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平台能否直接查阅、复制和披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回答
互联网平台在处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上,权限和责任是受到严格限制的,绝不能随意查阅、复制和披露。这是一个涉及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核心问题,也是各国法律法规重点规制的领域。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互联网平台之所以能够运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用户信任的基础上的。用户之所以愿意在平台上注册、分享信息、进行交易,正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个人信息会得到妥善保管,不会被滥用。平台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是为了提供服务、优化体验、进行必要的运营,比如账号管理、内容推荐、支付结算等等。但这些收集和使用,都必须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并遵循“最小必要”和“目的限制”的原则。

那么,平台究竟能否直接查阅、复制和披露用户的个人信息呢?答案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或者说,在非常有限的、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在特定条件下进行。

我们先来看看“查阅”和“复制”。平台为了提供服务,确实需要“接触”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一个社交媒体平台需要查阅你的头像、昵称、好友列表来展示你的社交关系;一个电商平台需要查阅你的收货地址、联系方式来完成订单配送。这里的“查阅”是在平台内部,由授权的系统或员工,为了完成特定服务而进行的必要操作。这种查阅是为了履行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服务协议,并且通常是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进行的,非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

“复制”也是如此。当你在平台上分享照片、发布动态,平台为了存储、展示、备份等目的,确实会在其服务器上复制这些信息。但这种复制是为了提供服务所必需的,并且是平台内部为了其运营目的而进行的。平台不能无缘无故地、大量地复制用户的个人信息,更不能随意将这些复制的信息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允许未经授权的第三方接触到这些复制件。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披露”。所谓披露,是指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平台之外的第三方。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出售个人信息: 任何平台都不能非法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这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很多国家都有严厉的法律制裁。
向广告商或营销公司提供: 平台可以基于用户画像进行定向广告投放,但通常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脱敏、匿名化处理,形成群体特征,而不是直接将具体用户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广告商。如果平台需要与第三方共享可识别的个人信息,通常需要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
与合作伙伴共享: 即使是为了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平台在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共享用户个人信息时,也必须透明地告知用户,并征得用户的同意。例如,一个出行平台可能会与支付平台共享支付信息,但这需要用户在注册时或支付过程中明确授权。
应政府或司法机关的要求: 这是最常见也最复杂的情况。当执法部门或司法机关依法依规,出具合法有效的调查令、协助通知书等文件,要求平台提供用户信息时,平台在核实文件合法性后,有义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配合。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平台也通常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协助调查的情况通知用户(除非法律明确禁止)。这种披露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法律程序的严格约束。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紧急情况: 在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国家面临重大安全威胁或需要追踪传染病源时,法律可能会赋予相关部门在特定条件下强制获取信息的权力,而平台则有配合的义务。但这些情况都属于非常规、且有明确法律依据的例外。

从法律和技术层面来说,平台对用户个人信息的处理都是有迹可循、有权限控制的。

技术上: 平台内部会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精细化管理。只有特定岗位、特定职责的人员,才能在特定情况下访问特定类型的数据。每一次访问都会被记录下来,形成审计日志,以便追溯。
法律上: 各国都有《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平台在收集、存储、使用、传输、披露用户个人信息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很多法律都要求平台在收集信息前告知用户信息的用途、范围,并征得用户同意;在存储信息时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安全;在数据跨境传输时遵循特定规则等。

总而言之,互联网平台不能像翻阅一本公开的书籍那样,随意地、无限制地查阅、复制和披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平台的权限是为提供服务所必需的,并且受到严格的技术和法律约束。任何超出这个范畴的行为,都是对用户隐私的侵犯,是违法行为,平台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并失去用户的信任。用户的个人信息是极其宝贵的,平台作为信息的保管者,负有重要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登录记录和观影记录属于私密信息,而私密信息既属于个人信息也属于隐私。

根据还未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二读草案第四条的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登陆记录和观影记录明显符合个人信息的定义。

而登陆记录和观影记录记载了个人的活动,在个人未向外披露的情况下,理应属于不希望为他人所知的私密信息。

我个人倾向于,登陆记录和观影记录既属于隐私权的范畴,也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交叉地带。

