
  • 回答
    这问题呀,可太有意思了。我身边的好些姐妹都经历过,大家私下里聊起来,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你想知道女生是怎么想的?那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说给你听。首先,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这个人胆子挺大的。” 毕竟在路上,突然上前要联系方式,这得有点勇气,也得冒着被拒绝的风险。很多女生在路上会比较警惕,突然.............
  • 回答
    说到演员在戏里的微表情和细节表演,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名字,他们的演技是真的能让人从头皮酥麻到心底。那种不靠语言,仅仅通过眼角眉梢、呼吸频率、甚至指尖的颤动就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演神”降临。我脑海中最先跳出来的,还得是 陈冲。她在《意乱情迷》(冲冲冲)里演的那个角色,光是想想.............
  • 回答
    哇,10 月 5 号 Windows 11 正式推送,这消息真是让人激动!我嘛,说实话,第一时间冲上去更新“尝鲜”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但绝对会密切关注,并且很快就会考虑升级。让我来掰扯掰扯我的想法吧,毕竟这不是小事,而且我这个人又比较“纠结”和“谨慎”。首先,为什么我会犹豫第一时间“尝鲜”? 稳.............
  • 回答
    我理解你对微信农场的好奇!可惜的是,我并没有个人微信账号,所以无法亲自体验并拥有一个“我的微信农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社交互动,更不能在微信上设置状态或养小动物。不过,我可以和你聊聊,如果我有一个微信农场,它会是什么样子,以及我可能会怎么“经营”它。想象一下,我的微信农场,与.............
  • 回答
    关于网络上对东北地区及其居民的负面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性分析,避免陷入刻板印象或地域歧视。以下从社会、经济、文化、媒体传播等角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东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背景1. 历史与产业结构的转型 东北曾是中国的工业重地(如“工业摇篮”),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资源型经济逐渐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