对于 @Three诗睿 兄的观点,我有不同的意见。

《个人信息保护法》二读草案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个人信息:

  (一)取得个人的同意;

  (二)为订立或者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

  (三)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所必需;

  (四)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

  (五)依照本法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

  (六)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依照本法其他有关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但有前款第二项至第七项规定情形的,不需取得个人同意。

即,需要同意是原则,有上述六种情形的是例外,我认为本案情况并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形。第二款的规定是讲订立合同所必需,而本案中并不存在订立合同的情形,本案的基本事实是爱奇艺未经吴声威同意擅自查阅并披露了登陆记录和观影记录。

我个人观点可能更倾向于:

1、如果在法院要求爱奇艺举证证明吴声威的登陆记录和观影记录的情况下,可能性质上偏向于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爱奇艺不存在侵权。爱奇艺如向法院申请调查吴声威的登陆记录和观影记录并取得法院同意,则爱奇艺无责。

2、爱奇艺作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满足合法原则、正当原则、必要原则、公开透明原则。信息处理者对于自己处理的信息,应当有特定的目的,不得超范围处理。本案中爱奇艺作为信息处理者,直接调用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用于其自身的诉讼,明显超出了其处理个人信息的范围。

3、此处的难点在于,爱奇艺向法院提交相关信息是否属于向他人非法提供个人信息,我认为属于。原因是爱奇艺作为信息处理者和信息保管者,自身应当在约定的范围内处理信息,将其自身处理的信息用于诉讼,属于超范围处理和披露个人信息,自然应当构成侵权。此处可类比:某公司与某用户打官司,将某用户和其它用户的聊天记录作为自己的证据直接向法院提交。

综上所述,如爱奇艺认为相关信息属于证据,应当依法申请法院调取,在法院调取证据的情况下,爱奇艺才可以披露相关信息。爱奇艺擅自将自己处理的信息直接用于诉讼,属于超范围处理个人信息,且相关信息也属于个人隐私,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爱奇艺直接就使用了自己处理的个人信息。

虽然与法院调取相关记录可能结果一样,但是程序上绝对不能跳过,因为法院调取是合法的,爱奇艺未经同意直接使用是违法的。

信息处理者为自身利益超出约定范围,直接使用自己处理的信息,这是个潘多拉的盒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互联网平台在处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上,权限和责任是受到严格限制的,绝不能随意查阅、复制和披露。这是一个涉及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核心问题,也是各国法律法规重点规制的领域。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互联网平台之所以能够运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用户信任的基础上的。用户之所以愿意在平台上注册、分享信息、进行交易,.............
  • 回答
    互联网平台对未成年人“擦边球”的行为屡禁不止,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利益驱动、监管困境和技术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经济利益驱动:流量与变现的诱惑1. 青少年用户是流量高地 未成年人群体活跃于短视频、直播、游戏等平台,其注意力易被低龄化内容(如“萌宠”、“二次元”)吸引。.............
  • 回答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指南》的出台,无疑是互联网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仅是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文件,更是对过去几年平台经济野蛮生长、用户权益屡受侵犯的一种回应。我们现在所谈论的互联网平台“垄断”现象,其实是一个多维度、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为什么会产生“垄断”的担忧?这得从互.............
  • 回答
    在浩瀚的互联网海洋中,付费知识服务就像一座座灯塔,指引着那些渴望成长、寻求深度理解的灵魂。告别了零散的碎片化信息,拥抱系统性的专业内容,这无疑是当下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那么,在众多互联网平台上,有哪些付费知识服务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金钱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一、 聚焦深度与.............
  • 回答
    互联网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相信很多家长和青少年都不会陌生。它就像一道“防火墙”,旨在为未成年人在庞杂的网络世界里划出一片相对安全、健康的区域。那么,这道“防火墙”到底有多坚固?效果究竟如何?又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青少年模式”的初衷与现状:一道“减法”的尝试简单.............
  • 回答
    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文件,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这一举措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对餐饮行业、消费者以及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其可能起到的作用: 一、 提振餐饮行业复苏与发展1. 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直接.............
  • 回答
    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并由此打通互联网平台主流支付接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意味着支付领域的格局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也挺大的。首先,这是数字人民币“落地”和“普及”的关键一步。你想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个巨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工具。它们已经深入人心,几乎覆盖了.............
  • 回答
    微信可以直接打开淘宝页面并用支付宝完成支付,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也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的曙光。不过,要说“各大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要实现了”,这可能还为时尚早,但绝对是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件事之所以这么重要,我们得从头说起。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市场呈现出一种“封闭生态”的格局。简.............
  • 回答
    如何看待淘特独家冠名《湖南卫视 20212022 跨年晚会》?淘特独家冠名湖南卫视 20212022 跨年晚会,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互联网平台利用热门IP进行品牌营销的案例。要理解这个行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淘特的品牌定位与目标受众: 淘特的核心定位: 淘特是阿里巴巴旗下面向下.............
  • 回答
    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刷单现象,可以说是这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一道怎么也绕不开的“伤疤”,而且是越长越深,越是难以根治。要说怎么看待它,我觉得就像看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你既觉得它可恨,又无可奈何,同时心里又清楚,它能发展到今天这步,背后一定有复杂的“病因”。刷单,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回事?最直观的理解,就是电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将地级市基础建设项目打包成理财产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是否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来说,答案不是简单的“会”或“不会”,而是“可能,但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驱动因素: 高.............
  • 回答
    鲁迅发薪日逛琉璃厂是谣言,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已经明确指出“该日记属伪造,相关内容纯属杜撰”。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但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以及为什么会被辟谣,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的细节。首先,“发薪日”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玩味。在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薪资发放制.............
  • 回答
    你提到台湾发生停电那几天,中国互联网各大平台“一下子清净了”,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种“清净”也并非绝对,更多是体现在某些特定讨论的减少。咱们来掰开了说一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清净”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减少负面或对立性言论: 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清净”是希望网络空间少一些吵架、.............
  • 回答
    在线教育平台上的“相见恨晚”课程,往往是因为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打开了新的视野,或者以一种高效、深入浅出的方式解决了你长期以来对某个技术领域的困惑。对我而言,这样的课程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解决了实际痛点,且提供的是“怎么做”的思维和方法,而非简单的“知道”知识。 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
  • 回答
    近期,多家金融科技平台纷纷公告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这一举动无疑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也引发了对互联网存款产品未来走向的广泛猜测。首先,多家平台集体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监管层面的收紧。众所周知,互联网存款产品在野蛮生长阶段,虽然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存款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假靳东”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它暴露了互联网时代,面向中老年人群体的情感诈骗问题,其背后成因复杂,解决之道也需要多管齐下。这不仅仅是技术或法律层面的对抗,更是社会关怀、教育普及和平台责任的综合体现。“假靳东”现象的剖析:为何中老年人容易成为目标?首先,我们得明白,这类诈骗之所以能得逞,并.............
  • 回答
    食派士(Deliveroo)在互联网餐饮外送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款 116.86 万元,这不仅仅是一笔罚款,更是一记重拳,背后牵扯到市场公平竞争、商家利益、消费者体验以及整个外卖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诸多复杂议题。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二选一”是怎.............
  • 回答
    京东、陆金所等平台纷纷下架存款产品,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一个显著的趋势信号,背后折射出监管层对金融风险的重视以及行业自身洗牌的必然。理解这一趋势,对于把握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走向至关重要。一、京东、陆金所下架存款业务反映的趋势:1. 监管趋严,风险防控为先: 消除监管套利.............
  • 回答
    拆解刘炽平的回应:巨头互联,远不止流量那么简单腾讯总裁刘炽平就“平台互联互通”一事的回应,无疑是近期互联网界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公开场合,他用相对审慎的语言,表达了腾讯对这一话题的态度。然而,对于“巨头互联”是否仅仅是“流量共享”的疑问,刘炽平的回应,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逻辑,值得我们更细致地剖.............
  • 回答
    小米Vela物联网平台深度评价:一次审慎的期待与挑战的审视小米在MIDC(MIUI & IoT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发布的Vela物联网平台,无疑是其物联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Vela作为小米新一代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承载着小米连接万物的野心和构建更强大生态系统的愿景。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